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宮中的Joker
-
2 # 北雨寒
“司馬昭弒君”這個概念首先就值得商榷。
據載,動手殺高貴鄉公曹髦的是成濟,而指示成濟動手的人是西晉開國元勳賈充。史書並未明確記載成濟弒君是司馬昭的主意。
但廣為流傳的一句話是,司馬昭篡魏之心路人皆知。於是乎許多人都猜測殺曹髦是司馬昭的意思。但如果我們翻看歷史,在當時司馬昭即便有廢帝自立的打算,也不會選擇公開將曹髦殺死這個蠢辦法。
首先,在君權天授思想主導下,“弒君”乃是大忌。臣下弒君不僅會讓君主權威土崩瓦解,更將為後來者立下標杆,並在史書中留下滾滾罵名。所以即便江山需要易主,也應該如漢獻帝退位,主動將江山讓於曹魏集團,這才是穩妥可行的做法。
其次,曹髦之死司馬昭並未得利。一方面,彼時政局已相對穩定。反對派如李豐、毌丘儉、文欽等,居心叵測者如王凌、諸葛誕等皆已被戮,司馬昭彼時在曹魏集團內部已是大權在握,殺死曹髦對他來說有什麼意義呢?另一方面,歷史結局告訴我們,司馬昭最終選擇了效仿曹操,將改朝換代的歷史使命付與司馬炎。而彼時曹髦死後,他迅速將曹奐推上帝位。如果司馬昭想稱帝,又何必多此一舉推曹奐上位當個傀儡皇帝呢?這隻能說明,曹髦之死並不在司馬昭的計劃之中。
一個合理的假設是,如果司馬昭真有稱帝的企圖,那麼他完全可以逼迫曹髦寫下退位詔書,名利雙收。所以,殺死曹髦極有可能並不是司馬昭的主意,而是賈充為了攀附司馬家族遞交的投名狀,是賈充臨時起意!
這裡有必要介紹下賈充的動機和背後的心思。
賈充的首個老丈人李豐被司馬師親自打死,且夷三族。照理說賈充與司馬家族是仇人關係。但賈充透過與李婉(李豐之女)閃離,再快速迎娶郭配的女兒郭槐,成功改換門庭站隊司馬家族。
為了爭取司馬家族信任,他跟隨司馬師攻打前老丈人李豐的好朋友毌丘儉,並劃策消滅了諸葛誕。同時積極推動司馬昭改朝換代,在第一線為司馬昭稱帝搖旗吶喊。
所以當曹髦帶著幾百雜牌軍準備與司馬昭來個魚死網破時,賈充很有可能是一時衝動向司馬昭表忠心,就讓成濟這個二貨動了手。
最終的結果是,滿朝文武都要求腰斬賈充,但司馬昭只處死成濟兄弟並夷三族,同時給曹髦扣了頂意圖弒母的罪名,保全了賈充。
這才是合情合理的推測。
接下來再回答題主的疑問,曹髦死時曹魏的忠臣良將都死光了麼?前文說了,經過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三代血洗,反對司馬師如王凌、李豐、毌丘儉、文欽、諸葛誕等人都紛紛被司馬家家族絞殺。那麼當時還有誰在反對司馬昭呢?面對政局穩定、手握雄兵的司馬家族,即便內心有怨言恐怕也反不起來。
來看看曹魏時期的主要門閥大族的表現。
以荀彧為代表的荀氏家族已經徹底倒向司馬家,代表人物荀勖,乃是西晉皇權捍衛者,賈充之死黨。
夏侯氏,不是叛逃蜀國,就是歸附司馬家,代表人物夏侯和(夏侯淵第七子),西晉河南尹,後來自己太作想扶持司馬攸上位,被晉武帝調任光祿勳閒職。
從上述幾個案例就可以看出,司馬家族為了掌控朝局不僅僅是打擊政敵,而且也在拉攏自漢以來的門閥、世家。這並不是司馬家族首創,而是曹丕開的先河——搞所謂的“九品中正制”,出臺了有利於世家子弟入仕為官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官員選拔制度。
在軍權和門閥大族的拱衛下,日益式微的曹魏集團根本沒了翻身的機會。即便彼時曹魏集團還有忠臣,也只能投向吳蜀兩國,以期自保。
-
3 # 銀河一魚
司馬昭弒殺的是魏帝曹髦。當時忠於曹魏的忠臣良將的確死的死亡的亡,所剩無幾。
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爭鬥,發動高平陵之變,作為曹家最有權勢的曹爽選擇投降。從整個事變曹爽的表現來看,的確如大司農桓範所說:“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身為輔國大臣又領大將軍銜的曹爽尚且如豬狗 想必其餘曹氏後人強不到哪裡去吧。
經過高平陵之變,司馬家誅殺五仠人,即使曹家後輩有傑出者,怕也早早夭折了。
再後來在平定淮南三叛的過程中,又誅殺太尉王凌、鎮東將軍毋丘儉、揚州刺史文欽、徵東將軍諸葛誕等一批忠於曹魏皇室的武裝力量。
至此,朝廷中再也沒有支援魏帝的實力派,士大夫紛紛擁護司馬氏。至甘露五年(公元260年),魏帝曹髦不甘被控制,反抗司馬昭,終被殺。史稱甘露之變。
回覆列表
很可惜,等到司馬昭弒君之時,曹魏的功勳後代有的被幹掉,有的乾脆直接改換門庭。整個朝廷可以說是直接大權歸於司馬氏等世家大族手中。
早在之前,司馬懿就一手策劃過高平陵政變,扮豬吃虎,一舉拿下曹氏宗族。自此,曹家徹底走上了衰敗。
作為魏明帝曹睿的託孤重臣之一,曹爽是大將軍,他的兄弟曹羲、曹訓掌握禁軍,可以說魏國上下的軍政大權還基本掌握在曹家手中,並且司馬懿時常遭到排擠。
此時的曹爽低估了司馬懿的野心,他並沒有把年老的司馬懿當回事;而另一邊的司馬懿,充當了一個演員騙取了郭太后和以太尉蔣濟為首等一干曹魏元老的支援,他首先獲得了郭太后的支援,接著等待時機,趁曹爽和他幾個兄弟同時離開京城去謁拜高平陵時開始行動關閉城門準備起事。
此時的桓範一眼看出司馬懿的行為是一場針對整個曹氏宗族的陰謀:司馬懿這是要奪權!然而他對曹氏兄弟好說歹說,要求號召天下勤王。很可惜曹爽兄弟一直在猶豫(一方面以蔣濟、陳泰為首的曹魏重臣一直在給曹爽寫信讓他投降),最後甚至直接放棄抵抗,投降了。
結果可以知曉了,曹爽兄弟,何晏,鄧颺等人被誅,夷三族。而此前一直信誓旦旦保司馬懿的蔣濟直接被氣到憂憤而死。高平陵事變,總結起來就是司馬懿以一個忠臣形象展現在曹魏各大元老面前,取得朝廷上下的信任後,對政敵痛下殺手的一場政變。也許在曹魏其他元老心中,司馬懿是周公伊尹、絳候周勃一類人吧,很可惜他們被騙了,而且被騙得很慘。正所謂“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高平陵政變,連坐到的人太多,七十多歲的繼任太尉王凌也看不下去了,直接造反,這又牽扯到淮南三叛的事情。
淮南一叛時期,王凌已經是七十多歲的半截入土之人了,根本沒必要造反,無非就是對司馬懿的權勢不滿,結果被司馬懿帶兵直接平定,王凌夷三族。
淮南二叛時期,司馬懿已逝,司馬師繼承他的權力。《晉書·景帝司馬師紀》有記載:
及宣帝薨,議者鹹雲“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撫軍大將軍輔政。魏嘉平四年春正月,遷大將軍,加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命百官舉賢才,明少長,恤窮獨,理廢滯。諸葛誕、毌丘儉、王昶、陳泰、胡遵都督四方,王基、州泰、鄧艾、石苞典州郡,盧毓、李豐裳選舉,傅嘏、虞松參計謀,鍾會、夏侯玄、王肅、陳本、孟康、趙酆、張緝預朝議,四海傾注,朝野肅然
這些人中,大部分都可以說是司馬氏的心腹,陳泰是創立“九品中正制”的司空陳群之子,陳群向來與司馬氏交好;王基深得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兩代器重,鄧艾是寒門子弟,由司馬氏一手提拔;鍾會出身鍾氏名門,自幼就是司馬昭發小;其他的胡遵、傅嘏等人升遷基本都與司馬氏有關係。至於其他的夏侯玄、張緝等人算是曹魏忠臣,直接被幹掉,夏侯霸也因為害怕被害直接逃到蜀漢。
毋丘儉與文欽起兵反司馬,可惜這兩人一直有矛盾,發動叛變還是死於內訌。
淮南三叛時期,諸葛誕終於不滿司馬氏專權,加上此前密友夏侯玄,鄧颺等人相繼被誅,連線東吳起兵謀反。這一次還是被內部休整完畢的朝廷直接擊潰。
等到了司馬昭刺殺高鄉貴公曹髦時期,曹魏內部幾乎沒有反對分子了。
至於在《三國演義》中活躍的曹操的謀臣、猛將,他們的後代大多無能為力:
賈詡、程昱、郭嘉等人後代在朝中沒什麼勢力,可以忽略不計,荀氏一族直接跟著司馬氏一起分享篡權果實。陳群、賈逵的後代成為司馬家的心腹。
宗族大將方面,曹仁兄弟、夏侯兄弟的後代有的被株連,有的逃亡,基本衰弱。
五子良將方面,只有樂進的後代樂綝算是不辱先人之名,可惜死於淮南三叛。其他的四位後代默默無聞,記錄甚少。
許褚有一兒子許儀,有記載在後來伐蜀過程中作為開路先鋒,想來應該也是投靠司馬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