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ugedelger
-
2 # 小龍女5505
康熙和雍正對朝綱吏治整頓、貪官汙吏的懲處都用了雷霆嚴厲的手段,反腐治貪,乾隆後期反腐己形同虛設。因此三位帝王中反腐治貪舉措最得力的是雍正,然後是其父康熙,乾隆排最後。
-
3 # 活著就要遠行
歷朝歷代有名 的君主,都有治理貪官反腐的舉措。
有清一代,康乾盛世,可以說是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值得歷史推崇。
康熙治理腐敗,前後參半,功大於過。康熙8歲登基,少年天子,在穩定國家和整頓吏治等方面都頗有建樹。康熙初年,鰲拜等人把持朝政,官場貪汙之風盛行。鰲
史書記載,州縣官吏用貪汙剝削來的錢財賄賂總督、巡撫等,督撫又用貪汙來的錢交接朝中大臣,大小官吏侵吞貪汙公款、侵吞民財,上下勾結, 徇私舞弊,貪汙之風盛行,甚至軍隊中兵丁按月應支給的兵餉也被剋扣了,總之,整個上層統治階層貪汙風氣嚴重威脅到清王朝的穩定統治。
康熙一直秉承父親遺訓,走的是一條親民的群眾路線,年輕的康熙帝,對腐敗是深惡痛絕,採取了一系列的治理腐敗的措施。
殺貪官,殺一儆百,安定民心,表現了君主的決心;設立監察官,鼓勵揭發舉報,廣開言路,大力治理腐敗,他還提出了高薪養廉等等一系列廉政措施,這些都為穩定國家、安定百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康熙晚年由於家事和身體原因,朝中腐敗也是比較嚴重中。
但不影響康熙帝,千古一帝的美名。
雍正治官,四兩撥千斤,值得後世借鑑雍正上任伊始,面臨嚴重的貪腐,他沒有大肆的整頓官員,卻通過幾個典型的治官案例,也是以最小的代價,警示了更多的官員。
康熙駕崩之夜,殺趙昌,警示百官,後來誅殺隆科多和年羹堯,都起到了打擊官吏的重要轉折點。
雍正接手之初,國庫存銀只有800多萬兩,五年後國庫達到5000多萬兩。他採取主要手段就是罷官、索賠和抄家,封死貪官汙吏的後路。
雍正元年正月十四,雍正設立了會考府,它是一個獨立的核查審計機關,它的任務核查審計中央各部的錢糧奏效。
他在位雖然只有13年,但在整頓吏治方面是頗有建樹的,這也為後來的乾隆盛世,和平安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乾隆帝是躺在爺爺和父親的功勞簿上,瀟灑風光的成就了他歷史上最長壽、最幸福的皇帝。
雍正一朝,無官不清。雍正為政,也對我們後世當官、做事、帶兵、帶團隊,樹立了典範。
乾隆帝治理腐敗,虎頭蛇尾,最嚴厲的治理腐敗措施,又滋生最嚴重的腐敗。乾隆時期,治理腐敗也是非常嚴厲的,在位期間因為腐敗處死的官員也是清一代最多的。
清王朝在從順治元年(1644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的二百六十八年中,共查處一、二品官員(中央侍郎以上、地方巡撫以上)的經濟犯罪案件一百零八件。被判刑的一、二品高官共一百五十七人,其中死刑立即執行的六十八人,死緩(斬監候、絞監候)四十七人,受到其他刑事處分的四十二人。而僅僅是貪腐的地方督撫,乾隆就懲治了三十六人,佔整個清朝同類高官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三。其中即行正法五人,迫令自盡七人,死緩七人,懲貪的力度不可謂不大,就是放在歷朝歷代中也是罕見的。
儘管乾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預防、懲治腐敗,但他也推出了更多的制度:臣工貢獻、皇帝出巡、議罪銀、賠補虧空、官員公捐等,又變相把官員們推向了腐敗的道路上。
乾隆晚年,貪腐更是嚴重。和紳是最典型的案例,和紳一倒,嘉慶吃飽的諺語,就是歷史真實的寫照。
綜上所述,雍正帝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也是治理腐敗最成功的皇帝。當之無愧。
-
4 # 紙棍風
雍正無疑。
據《清史稿》中評價雍正帝:"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論者比於漢之文、景。獨孔懷之誼,疑於未篤。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盡出於文帝之寡恩也"。
在清朝的一眾皇帝之中,雍正算得上是器重的一位十分複雜且矛盾的人物,歷來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各執一詞,他可以是勤於理政又敢於革新的優秀皇帝,整頓了朝廷內部,又造福百姓;他也可以是有著重大過失和種種侷限的封建皇帝……
歷史上的雍正是個怎樣的人?淺談雍正的功與過
功:耗羨歸公: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所使用的貨幣的原料是銀以及銅等金屬,而這些金屬在製作成貨幣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定的損耗,因此在徵稅的時候會有一定的附加費,而這份附加費便稱為"耗羨"或者是"火耗"。
在清朝的時候,這一項附加費是由地方的州縣來徵收的,而這也成為了他們的額外收入,因此難免會有一些官員加大了徵收的力度,從而導致百姓的負擔變大。
因此,在雍正元年時,雍正接受了山西巡撫諾岷的建議,施行了耗羨歸公以及養廉銀的措施,以此限制並減少官員的貪贓舞弊以及橫徵暴斂。
所謂的"耗羨歸公",就是將附加費變成固定的額度,並且由督撫統一管理。而所謂的的"養廉銀"就是"耗羨歸公"後使用剩餘的部分,這樣一來,既讓百姓們不至於不堪重負,而官吏們也有了更多的俸入。
秘密立儲:對於經歷過"九子奪嫡"的雍正來說,他深知奪嫡對於朝廷內部的危害,而這樣的事情在清朝建立以來是時常發生的。因此,為了不讓這樣的事情再次出現,於是雍正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
他先是透過在政治上採取多種措施,鞏固了自己的地位,然後再逐步的瓦解諸位皇子各自的勢力,對不是立儲人選的皇子進行打壓,從而不讓奪嫡的爭端發生並變大,這對於清朝內部來說是一件好事。
創立軍機處,完善密摺制度:在雍正時期創立了軍機處,並完善了密摺制度,擴大了可向皇上上奏摺的人數,高峰時曾達1200人,擴大了資訊的來源,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時的反映情況,報告政務,奏摺只需透過奏事處直接到達雍正的手中,還可以直接下發到奏事人手中。同時也強化了皇權,還可以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可以使官員們相互監督,讓皇帝得以瞭解他們的賢愚、勤惰、政績以及操守等。
改土歸流:雍正採用了改土歸流,就是將原來西南地區統治的少數民族的土司頭目皆廢除,改為了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並設立了州、縣。雍正即位之後,便廢除了廣西、貴州、雲南、四川以及湖南等各地施行了改土歸流。
這是一種進步的措施,有效的打擊並限制了土司的割據以及特權,對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的發展非常有利。
鼓勵墾荒,興修水利:為了解決當時的人口日益增長所需糧食的問題,雍正鼓勵官員以及百姓墾荒,並強調了糧食生產。此外,雍正還注意興修水利,除了治理黃河、修築浙江海塘之外,他還命怡親王在直隸開展了營田水利,並且在寧夏修築於疏浚水渠。
解放賤民:雍正元年時,便下令削除了山西以及陝西樂籍,並切命其他的賤籍也照此辦理。後來,江蘇常熟丐戶、寧國世僕、浙江紹興惰民、廣東疍戶、安徽徽州"伴當"相繼開豁為良,從而有效的打擊了殘存的蓄奴制度,解放了賤民,對社會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攤丁入畝:在雍正二年時,開始實行了由李維鈞所提出來的"攤丁入畝"的賦役制度,這是一項重大的賦稅改革。
自古一來,中國就有人丁稅的存在,當時的成年男子不論貧富,皆要繳納人頭稅。而在雍正時期實行了改革,將人丁稅攤入了地畝,按照地畝的多寡來定納稅的數目,多地則多稅,無地則免稅,更符合民情。並且,這項措施也有力的打擊了地主,同時宣佈了取消儒戶以及宦戶,限制紳衿的特權,使無論貧富力役負擔比較合理,是我國財政賦稅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革!
整頓吏治:雍正一即位,便著手整治吏治鬆散,貪汙叢生,官員腐化墮落的現象,為此他專門成立了會考府,對財政進行了審計,在制度上防止了腐化等現象出現的空間。
在雍正二年時,又針對了各地虧空錢糧的問題進行清查,對貪官汙吏們抄家追贓,而對民間拖欠則命在短期內分年帶徵。
到了雍正三年,又以作威作福於結黨營私之名,責令年羹堯自盡,同時又削隆科多,將其圈禁致死,此外還有許多案件也嚴肅處理,做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
過:大興"文字獄":雍正時文字獄日益頻繁,在雍正七年時,發生了川陝總督嶽鍾琪等人謀反的投書案,並由此牽連到了早已去世的理學家呂留良,作為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學者,呂留良已去世40年,卻因受投書案的影響而被開棺戮屍,並且其兒子以及學生也被處死刑。
因此雍正大興文字獄,以作為控制思想,以及打擊政敵、提高自己權威的手段。
當時,汪景祺因"諂附"年羹堯一事而被斬首,而查嗣庭則是因趨奉隆科多而被戮屍示眾。此外,陸生楠也因議論時政,而被軍前正法。
雍正時期的文字獄非常嚴重,並且處刑也異常的嚴酷,導致了當時的知識分子們都不敢隨意創作,更是不敢談及任何有關政治的話題,對於思想的禁錮非常嚴重。
鎮壓起義十分嚴厲:幾乎是每個朝代都會有起義的發生,在雍正時期也是如此,按正常來說,對於這些起義進行鎮壓是極為正常的事情,但是在雍正時期所爆發的起義的規模並不大,但是雍正對於他們的處罰卻是非常的嚴厲的,當時只要是有抗官的人就以反叛將其斬殺。更可怕的是,若是這些人拘捕的話,那麼在一旁觀看的人還會被當成同夥一同處決。
重農抑末,固步自封:雍正本人重視農業,但是同時也輕工商,在他看來,農業乃是重中之重,而商業以及工業則是末尾,甚至還認為若是有多一個人去從事商業或者工業的話,那麼種田的人就會少了一個,因此他宣傳農業重於商業工業的思想,這必然是不利於工商業的發展的。
並且,雍正在與世界的交流中固步自封,他在沿海實行了海禁措施,並且還在對外貿易設定了重重阻礙,使得清朝錯失了與世界交流的機會,從而開始逐漸被西方國家所趕超了。
雍正最後是怎麼死的呢?
關於雍正之死,史書中不記載其原因,只是說他於何時病危,何時死掉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雍正的死亡,在史料中並沒有記載,這自然就引起人們的疑惑,於是關於雍正的死因就產生了各種說法,其中就例如宮女太監刺殺以及呂四娘刺殺等版本,而最令各方專家們信服的,就是丹藥中毒說了。
隨著歷史學家們對清宮檔案進行了大量研究,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們認為,雍正吃丹藥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極大。
據記載,雍正在做了皇帝后求仙訪道、企求長生。他甚至把道士們請進宮內待以上賓為,並且對於道家的長生成仙說,已經到了幾乎痴迷的地步。
最重要的是,有一份史料上說有雍正"七孔流血"的記載,這是嚴重中毒的表現。並且,乾隆還未正式登基前,就著急的驅逐了宮中道士,由此可見,雍正之死與道士怕是有密切關係。
小結
雍正對於清朝前期的發展,實有鞏固與開拓之功,因此,若是要權衡的話,雍正的功績是大於過失的。
從記載看來,雍正政治才華以及其領導能力等當年,都可以說是政績顯赫的帝王。因此,他的歷史地位,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比較傑出的帝王之一,而有關他的真正死因,怕是還要等專家們在進行深入的研究了。
-
5 # 看歷史學歷史
這三個皇帝相比,雍正的反腐敗舉措最為有力。雍正本人十分痛恨貪官,所以位期間殺了不少貪官。康熙在位時身邊的貪官只要不結黨營私,一般是不會殺的。例如明珠。乾隆當權就不用說了,出了個大貪官和珅。
-
6 # 小楊話談歷史
清朝皇帝中反腐最嚴厲的不是雍正,而是他的兒子乾隆!您肯定有意見了:這可能嗎?乾隆朝不是腐敗很厲害嗎?不是有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和珅嗎?怎麼乾隆會是反腐最嚴厲的皇帝呢?不急,請您慢慢往下看。
我們都知道,雍正反腐,主要手段是抄家,故有“抄家皇帝”的外號。但實際上雍正一朝十三年間,真正因腐敗問題被殺的一二品大員幾乎沒有。《雍正王朝》裡出現的所謂“山西巡撫諾敏案”和“科舉主考官張廷璐舞弊案”其實都是虛構的,這兩位人物根本沒有犯事兒,歷史上都得以善終。但是,到了乾隆時代,一二品大員們如果貪腐被揭發,那可就沒那麼幸運了,掉腦袋的機率那是非常大的。
第一個倒黴蛋是乾隆前期權勢熏天的權臣鄂爾泰的兒子鄂樂舜。這位官二代曾官至浙江巡撫,卻因為勒索了鹽商8000兩銀子,就被乾隆賜其自盡,這算是拉開了乾隆朝嚴厲懲治貪腐高官的序幕。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雲貴總督恆文也栽了——他被舉報“令屬員買金,短髮金價;巡閱營伍,沿途縱容家人收受屬員門禮等款”,案情被查明後,乾隆毫不留情賜其自盡。總督級別的高官因貪腐丟了腦袋,這在清代還是第一次。恆文栽了之後,緊接著山東巡撫蔣洲也因為貪腐丟了性命。這位蔣洲的父親乃是文華殿大學士蔣廷錫之子,可謂名門之後。但在山西布政使(相當於副省長)任上,他主管的省庫虧空了2萬多兩銀子,於是他就把手伸向下屬,要下屬們湊錢給他補齊虧空。事情被舉報的時候,蔣洲已經升任了山東巡撫,但是依然逃不過乾隆的嚴懲。乾隆下令,將蔣洲正法,其餘涉案人員一律按律嚴懲。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山西巡撫和其衷又犯事兒了——他與一名下屬來往密切,收受其賄賂,又幫其遮掩府庫虧空,結果被乾隆毫不留情地下令斬首。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湖南巡撫李因培也同樣犯下了幫助下屬掩蓋府庫虧空的罪過,雖然沒有收受賄賂,但仍然被乾隆賜其自盡。
到了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又有一位更為顯赫的人物因為貪腐問題走上了斷頭臺,這個人就是任兩淮鹽政的高恆。高恆的姐姐,正是乾隆的寵妃慧賢皇貴妃高佳氏,所以高恆可以說是乾隆的小舅子。他在兩淮鹽政任上,透過預提鹽引的手段,貪汙了3萬多兩銀子,事發之後,乾隆毫不猶豫判處其死刑。當時主持軍機處的大學士傅恆曾向乾隆求情,希望皇帝念在慧賢皇貴妃的面子上赦免高恆的死刑,但乾隆卻一口回絕說:“如皇后兄弟犯法,當如何?”而傅恆正是乾隆的皇后富察氏的親弟弟,所以乾隆的這句話既回絕了傅恆的求情,也敲打了傅恆,讓他不要以為是皇親國戚就可以貪贓枉法,要以高恆為誡。最終高恆被處死。身為皇帝的小舅子,依然逃不過因貪腐掉腦袋的下場。
高恆之後,被乾隆處決的高官還有很多。例如貴州的前後兩任巡撫方世儁和良卿,都因為貪黷勒索、徇庇屬員等罪名被處決。又如山東巡撫國泰,在任上貪贓枉法,勒索下屬,導致山東“諸州縣倉庫,虧二百萬有奇”。事情被舉報之後,儘管國泰受到了當權的和珅的包庇,但還是難逃被乾隆賜自盡的下場。江西巡撫郝碩也犯了和國泰一樣的罪行,勒索下屬,迫其行賄,結果事發之後,也得到了和國泰一樣的下場——被乾隆賜自盡。乾隆朝最大的一次反貪案,就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被揭發出來的甘肅腐敗窩案。甘肅巡撫王亶望利用陝甘總督勒爾謹的昏庸,謊報旱情,冒領賑濟,然後全省官員參與分贓。其中王亶望自己貪墨的最多,竟達300多萬兩銀子!乾隆對此案十分震怒,下旨處死勒爾謹、王亶望,其餘涉案官員56人也都被判死刑。而讓乾隆沒想到的是,在查抄王亶望的家產時,負責查案的閩浙總督陳輝祖竟因貪慾,吞沒了部分贓物,結果也被乾隆賜其自盡。一場反貪案,竟然一下子讓兩個總督、一個巡撫掉了腦袋,也可算是前無古人了。
可以說,乾隆對高官的貪腐行為懲罰是非常嚴厲的。他在位六十年,光是因貪腐掉了腦袋的總督、巡撫這樣的一二品高官就有十幾個,其他官員不計其數。然而,大清王朝的政治還是日趨腐敗了。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史列傳》、《清高宗實錄
-
7 # 真相君LL
你好,康熙、雍正、乾隆誰的反腐舉措更有力?真相君認為康熙帝反腐前期舉措適當,後期反彈嚴重,乾隆帝反腐有決心,方法不對,只有雍正帝反腐力度最大,舉措最適,效果最好。
康雍乾號稱中國古代最後一個盛世,而且有時候歷史學屆直接把雍正過去,號稱“康乾盛世”,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如果沒有雍正,真不一定能看到乾隆盛世。
一比較三朝的反腐舉措
1.康熙朝舉措——前後期有明顯的分水嶺
年輕的康熙對貪汙行為深惡痛疾,認為這關係到百姓的安危和國家的存亡,把懲治貪汙腐敗看作治國之重,所以,他制定了一整套有力的措施。
康熙二十四年秋審,康熙帝表示人犯中如果有其他的犯罪,或許可以網開一面,從輕發落,但如果是貪汙犯罪的,該殺就殺, 不能姑息養奸。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懲治貪汙的決心。
對於各地的貪官汙吏,康熙也是狠下殺手,按重判刑,甚至判處死刑,康熙帝的嚴厲措施起到了一定的威懾作用,很多官吏不敢貪汙,政治清明很長一段時間。
但是康熙晚期卻放鬆了對貪汙行為的處理,這時的康熙帝再也沒有了年輕時候的魄力,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使得貪汙再次盛行。
2.雍正朝舉措——嚴刑峻法,從一而終
剛開始打擊腐敗的時候,雍正就頒佈了很多條例,嚴肅清查,從嚴法辦。雍正曾連下多道聖旨,還派出自己的信任大臣去查賬。如果被查到了,當場就要罷官,然後抽調官員接任。而且雍正還組成了審查各地開銷的機構,全面清查各地機構的錢糧。
雍正的手段非常明確,罷官,索賠,抄家,步步為營,而且不管職務有多大,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州縣府衙,只要查到,馬上罷官,立刻進行抄家,拿抄家的錢財來補虧空。不得不說,這個措施非常有效。
雍正還有殺手鐧,那就是殺一儆百。他繼位後不久,當時曾發生過主考官科場舞弊的大案,雍正直接判處了腰斬的極刑。還讓當時的朝廷大吏都去觀看,給當時的官員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3.乾隆朝反腐——有決心,方法不對
大家都知道乾隆時期出了歷史有名的大貪官和珅,以至於許多人都認為乾隆肯定是個縱容貪汙的皇帝,其實不是這樣的。據統計,清朝二品以上的高官,因貪腐問題判處死刑的,乾隆一朝就多達20多人,幾乎整個清朝的一半以上。另外因為貪汙“抄家沒產”、“充軍發配”、官員,更是數不清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乾隆帝也曾採用了雷霆手段對付腐敗。可是,為什麼情況越治越嚴重呢?因為乾隆帝的方法不對。
乾隆帝一個很奇怪的做法就是讓大貪官去查小貪官,這樣的結果就是,小貪可能被做掉了,但是大貪卻更肥了。而且大貪的保護傘能力更強了,當然,最大的保護傘就是眾所周知的鉅貪和大人,乾隆帝靠著這樣的大貪去反腐,能有好的效果嗎?
而且乾隆朝還有個奇葩的規定,可以根據貪腐官員犯罪情節的輕罪,用不同的銀子來免除一定刑罰。這就嚴重縱容了貪汙行為。
二透過庫銀對比三朝的反腐效果
那麼各朝治理貪汙的效果如何呢,我們透過庫銀來看下。
康熙帝由於晚年的縱容,導致官員成風,國庫空虛。據說雍正即位的時候,國庫中的庫銀是700萬。
而在一系列雷厲風行的高壓政策下,雍正的貪腐整治獲得明顯的成效,雍正五年的時候,國庫中的銀子就增加到了5000萬兩。乾隆去世的時候,雍正給他留的錢超過了6000萬兩。
乾隆死後,和珅被嘉慶帝抄家賜死,據記載,從和府抄出來的白銀達八億兩之巨,乾隆年間清廷每年的稅收,才幾千萬兩。乾隆朝的血已經被這些貪官吸乾了,據說,乾隆留給嘉慶的國庫幾乎是空的,當然,如果算上和珅的資產,那還真不少。
為什麼雍正朝的反腐舉措這麼有力呢,康熙後期因為九子奪嫡,浪費了巨大的心血,沒有那麼大的精力來治理貪汙了,而且,康熙晚年非常愛惜他的名譽,在意百官世人對他的評價,他願意成為人們口中的聖君,而聖君多數都是仁慈的。
而乾隆則是含著金鑰匙登上皇位的,有大把的錢財可以揮霍,本身對貪汙的觀念就不一樣,而他又處處以爺爺康熙為榜樣,也有著“仁愛”“聖君”的情懷,也不能完全放開手腳。
雍正則不同,他四十多歲登基,之前已經經歷過許多大風大浪,心知百姓深受貪汙之害。而且,雍正為人果敢剛毅,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自己的名聲算什麼,別人罵就罵,自己該幹還是幹。
綜上所述,三朝之中,雍正的反腐舉措是最有力的,清朝出現康雍乾盛世的局面,雍正的貢獻絕對是不可估量的。
-
8 # 真情贊贊贊贊贊贊贊贊
康熙王朝的早期的吏治是可以的,到了中後期就不行了,康熙大帝也看到了,想整頓吏治,力不從心了,當然了,是有原因的,就是後期的九子奪嫡造成的。搞得康熙大帝沒有這個心思來整頓吏治,到了雍正皇帝的時候,他第一件事就整頓吏治,經過他整頓,清王朝吏治得到了很好的重新整理。這個時間國庫充盈了,貪官幾乎沒有了,但是到了乾隆皇帝的時候,早期還行,到了中後期就嚴重腐敗了,出現了歷史上鉅貪和珅。
-
9 # 歷史探源
如果單從表面上來解讀,雍正上臺以後查抄了好多人的家,這在一個平靜的年代是十分震撼的一件事。這在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中有所體現。《紅樓夢》中賈府被抄家,沒收了大部分財產,這是雍正當時肅清吏治的一種較為激烈的手段,但是比之於朱元璋還是溫和了許多,因為雍正只是查沒了財產,沒有殺人。
那麼這些官員腐敗得來的錢是他的老子康熙時代,各種應該算是非法所得。這也是他老子留給他的政治遺產。
而乾隆執政的中期,腐敗開始盛行起來,最典型的例子是和珅,和珅家的財產真正的富可敵國,而康熙的時候腐敗也存在,但是沒到這麼厲害。
在腐敗面前,康熙選擇推遲的策略,他不是不打算整治,只是還沒下決心,或者,是一種容忍,也可能力不從心。
康熙知道國家存在腐敗的問題,但是不打算由自己來完成懲治了。他選擇了一位不留情面的接班人四皇子胤禛。而雍正也真的沒有讓人失望,上臺來就大刀闊斧地查收官員財產。
乾隆的執政顯然漏洞多多了相比於他的爹爹和爺爺,還養出了一個大貪官和珅。
其實對於中國的封建歷史,說出真相還是比較殘忍的,應該說整個兩千年的歷史清廉的時代幾乎沒有。
就連朱元璋都殺不盡貪官,試想肅清吏治該有多麼難?
可能來說,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一定是一個清廉的時代,因為那些官員們不敢貪汙,而到了唐玄宗的時代就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悽慘日子了。
再來說那些盛世,劉邦沒有大力反腐敗的行動,朱元璋沒有殺盡貪官,雍正的反腐敗不一定那麼徹底,再說雍正執政就十幾年。
所以,魯迅在書中說,中國人其實生活在一個黑暗的鐵箱子中,這樣說基本符合歷史事實的。
回覆列表
腐敗是伴隨封建王朝的一個毒瘤,歷朝歷代都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康雍乾屬於盛世,腐敗問題嚴重的時候,應該是乾隆後期,著名的和珅案就在乾隆年間。
相比來說,在康熙和雍正年間,康熙和雍正都是明君,對待不良習氣,用的都是雷霆手段,當官的幾乎是不敢貪汙。
乾隆前期,腐敗現象也不是很嚴重。
總的來說,清朝前期,各位皇帝都是勵精圖治,清朝也達到了空前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