-
1 # 半痴不顛
-
2 # 孤燈點文化
高蟾《金陵晚望》: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李商隱《錦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晏幾道《黃菊開時傷聚散》:欲寫彩箋書別怨,淚痕早已先書滿。
李煜《浪淘沙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高適《別董大其二》: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人是很奇怪的,快樂的情緒很少會寫在紙上,但除了快樂,其他的情緒往往都忍不住如江河傾瀉般注於筆尖,這大概就是詩詞歌賦裡十居其九都帶傷感情緒的原因。
-
3 # 穀神玄一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美美讀之,孤寂失落之感湧上心頭。吾山東一小子,07奔赴濟南讀書,四年生涯玩樂痴傻,既無知識之儲備,也無人際之深交,思之心痛。肆業已近十年,十年光陰似已一夢之間,昔日青春之身已臃腫麻木,畢業之畫面笑容恍如昨日,念己獨身,事業不順,雖購得咫尺之地卻重力壓身。夜深靜時每思當日之豪邁,赴外地之壯語,悲從中來,杯酒無情,難以言表。在此勸勉後人,以此為戒,勿覆車轍,惜年華,飽詩書,定信念,珍父母,憐親友,敬事業,拓人生。言盡於此,恐聲顫淚落,失面於諸位,記之記之!
-
4 # hushouchang
1.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索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王禹偁《清明》)
2.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楊萬里《傷春》)
3.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謝盡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朱淑貞《即景》)
4.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劉翰《立秋》)
5.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 臥看牽牛織女星。
6.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趙嘏《江樓感舊》)
7.瀟湘何事等閒回?水碧沙明雨岸苔。
二十五絃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錢起《歸雁》)
8.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
為問門前客,今朝兒個來?(李適之《罷相作》)
-
5 # 宋詞郭俊
我寫的一些詩詞 ,一讀就讓人傷感,至少,讓我自己傷感,列舉幾首吧,如下:
1、無題
從來不似表面剛
千瘡百孔滿是傷
愈是剛強容易折
明知易折也要裝
2、虞美人
無端碎了杯中月,
倦了風中葉。
飄零猶自許年年,
換得一身惆悵一蓑煙。
煙雲盡處愁消未?
亂了么弦未?
莫將閒倚作尋常,
倚斷欄杆依舊九迴腸。
3、失落在夢裡
如果你是那
冷冷的秋
我只能是
那將被拋落的一葉
起風的時候
我的夢還沒有醒
4、無題
梧桐落盡的夜晚
我獨自在落葉間徘徊
抬頭望望星空
低頭看看落葉
星空依然,落葉無限
長長的冷風吹面
5、眼神
你的眼神好冷
就像我冰涼的心
你的眼神好冷
並且沒有一點聲音
你的眼神好冷
已經沒有一絲柔情
於是
我終於成為一塊
再也無法融化的頑冰
6、灰塵蒙蓋下的感覺
你走了,扔下我
就像秋風扔下一片落葉
你讓我的感覺
降到零下四十度之下
楔刻在你桌上的字依然還在
只是被蒙上了許多灰塵
空蕩蕩的教室只有我一個人
靜靜地、我在你的桌旁
站了很久很久
之後
我輕輕伸出兩個指頭
於是,在你鋪滿灰塵的桌面上
留下了兩道十分醒目的指痕
指痕的兩端
連線著兩個深嵌木質的“虹”字
字跡已然楔刻如新
可是我的心
被一股突發的強勁寒流擊碎
已經沒有血
-
6 # 花影流年
蘇軾的《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每次讀這首詩詞,就禁不住落淚。中國幾千年才出一個蘇軾,但就是這樣一個詩詞書畫皆精的人,卻是人生坎坷,屢屢被貶。這首詩寫於他生命的最後時期,可以算得上他的絕命詩。
蘇軾1079年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1093年被貶惠州,1097年被貶儋州。蘇軾卒於1101年。
在一次次的貶謫生涯裡,在越來越遠離朝廷的歲月裡,在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的境遇裡,蘇軾寫下了這首詩。回首一生,年過花甲的蘇軾慨嘆,心已經死去了,身體卻還在漂泊,年輕時的沖天豪情已經化為烏有,“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的壯志在顛沛流離的日子裡早已經成了過往。
此時的蘇軾再也沒有了當年初貶黃州的豪放豁達,他不會再有寫“三赤”(《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名篇的激情了。詩人只能用自嘲的口吻說。問問我一輩子的功業幾何,只是從黃州貶謫到惠州,從惠州貶謫都儋州。
多少未酬的壯志,都化作這無奈的悲歌!
-
7 # 快樂而憂鬱的閃電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是落寞,是蕭瑟,是憂愁。蕭索瑟瑟的秋風中懷才不遇的大V更易感慨。一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到懷才不遇的杜甫就為此感慨,留下不朽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悽涼,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髮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開篇就是風急天高猿猴淒厲的哀鳴,渲染悲涼的氣氛。一個“急”“高”“哀”不知不覺就將讀者帶入作者營造的悲涼氛圍之中。接下來水是清的,沙是白的,鳥兒孤獨的在荒無人煙的沙洲上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在秋風中落葉瀟瀟,這滾滾的長江水猶如逝去的年華一去不復返。如此淒涼的秋景只為接下來的感慨鋪墊。景色都如此之淒涼,作者的心情還能怎麼樣可想而知。只有萬里的悲秋和我做伴,一個人拖著多病的軀體孤獨的登高。而且獨在異鄉的孤獨惆悵感與深秋景色之荒涼淒冷水乳交融。此情此景能不感慨嗎?連用“艱“”難”“困” “苦”四個字極盡苦情,愁腸百轉,憂愁的頭髮都白了,正所謂壯志未酬身先老,落魄潦倒唯有借酒澆愁。
-
8 # 來自生活的真諦
《詩經.小雅》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知道父母對子女的養育之恩,子女難以回報恩情於萬一,依然有些不孝之子虐待父母。正所謂“生前不把父母敬,死後何必哭亡靈?”還有人藉口忙這忙那,顧不上陪伴父母,只能發出“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感喟。
是的,生活就是付出與回報,贍養老人莫遲疑,撫養後代須德育!
當然,中華民族的詩詞浩如煙海,類似於一讀就無限傷感的詩詞數量極多,極品詩詞不勝列舉。例如:
近代李叔同寫的《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
9 # 昊天王也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每每讀到此詩,我就有無限的憂傷感,每個人都曾有不被別人理解認可的時候,而我尤其如此!
-
10 # 餅乾er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家人難再得。——佳人曲
李延年為利獻出自己的妹妹,我不說了,細品吧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
美人江山,江山美人,沒人山,山人沒。
-
11 # 道阻情長
梅堯臣《書哀》:
天既喪我妻,又復喪我子。
兩眼雖未枯,片心將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
赴海可見珠,掘地可見水。
唯人歸泉下,萬古知已矣!
拊膺當問誰,憔悴鑑中鬼。
【梅堯臣像】
慶曆四年,梅堯臣妻謝氏不幸病故,結髮17年,兩人十分恩愛,而賢妻去世,兒子又去世,這對梅堯臣的打擊挺大的。
這首詩前兩句直抒胸臆,表達無限悲傷,莊子說,“哀莫大於心死”,堯臣此時感到的就是“片心將欲死”。
雨落地中,珠落大海,還有希望遇見,人死就再無相見之可能。
電影《尋夢環遊記》就是一部以死亡為主題的電影,人都會離開,只要世上還有人記得他,那他就還在人們心裡。
梅堯臣思念亡妻亡子,獨自在鏡子前看著自己憔悴的面容,想想昔日正是妻子坐在梳妝檯前,貌美如花,兒子在外玩耍累了找父親大人和母上大人。這是多麼溫馨的畫面啊,但都像流水一樣不復返!
陳衍雲在《宋詩精華錄》中,談到:“此首……最為沉痛。”確實很打動人。
-
12 # 中國小杜
第一當首推蘇軾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第二,南唐後主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第三,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霖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第四,問世間情為何物,指教人生死相許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最後來一首郭德綱的定場詩,作者是馬東。
傷情最是晚涼天,憔悴斯人不堪憐。
邀酒摧腸三杯醉,尋香驚夢五更寒。
釵頭鳳斜卿有淚,荼靡花了我無緣。
寂寞小樓心於月,也難如鉤也難圓。
-
13 # 子曰何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白居易的《夢微之》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草樹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這是白居易寫給元稹的。然而,此時的圓枕已經去世了整整九年。
元稹和白居易,兩人是至交好友,兩人都視彼此為知己。曾經元稹因水驛事件得罪宦官被下放大獄,白居易冒死上書,但也沒有取得效果。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元稹被貶為通州司馬,同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兩人相隔數千裡之緣,從此只能透過書信來互訴衷腸。誰也不曾想到,經過這年一別,兩人再也未曾向見。
太和五年(831年),元稹病逝。次年就下葬。而白居易也一病不起。
開成五年(840年),時年69歲大病初癒的白居易,對於好友元稹更是想念。在那一年一天傍晚再次夢見元稹後寫下了這一首感人至深的詩歌。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至今讀來,仍然可以感到濃濃的孤獨感。
-
14 # 滿天星的書店日記
《紅豆曲》——曹雪芹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
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
忘不了新愁與舊愁
咽不下玉粒金蓴噎滿喉
照不見菱花鏡裡形容瘦
展不開的眉頭
捱不明的更漏
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
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綠水悠悠
綠水悠悠
這首詞出自紅樓夢,是賈寶玉在馮紫英的酒宴上唱出來的。實際上是他的靈魂伴侶林黛玉的真實寫照。
將一個閨閣女子心中的愁苦訴說的淋漓盡致,纏綿,悲涼。
-
15 # 古風小女子七七
未見青山老,
昔人已白頭。
何必三兩句,
欲言已還休。
諸位細品!
-
16 # 維奚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聲聲慢·尋尋覓覓》出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因金兵入侵,李清照安葬丈夫後就隨朝廷流亡到浙東,一時間,國破之恨、喪夫之痛、顛沛流離之苦齊聚心頭。
她心中抑鬱難抒,若昏昏沉沉地睡去,倒也能暫時於痛苦中抽身,可偏遇上乍暖還寒的天氣,越想入眠就難以入眠,煮兩盞溫酒也難抵寒風疾襲。天暗雲低,頭頂一隻孤雁的悲鳴又撕裂她未愈的傷口,淚眼朦朧中恍惚覺得這是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隻。似曾相識燕歸來,可已物是人非事事休。
-
17 # 完顏醜
我覺得是這句唐詩~:
“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唯覺祭文多。”
這是唐代的一位“前浪”的慨嘆與感悟…詩中所傳遞的那種惶惑無奈之感,足以穿越時空而千古共情啊:人到中年之後,隨著時間推移年歲增長,終究會在某個時刻突然驚覺,活著的人當中,自己的熟人越來越少,而自己所撰寫的文稿集子裡,為親朋故交而寫的悼文訃告,卻越來越多…此情此景,怎不叫人心驚肉跳,唏噓喟嘆…
時間的流逝,就是這麼無言,無情,無奈,而又無敵,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一點點把你所擁有的全部都帶走…卻無計可施,無從還手…
所有的“後浪”,只要中途不出現意外早夭,終有一天會驚覺自身不知何時已不可逆轉地匯入“前浪”,也只好輪到自己去體會一代代前人都曾體會過的“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心境況味了…
所謂“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所謂“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所謂“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所謂“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古往今來,時間巨輪的碾壓一切,磨滅一切,就是這般無二的精確而殘忍…管你是龜甲獸骨,竹簡刻刀,還是筆墨紙硯,微博微信,到頭來無非都是“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罷了……
這句唐詩出自劉禹錫,我始終認為,論才華、情懷與意境之深邃,他屬於被後世評價低估了的、堪與李杜比肩的唐詩巨峰…原詩是他為酬和白居易、追憶悼念元稹等離世故友而做:
“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
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唯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萬古到今同此恨,聞琴淚盡欲如何?”
-
18 # 蓮子曰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表達傷感的詩詞車載斗量。見到這個問題,首先想起下面這三例。
第一是來自於豪放派詞人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是蘇軾悼念亡妻王氏之作,千年以降,讀來依然令人感同身受,禁不住眼角溼潤、鼻翼微酸。
第二可算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雖然只有寥寥二十二字,但卻孕育著一種橫亙天地的蒼涼。
第三可算詩經名篇《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全詩一詠三嘆,三次重複“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的詰問,可算是道盡了憂國憂民者不被世間人理解的無奈與憂傷。
-
19 # 商界詩人高曉君
《庚寅夏日,四十二歲生日有感》·高曉君
一行清淚一行詩,無限酸楚傷往事。
二十春秋空蹉跎,半生心血隨流水。
讀罷封神嘆姜尚,細品三國哭劉備。
顏慚不敢奠軒轅,心灰豈肯祭唐碑。
-
20 # 紅孩唉
李清照《聲聲慢》,將感傷描寫到極致。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此詞為悲秋抒懷之作。靖康之難後,李易安隨其夫趙德甫逃亡江南,宋高宗建炎三年(西元一一二九年)秋八月十八日趙明誠亡故。
此詞在其夫亡後所作,是抒發家國身世愁之作。首用七對疊字發端,「尋尋覓覓」寫國破家亡夫死己寡之後的精神失落,獨身彷徨之情狀,「冷冷清清」則寫時世、境況之悽清冷寂,「悽悽」句更細膩深微地描摹詞人心情的悲苦悽戚。薄酒難御風寒,過雁觸動鄉思,菊花萎謝無人憐惜,獨守寒窗時間難熬,黃昏冷雨敲擊梧桐,種種場景,無不益發加重愁情分量,折磨一己孤獨、柔弱、痛苦的靈魂。
全篇字字寫愁,層層寫愁,卻不露一「愁」字,末尾句畫龍點睛,以「愁」歸結,而又謂「愁」不足以概括個人處境,推進一層,愁情之重,實無法估量。
全詞用白描鋪敘,講究聲情,巧用疊字,更以舌齒音交加更替,傳達幽咽悽楚情悰,腸斷心碎,滿紙嗚咽,撼人心絃。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
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易安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
只覺齒舌音來回反覆吟唱,徘徊低迷,婉轉悽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就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瀰漫開來,久久不散,餘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麼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於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
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可是寒冷是由於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淒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雲低,冷風正勁的時節,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失伴飛。
詞人感嘆:唉,雁兒,你叫得這樣淒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難道也像我一樣,餘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濛之中,驀然覺得那隻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隻。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無限無法訴說的哀愁。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緻了。詞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麼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獨對著孤雁殘菊,更感淒涼。手託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
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淒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
於是詞人再也不用什麼對比,什麼渲染,什麼賦比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回覆列表
蝶戀花·出塞
清代 · 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