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水長天H

    朱元璋一生殺俘、殺降、殺貪官、殺功臣、殺文人、殺親貴,其濫殺的範圍之廣、花樣之多不一而足。

    “明初四大案"辦下來,每次都是上萬人頭落地。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權植黨"罪處死胡惟庸。胡惟庸案持續十年之久,後又加以通敵叛國的罪名,株連被殺的功臣及其家屬達三萬餘人。

    太子朱標死後一年,為了給即將繼承大統的皇太孫“消刺",藍玉案發,連坐族誅達一萬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將領幾乎一網打盡。

    整個洪武朝,對貪贓害民的官吏和不務生理的遊民的嚴酷打擊從未間斷,無數的人,包括犯法亂紀的皇親國戚人頭落地,當然其間也有許多無辜的人死於非命。

    "伴君如伴虎",伴朱元璋尤甚。但也有極具智慧者,在朱元璋已舉起屠刀時,巧施對策,死裡逃生。

    有個開國功臣叫郭德成,官居驍騎指揮。看到其他功臣都熬不到壽終正寢,便想出個法子來,把自己變成一個酒鬼。

    朱元璋派他去做府都督,他死活不肯,哭著說:"臣非草木,怎麼不知道聖恩浩蕩呢?但我懶慢耽酒,如果給我位高祿重的差事,萬一失職了,就是殺頭之罪啊。我所喜歡的,不過是多弄點兒錢,喝喝美酒,隨意自適而已。"

    朱元璋這才回嗔作喜,還賜給他錢。即便如此小心翼翼,郭德成也有差點前功盡棄的危險時刻。

    有一天,他參加宮內宴會,喝醉之後把帽子摘下來,朱元璋看見他頭頂都禿了,就說:"瘋酒漢,頭髮稀疏成這樣,難道不是喝酒太多之過麼?"郭順口道:"就這幾根我還嫌多呢,想把它剃光。"朱元璋聽了不吭聲。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老疑心人家在諷刺挖苦他不"光彩"的出身。覺得"光"、"禿"、"僧"及其同音、近音字特別刺眼刺耳,因此而丟性命者不在少數。

    常州府學訓導蔣鎮為本府作《正旦賀表》,有"睿性生知"之句,在朱元璋看來,“生知"有譏諷“僧智"之嫌,活得不耐煩了,殺!

    有個叫徐一夔的杭州教授寫賀表時,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之句,不但說“光“,還說"則",這是譏諷自己曾是"光頭和尚",曾“做賊",如此“罪大惡極",自然十個腦袋也不夠朱元璋砍

    酒醒之後,郭德成想起這些是又怕又悔,趕緊把頭髮剃光,穿上僧衣,唱起佛曲。朱元璋總算念著郭和他是郎舅親,找個臺階給他下,對郭的妹妹寧妃說:"我還當他說的是戲言,想不到真的剃髮為憎了,莫非真成了酒瘋子?"這樣郭德成才得以免禍,從此削髮為僧,撈到個正常死亡。

    還有一個幸運兒是個姓張的翰林編修,他寫的賀表內有“天下有道,萬壽無疆“兩句,朱元璋看了大怒,認為是在影射罵他是強盜,派人把張抓來親自訊問。

    張以為自己反正是死,辯解說:“天下有道",乃是至聖先師孔子之言,“萬壽無疆“出自《詩經》,表達的是臣子祝賀君王的深厚感情。這怎麼能說是誹謗呢?

    朱元璋想不出如何反駁,過了好半天才擠出一句:“你還嘴硬。"但也就此算了,下令釋放張某。左右近侍們私下議論說:“幾年來只容了這一人。"

    朱元璋的方針,大概是“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漏過一個"。雖然放過了張某,但他對聖人也不免有了猜疑,覺得早生了幾千年的聖人們,恐怕也在預先譏刺他,後來到底尋了亞聖孟子一個不是,指責他有罵"獨夫"、"民賊"之類的話,把孟子趕出文廟,不許配享。

    有學者曾總結朱元璋嗜殺的原因:在戰爭中殺俘、殺降、屠城基本上是一種無意識的從眾行為;大興文字獄,與他貧賤出身的自卑心理有關;設立特務機構製造冤獄,緣於對臣下的猜忌心理;大規模的屠殺勳臣,主要出於為子孫“削刺"的目的;而對害民官吏和遊民豪強的大肆誅戮,則緣於對追求理想社會、自以為在拯萬民於水火的"救世主"狂想。

    在這種種殺人動機的背後,是無數血淋淋的人頭落地。在他手下,處於危險時能死裡逃生者,需要極高的智慧,也需要極好的運氣。

  • 2 # 禪悟淨慧

    明太祖朱元璋打下天下後,日夜思念的是如何保住他的朱家帝業。那些文臣武將都是和他一起拼殺過來的,不論是戰功還是計謀一點都不遜色於他。

    朱元璋開始考慮現在和未來的事情,現在的武將當中以他的眼光看,是服從自己,可人心隔肚皮做事兩不知啊!非常擔心兵變奪了CROWN。

    如果自己那天駕崩了,我的子孫能駕馭得了這些”大爺”嗎?

    特別是那個劉伯溫,神機妙算,他雖然幫我成就了霸業,但也能毀了我的江山,知人知面不知心,誰知道他以後會玩出什麼”花活”!

    思來想去終日不快,心裡上變得猜忌和暴戾,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變態狂”。但這個變態狂在處理問題上,還是講究法理的。

    於洪武九年開始興建幾處大型監獄,目的是給這些功臣們敲敲警鐘,同時也震懾了了一些地方官員。

    評書《大明英烈》裡有一段《炮打慶功樓》的演義,其實這是清朝劇作家為了迎合當局,汙衊朱元璋的一種表現方式。

    歷史上朱元璋的確是狠人,跟隨他打天下的大將是殺不少,但是得看怎麼殺的。俗話說:鹽從那鹹的醋從那酸的,得有個充分的理由,要不怎能讓天下順服呢!

    據記載處死的大將有李善長、藍玉、周德興。文官胡惟庸。

    明朝開國後分封了各路諸侯,這些人在和平時期,逐漸的蛻變為享受奢侈,貪圖淫樂。以王的名號欺壓百姓,作惡多端。

    其中大將李善長、藍玉死於胡惟庸叛亂案,胡惟庸胡丞相也一同隨他們處死。

    這個案件據說是個疑似案件,究竟真實的歷史如何,具體是什麼情況,不敢信口開河,就不曾知曉了。

    大將周興德死於乾兒子之手,由於管教不嚴,強姦民女後殺其全家滅口。朱元璋知道後龍顏大怒,將周興德一家七十多口斬殺殆盡。

    至於一些書上說他如何陷害劉伯溫,幾乎都是傳奇文章。歷史上的劉伯溫因為和胡惟庸不合,胡惟庸處處打他的小報告。感覺官場無趣,加之朱元璋有些做法他看不慣。

    借了一個理由,雲遊四方去了。至於誰從他手裡逃生,看他的造化了。

  • 3 # 聰明的小龍女

    明朝只有四位開國功臣得以倖免,分別是湯和、耿煩文、沐英、朱英,還有常遇春、徐達、鄧愈、李文忠四位英年早逝外,其餘全部被朱元璋以謀反大罪誅殺。

  • 4 # 下山打醬油的猴子

    朱元璋生於1328年,駕崩於1398年,70年在世期間,活的可謂是驚心動魄,難以複製吧!

    出生於貧困的不能再貧困的家庭,6歲時,半月之內,父親、母親、大哥還有大哥的兒子相繼餓死,可謂人間慘劇,但是在那個時期,也許人們已司空見慣了,因為每天都有人在餓死,如果這種失去至親的苦痛折磨著心理的話,那忍飢挨餓的折磨更是一天都無法忍受!沒有辦法,總要活下去,去給地主家放牛去吧!牛放不下去了,就去做和尚,目的很簡單,就是吃飽飯活下去而已,好像也很難實現,和尚做不下去了,那就反了吧!

    不可否認,朱生於貧苦家庭,幼年沒有讀書,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但是他卻有異於常人的戰爭天賦,從他造反(建立王朝)的過程中,完全可以證明!打敗陳友諒、鬥敗張士誠、大敗元朝名將王保保,最終建立明朝,知人善用,手下戰將無數,徐達、常遇春、藍玉、馮勝、傅友德……

    有點扯遠了,建立明朝後,朱元璋換了新的職業—當皇帝,那麼封建王朝皇帝自帶的職業屬性就是多疑,畢竟“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朱也逃不過這個吧,所以就有了劉基案、胡惟庸案、郭恆案、藍玉案還有被朱引為第一功臣的李善長,這些人全都是一路跟著朱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但是朱殺起來毫不手軟,也不心軟,不僅殺其本人,還大搞株連,少則幾百,多則成千上萬;還有應該就是朱和朱帶出來的人都太牛了,反觀朱的子孫卻少有成才的,太子朱標、建文帝朱允炆,皆較為軟弱,無強有力的政治手腕,已致於被朱棣奪了帝位,這是後話了!

    縱觀明朝,能夠從朱手裡倖免於死的人屈指可數,湯和算一個吧,湯和也是從朱開始造反的時候就跟著他,功勞無數,但是湯和活的卻很通透,他看出來朱的強大與可怕,早早放棄兵權,安享富貴了,後來朱晚年的時候,仍不放心湯和,還在湯和得病的時候專門去看了他,看見湯和垂垂老矣的時候,才終於放下了戒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身對一個男人來說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