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個人認為坦克殲擊車是對老舊裝甲車輛的最好利用
16
回覆列表
  • 1 # 兔哥哨位

    武器裝備的發展是根據作戰需要而發展的,這是所有武器裝備研發的一個根本,目前武器裝備研發依然在遵循這個原則,並沒有走向我研製什麼武器你就乖乖的用什麼武器,而是戰場需要什麼樣的武器就研發什麼樣的武器。武器裝備研發受武器裝備矛盾相生相剋所左右,有矛必有盾,兩者相生又相剋,而坦克殲擊車就是針對坦克的出現而出現的,這個並不複雜,所以軍事裝備發展套路都是說起來複雜,其實很簡單,因為簡單永遠是武器裝備研發追求的目標。

    坦克殲擊車是坦克出現後出現的一個反坦克殲擊車,這裡的“車”這個詞很重要,首先它是一個戰鬥車輛,和坦克車是一樣的,這個車是用來幹什麼的,打坦克,這是它的主業。坦克殲擊車只所以強調車的作用,是它出現就是為了對抗坦克,這裡的對抗也是一個重點,因此,坦克殲擊車需要擁有和坦克一樣的車輛效能,最少不能比坦克太差。另外,它要擁有完全夠用的火炮,否則怎麼能打坦克呢?所以坦克殲擊車可以理解成為是專門用來打坦克的戰鬥車輛,這是它出現的目的,也是和後來的自行反坦克炮、突擊炮的區別。自行反坦克炮強調的是炮的作用,而突擊炮則強調多用途效能。坦克殲擊車通常都擁有和坦克相同或者是差不多的地盤,而火力通常更強。

    坦克殲擊車怎麼消聲滅跡的,我們往下捋捋。坦克發展到了二戰後的六七十年代左右,有一種的武器出現了,這個具有革命性的武器裝備就是反坦克導彈。反坦克導彈也是專門奔著打坦克而來的,和反坦克殲擊車比,反坦克導彈反坦克效果更好,使用也更靈活方便,同時價格要便宜的多,既然有好使的誰還用不好使的呢?這個觀點並不複雜,所以,只要往簡單處想就容易理解這個問題了。

    坦克殲擊車正是由於反坦克導彈的出現,笨重的坦克殲擊車才不再適合作戰需要,可以說是被反坦克導給趕下臺的。當然,反坦克的兵器很多,反坦克火箭筒、無後坐力炮、等等。到導致反坦克殲擊車退出歷史舞臺的主因是導彈武器的出現,因為,後來坦克殲擊車又以反坦克導彈發射車,武裝直升機的形式出現。而後來在八十年代坦克殲擊車又出現了,不過是曇花一現,隨後又以突擊炮的形式出現了,但是突擊炮和坦克殲擊車是一個不同用途的武器裝備,反坦克是其一項,而且,它強調的是炮,而非車;

    突擊炮的車輛防護效能和反坦克殲擊車比不是加強了,而是削弱了,而且用途也是走向了多用途化,當然坦克殲擊車也幹其它的活,就像坦克也會用來打坦克以外的其它目標。坦克殲擊車退出歷史舞臺除了導彈還有一個重要推手,就是坦克。武器相生相剋的原則是一物降一物,而坦克最大的敵人依然是坦克,既然坦克是坦克最大的剋星,坦克殲擊車自然就被淘汰了,裝備一輛價格並不低廉的坦克殲擊車也就意義不大了,而且人員配置,後勤保障,維護保養也是需要花錢的,武器裝備重要的一個原則是價效比,再好的武器用的起永遠是硬道理。

    坦克殲擊車也並不能說是完全退出歷史舞臺,而是以一個新的形式出現,儘管坦克殲擊車變得難與定義,但這是對的,武器裝備由分解走向統一,由針對性變得通用性也是一個客觀規律。戰爭也是一個原因,戰爭永遠是武器裝備發展進步的最佳條件,所以,說不定有一天坦克殲擊車還會回來,當然,缺乏戰爭歷練的武器裝備有點好高騖遠也很正常。總之,坦克殲擊車是伴隨坦克的出現而出現的一個矛盾對抗的產物,而隨著時間推移,武器裝備技術越來越強,坦克殲擊車也被其它手段取代,並以另外的形式出現。坦克也曾經歷坦克無用論的衝擊,究其原因說極端一點,主要是缺少戰場,這可能是主要原因吧。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之前,德軍歸納和研究集中式的裝甲戰略時,古德里安提出了一個建議:“製造一種能跟隨步兵前進的機械化輕型戰車,為步兵提供多功能的火力支援。”

    這個說法在當時引起了一些爭議,一方面裝甲叢集戰術僅僅是個構思,還沒有成為事實,另一方面,德軍許多裝甲改革派都很鄙視“步兵坦克”,古德里安描述的東西難道不就是步兵坦克麼?

    於是這場爭議一直吵到戰爭發生後,閃擊波蘭的德軍總結了經驗教訓:“還是火力不足啊!”,戰場上步兵碰到敵方的碉堡、壁壘,坦克部隊已經叢集衝過去了,炮兵部隊卻壓根看不到影子,只能硬幹,導致傷亡慘重;雖說德軍的裝甲叢集戰術不需要英法那樣搞慢吞吞的步兵坦克,但德軍步兵缺乏有效的伴隨直射火力是不爭的事實。

    一開始呢,德軍大有將部分坦克轉入步兵的打算,但很快他們改變了主義,因為德國步兵需要的僅僅是“移動的大炮”而已,它們是拿來救急與攻堅的,而非幫助士兵擋子彈和衝鋒的,於是結合一些德軍反饋的需求,軍工部門拿淘汰下來的3號坦克改造出了“3號突擊炮”。

    3號突擊炮雖然長著個坦克的模樣,實際一應標準都是按照炮兵來的,它們伴隨著德軍的機械化步兵前進,依靠機動性四處完成“救火隊員”的角色,進可攻堅,退可埋伏,逼急了還能楞充坦克,深得步兵的歡心,甚至許多坦克部隊也很喜歡3禿子,總想把它撈進裝甲部隊裡。

    實際上如果用後世的眼光來看,德軍的需求其實是“步兵戰車”,三號突擊炮很好的充當了現代步兵戰車的作用。而且同時代的那些“步兵坦克”也大致有類似的功能,都可以看做是步兵戰車的功能性雛形。

    自3號突擊炮以後,德軍的突擊炮思想便一發不可收拾了,隨著日益嚴峻的反裝甲形勢,德軍發瘋般的開發突擊炮,繼而又將突擊炮改成“坦克殲擊車”,誕生了黃鼠狼、追獵者、四號、獵豹、象式、獵虎等兇橫的殲擊車,而3號突擊炮也完成了從突擊炮到殲擊車的轉變,德軍提高了3禿子的反坦克能力,將之列為重要的反裝甲單位,沒變的僅僅是名稱而已。

    德軍的殲擊車風潮也引領了蘇軍的改變,蘇軍做得更簡單直接,他們一般稱呼其為“自行反坦克炮”,大量的反坦克炮混在坦克佇列中,與坦克統計成一種單位,許多反坦克炮僅僅是坦克的廉價替代品,以至於戰後蘇軍連自己搗鼓了多少反坦克炮都搞不清了。

    有時候蘇軍僅僅將某些自行火炮“配屬反坦克任務”,然後發給反坦克炮彈便將之定義為坦克殲擊部隊,比如ISU-152、SU-76、SU-100等都有這種情節,它們主體上只是坦克底盤的大口徑火炮化版本,但只要擁有反坦克炮彈,照樣打得德國坦克心驚膽戰。

    到了現代,二戰式的裝甲戰爭已經很難再重現了,哪怕在蘇聯鋼鐵洪流的陰影下,西方也沒有再過多的研發坦克殲擊車,反而將希望寄託在核戰爭、高機動性防禦、航空打擊等方面。後來西方也想通了,他們開始學習二戰德國,製造一些極度堅硬又技術高階、成本高昂的新型坦克,以“重型”主戰坦克的身板抵抗蘇軍。

    蘇聯也愈發強調坦克的統一性和高科技對坦克的輔助作用,最後世界坦克產生了大變革,“主戰坦克”概念被提出,其它雜七雜八的車輛都給靠邊站了,連重型坦克這個昔日明星都完蛋了,還有殲擊車的存活空間嗎?

    在主戰坦克時代,人們只強調坦克的功能,而非按照坦克的噸級來分配任務層級,作為多功能平臺的主戰坦克戰鬥力非常全面,這已經不是一款“坦克殲擊車”所能對付的了。

    更麻煩的是導彈技術的崛起,各種近程反坦克導彈取代了殲擊車的直射火力,成為更高效的坦克殺手,使用導彈的反坦克車輛可以埋伏在更刁鑽的地方,在更遠的距離上基於坦克致命一擊。其實反坦克導彈車就是殲擊車的任務繼承者。

    現代也仍然存在著殲擊車的功能性近親,比如某些多功能的突擊炮戰車,它們附帶有反坦克的火力模組,可以發揮出類似當年突擊炮一般的能力。

    此外還有具有“東方斐迪南”之名的我國PTZ-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這些國產120被設定進炮兵旅的反坦克營中,火力非常兇猛。但由於效能的單一,近年來它也被反坦克導彈車、輪式突擊炮所淘汰了。

  • 3 # 兵兵74837481

    所謂的突擊炮是二戰前納粹德軍為了解決炮兵跟不上機械化步兵所創造出來的概念,其本質是機動的直瞄直射的履帶式自行火炮,例如三號突擊炮。這一炮種在二戰後因自行火炮的大發展和反坦克導彈的出現而消失。

    履帶式載具雖然在公路上速度較快,但是對於路面的損傷較大。而輪式戰車由於採用了輪胎,天生便是為了公路而生,無疑是透過公路穿插機動的不二車選。而且,輪式戰車不一定就不適合野戰機動,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適合越野的特徵也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輪式裝甲車上。這麼一來,輪式裝甲車成為了與履帶式裝甲車分庭抗禮的狠角色,甚至有時還能與履帶式裝甲車搶飯碗。

    直到國產PTL02式100毫米輪式突擊炮列裝後,這一概念才重新出現。但無論是三突還是PTL02式都是以直瞄直射為主的步兵支援火炮,無非是履帶換成了輪式。

    最為重要的,是現代戰場對於輪式突擊炮的需要。隨著反坦克導彈的輕量化和便攜化,行動遲緩、缺少反步兵武器的履帶式突擊炮的生存性越來越低。而輪式突擊炮由於極輕的體型和最高每小時近90公里的時速,不管是野戰或是巷戰,都能有效躲避地方火力。

    在解決了生存問題後,從火力方面看,輪式突擊炮似乎已經放棄了反坦克這一天職。改而發射大裝藥榴彈。在配合步兵快速突進時,既可以對敵方步兵工事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在擊中坦克後,也可以透過爆炸衝擊波損毀敵方的履帶甚至是觀瞄裝置,癱瘓敵方坦克。因此,重新研製輪式突擊炮是現代戰爭的需要,也是必然發展歷程。

  • 4 # 東斯坦因

    坦克殲擊車,是指裝備有反坦克火炮或反坦克導彈的裝甲戰鬥車輛,可以是輪式,也可以是履帶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坦克殲擊車的巔峰。在二戰中,坦克殲擊車可以說是地位僅次於坦克的裝甲戰鬥車輛。

    不過最近這些年,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坦克殲擊車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

    一、陸軍整體地位的下降

    1991年,隨著紅旗落地,蘇聯解體。曾經傲視天下的鋼鐵洪流煙消雲散。冷戰也隨之結束。而隨著冷戰的結束,世界爆發高強度,大規模地面戰爭的可能性降到極低。這也使得陸軍在軍隊中的地位直線下降。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等幾場區域性戰爭的戰況,更是使得陸軍的存在感越來越淡。甚至不少人叫囂著陸軍根本就應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桶。

    在這種大背景下,連“陸戰之王”坦克都被人所輕視,更遑論坦克殲擊車乎!

    二、被人所忽略

    其實目前世界各國還是裝備了不少坦克殲擊車,只不過這些坦克殲擊車,都沒被叫做坦克殲擊車。而是被冠以輪式突擊炮、自行反坦克炮等稱謂。

    如 義大利“半人馬座”輪式突擊炮,法國AMX-10RCR輪式突擊炮,中國ZTL-09輪式突擊炮、PTZ-89自行反坦克炮、WMA-301型輪式突擊炮,日本13式機動戰車等。

    雖然這些戰車依舊是幹著坦克殲擊車的工作,但由於沒掛著坦克殲擊車的名。所以很容易讓人把其劃到其他型別裝甲戰車的範疇裡,而非坦克殲擊車類別。

    此外,還有很多坦克殲擊車是由一個基本型號的裝甲車改裝而成。這種情況,很多人都喜歡把其歸納為,相關裝甲車車族衍生型號,而不是坦克殲擊車。如,美軍M1134反戰車導彈車和M1128機動火炮系統,是由美國陸軍斯特賴克裝甲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從用途上應該被劃為坦克殲擊車,但大家更多的是把它們劃在斯特賴克裝甲車車族裡。

    三、步兵反坦克武器威力越來越強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步兵反坦克武器的效能和威力越來越強悍(如反坦克火箭彈和反坦克導彈)。隨著越來越多強悍的步兵反坦克武器的大量服役。坦克殲擊車在軍隊中的作用減小,地位也隨之下降。而這也導致軍隊投入到坦克殲擊車上面的人力、物力都減少了很多。而投入的縮減,又使得坦克殲擊車的發展陷入沉寂。

    四、軍迷喜好

    現在大家的眼光都放在航空母艦、核潛艇、第五代戰鬥機、突擊步槍等武器裝備方面呢。坦克殲擊車這樣的武器,在大多數人眼中算是非常偏門的一個武器類別,基本上不會給予什麼太多的關注。沒什麼人關注,久而久之坦克殲擊車也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給人以銷聲匿跡的感覺。

    總體來看,其實坦克殲擊車在世界範圍內並沒有銷聲匿跡,也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只不過由於各種各樣的主客觀原因,使得坦克殲擊車逐漸脫離的大家的視線,進而產生出了坦克殲擊車銷聲匿跡的錯覺。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5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現在別說坦克殲擊車銷聲匿跡了,就連傳統的反坦克武器——反坦克炮都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因為陸軍擁有了更優秀的反坦克武器,也就是反坦克導彈。反坦克導彈這玩意無論是便攜程度還是穿甲威力都遠遠大過於這些傳統的反坦克武器,特別是在單兵行動式方面,現在反坦克導彈已經做到了單兵攜帶。哪怕是單兵火箭彈對付這種老舊的裝甲車輛,那對方可是非常喜歡,可以說是一打一個穿,一穿一個死,一死一大片。

    這傢伙就是要找裝甲部隊的麻煩

    現代的專家對抗,不是二戰那種坦克對坦克的裝甲對抗,而是空地一體化聯合作戰,首先必須有幾方的空中力量先奪取制空權,然後再擁有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裝甲部隊在地面繼續推進。而且就算是單純的裝甲對抗,其技術含量也不是二戰時期的那種坦克殲擊車能比的。首先坦克殲擊車和坦克相比就少了一個炮塔,這就意味著坦克內部的空間就少了很多,很多先進的電子裝置以及觀瞄系統上是裝不進去的。如果你裝不上這些東西,在現代裝甲對抗面前就相當於一個瞎子。這其中的例子在伊拉克戰爭當中都暴露無遺。

    也就是說坦克殲擊車內部的空間是無法裝載更多先進的電子對抗系統,其作戰能力有限,而坦克作為進攻性武器是絕對不能容忍這樣的缺點,既然無法進行坦克裝甲作戰的,那幹嘛還要留著他呢,至於題主說的坦克殲擊車是對老舊裝甲車輛最好的利用,雖然說是廢物利用勤儉持家,但是這樣子投入到部隊是不能適應現代化戰爭的,一旦投入戰鬥?會害死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遇,相知,後面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