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月寒冰

    魯肅之功勞在呂蒙、陸遜之上,聯合抗曹多虧魯肅中間調節,雖智比不過周瑜,但功在呂蒙、陸遜之上,魯肅不能開疆擴土,但可保一方平安。

  • 2 # 明悅讀歷史

    在蜀和吳兩個集團中,只有魯肅和諸葛亮一直堅持孫劉聯盟的主張,魯肅作為東吳搞孫劉聯盟的推動人,在這一點上是對東吳有著大貢獻的人。事實也證明,在當時曹魏強大的情況,也只有聯盟這條路才能保持自己不被滅掉。

    魯肅是周瑜推薦給孫權的,孫權很賞識魯肅,兩人同榻對飲,魯肅對孫權說:“現在漢室已不可恢復,曹操也不可能馬上滅掉,我們只能立足江東,儘量佔據長江以南的地區,以觀天下變化”,這與諸葛亮和劉備的隆中對很有相似的意思。

    魯肅當上大都督後,一直兢兢業業,把所有的心思都獻給了江東的基業,是名副其實的江東四大都督之一。

  • 3 # 十萬個早知道

    魯肅沒打過仗,憑什麼位列東吳四大都督?

    關於這個問題,確實得細細道來。

    一、魯肅是誰

    魯肅生於公元172年,死於公元217年,字子敬,漢族人,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東漢末年屈指可數的戰略家,外交家。

    二、出生經歷

    小時候出生於東漢。末年的氏族家庭。在魯肅年幼的時候,其父親就撒手人寰。魯肅則是由他的奶奶一手拉扯長大。魯肅繼承了氏族家庭良好的品質,從小喜歡便讀經典,性格也十分豪爽。

    三、結識周瑜

    東漢末年,朝廷昏庸,宦官專權,橫徵暴斂,民生凋敝,官場腐敗,社會動盪,於是魯肅經常號召鄉友們練兵習武,當時周瑜為居巢長,曾向魯肅求糧食,魯肅慷慨地將糧食分給周瑜,從此二人結為好友。

    四、投靠孫權

    周瑜看出了魯肅的才華,對魯肅說當今天下孫權求賢若渴,願意接納聖賢之人,現在天下大亂,正是有志之士尋找聖人的好時機,你不如來到孫權帳下,以你的奇才異能一定會建造起一個帝王的基業。

    之後周瑜向孫權引薦了魯肅,說魯肅是十分有才幹的人,可稱為孫權的左膀右臂。孫權聽後十分高興,約見魯肅與其徹夜長談,最終認定了魯肅的才能。

    魯肅最終向孫權提出了,孫劉聯盟,共抗曹操的主意,使得三足鼎立的戰略構想得以實現。

    五、主要戰績

    聯合劉備抗擊曹操:

    建安十三年,孫權命令周瑜準備進攻荊州。

    曹操擔心荊州落入孫權之手,會對自己造成不利,於是調集兵力攻打荊州。

    這個時候劉表突然因病而死,此時魯肅迅速向孫權建議,荊州之地乃是戰略要地,如果能夠得到荊州,那麼我們建立帝王之業就有了基礎。於是他請求孫權讓自己去荊州,以便能夠說服荊州的當權者,和他們結成聯盟。

    孫權也擔心,如果不快去荊州,萬一被曹操攻打,那麼就損失一片戰略要地,於是孫權迅速要求魯肅前往荊州。

    當魯肅到了荊州時,發現荊州你是曹操的囊中之物。

    於是魯肅迅速去找劉備,魯肅和劉備促膝長談,分析了當今天下之情況。魯肅勸阻劉備和孫權進行聯盟,共同抗拒曹操,劉備聽完之後對魯肅的主意和戰略大加讚賞,同意合力抗曹。

    此時可以看出,魯肅具有遠大的戰略謀略和政治目光,為歷史書寫了濃厚的一筆。

    說服關羽歸還荊州:

    建安二十年,劉備佔據益州之後,拒絕向孫權歸還荊州,於是孫權大怒,發兵直指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隨後又命令魯肅防守巴丘,以防止關羽援助三郡,當孫權的大軍攻取三郡之後,關羽就南下支援援助三郡。

    魯肅的部下擔心,此一去會被關羽扣押,但是魯肅為了戰略大局,放棄個人生命安危,毫無畏懼,毅然前去說服關羽。

    於是魯肅不顧危險,據理力爭,讓關羽啞口無言。

    最終孫權和劉備達成協議,平分荊州。

    到這裡魯肅不但使得荊州局面得以緩解,還使得孫劉聯盟得以團結,其功勞非常大。

    六、總結

    魯肅可謂足智多謀,遇事臨危不亂,能言善辯,堪稱一代豪傑。

    在赤壁之戰之時,魯肅激辯群臣,主張聯合抗曹,使得三國鼎立,是真智慧,真謀略也。

    在孫劉聯盟因荊州之地險些破裂之時,魯肅不顧個人安危,團結聯盟,是真英雄,真豪傑也。

    魯肅和諸葛亮一樣,都是三國時代最具有戰略眼光的傑出政治家

    有智有勇,深謀遠慮,在歷史評價比周瑜還要更高一籌。

    評價一位歷史人物,要站在正史的角度,站在客觀的角度,不能從小說藝術創造的人物角度去評價。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讚揚他“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吳書》說他“善談論,能文屬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你說他可不可以位列東吳四大都督呢?

  • 4 # 6別無選擇6

    魯肅被《三國演義》給娛樂化了,成了人見人愛的呆萌寶寶。而歷史上真實的魯肅,戰略能力可不比諸葛亮差多少。

    孫權集團有太多戰術大師,比如孫權本人、呂蒙、陸遜,但真正能稱得上戰略家的,只有周瑜和魯肅。但周瑜先取荊州,再取益州,北伐曹操的戰略太過激進,當時吳國還沒有那個實力。僅荊州就未必能讓東吳順利吞下,再把老本賠進去就慘了。

    魯肅因性格沉穩,他給孫權出的戰略規劃就非常靠譜。魯肅準確預見了曹操的實力,對孫權說:漢朝必被曹操取代。而我們又沒有實力一夜之間吃掉曹操,“曹操不可卒除”。

    魯肅要孫權先穩定江東的基本盤再想別的。有的小公司連小區這塊市場都沒拿下,就宣稱要做世界五百強。好高騖遠,最後只能雞飛蛋打,曹操沒滅掉,江東也丟了。魯肅說的非常清楚,“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

    接下來如何做?魯肅給出的辦法是“觀天下之釁”,也就是出現重大的戰略轉機。如果沒有這種機會,我們就保守江東,還有個吃飯的地方。在這種機會來之前,你必須穩住江東基本盤,再西伐黃祖,爭取拿下荊州,擴大江東的戰略外圍。

    江東地大物博,但最大的戰略劣勢,是敵對勢力與江東共同擁有長江天險。割據荊州的劉表雖然平庸,都能對江東構成戰略威脅。荊州萬一要落到曹操或劉備手上,你哭都來不及,這兩個梟雄是專門斷人活路的。

    為江東計,拿下荊州,把江東的長江防線向西推進數百里,讓曹操只能從長江北岸攻我,而不是北岸和西岸同時攻我,這樣我們的存活率大大提高。

    魯肅這個戰略構想,是對開創江東基業的孫策的激進北伐路線的否定。孫策初定江東,內部統治不穩,孫策就想和袁紹聯手,偷襲許都,幹掉曹操。成功了還好,萬一失敗呢?

    這幾年,孫權把注意力集中在經營江東上。等到曹操南下奪取荊州,意圖奪取江東時,孫權在江東的統治已穩如鐵桶。曹操勢力大,但孫權至少有了可以和曹操掰腕子的實力。

    魯肅又來給孫權洗腦了,說荊州“荊楚與國(江東)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不惜代價也要拿下。

    曹操此時還沒有進攻荊州,劉表剛死,魯肅就敏銳地察覺到曹操的意圖。說我們趕緊聯合在荊州不得志的劉備,做好曹操決戰的準備。

    有人會問,魯肅要聯合劉備,難道不知道一旦抗曹成功,劉備要從荊州割塊肉嗎?這正是魯肅的高明之處。江東單獨抗衡曹操有些吃力,拉個能墊背的劉備,只要打敗曹操,以江東的實力再收拾羽翼未豐的劉備,易如反掌。

    只不過魯肅沒想到劉備身邊的諸葛亮那麼開掛,沒有讓魯肅陰謀得逞。退一萬步講,劉備佔荊州,比曹操佔荊州更符合江東的利益。劉備只有一個荊州,論實力遠遜曹操,要活下來,必須依靠江東。而有劉備在荊州,曹操不能透過長江天險取江東,江東的安全係數大為增加。所以魯肅說“今不速往(荊州聯合劉備),恐為操所先。”

    只不過魯肅沒想到荊州的清流投降派挾制荊州小刺史劉琮降曹,這才讓劉備和孫權在鬼門關前轉一圈。

    魯肅不像孫策、周瑜那麼激進,也不像呂蒙、陸遜那麼短視。在赤壁戰勝曹操後,孫權想一口吞下荊州,沒考慮到劉備集團的生存權,這等於逼劉備倒向曹操。魯肅極力勸說孫權讓出荊州一部分給劉備。劉備有了活路,就不會投靠曹操成為我們的敵人。魯肅擔心劉備萬一拿下整個荊州,會滅掉孫權嗎?不會,一則劉備實力不夠,二則曹操還活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劉備和諸葛亮清楚這一點。

    可魯肅死後,孫權嘴上不說,心裡卻高興的撒歡。孫權早就受夠魯肅蝸牛般的戰略構想,想一口吃成大胖子。孫權也確實拿下了荊州,但代價卻是和劉備徹底翻臉,要不是陸遜開掛,火燒連營七百里,孫權早就要飯去了。即使之後的吳蜀再次聯合,蜀漢北伐時,兵力再短缺,也要在永安部署一支重兵,就是提防孫權再來偷東西的。

    魯肅的計劃雖然見效緩慢,卻是孫權統一天下唯一的可能。而孫權並不想統一天下,他只想拿下荊州,鞏固江東,自己在一畝三分地上快活,僅此而已。

    東吳四大都督中,周瑜、魯肅都是戰略家,但周瑜過於激進,不如魯肅穩妥。而呂蒙和陸遜,比孫權戰略眼光還差。

  • 5 # 史客不輕鬆

    魯肅,字子敬,安徽定遠人,三國時期東吳著名的戰略家、外交家、政治家,是東吳政權的四大都督之一。其時魯肅是一位非常有遠見卓識的謀略家,他能位列東吳四大都督,絕對是能力的提現,不要相信演義中的魯肅,那是不真實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分析一下歷史上真實的魯肅。赤壁之戰前,面對曹操的大軍壓制,東吳的文武大臣多數力主投降,只有他和周瑜據理力爭,堅決抵抗。最後孫權聽從了這兩位的建議,才取得了歷史上十分罕見的完勝。這其中魯肅功勞甚大。赤壁之戰後,公元210年,周瑜死後,魯肅被孫權拜為大都督,一直與關羽因荊州問題爭持不下,以至於到了刀兵相爭的地步,最後還是魯肅親赴荊州單刀會關羽,促使關羽達成“湘水劃界”,歸還了荊州三郡。這件事,魯肅為最大功臣。荊州三郡的奪回,使東吳最大程度的避免了被魏蜀包圍的潛在危險,戰略上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使東吳在地盤,人口,戰略要地等方面均不次於其他兩國,使其為東吳畢生心血制訂的治國良策《榻上策》成為了現實。事實上,魯肅一直致力於“孫劉聯盟共拒曹”政策,這幾乎是孫劉兩家都確保不被曹操殲滅的唯一行之有效的最好辦法。這就彰顯了魯肅那深謀遠慮的戰略眼光和長遠規劃。雖然公元217年,魯肅病逝,享年46歲,但其耗盡心血培養出來的呂蒙很好的執行了他的基本治國良策,江東始終屹立不倒,這裡麵包含了魯肅太多的心血。孫權曾說過,有子敬在,可保我江東20年無虞。事實上,確實如此。

    魯肅為人質樸,坦蕩,目光遠大,又行事低調,頗具戰略眼光。後來的《吳書》對魯肅的評價:

    “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為之冠。”所以說即使魯肅沒打過仗,憑他對東吳所做的貢獻,位列四大都督名副其實,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周瑜周公瑾。朋友們,你們認同嗎?
  • 6 # 歷史趣聞008

    赤壁之戰的時候,周瑜因招諸葛亮入東吳謀事而遭拒,周瑜為東吳計不得不設計誅殺諸葛亮,便請諸葛亮星夜往聚鐵山斷曹操的糧道。諸葛亮何等智謀,當然明白周瑜設計害他,於是就借童謠之口說”江東這些小崽子真是沒什麼人才,像魯子敬也就只能打打伏擊做個剪徑的毛賊,而周瑜也只會打水戰,陸戰完全不在行,像這種斷糧道的事情還是得我來!”。

    周瑜聽後假意被激怒,更親自領軍去斷操糧道(他當然知道曹操糧道戒備森嚴,如果真的去即使成功代價也會很大)。當然這裡既有周瑜作為將帥的自信,也不乏他預見諸葛亮一定會勸阻自己的先見。而諸葛亮為了赤壁之戰的全域性勝利,當然又會勸阻周瑜:“操賊平生慣斷人糧道,今必有備”周瑜借這個臺階也就不了了之了,兩個聰明人打交到就是這麼有意思。

  • 7 # 史海拾貝v

    題目裡面所說的“東吳四大都督”,應該指的是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四人。然而根據正史裡面記載,四人中其實只有陸遜獲得過大都督的封位。話雖如此,魯肅的才能的確不容小覷,不然魯肅也不會得到周瑜的推薦,並在周瑜死後接替他的職位。

    周瑜病困,上疏曰:“……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 ——《三國志》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就曾這樣評價過魯肅:“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而很多人被《三國演義》或者三國類的影視作品影響,認為魯肅只是個樂善好施的老好人,但歷史上魯肅其實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奇才。

    魯肅的智,從他向孫權提出“東吳版“的隆中對就可以看出來。早在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的七八年前,魯肅就建議孫權趁著北方還在戰亂之中,向西用兵剿滅黃祖、討伐劉表,佔據長江流域的廣大土地,然後建立國號,伺機奪取天下,這就是“榻上策”。孫權由此看出了魯肅的才能,對他十分器重,從此每遇到大事都要和魯肅討論。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三國志》

    若是孫權能夠儘快貫徹執行魯肅的這項戰略,估計後來就沒有三足鼎立什麼事了,歷史將會被徹底改寫。只是東吳等到八年之後才開始剿滅黃祖,此時曹操已經平定北方,手已經騰了出來,自然不會讓孫權輕易得逞,東吳也失去了劃江而治的寶貴機會,當然這是後話。

    魯肅的勇,在他單刀赴會關羽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劉備取益州的時候,留關羽鎮守荊州。由於關羽的領地和魯肅的領地犬牙交錯,兩方經常爆發衝突。魯肅為了大局,邀請關羽見面商談,雙方各自把兵馬布置在百步之外,而魯肅和關羽則各執一把刀參會。《三國演義》為了突出關羽的勇敢,把這段歷史寫成是關羽一個人去東吳單刀赴會,然而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兩人是在益陽這一兩軍前線的地點會面,臨行前眾人怕這是“鴻門宴”,勸魯肅不要孤身犯險,魯肅不為所動,仍隻身會面“武聖”關羽,由此可見他的膽略。

    肅欲與羽會語,諸將疑恐有變,議不可往。肅曰:“今日之事,宜相開譬。劉備負國,是非未決,羽亦何敢重欲幹命!”乃趨就羽。 ——《吳書》

    魯肅如此智勇全才,自然能接替周瑜的職位,得到了孫權的重用,並被後世傳為東吳四大都督之一。

  • 8 # 波雲星
    一、“四大都督”的稱謂不準確

    東吳在長江防線上先後設定了二十幾個軍鎮,設督統帥。濡須、西陵、武昌、建業等軍事重鎮各扼江防線的險要之地,作為樞紐,在整個長江防線上下策應。陸機的《辯亡論》中提到:“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從此流傳著“四大都督”的說法。

    但是,“大都督”和“都督”並不同,但凡是授予大都督的人,都會假節鉞,普通都督可沒有這個權力。《三國志》記載:“ 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等五萬人拒之”,明確官稱為“大都督”的只有陸遜,即陸機祖父。

    其實,陸機的父親陸抗,官至大司馬、荊州牧,同樣入祀武廟,乃是東吳最後的名將,他也有資格進入此名單,只不過陸機行文只籠統地說“陸公”,大家就以為僅指其祖父陸遜了。

    二、魯肅比肩周瑜、陸公、魯肅、呂蒙的資格

    當曹操南下,孫權問計時,東吳諸將都勸孫權歸順曹操,此時若沒有魯肅進言,又召來周瑜,幫著孫權這個統帥下定決心“聯劉抗曹”,哪裡還有赤壁之戰以及孫權的帝業?

    會權得曹公欲東之問,與諸將議,皆勸權迎之,而肅獨不言。......肅對曰:“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權嘆息曰:“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

    時周瑜受使至鄱陽,肅勸追召瑜還。遂任瑜以行事,以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

    魯肅這個"贊軍校尉",總參謀長,可不是白當的。當曹操大敗、魯肅凱旋時,孫權率諸將出門,並親自執鞍請他下馬,這個禮遇也算是給足了魯肅面子,羨煞旁人。

    說魯肅不以武勇見長,我同意;若說魯肅沒打過仗,那是實在太誇張了。魯肅早年也是有號召力、可以拉起隊伍的人物。

    肅見術無綱紀,不足與立事,乃攜老弱將輕俠少年百餘人,南到居巢就瑜。

    而且,周瑜去世,周瑜私屬部隊四千多人,以及原來的奉邑四縣,全都轉歸魯肅所有,建安十九年(214年),還隨孫權攻破皖城。魯肅接班,得到了孫權和周瑜生前的首肯,他的謀略以及治軍能力都不需質疑。

    若非得以武勇見長,才能當統領,那樣的話,諸葛亮、陸遜估計都會很難堪。當初勸孫權歸降的東吳眾將,若還有人想出面爭這個頭銜的話,那恐怕也是自取其辱、不得人心。

    魯肅是孫權最信任的戰略家,他的《榻上對》為東吳政權的發展繪製了藍圖,堪與諸葛亮的《隆中對》媲美。孫權勵精圖治,一步一步地鞏固江東根據地,進佔荊州,進而稱帝,基本實現了《榻上對》的規劃。孫權都說,魯肅的見解、計謀遠超張儀、蘇秦。

    魯肅還是東吳傑出的外交家,既是孫劉聯盟的締造者,也是重要的守護者。210年,接替周瑜職務併力勸孫權讓劉備督導荊州,從而減少東吳防線壓力。215年,與關羽談判,促成湘水之盟。魯肅死後,孫劉聯盟一度破裂,這是很遺憾的事情,好在後來雙方又回到了魯肅一手締造的孫劉聯盟上來。

    沒有魯肅,就沒有孫權在江東的稱帝。雖然在所謂的“四大都督”中只有他沒入祀武廟,稍有遺憾,但是魯肅政治家、外交家的風采卻是卓爾不凡、格外醒目。因此,魯肅完全有資格比肩周瑜、呂蒙、陸遜、陸抗。

  • 9 # 雲諾17

    魯肅有才智,功勞在呂蒙、陸遜之上,聯合抗曹多虧魯肅中間調節,雖智比不過周瑜,但功在呂蒙、陸遜之上,魯肅不能開疆擴土,但也能出謀劃策保國土。

  • 10 # 大江東去11

    別人有千條妙計,魯肅有一定之規,大事沒有猶豫不決的時候。能平衡其他兩國關係,沒太大的衝突,也能處理好國內關係,沒有矛盾。大都督應該夠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弟弟娶了個媳婦太懶,現在開個早餐店她什麼都不幹全是我弟幹,還拖著全家去幫忙,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