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樂幾時有
-
2 # 鄭秀珊
學音樂不僅陶冶情操,而且鍛鍊人的記憶力。
生活需要七彩陽光。兒子學校每週會有一天沒有作業沒有考試。學校經常舉辦師生聯誼,演講比賽,紅五月,文化節等活動。為的就是不僅會學習還要身體健。
他們會自己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只要知道努力,買一把吉他
-
3 # 張心得
高中的孩子,還處在父母的監護之中,什麼是監護?簡單講,就是孩子的思想還不成熟,還需要父母幫助他把關,把孩子的言語、思想和行為,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
那麼,對於這個問題,身為父母,要首先明白兩點:
第一、對於樂器的選擇,吉他屬於西洋樂器,而身為中國人,應該學點中國樂器,比如古琴。在中國文化中,唯有古琴可以代表中國文化,早在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宣佈了世界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的古琴就名列其中。古琴的長度是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有365天。古琴的寬度是六寸,代表六合。古琴的厚度是二寸,代表兩儀。古琴的琴徽有十三個點,代表中國文化中潤年有十三個月。古琴有龍池,有鳳沼,代表中國文化的龍鳳呈祥。古琴最初有五根弦,代表五行,後來加了文武二絃,代表文能安邦,武能治國……,等等等等,從這些中國元素中,我們就知道古琴是一種文化,而且完全可以代表中國文化。
西漢·劉向在《說苑》中說:“樂之可密者,琴最宜焉,君子以其可修德,故近之。”君子為什麼要學古琴,因為古琴可以修身,可以養性,故君子樂於親近古琴,學習古琴。東漢的《風俗通義》中雲:“君子所常御者,琴最親密,不離於身……,雖在窮山陋巷、深山幽谷,猶不失琴。”君子的書房,必左琴而右書,也就是說,左邊擺放古琴,右邊擺放經書,這是標準的文人的書房。即使沒有書房,身在窮山陋巷、深山幽谷之中,君子也依然揹著古琴,琴不離身,這就是中國的文人。
試想:假如一個文人遇到傷心的事,撫琴一曲,就可以驅散憂愁,緩解心憂。再往最壞處說,學會古琴的文人,沒有自殺的行為,為什麼呢?因為古琴可以緩解心理的抑鬱。所以古人云:“文人琴,藝人箏”,古琴一定是文人所學,古箏則是藝人所習。
第二、對於時間的選擇,高中階段是人生學習的重要階段,在此期間,應以學習為主,以古琴緩解壓力為輔,所以身為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幫助或者建議孩子,安排恰當的學琴時間。這樣主次分明,才是勤務正業,而不是不務正業。
假如孩子不喜歡古琴,那是因為他不瞭解古琴背後的深厚的中國文化,而身為家長,可以引導他愛上古琴,甚至自己也可以先學習古琴,或者帶孩子去聽一場關於古琴文化的講座……,等等等等,方法很多,其目的就是引導孩子的思想和行為。但不能強扭,直接的說:“不行。”而應該順勢利導,四兩撥千斤,這才是明智的家長,有責任心的家長,真正的起到了監護的職責。
回覆列表
孩子的佔有慾無止境怎麼辦? 家長要學會延遲一段時間之後再滿足孩子的慾望。
如果孩子想擁有某種東西時,如果不是很急需 的,就往後推一推。
然後給孩子充分的時間想一想,為什麼需要那個東西,有沒有更好的,那個 東西是不是必須買的等等。
智慧父母會送哪三件“寶物”給孩子?
第一件寶物是“閱讀”。因為任何一本好書,往往充滿真善美的情懷,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 影響。
第二件寶物是“良好表率”。給孩子做出表率,不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麼樣子,更重要的是你 和孩子相處時是什麼面貌。
第三件寶物是“自由”。給孩子自由,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家長應該怎麼辦?
愛是需要節制的。
無論一個家庭多麼富有,都不該對孩子的要求過度滿足,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 節制的能力。許多人認為,只要滿足孩子的要求,他就會幸福,其實不然,一個被過度滿足的孩 子,不一定是快樂的,因為這樣的快樂來的太容易,他覺得理所當然。
但是,如果孩子非常的喜歡吉他並且他的需求是合情合理的,並且在家長能夠給與的能力範圍內,那麼就滿足他吧!一個孩子在某些方面興趣,往往會更有專注力去幹並且幹成一件事。喜歡樂器的孩子一般情商都不會低到哪裡去。既可以培養一個有情商的孩子,又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動力,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