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代詩人,更多的關注個人,關注自然,抒發個人情緒,追求所謂詩的“靈性”,愛情詩成了詩的主軸。中國是詩的國度,“詩言志”曾是我們對詩的認知,詩往何處去?大家需要透過迷茫的閃光。
4
回覆列表
  • 1 # 家電技師孫正國

    有真正愛國,心繫國家的詩人不?都是被銅臭燻壞了。有,也在樸素的民間,為一日三餐而奔波勞累。辛勤耕耘,建設祖國,就是最美最好的詩篇!!!

  • 2 # 老李小學

    當代詩人關注的是名氣上榜沒有?單純靠寫幾首詩的稿費,能養家餬口?

    時代在變,見過還有幾個人安心坐那研究詩歌丶文學的?路遙費盡腦力創作的鉅著ll平凡的世界》,所得稿費不夠抽菸錢。據講他去北京領獎金路費都是借的。

    作家也是平凡的人,也有七情八慾,也有養家餬口的壓力。而目前,文學消費“快餐化",手機,電視,電腦己取代了紙質化,作家也很難去關注"大事"了。

  • 3 # 使用者南山蜂友

    屈大夫,古今家國情懷第一的詩人。當今之世,實在難以尋找到。你要求太高了。不過為民族民生奔走吶喊者還是有的。

  • 4 # 英皇騎士

    這與時代環境有關。

    正所謂聚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懸筆不得運,

    懷箭豈能施?

    喬木落幽谷,

    空腹擎天志。

  • 5 # 草廬心語

    端午節即將到來,端午節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儘管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我們依然紀念他,就是是因為他愛國愛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當代詩人沒有屈原那樣的家國情懷,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時代背景不一樣。屈原所處的時代,各個諸侯國競相爭霸,戰亂不斷。春秋以來,許多小國經過長期的戰爭,逐漸被大國吞併。到前403年左右,形成了七個大國〈燕、趙、魏、韓、齊、楚、秦〉並立爭雄的局面。史稱戰國時代。這個時代,各國間鬥爭激烈,攻伐連年,政局動盪。詩人屈原就生活在這個社會大變動的戰國後期。當代是和平發展的時期,人民安居樂業。

    二,政治背景不一樣。屈原本為楚國重臣,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懷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鬱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後來曾經被召返。懷王三十年,楚懷王不聽屈原勸阻,執意入秦,被扣留,後來客死秦國。楚頃襄王即位後昏庸無道,聽信令尹子蘭的讒言,再次驅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帶。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當代政治清明,人們共商國是。

    三,文化背景不一樣。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制過渡的時期,新舊階級之間,各階級、階層之間的鬥爭複雜而又激烈。代表各階級、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主張。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辯難,於是出現了一個思想領域裡“百家爭鳴”的局面。各學術團體於政治權勢是相對於獨立的。他們雖從不同的社會集團的利益出發,紛紛著書立說,議論時事,闡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們並非政治附庸,依附於某個政治權勢集團,而是"用我則留,不用我則去"。當代國家繁榮昌盛,思想統一。

    參考資料:百度詞條:屈原

  • 6 # 醉言南行

    不論職位高低,不論是居於廟堂還是身處江湖,有家國情懷,以天下為己任,這才是屈原為代表的中國脊樑式的人物!

    再比如後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

    偉大的詩人才會有不朽的作品傳世!

    有家國情懷的詩和詩人是不但需要社會環境,更需要詩人的自我修養的到位!在一個拜物主義、利己主義盛行的時候,在一個人人追求美食、追求大房子、豪華車輛的浮躁階段,有誰會真正地駐足思考一下家國未來和靈魂的歸宿呢?

    夢想“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在迷茫中臥軌了;“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的顧成卻發了瘋.....

    而現在大行其道的往往是各種無病呻吟的各種體,妄想以最蒼白毫無美感的大白話意淫出最深的禪機,何其可笑!

    “毫無疑問/我做的餡餅/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幾個斷句,既無韻律,又無美感,只是分了四行居然就成了詩!

    “這時候一隻雞

    走過來

    說我很難過

    雞很難過

    我也很難過”

    假如說這是一個五歲的孩子的話,人們會覺得很有童趣,如說是出自一個詩人之手,你會作何感想?除了那些善於挖掘內涵的磚家!

    淺白如紙的詩和無病呻吟的詩人眼裡除了自己沒有別人,沒有國家,沒有責任,沒有遠方,只有焦慮迷茫和自我,這是格局和站位決定的!

    詩歌將死,光燒紙是救不活的,需要輸血,輸家國情懷和傳統文化的血才行!

  • 7 # 奇文高叟

    文學是現實的寫照,文學離不開現實世界。也就是說,有什麼樣的社會現實便會出現什麼樣的文學作品。屈原之所以能寫出那麼的不朽詩篇,是由屈原的生世、當時戰國的群雄割據和楚國的危險處境分不開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楚國國君楚懷王不聽忠言,奸佞當道,屈原受到壓制懷才不遇,自己的志向不能實現,致使全國生靈塗炭,於是才成就了他寫出了那麼壯美的流傳千古的不朽詩篇。其實,就是因為已根本不存在屈原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社會現實了,所以也便無法再出現屈原這樣的詩人了。但是,歷朝歷代具有愛國情懷始終是每個社會的主旋律,只是屈原由於出身在一個特殊的歷史環境之中,也便就有了他自身的一種特有的情懷。

  • 8 # 雲遊於方寸

    又快到端午節了,每到這個節日,有點文化的人都會想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常好,我心裡也常常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當代所謂的詩人們,眼界都那麼窄,格局都那麼小,一心只沉浸在個人的得失悲歡之中,有病也呻吟,無病也呻吟,倒像是得了一種呻吟的怪病。而且主流的詩人們,自動丟掉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學古不成,學洋也不成,弄出一些說詩不是詩,說散文不是散文的四不像,不但心胸格局比不上古人,連詩藝也無從談起了。

    我想,古人的心中畢竟是有信仰,有文化傳承的。

    今天的人,問題可能出在信仰缺失兼急功近利,不學無術上面。放眼當今的社會,無人不趨利,無人不拜金,文化界也是一樣。人們大都不再肯下鐵棒磨成金那樣的功夫,只想譁眾取寵,以次充好,儘快成名。

    當今社會,很多傳統的價值觀念已經被顛覆。題主所說的關注自然,關注個體,追求愛情還算是好的,畢竟也抒發了正常的人性,更多的人,已經都顛倒黑白,以醜為美,只要能吸引眼球,博取流量,其餘什麼都不顧了。在這種荒漠一樣的文化環境當中,不要說出一個屈原杜甫這樣的,心有家國情懷的偉大詩人,就算出一個精研詩藝的,能寫出文采飛揚,人性之真的,柳永姜白石一類的詞人都是極其難得的了。

    詩應該往何處去?這個問題真的令人心情很沉重,我們這樣一個五千年文化的泱泱大國,原來有那麼多優秀的詩歌文化作品,曾經有屈原李杜那樣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詩藝才華,如今已經後繼無人,真的令人慨嘆。希望還有一些真正有志向,有氣節,有胸襟的人,能潛心創作,能夠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用屈原的一句詩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至於活躍在臺前的那些詩壇上的跳樑小醜,只能贈給他們杜甫的一句詩:“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 9 # 詩詞文化歷史藝術源泉

    誰說當代詩人沒有屈原的家國情懷?誰說當代詩人都是過多的關注個人?有多少的當代詩人在以物言志,以情言志。將自己的寫詩命運緊緊的和國家人民的命運聯絡在一起。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詩人,屈原的愛國是愛楚國。而不是愛整個中國。當代的詩人,是在愛大中國,包括臺灣,香港,澳門。國家大事,人人關心人人關注,人人關切。愛中國,文化底蘊的潮流,更是當代詩人所義不容辭的偉大責任。

    換一個思路想,屈原是為小國的區域性利益而東奔西走聯六國合縱抗秦,奮戰。其愛國之心,日月可照千古。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有100多個小諸侯國,經過戰爭的兼併,最後以戰國七雄而各霸一方水土。其本質,戰國七雄,哪一個也稱不上大國家。屈原的豪情壯志,可歌可泣。屈原的詩詞,可稱詩元,屈原的人品高雅清秀不凡,可稱詩聖人。

    屈原的詩,對中華詩詞奠定了浪漫主義情懷的寫法,開啟了中華詩歌輝煌的里程碑。共25大篇《橘頌》、《九歌》《懷沙》《惜往日》《離騷》等。《天問》提出170多個問題,從開天闢地以前問到天體構造,地上的佈置,從神話傳說時代問到有史時代,問的那樣參差利落,峰巒疊起,天翻地覆。

    當今的中國,有多少屈原式的愛國詩人,小荷才露尖尖角啊!未來又有數不清的屈原問世。一代天驕試比高,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潤之《沁園春·雪》的最後幾句正是中華詩壇上,偉大復興的崛起。

    一個國家興盛,在於一個國家的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的內涵。中華民族人品素質的提高,在於普及簡練的中華文字語言,在於詩詞的內涵光譜民心,照耀千秋萬代,成千上萬的詩人在成長。成千上萬的屈原在誕生。

    這正是發達的網路,讓糞土一里埋下的金鳳凰,閃閃發光見太陽。人民作家在成長,人民詩人在閃光。屈原就在人民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大家說說今年雙十一的體會、感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