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聾一翁周錦池

    沒有人是第一。因為文無第一,武武第二。

    如果您現在是第二,還要繼續努力,因為不繼續努力,有可能第三會超過去的。

  • 2 # 求道69063215

    漢簡書法本身的意義就不大,一種過渡性的文字,且是刻在竹簡上的文字,漢簡裡充斥的都是刀法,與毛筆關係不大,作為漢字研究無可非議,作為書法沒有意義

  • 3 # 崇賢服義

    有人說文無第一,其實文是有第一的。東晉的第一是王羲之,唐代第一是顏真卿,元代第一是趙孟頫,怎會沒第一?書法雖然各有喜愛,但成就是有高低區別的。

    當今寫漢簡的不多,但最耀眼的應該是範笑歌先生,範笑歌認為漢簡非常重要,真正的書畫家絕不輕視任何門類,而是對任何門類都尊重研究。

    範笑歌秦簡和漢簡豐富多彩,對古老的簡牘體認真繼承與創新,如果他也抱著漢簡不重要的態度,就成不了百體宗師了。所以大師與普通愛好者的觀念就區別在這,大師反而不放過古人的任何一點精華,愛好者往往傲慢地認為漢簡不重要。

    下面是範先生漢簡,可以說美輪美奐。

  • 4 # 文發揚

    你好。我手上剛好有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簡牘書法字典》。圖片如下:

    你提出這個問題,說明漢簡書法值得注意。我查了提問君的資料,是音樂人,沒有作書法,更談不上簡牘書法了。

    什麼是簡牘書法?我的意見,就是漢簡上的隸書書法。

    因為簡牘上還有楚國書法。如下圖:

    楚簡書法同樣是簡牘書法。但它與秦隸完全不是一個脈流的,不宜提倡。

    因此,我以為漢簡書法或簡牘書法以秦隸為基礎好。其特點

    1,它是隸書的書體。

    2,它是寫在長條狀的竹簡上的。因此,它與秦隸的平扁狀相區別,它是長條形的。如下圖:

    如果作成條幅,古樸生香,會吸引人的。應該予以提倡。

    希望在此之後,一是有人曬自己的簡牘書法,二是有專門的簡牘書法比賽。那時可能評出誰是笫一了。

    預祝簡牘書法的發展。

  • 5 # 透過之所

    漢簡當今第一的確是範笑歌,在以前就見過範先生多種漢簡。

    漢簡其實對用筆鍛鍊很大,這是別的書法無法代替的,範先生不排斥任何書法種類,所以才會集書法大成,這是了不起的。

    下面是範先生書法,驚豔。

  • 6 # 西廨七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但這個問題,我的確沒有答案。抱歉!

    因為,第一,我至今沒有涉獵漢簡書法,無任何發言權。第二,文無第一。我想這應該是一個很難有正確答案的命題。

  • 7 # 書法代老師

    毛國典漢簡的意義

    文 代先洲

    當今漢簡第一人,在我看來,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毛國典先生。為何這麼說呢?因為毛先生,從武威漢簡中汲取營養,利用他美術家的眼光,對它進行改造和取捨,字形壓扁,誇張勾畫和波畫,在扁形的字型中,時而放出長長的捺畫和勾畫,打破呆板的字勢,讓畫面生動起來。

    中國寫漢簡的人很多,但是大都是處於模仿階段,而毛國典先生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的作品似是而非,既有古人的漢簡筆意,又有自己的創造(雖然很小),從而形成了自己的毛體漢簡,確實難得。雖然有人批評他有些美術字的傾向,但是這又何妨?歷史上哪一種書體不是都有個性化的筆畫嗎?宋徽宗的瘦金體,也不是有美術字的傾向嗎?可是瘦金體,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們不是應該為宋徽宗而驕傲嗎?

    中國書壇,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臨摹的多,創新的少,毛國典書寫的漢簡,他最大的意義就是:師古不泥,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百花齊放。

  • 8 # 軫念信箱

    隸書,誕生於秦,完善於漢,化篆書的圓轉為方折,明確了漢字用筆的水平和豎直,確立了結體上的方正端莊,就書法史而言,隸書的完善意義非同一般。對現代的書法愛好者而言,如果你想真正瞭解我們的漢字,如果你想深層次的明白漢字的美感,隸書,特別是漢隸,你需要了解。

    隸書,在漢代是官方通用的規範文字。那個時候,官方要想刻碑立傳的話,首選字型當然是隸書。另外,隸書由於結體端莊,用筆華麗美觀,也特別適合用在一些比較正式的場合,直到現在,在一些比較莊重的地方,題寫匾額的時候還經常看到隸書的身影。

    現在來說,隸書基本上已經脫離日常使用的範疇了,只有那些研究文字或者喜歡書法的朋友接觸的比較多一些。在喜歡書法的朋友當中,說到漢隸,最熟悉還要數那些漢代留下的隸書碑刻,如《曹全碑》、《禮器碑》、《乙瑛碑》等。這些官方出品的石刻精品,用筆講究,結體規範,可以代表漢隸的嚴謹,卻少了書法藝術應有的自由和隨性。另外,石刻再怎麼精美,也是經過工匠的再加工,和筆鋒觸碰宣紙形成的墨跡根本不是一回事,無法再現墨跡的鮮活。

    要想再睹隸書的神韻,我們還能怎麼辦?漢簡:書法靈魂之作,要想一探隸書的風采,不得不看。

    漢簡,說白了,就是古人在竹片木牘上留下的些許墨跡。商周時期,官方為了記事,喜歡在青銅器上鐫刻銘文,民間老百姓沒有鑄造青銅器的條件,他們在占卜記事的時候,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牛骨上。到了,秦漢時期,由於毛筆的頻繁使用,大家在日常記事的時候,採用了更為便捷的竹片記事,大大增加了日常溝通的便利性,這樣,也就誕生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漢簡。

    這些一條一條的書簡,文字一般不多,記錄的也不是什麼大事,有些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工作日誌或者隨手備忘錄。也正是由於這些不重要性,使得書者在書寫的時候沒有絲毫的壓力,可以完全的釋放自己,所以寫出來的筆畫自由活潑,比我們熟知的經典碑刻更富活力,也更能體現出書法藝術應有的那種本質美感。

    另外,出土的漢簡都是活生生的墨跡,很多儲存的比較好的片段,仍能體現出生動且細膩的墨色。這些細節恰恰是碑刻無法體現的,也正是隸書用筆靈魂的再現。

    很多初見漢簡的朋友,可能有點接受不了這種隨性誇張的風格,心理上還是比較認同那種規範嚴謹的碑刻經典。如果你也抱有這種想法的話,我還是建議您開啟自己的思路。就像楷書一樣,我們經過唐楷的洗禮,再加上平日裡接觸的都是標準的規範字,在看到諸如鍾繇、王羲之等人的楷書時,很多人也是無法欣賞。實在欣賞不了怎麼辦?個人認為,首先要把自己的思路開啟,除去那些束縛我們的條條框框,那些墨跡,不再是我們熟知的漢字,而是古人的審美表達。那種美,叫做自由。

  • 9 # 靜心書法

    歷代的書法藝術,其中大部分是一些工匠和從事勞動的人們留下來的。如漢代書法,有兩大系統,一是碑刻文字,一是簡牘墨跡,它們都是在紙未發明以前或未大量使用以前的書籍文獻。

    簡牘書法,正是當時參與書寫活動人數甚眾的普通者所為。也是文字在實際應用活動中,與社會生活聯絡最為緊密頻繁,最為普遍廣泛的書寫形式。

    由於材料不同,書寫的工具不同、內容不同,形制不同及書寫者的身份不同,因而表現出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

    率意急就,不拘一格,字型應時代演化而分派,書風順潮流而易變異。與官方銘刻體相比,簡牘書法在日常應用中,生氣活躍,自由流動,呈現出多樣書體,多種書風。這些來自民間和下層千百萬不知名的書家所創立的書法藝術成果,是人民群眾辛勤勞動的產物,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和永恆的生命力。隨著歷史年代的推移,越顯示出它藝術的可貴。

    漢簡書法的書寫意興最為流露,最為濃烈,運筆靈動活潑,隨意揮灑,輕鬆自然,筆姿橫生奇態。加之漢簡豎長的簡形,豎寫的順序,偏扁的字形,趨橫的字勢,形成了它豎為貫通,橫為聯絡,既為均齊,又置錯落的獨特格局。漢簡的文字,篆、隸、真、行、草(章草)各體具有,從這些竹木簡所看到的書法藝術,是研究秦漢書法的第一手資料。

    史冊記載,漢簡直到南北朝後期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有學者把居延漢簡、敦煌漢簡、武威漢簡和甘谷漢簡號稱中國“四大漢簡”。

    居延漢簡

    居延漢簡對研究漢朝的文書檔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史譽其為20世紀中國檔案界的“四大發現”之一。“居延漢簡”乃因這批漢簡在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的居延地區和甘肅省嘉峪關以東的金塔縣破城子被發現而得名。

    敦煌漢簡

    中國甘肅省敦煌市、玉門市和酒泉市漢代烽燧遺址出土的簡牘。統稱敦煌漢簡。時代約自西漢武帝末年(公元前1世紀)至東漢中期(公元1世紀),其中以西漢中、晚期及東漢早期簡居多。

    武威漢簡

    中國甘肅省武威市漢墓中出土的簡牘。武威漢簡,以其數量多、儲存好、內容豐富、史料可貴等獨有的特點構成了中國簡牘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儀禮簡、王杖簡、醫藥簡都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甘谷漢簡

    甘谷漢簡,1971年12月發現於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新興鎮劉家屲的一座漢墓中,共23枚。因這裡是隴中黃土高原,不同於河西走廊的沙漠戈壁,所以將其名之為“甘谷漢簡”。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為國家一級文物,現存於甘肅省博物館。

    簡牘書體具有率意外露,以拙生巧的內涵。率意是簡書的靈魂,從藝術美的角度來看,率意雖然與當時實用有關,但它所形成的藝術上的自然情趣,是無意中對自然美的追求。嚴謹、裝飾、整齊是種美,是作者審美觀的自然流露。

    書法的形式美到魏晉、隋唐則成為一種著意追求的境界了。

    西北漢簡在藝術上的獨特風格,並非任何個人所能獨創,它是一定歷史階段由各種因素互相配合所產生作用的結果。一個時代的書法藝術,總是和其它藝術門類息息相關的,有著血肉的關係。

  • 10 # 翰諾書法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漢簡的風格也很多。當今寫漢簡的人也很多,高手也很多。

    我挺喜歡這幅作品。

    這是言恭達先生的。

    取法高估,筆墨性情嫻熟。特別值得把玩。

    學習漢簡也要像其他書體一樣反覆地練習臨摹。

    敦煌漢簡、居延漢簡,武威漢簡,馬王堆漢簡都是精品。

    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慢慢練吧。下面幾張圖是稍早一些時候,除涉漢簡是時寫的,線條特別生,軟弱無力。

  • 11 # 池水盡墨258

    為什麼非要分個一,二呢?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張芝,王羲之,顏真卿誰是第一,誰是第二?千百年來,歷史檢驗了的,都沒有排出一二來。誰有資格給當代某個人定位。以我愚見,上海的吳頤人先生,對漢簡書法的研究是很深入的。漢簡書法的造詣也是很深的。

  • 12 # 素里布衣楊半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問當今漢簡書法誰是第一?

    這真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

    漢簡書法近年來確實是風頭正勁,它身上天生具有的跳躍靈動,率真自然的書風得到越來越的書法愛好者者的喜愛,又因為漢簡書法的風格多種多樣,也為廣大的書法愛好者提供了巨大的學習空間及資源配置,種種跡象表明,漢簡的未來發展將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高度的藝術感染力。

  • 13 # 聽竹齋

    書法藝術不是竟技體育分個第一第二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對書法評判的基本法則。山東的魏啟後先生漢簡風格的書法溶入漢簡帛書,二王,米元章等筆意,書風率真古拙富有新意為當代書畫一大家!比毛國典單純意義上的漢簡書法水平及層次要高的太多了!魏啟後先生習漢簡又不拘泥於漢簡,他的溶合切入點找的非常巧妙又準確,所以說成為一個大家絕非不是偶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親節,給八十多歲公公祝福,姑子代表全家謝我,是代表孃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