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魚之樂9527

    不請自來,個人認為,比較反感司馬氏吧,一個王朝的終結就像人們經常說的氣數已盡,無論末代帝王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代替者,從前期來看,司馬氏的晉朝和曹氏的魏朝都差不多,沒出什麼大的紕漏,但後期就不同了,司馬炎死後,司馬衷繼位,就是那個出了名的傻皇帝,聽說老百姓吃不起飯,卻問何不食肉糜,後來皇后賈南風亂政,導致了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從此進入動亂了四百多年的南北朝時期,直到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中華大地才又再次得以統一。

  • 2 # Mr咫尺

    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曹氏還沒得天下時大漢朝就已經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權,曹操迎奉天子以後雖說打著大漢的旗號,可是手下們都知道曹操才是主公,其他諸侯也是被曹氏及其手下所滅,大權本來就是曹氏的。而司馬氏篡權就不一樣了司馬懿出仕開始就是在曹氏的集團內部工作,當時天下就是曹魏的,司馬氏一直在示弱熬死了曹魏數位皇帝才篡奪皇位。

    二、曹氏迎奉天子後征戰天下滅袁術,殺呂布、戰袁紹、降劉琮,耗費數年時間系統北方,面對南方孫權、劉備,曹操差點死在荊州,最後打出感情牌,感動關羽得以逃回北方。而司馬懿帶兵只是守住了七出祁山的諸葛亮,期間損失了曹魏大將張郃。

    三、曹魏政權是實力龐大,滿朝文武都是曹操提拔,重用而來,當時大漢劉協只剩下一個名字而已,禪讓給曹氏名義上名正言順。而司馬氏是趁大將軍曹爽陪皇帝前去祭祖之際控制都城,司馬懿又透過誘騙、勸降曹爽投降,皇帝年幼才得到曹魏大權曹魏在外的許多將軍們不服,還發生了多次叛亂。

    總之司馬氏代魏比曹魏代漢更讓人反感,對外司馬氏沒有為曹魏奪得一點領土,對內得到曹魏江山後殘殺曹氏宗親,夏侯霸帶兵投蜀漢而去。

  • 3 # 過盡飛鴻矣

    歷代篡權,得國不正者,以司馬氏為首。

    司馬家代魏 ,純粹靠著陰謀詭計,排擠除去了忠於曹魏的臣子,一步步架空了曹魏皇室權力,最終取而代之。而後又歷經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東晉南渡 ,把北方大半個中國讓給少數民族做養馬場,可以是司馬家誤國甚矣,誤中華甚矣。

    曹家代漢就有所不同了,雖然同樣是篡位,但曹家佔據的地盤是自己一點點打下來的,曹操征戰四十餘年,滅掉無數諸侯,所有的地盤人口都是自己打拼得來的 在這個過程中,大漢皇室除了名分,什麼貢獻也沒有。

    所以曹家代漢,雖然也有許多人不滿,但其實也在情理之中,大部分人心中其實早就有所準備了。而且曹魏政權並未苛待漢朝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劉協被封為陳留王之後,度過了人生最後也是最快樂的十幾年時光,最終安然逝去。

    如果曹家代漢可以打70分,司馬家代魏則只有30分,不僅名不見言不順,而且吃相也太過難看了,具體細節就不提了,感興趣的朋友自行百度。

    綜上所述,曹家代漢尚且還能說的過去,司馬家篡權就純粹只剩下噁心了。

    正可謂,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 4 # 歷史小透鏡

    我認為司馬氏代魏比曹氏代漢更讓人反感。有2點;

    一: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離析,各路軍閥群雄逐鹿,完全沒有把朝廷放在眼中,天子只是他們冠冕堂皇的擋箭牌。可以說,東漢末年,皇權已經名存實亡,皇帝已經可有可無。

    所以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來統治這個國家,而魏國地處中原,在三國時期,相比偏安東南和西南的吳蜀算是比較正統的政權。曹丕從漢獻帝手中平穩接過權力稱帝,算是順天應人了,對國家的發展更加有力。而且曹丕並沒有傷害漢獻帝,還給了他一塊地方安度晚年。

    反觀司馬氏,司馬懿就是一隻熬鷹,兩個兒子更是對曹魏政權虎視眈眈。還公然設計害死了魏主曹髦,多次稱霸朝野,對皇帝頤指氣使。代魏時也是乾脆粗暴,根本沒有把魏主曹奐放在眼中。

    二:曹操對於統一北方、消滅割據勢力、發展北方經濟還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可謂是勞苦功高,他兒子曹丕代漢雖然不光彩,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所謂水到渠成,天下是有能者居之。

    而司馬懿雖然也給魏國立下了不小功勞,但比起曹操明顯遜色很多,他的功勞主要是抵抗的諸葛亮的進攻,保全了曹魏的江山。

    雖然一個異姓代替一個正統皇帝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但從相對的角度看,曹氏要比司馬氏更讓人接受一些。

  • 5 # 使用者wgq1212

    同樣是篡權,司馬氏代魏和曹氏代漢兩種結局司馬氏比較讓人反感,

    曹氏代漢先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本可先稱帝,東漢雖亂當時人們對漢朝觀念沒變,還有人忠於漢朝,所以曹操沒稱帝,也是曹操聰明之處,直到曹操兒子曹丕才稱帝,有緩衝時間,使人們慢慢轉變觀念,起碼曹氏集團範圍的人能接受曹氏替代漢漢朝現實,而司馬氏代魏做法不如曹氏的做法,過與明顯,有一句話人們都知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有點急於求成,無形之中壞了自己的名聲,所以兩邊相比對司馬氏篡權比較反感。

  • 6 # 羅賓說歷史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三國時期,曹丕繼承曹操的王位不久,就逼迫漢獻帝把皇位禪讓給自己,從而登基稱帝建立魏國。若干年後,同樣的事情複製到了曹氏後人身上,司馬炎逼迫曹氏後人把皇位禪讓出來,從而建立了晉國。那麼司馬氏取代魏國和曹氏取代漢朝哪個更讓人反感呢?很明顯是司馬氏代魏更讓人反感,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首先是國家的建立基礎不一樣。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此時的漢獻帝四處流浪,不要說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棲身之地,就是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這種情況下,曹操把漢獻帝迎接到許昌,而後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南征北戰,消滅了大部分諸侯,可以說魏國是曹操一手打下來的。等到曹丕即位時,魏國在各個方面取代漢朝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司馬懿的發跡則離不開曹家三代的提攜,尤其曹丕和曹睿對司馬懿是委以重任的。可是司馬懿卻不思報答,始終想著取而代之,表面上非常隱忍剋制,暗中利用威望培植自己的勢力。等到時機成熟發動政變奪取了魏國的最高權力。這就相當於曹家負責一個桃樹的栽種和養護,等桃子成熟了司馬懿及其子孫過來摘桃,這無疑是很無恥的。

    其次司馬氏在篡權的過程中,還發生了公開弒君的行為,這在封建社會也是比較少見的,為後世帶來很不好的影響。

    司馬氏建立的晉國,因為沒有經歷過艱辛的創業過程,得來全不費工夫。所以在開國皇帝司馬炎統治後期就開始驕奢淫逸,朝政混亂,整個社會出現阿諛諂媚,攀比鬥富的風氣。司馬炎因為晚年的昏庸,立了痴呆兒子為皇帝,發生八王之亂,引起五胡亂華的慘劇,漢民族遭受了空前的災難和痛苦,這一切是司馬氏抹不去的汙點。

    由此可知,曹氏代漢和司馬氏代魏是有很大區別的。前者經歷了從無到有的創業過程,一路走來充滿艱辛,創業成功後自己做皇帝也算大勢所趨。後者屬於投機分子,利用曹家的信任樹立自己的威望,培植自己的勢力,時機一到就取而代之,這種奪取權力的方式無疑是很讓人反感的。

  • 7 # 悠然小sai

    同樣是篡權,司馬氏代魏更讓人反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曹魏政權是透過實力的積累一步步實現。東漢末年,曹魏政權開創者曹操,利用天下大亂之機,傾一族之力,以平黃巾,滅董卓為口號,親自組建軍隊、領兵打仗,從一個地方小軍閥,一步步壯大,直至統一了北方,與東吳、蜀漢成三足鼎立之勢。在統治北方期間,曹操大力發展生產,屯田屯兵、恢復民生;不論出身,以才取士;打擊貪汙,勵行節儉,使原來受戰亂摧殘的中原地區經濟得以迅速恢復,繼續發展。雖然,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為人詬病,但曹操主要是透過其個人魅力、智謀、硬實力而成為地區霸主,雖其在政時沒有完成政權更迭,但事實上,朝野上下歸心曹魏,均心裡明白,魏代漢只是時間問題。曹操善待百姓,對原東漢王室也予以厚待,漢獻帝亦得以善終。反觀司馬氏,行陰謀詭計,架空皇權,壓制言論,蓄養私人武裝,屠殺名士稽康,殺異議朝臣,手段卑鄙,為世人不恥!

  • 8 # 青未了了

    曹丕篡漢和司馬氏篡魏,司馬家族更為卑劣。我們來比較一下:

    從天下形勢看,曹魏代漢順理成章,司馬篡魏逆時而動。

    曹丕代漢之時,經過東漢末年多年的紛亂和相互征戰,漢天子其實早就名存實亡。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經過多年征戰,一舉統一北方,曹氏已經是實際的統治者,只是沒有稱帝而已。因漢獻帝仍在,沒有禪位,孫權劉備雖割據一方,名義上仍是漢室之臣。曹操雖未統一天下,其實力和權勢已經是問鼎天下。漢獻帝已經無力統治天下,被取代順理成章。

    司馬氏奪權就不同了。當時曹魏政權既無大過,也無動盪,朝中眾臣除了司馬懿也並無異心,政權還是是比較穩定的。司馬懿作為三朝託孤老臣,本應盡心竭力輔佐君王,卻暗藏不臣之心,因為一己之私和曹爽的排擠,最終發動高平陵政變,控制朝政。

    這樣看,東漢天子成為傀儡、朝廷名存實亡不是曹操造成的,是多年動盪的結果,東漢確實氣數已盡,沒有曹操掌權也必然有其他權臣控制朝廷。魏天子曹芳和曹髦成為傀儡,曹魏政權被篡奪,卻是司馬懿一個人造成的。

    司馬氏窮兇極惡,濫殺無辜,將曹氏滅族

    曹丕逼漢獻帝劉協禪位後畢竟沒有殺死他,反而封其為安陽公,依然享有天子之禮和榮華富貴,漢獻帝最後是病死的,得以善終。而司馬懿控制政權之後將曹氏家族幾乎屠殺殆盡,大將軍曹爽以叛逆罪被誅三族,傀儡皇帝曹髦在反抗司馬昭時被殺死。曹氏一族七千人被屠戮,釀成滅族之禍,司馬氏手段之殘酷,令人髮指。後來劉裕建宋,又將司馬氏家族誅滅殆盡,可謂報應!

    晉武帝司馬炎逼曹奐退位,自己稱帝,建立西晉,後西晉滅吳,統一全國。但西晉的穩定僅僅維持了11年的時間,西晉實行分封制,導致此後發生“八王之亂”,國勢衰退。匈奴、羌等遊牧民族趁勢入侵中原,西晉被匈奴所滅。“五胡亂華”造成生靈塗炭,漢民族大量被屠殺,三去其二,後又歷東晉南北朝的割據時代。自西晉滅亡,中國重新進入長達近300年的亂世,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這一切,說是拜司馬家族所賜似乎違背什麼歷史規律之類的,但不能說與他們沒有關係。

  • 9 # 觀今經

    打個比方:如果把漢王朝比作一個有限公司,那麼漢獻帝就是大老闆,曹操就是總經理,司馬懿則是主任,都是為漢王朝劉氏集團服務的。

    劉氏集團經營了4百多年,公司員工世世代代受到恩惠。現在,劉氏集團由於經營不善,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瀕臨破產。作為公司的員工,為公司服務,那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情。

    曹操本就是劉氏集團高官的兒子,享受著常人不可享受的待遇。劉氏集團出現危機,曹操有著為振興劉氏集團,義不容辭,不可推卸的責任。

    曹操由於表現突出,各方面能力優異,向劉大老闆自薦成了公司總經理。曹操要是能安份守己,盡心盡力為公司服務,老老實實的做他的總經理也就算了。偏偏曹操狼子野心,品德敗壞,處處為個人利益打算,總想著要把公司據為己有。這就惹得其他同僚不高興了,於是劉備,孫權等先後宣佈分家。

    曹操死後,其子曹丕則急不可待的把劉大老闆趕下臺,鳩佔鵲巢,自己做了老闆。

    由於司馬懿能力突出,才智俱佳,常常受到曹操父子的賞識。曹操父子深知自己得位不當,於理有虧,所以常常害怕司馬懿以同樣的手段奪了曹氏集團的政權,於是處處提防司馬懿。曹操臨死時,對其子曹丕說:“既要用司馬懿,也要防司馬懿”。曹丕臨死時,也對其子說同樣的話。這句話幾乎成了曹氏家訓,代代相傳。在曹氏集團,“防火,防盜,防司馬懿”,但最終防不住司馬懿這匹“大灰狼”。曹氏傳不過五世,即被司馬氏奪了政權。

    綜上所述:曹氏代漢違背了人倫道德,遭到世世代代人們的唾棄。司馬代魏,雖然不恥,但那也是曹氏所應遭受的報應。所以曹氏代漢與司馬代魏相比,曹氏代漢更讓人反感。

  • 10 # 蘇小衿

    無論是司馬氏代魏,還是曹氏代漢,其實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古代王朝更迭的過程。但是,兩者之中,更讓人反感的還是司馬代魏。

    原因在於:

    1、司馬氏篡奪的江山,相比曹氏得江山更輕易

    要問曹魏的江山怎麼來的?我想很多人都能說出來幾篇曹操的故事,曹操透過不斷地交戰,魏蜀吳之間相互爭鬥,最終曹魏才統一了北方,建立了曹魏政權。

    但是,司馬氏的西晉政權如何建立的呢?相比曹操那多番征戰的經過來看,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掌控了曹魏政權,進而司馬師、司馬昭掌權,直到司馬炎建立了西晉。這種完全起於背叛的過程,當然顯得司馬氏代魏要困難的多。

    2、曹氏代漢的經過,是在漢室不振的情況下

    無論是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都是建立在漢室頹微的前提之下,如果再由漢王朝統治天下,對於當時天下的局勢起不到什麼正面的作用。

    而曹、孫、劉三方的相互征戰,也是在亂世中勢力的重新洗牌,待到三國後半程,漢王朝的影響早就微乎其微。等到曹氏在三方爭鬥當中勝出之後,也就順理成章取代了漢王朝。

    3、《三國演義》及曹氏的“努力”,讓世人認可了曹魏政權

    相比司馬氏代魏來說,司馬氏祖孫三代的“操作”,都著實不討喜。司馬懿的高平陵之變,司馬師廢曹芳,司馬昭殺曹髦,再到司馬炎代魏稱帝。這一通流程雖然看似順理成章,但卻並未得到後世人的認可。

    而與之相反的是,在《三國演義》的傳播之下,作為三國鼎立政權之一的曹魏,雖然很多時候被認作是反面角色,但卻也是其實力的象徵。世人不覺曹魏沒有資格掌控天下,所以也就不會讓人太過於反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潮汕有哪些值得一去的餐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