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安萬年

    “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諸候有道,守在四鄰”,諺語,意思是帝王或諸侯政治清明,便會得到人民的擁護,不會發生內患。夷是邊境的意思,四夷就是四面的邊境,就華夏來說,四夷包括,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 2 # Hi8605

    秦亡漢立。漢朝統治中國400多年,華夏族的活動地域空前擴大。漢朝並以華夏族為核心,進一步地融合了羌、南匈奴等部落,形成了漢族。

    中國原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擴充套件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

    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

    自秦漢以來,皇帝認為自己是“天下”的統治者,人民都是他的臣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有道,四夷為天子守土。

    中原的君主,也是四方蠻夷的君長。凡是四夷,都對天子執臣子禮。

    所以,在海棠葉境內的華夷,本都是一體。四夷既然能做臣子,那麼也就有權為君長。於是,少數民族與漢族政權的爭奪戰爭,也是華夷天下體系的內戰。

    明代反元檄文中: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彼時君明臣良,足以綱維天下,然達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嘆。”

    漢族和少數民族,自古就是一個整體,是在一個體系裡生活的。所有的民族都要臣服一個權威。

    漢族當皇帝,是天經地義。少數民族當皇帝,則是冠履倒置。

    當元朝、清朝等少數民族當了皇帝時,漢族人並沒有深刻體會到是“遭受異族奴役和侵略”。而只是覺得不符合正統觀念而已。

    所以,有了辛亥革命的口號是“驅除韃虜,光復中華”,民眾還以為就是“漢人穿上崇禎的皇袍”反清復明呢?後來,才覺得哪塊兒?好像有點兒不對勁兒?於是,就將口號改為“五族共和”了。(韃虜、韃子,是當時漢人對北方少數民族(蒙古族、滿族)的稱呼。)

  • 3 # 愛生活的貓叔

    四夷,指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這裡要說明一下,當時所指四夷只是對於四方其他具有特色或科技優勢的部族的稱呼,並有沒有褒貶的意思。

    東夷,夷字,就是揹著大弓的人,說明東夷人善於用弓箭。

    南蠻,蠻字,並非野蠻的意思,甲骨文是由繩索和語言構成,代表南蠻部族善於馴化野獸。

    西戎,戎字,就是盾牌和戈(武器),代表西方的部族善於征戰。

    北狄,狄字,甲骨文是個人帶著狗,代表北狄是養狗的遊牧部落。

  • 4 # 王朝興替

    “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出自唐代牛僧孺的《守在四夷論》。

    四夷是古時華夏族,對四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分別指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周代的《禮記》記載:

    禮記·王制,

    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

    東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西方曰戎,被髮衣皮,有不粒食者矣。

    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東夷

    周人把中原以東的眾部落稱為東夷,事實上他們只有一個部落自稱為“夷”。

    夏商周時期,東夷是指生活於今山東、淮河、蘇北、淮北地區,活動在今泰山周圍的眾多部落、方國。

    《後漢書·東夷傳》說:“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鳳夷、陽夷。”

    秦漢明時期,東夷多指居住於中國東方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及琉球群島等地的外族或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

    南蠻

    南蠻在古時泛指長江流域以南地區,隨著中原大一統的政治格局和地方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融合,“南蠻”的地理區域實際上已經囊括了整個東南亞。

    南蠻的民族成分相當複雜,大體可分為百越、百濮與巴蜀三大族系。

    百越族系分佈於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百濮族系分佈於今湖南、貴州一帶,巴蜀族系分佈於今四川、重慶一帶。

    現今南方的少數民族大多由南蠻民族演變而來,現在大多分佈於四川瀘州一帶。

    西戎

    西戎是古代華夏人對西方少數民族的統稱,以戎為主及對西方所有非華夏各族的泛稱。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戰國時期一些西戎人建立的國家。

    春秋:

    秦西北有狄邽冀之戎、義渠之戎、大荔之戎等。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山戎,各分佈山谷間,有許多部落,不相統一。

    戰國時:

    義渠、大荔等與秦相接諸戎,自春秋以來逐漸並滅於秦。林胡、樓煩並滅於趙。而山戎不復見於史。燕國在東胡東北設五郡。戎往往與胡雜處,名稱也往往相混。

    西羌是隸屬於西戎的別支,從事牧羊。

    《說文》:“羌,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

    《風俗通義》:“羌,本西戎卑賤者也,主牧羊。故‘羌’從羊、人,因以為號。”

    在西周到戰國,主要是指氏羌系各部落。秦漢以後,指氐羌諸部。

    北狄

    北狄是古代華夏人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春秋時期北狄與羌戎族類相近,而戰國末年及以後北狄指胡人、東胡族系,與羌戎屬完全不同的族系。

    春秋初在秦、晉、鄭、衛、邢等國以北,即今陝北及山西、河北兩省的中部與北部,有許多強悍有力的部落,與西戎及伊洛地區之戎統一稱為戎,只在方位上稱為北戎。春秋中葉,稱為北狄。戰國晚葉,胡人興起,匈奴最為強大。胡人以東有東胡,胡人以北有丁靈。到東晉,南北朝時東北有奚族,這是屬東胡族系的遊牧民族,定居於老哈河流域以後,逐漸轉向農耕。遼代基本上與契丹同化。

  • 5 # 笑文說史

    在中古古代,把整個中國分為中原跟四夷,中原地帶指古陝西關中,河南等黃河流域一帶,而把中原之外的地方稱之為四夷,尤其是在秦漢之前。《禮記·王制》:“東曰夷、西曰戎、南曰蠻、北曰狄”,分別指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在上古三代夏商周時期,天子一般居中原,一般在河南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氣候溫宜,雨量適中,土壤肥腴,故較早即進入城廓農耕社會,地稱為中國,人稱為華夏。而邊區自然條件較差,多為遊獵畜牧之族所居,故稱為夷。夷者,帶弓之人也。而在當時夏商周時期,君主集權還未像秦漢時期這樣集中,對於邊患地帶的管轄,相對鬆散,久而久之,這些地方的武裝就自立而成,在政治上跟中原王朝對抗。而作為一名優秀的華夏國皇帝是必須要維護自己的天子尊嚴的,因此就有了守四方的說法。

    作為四方之首,西戎:古代族名,又叫獫狁,古代活躍於今陝、甘一帶,從現在的地域因素分析,重點還是青海,甘肅靠近西藏和新疆這一塊的土著居民。其中比較出名的一支犬戎,在西周末期,長期的農耕和平環境,使得君王荒淫無度,玩物喪志,周幽王來了個烽火戲諸侯。結果被野蠻強悍的犬戎族攻殺,幽王的寵妃褒姒被擄,都城豐、鎬西北被犬戎佔領。後來在秦人初步從中原開拓疆土的時候,基本經常被犬戎人打,後來大秦強勢崛起,把犬戎人徹底趕到西邊,一部分遊牧到北邊開始在大草原上游牧發展,一部分繼續深入青海,西藏,甘肅等地。後來在三國時期,犬戎逐漸發展為西涼羌人,作戰勇猛,但是被有個更猛的馬超統領,逼的曹操割須棄袍。

    作為四方第二,北狄的稱謂最早起始於周代,古漢族自稱華夏,北狄是古代華夏人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春秋中葉以後,狄與戎在地域上有明顯的不同,但整個春秋時代,乃至戰國中葉以前,戎狄仍往往混稱,有些部落仍兼有戎與狄兩種稱號。這種情況以及春秋北狄諸部的姓族,陝北、山西、河北諸地的戎狄文化遺存,都說明春秋時期的戎與狄只是地域分佈有明顯區分,族類卻比較接近。進入戰國,他們有一部分當胡人南下後已融入胡人之中,成為匈奴的重要來源之一。

    作為四方第三,南蠻的稱謂最早記載來自於周代的《禮記》禮記·王制,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指南方額頭有紋飾的族群即是南蠻。多喜歡吃生菜,色拉和醋。“南蠻”一詞在古時泛指長江流域以南地區,隨著中原政治經濟文化的持續擴張和影響,隨著中原大一統的政治格局和地方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融合,“南蠻”的地理區域實際上已經囊括了整個東南亞。南蠻的民族成分相當複雜,大體可分為百越、百濮與巴蜀三大族系。百越族系分佈於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百濮族系分佈於今湖南、貴州一帶,巴蜀族系分佈於今四川、重慶一帶。現今南方的少數民族大多由南蠻民族演變而來現在大多分佈於四川瀘州一帶。

    作為四方最後一個,東夷作為一個名詞則來自於周代,周人為了記述歷史就把中原以東的眾部落稱為東夷,事實上他們只有一個部落自稱為“夷”。夏商周時期,東夷是指生活於今山東、淮河、蘇北、淮北地區,活動在今泰山周圍的眾多部落、方國。秦漢時期,東夷多指居住於中國東方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及琉球群島等地的外族或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所指代的概念隨著中原王朝疆域的變化而屢屢變化。

  • 6 # 蘭靈笑笑生

    基本理解就是古代封建王朝內部繁榮昌盛,四方各族就會臣服,就會成為中原王朝的屏障。

    “古者天子,守在四夷”是《左傳》中的一句話。是古代大多數封建王朝治邊思想的核心。

    古人認為,甚至到明清時候還有這種思想。“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就是說中原王朝跟周邊的蠻夷是隔離開的,“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因此統治者就得先理內,再理外。只要內部繁榮昌盛,四夷皆服,並且成為中原王朝的屏障。

    因為四夷和中原有山川大海阻隔,是上天使然,所以,統治者就不能窮兵黷武,去攻打偏遠的蠻夷之地。不然是既耗費國力,勞民傷財還沒啥好處撈。

    古代封建王朝認為中原是華夏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文明中心。其它的都是夷狄之地,而剛好中國地理位置有特殊 被高山大漠海洋包圍。所以歷朝都是華夏文明至上的觀念,華夏之外都是夷狄。

    當然古代也有很多皇帝他不“守在四夷”,他發兵攻打夷狄,征服夷狄,開疆擴土。這在當時都是被認為是昏君暴君,比如秦始皇,比如漢武帝,隋煬帝,甚至說李世民還有武則天。

    個人認為這些統治者都是功在千秋的,雖然當時他們不一定有千年的目光,但是千年之後,我們才能有現在的中國。

    比如說李斯勸秦始皇不要去招惹匈奴,說匈奴居無定所,打了白打,也沒城沒人可收。但是秦始皇不聽他的,遂使蒙恬攻之 ,闢地千里。

    還有漢武帝時期北驅匈奴,現代還有不少人在疑問為什麼漢武帝老是打仗還那麼多人喜歡他?還有漢武帝通西域也被很多人罵,雖然漢武帝當時可能是為了蒐羅奇珍異寶,並沒想到那麼多。秦漢時期都有南征百越,開疆拓土。也是被很多人罵,通常也是用“守在四夷”這個觀念。

    另外,唐朝的狄仁傑也是對皇帝說“臣聞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疆之外……以爭繞確不毛之地,得其人不足以增賦,獲其土不可以耕織,苟求冠帶遠夷之稱,不務固本安人之術,此秦皇漢武之所行,非五帝,三皇之事業也。”

    明朝大臣桂彥良也說:“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言以懷之,以威服之,使四夷之臣,各守其地,此為最上者。若漢武之窮兵黷武,徒耗中國而無益。隋煬之伐高麗,而中國峰起。以唐太宗之明智,後亦悔伐高麗之非。是皆可以為鑑,非守在四夷之道也。”

    可見,古時候“守在四夷”這種思想是根深蒂固。古人關於國力強盛,邊疆安定,國家繁榮,邊疆歸服的思想是有很重要的意義。只不過,這種思想也阻礙了中國邊疆開發。

    當時那些被用兵邊陲的帝王如今多稱頌其歷史功績,其偉大意義是越久越明顯。雖然當時的決策者還沒那麼長遠的目光,認識不到開疆拓土的長遠意義。但是對於後世的影響真是太深遠了。

    歷朝歷代中元朝開疆拓土最突出,不過有其特殊性。

    直到清朝中期,時代都變了,統治者們才有邊疆,疆界的概念。

    “守在四夷”的思想尤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和影響,也有重要的借鑑意義。但是其思想也限制了對中國邊疆的開發。

    另外,四夷就是指中土以外的泛稱,就是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的合稱。

  • 7 # 深寒32

    “四夷”指的是東夷、南蠻、北狄、西戎。四夷是古代中原地區對周邊文化落後各名族的泛稱。最早的提法來自《禮記》:東曰夷、西曰戎、南曰蠻、北曰狄。

    東夷,夏商周時期對生活在山東、淮河地區部落的統稱。秦漢時延伸到朝鮮半島、日本島、琉球群島等外邦和我國少數民族。有種說法弓最早是夷人發明的,“夷”由“一”、“弓”、“人”三字組成。《說文解字》中提到:夷,從大從弓。

    西戎,是西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夏商周時指氏羌族各部落,有鬼戎、犬戎等部落,活動在甘肅東部一帶。當時西戎的勢力強大,經常侵犯中原掠奪物資傷害百姓,應劭《風俗通義》說:“戎者,兇也。”周朝統治者在西部建立了一個諸侯國秦國來防禦西戎對中原的騷擾。在秦穆公時期滅掉了西戎大小共十二個部族逐漸使西戎與華夏民族融為一體。

    南蠻,是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南蠻地域廣泛,成份繁雜,主要分佈在福建、廣西、廣東、雲貴川一帶。分為三個大的族系百越、百濮、巴蜀。今天南方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是由這三個族系分支出來的。在春秋時期伴隨著楚國的日益強大,特別是將周邊的小國逐步吞併,關於南蠻的稱呼更多的集中到了楚國身上。

    北狄,是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分佈在河北大部、河套地區、燕山南北、陰山以北以及長城北部一帶。大家熟知的匈奴、烏桓、鮮卑、慕容氏、高車、突厥、契丹等部族都屬於北狄。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一度受到北狄相當大的威脅,如晉國、衛國、燕國等,都曾受到了北狄的威脅,尤其是衛國,一度被北狄滅國,後來在齊桓公的幫助下復國。

    《書·畢命》:“四夷左衽,罔不鹹賴。” 孔 傳:“言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被髮左衽之人,無不皆恃賴三君之德。”,“四夷”是古代中原華夏民族對少數民族的統稱,也含有輕藐歧視的意思。

  • 8 # 皮卡丘愛放電

    四夷,是古代對中原周邊各族之泛稱,分別指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

    《王制》雲:“東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萬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順,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國焉。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

    南蠻,是先秦時代中原王朝對中原以南各部落的稱呼。如林邑 婆利 盤盤 真臘 陀洹 訶陵 墮和羅 墮婆登 東謝蠻 西趙蠻 牂牁蠻 南平獠 東女國 南詔蠻 驃國。

    西戎則是古代華夏部落對西方與華夏部落敵對的諸部落統稱,即以戎作為對西方所有非華夏部落的泛稱 。如泥婆羅 党項羌 高昌 吐谷渾 焉耆 龜茲 疏勒 于闐 天竺 罽賓。

    北狄是古代華夏部落對北方非華夏各個部族的統稱。如鐵勒 契丹 奚室 韋靺鞨 渤海靺 鞨霫烏 羅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錢是人們一切活動的基礎、首要條件,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