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軸漾
-
2 # 痛點歷史
應天元寶,草書古幣,公元911-913年,唐末至五代十國初期,五代初期,劉仁恭之子劉守光於後梁乾化元年自號“大燕皇帝”,改元“應天”。燕王劉守光在應黃銅一詞專指銅鋅合金,則始於明代,其記載見於《明會典》:"嘉靖中則例,通寶錢六百萬文,合用二火黃銅四萬七千二百七十二斤……。"透過對明代銅錢成分的分析,發現《明會典》中所說的鑄錢種真正意義上的黃銅的出現較其它幾種銅合金晚很多,這是因為黃銅中金屬鋅的獲得比較困難。天元年(911年)鑄造了“應天元寶”,北燕是一個很小的政權,存在僅三年(911年—913年)。
所鑄錢幣大多北面為萬字,你這款北面天字的當屬稀有版式。存世品有直徑37毫米的應天元寶,草書,背天字,僅供參考,可以比對一下。燕王劉守光在應天元年(911年)鑄造了“應天元寶背萬”、“乾聖元寶背百”及“應聖元寶背十”等流通錢幣。 由於“應天元寶”背面字型不清,到底是“萬”還是“天”是歷代泉家所爭論的話題。 1、認為背“萬”泉家的依據是: “在劉仁恭佔據幽州時曾鑄造過鐵“順天元寶”錢幣,其分為“十、百、千”三種幣值,為套幣。“應天元寶背萬”,“乾聖元寶背百”,“應聖元寶背十”現均已發現。“背千”錢幣因存世稀少尚未發現,“應天元寶”是分為“十、百、千、萬”的套幣。” 2、認為背“天”的證據是: “其背字型確實象“天”字;當期沒有簡寫體“萬”字。”
“應天元寶”為試鑄幣,其存世量非常稀少,華光譜所著《中國古錢大集》將此錢幣定為一級,無定價。
這款錢幣存世量極少,樓主手中的可能是仿品,理由是黃銅一詞專指銅鋅合金,則始於明代,其記載見於《明會典》:"嘉靖中則例,通寶錢六百萬文,合用二火黃銅四萬七千二百七十二斤……。"透過對明代銅錢成分的分析,發現《明會典》中所說的鑄錢種真正意義上的黃銅的出現較其它幾種銅合金晚很多,這是因為黃銅中金屬鋅的獲得比較困難。
而題主手中的是黃銅古幣,樣式對的上,但是材質對不上,因為唐晚期和明中期差了太多朝代,如不穿越根本無法完成.
-
3 # 世界漁樂資訊
作為一個收藏協會的人,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這個是五代十國時候的“應天元寶”!但是,毫不值錢!因為,無論是做工、材質、輪廓、字型以及包漿。
都告訴我們,這東西毫不開門,說白了就是假貨!真正的應天元寶那是非常值錢,可惜,這是個假的,就註定了,毫無價值!
回覆列表
從正面看這個應該是“應天元寶”。
五代初期,劉仁恭之子劉守光於後梁乾化元年自封為“大燕皇帝”,改元“應天”,燕王劉守光在應天元年(911年)鑄造了“應天元寶”。這個政權很小,僅存在了3年。
在劉仁恭佔據幽州時鑄造的錢幣,其分為“十、百、千,萬”4種幣值,為套幣。“應天元寶背萬”,“順天元寶背千‘,“乾聖元寶背百”,“應聖元寶背十”。
你這枚正面是“應天元寶”,但背面不像“萬”,感覺是個“天”字,目前這套錢幣無定價,網上有不少參考價,但水份很大,幾乎無成交,不靠譜。華光譜所著《中國古錢大集》將此錢幣定為一級。市場上仿品很多。
應天元寶
背拾
背千
背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