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蠟筆小新51760073691
-
2 # 網暈者
傳說是這樣的。劉邦怎能容忍謀反之臣,況且韓曾經是個外姓王,在當誅之列。見天不殺見鐵不殺,這是笑話,簡直是玩弄韓大將軍的智商,我聽到長輩是這樣說的,蕭何把韓騙入宮中,呂后喚劊子手以竹刀殺之。估計韓信這段時期已經精神出了問題,與十面埋伏佈置軍隊時恍如二人,如果說是騙,我想拖也把他拖到呂后跟前,其實這時的劉邦已老病纏身,類似現在海默氏症的初期,如果劉邦一切正常,他不會幹這種留下罵名的蠢事,他給呂后耍了,呂后殺韓,主要是威懾劉邦的手下的大臣大將,為她呂后執政鋪平政軌。
-
3 # 峰峰說史
韓信的話題太多了,韓信的一生也是傳奇的一生。從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到大漢王朝的開國功臣;從不被重用到封侯拜相;他用兵如神,垓下之戰他打敗楚霸王項羽,逼得項羽自刎烏江,結束了楚漢之爭。被稱為“兵仙”,也是漢初三傑之一。
劉邦在開創大漢王朝之後,與呂后開始清算昔日的有功人士,連韓信也沒能倖免!由於昔日韓信立下了赫赫戰功,漢高祖劉邦承諾韓信“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鐵不死”。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免死的意思。
呂后殺韓信時,確實也做到了昔日的承諾,首先“見天不死”,那麼,就把房間的能見光的地方全部遮起來;“見地不死”,那麼就把韓信拿籠子掉起來;“見鐵不死”,那麼就命宮女用竹籤插。
不得不說呂后的狠毒!可惜了韓信為劉邦立下的舉世之功!韓信軍事能力強,可惜不懂功成身退,最終成為政治的犧牲品!可惜!可惜!
-
4 # 悟道為空43772
我把你殺了,你就死了,我就勝了,你把我殺了,我就死了,你就勝了,所謂勝王敗寇沒有對錯之分,社會需要正義,而政治的正義只能按需決定,說白了只有你死我活,你活著我睡不著你就得死,誰若活著就是正義,若死了就什麼也不是,政治的正義可以永存,軍事的正義只能留名,否則“犯我大漢者隨遠必誅”這句話也不可能流芳百世!
-
5 # 葉弘
不管劉邦有沒有承諾對韓信三不殺,韓信都會被殺死。
韓信的一生充滿傳奇。有名的胯下之辱就是他的典故,他先是在項羽手下得不到重用,棄項羽而去,便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等歷史故事。特別是垓下之戰一舉擊敗項羽,為劉邦奠定大局。
韓信功高蓋主,兵權在握,卻不懂收斂。早先討封齊王就已在劉邦心中留下不快,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呂后早就看出劉邦的心思,除掉韓信是遲早的事。據說呂后殺韓信之時,用布遮天,把韓信放進麻袋裡吊起來,命宮女用削尖了竹籤捅死,完美地避開了“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可憐韓信馳騁沙場威鎮天下的一員猛將卻被幾個宮女捅死,落得個悲慘下場。
韓信之死真應了那句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讓人惋惜不已。
-
6 # 亞軒文軒裝飾
不管劉邦對韓信說了什麼,古代的君王為了維護自己地位,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出來的,韓信終歸是影響了劉邦的統治地位讓劉邦執政產生了畏懼,我是這樣理解的韓信有他柔弱的一方面,鑽別人胯下也能體會到他的這個性格特點最終沒有明目張膽的立即反也可能造就了他的下場,也有點悲哀
-
7 # 沱湖岸邊009
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見人不殺。
應該是傳說。韓信軍功很大,但韓信在劉邦心目中沒有這麼高的地位。
劉邦知道韓信不會反,但自己死後就不好說了。
劉邦的團隊很強勢,中上級軍官都在劉邦手裡,韓信手裡沒人,翻不了浪。
-
8 # 九品左侍郎
率百萬之眾,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兵仙韓信,沒有戰死沙場,卻死於婦人之手,韓信臨死前心有不甘,發出感慨之言:“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反叛。劉邦親自率領兵馬前往,韓信託病沒有隨同。呂后趁劉邦不帶兵外出,讓蕭何把韓信召進宮來,韓信深知此去難逃一死,但感念蕭何的知遇之恩,沒有拒絕。進宮後被呂后關進長樂宮,以謀反之罪把韓信抓了起來,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劉邦曾與韓信許下三不殺之約: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呂后為不違背劉邦諾言,讓宮女把韓信眼睛蒙上,用白布纏住韓信身體吊了起來離開地面,然後用竹籤把韓信活活捅死。
劉邦討伐陳豨回來後,聽得韓信已死,積壓心中多年的石頭終於放下,於是問呂后,韓信臨死前說了什麼。
呂后轉答韓信之言:“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呂后知道劉邦和韓信有生死之約,所以採用了不尋常的手段。把韓信拿住後,先把眼睛蒙上,看不見天;白布吊起來腳不著地;用竹籤捅死而非鐵器,所以不算違背劉邦的諾言!
-
9 # 百夫長2020
劉邦對韓信許諾“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的橋段,內容未見於史料記載,實則是小說《西漢演義》中的精彩杜撰,目的是為刻畫呂后極為奸險的陰毒形象。
演義中呂后為兌現劉邦的承諾費盡心思設計,讓人將韓信裝進黑咕隆咚不見光線的布袋,然後離地高高掛起,再讓一群宮女用削尖的鋒利竹子一頓猛刺。一代戰神就此殞命,而那三條“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的許諾,也沒被違反。
其實,劉邦和呂后俱是市井出身,並不講究春秋戰國沿襲下來的那股子貴族作風,沒有條條框框束縛,要殺韓信殺了也就殺了,不見得會糾結於什麼死法上的精心設計。
只不過藝術源自於生活,小說文字雖然不能當成正史來讀,但裡頭關於劉邦與韓信的恩怨糾葛,以及呂后為人的狡猾奸詐、手段毒辣,倒也並非完全沒有歷史原型依據。
劉邦對韓信的忌憚戒備,其實早在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時期,便已三番四次多有顯現。
其一,是劉邦和項羽對峙於滎陽、成皋一線時兵力損失嚴重,而此時在北方戰場連續擊敗魏、趙兩國的韓信,已然積蓄起了二三十萬兵馬。為了填補主戰場的虧損,劉邦帶著夏侯嬰直入韓信軍營搶下兵權,帶走了他大部分的兵力。
其二,是韓信攻略齊地時,不顧劉邦謀士酈食其已經與齊國議和成功的既成事實,發兵突襲奪下整個齊國,導致身在敵營的酈食其被田廣、田橫投入大鍋活活烹殺。事後,更是以方便管理齊國為名,向劉邦請求封自己為齊王。
劉邦在張良、陳平的勸說下,雖然表面上大大方方得同意了韓信的請封,但對於韓信列土封疆的野心,劉邦內心中是視其為擁兵自重的要挾,頗為咬牙切齒的。
其三、是項羽烏江自刎,垓下之戰剛剛結束,劉邦在回軍途徑韓信駐軍的大本營定陶時,順勢拿走了他的兵權。並且還把韓信的封地,由人多地廣且有漁鹽之利的齊國,該封到無險可守、民貧地瘠的淮北楚地。
然而,韓信這個楚王沒當多久,就因私藏項羽部將鍾離眜一事被告謀反。劉邦採納陳平“偽遊雲夢”之計,將前來參拜的韓信一舉擒拿,降其為淮陰侯,安排在長安監視居住。
可見,在“飛鳥未盡、狡兔未死”的情形下,劉邦尚且對韓信猜忌如此,等到最大的勁敵項羽一滅,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的身家性命便就要岌岌可危了。
劉邦奪得天下稱帝后,對於幾股舉足輕重的政治勢力,其信任程度大體呈現呂氏外戚、豐沛功臣集團、異姓諸侯王逐級遞減的狀態。
西漢建國初期,劉邦不是忙於清除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鞏固中央集權,就是應對北部邊境來自於匈奴的軍事威脅,因而用在朝廷內政建設上的時間和精力十分有限。
太子劉盈生性柔弱,長安城內實際的當家人,是與劉邦有著“夫妻+政治盟友”關係,身處劉邦信任層級第一層的呂后。這樣的權力運作模式,倒也符合中國自古以來“男主外、女主內”的說法。
甚至連韓信之死的整個過程,都是呂后一手在策劃操刀。
當時劉邦正在北方趙、代兩地指揮平定陳豨之亂,長安城內卻有人告發韓信要策應陳豨,起兵殺死呂后和太子劉盈。
整個過程,每個環節呂后均是拿捏到位。由此可見,呂后並非普通的女流之輩,而是與劉邦一樣有著當機立斷、殺伐果敢秉性的女性政治家。韓信死在這對夫妻的算計下,也算是不冤枉了。
-
10 # 李書沛
自古伴君如伴虎。劉邦是何等人物,他的手下定多得人心之眾。而死心保他打江山!丞相就是其中一位,韓信是他發現而推建給劉幫的,可害韓信吋丞相心知肚明而不救,他言天機不可洩。劉幫借女人之手殺人,是早己密謀好的,也承諾了他的答應之言。一切都是劉幫的安排而借女人之手殺之。內心做毒而不露,而丞相與劉幫一樣毒,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手下有功的人心服口服而裝作不知,而穩坐天下,可惜歷史傳說倆人都沒留下好名聲。、
-
11 # 青史回聲
劉邦曾經對韓信說過這樣一句話:大將軍,見天不殺,見君不殺,見鐵不殺!看似韓信是無性命之憂,可是我們都知道,韓信最終還是死在了呂雉手裡。準確來說,是死在劉邦手裡。我想,如果沒有劉邦的暗許,呂雉也不會對韓信下手,畢竟還有一個蕭何在旁邊幫助。
那麼問題來了,呂雉在殺韓信的時候,有沒有遵守劉邦對韓信的承諾?也就是見天不殺,見君不殺,見鐵不殺!
先來說說這三句話的意思。所謂見天不殺,就是不能夠光天化日之下,處死韓信;見君不殺,就是隻要劉邦還在,韓信就不能死;至於見鐵不殺,就更好理解了,就是殺韓信的武器不能鐵器。這樣看來,好像韓信還真死不了。
可是有時候皇帝的話不能太相信。我想你們都聽說這樣一句話:辦法總比困難多。
當時呂雉殺韓信的時候,還真就遵守當時劉邦的承諾。她是怎麼做的呢?就是在劉邦北上平叛陳豨的時候,呂雉擔心韓信會在長安城內和陳豨裡應外合,所以特意叫蕭何引韓信入宮。待到韓信入宮之後,並沒有叫軍士出面,而是宮女們,用一塊大布蓋住了韓信,然後叫宮女們杖殺了他。可憐一代英雄韓信,死在了一群宮女手裡。
呂雉殺韓信的做法,可以說是絲毫不漏。不是見天不殺嗎?可以,特意引他入宮,然後用大布蓋上他,這不就見不到天了嗎?見君不殺,更簡單,劉邦當時並不在長安。而見鐵不殺,殺人不一定要用兵器,直接用棍棒杖殺了韓信。
由此看來,呂雉這個女人還是挺有手段的,否則也不可能再劉邦死後,臨朝聽政十幾年。
-
12 # 我們時間的河
劉邦承諾過,於是韓信就被呂后活生生蒙上眼睛綁在柱子上給虐殺了。這麼一位樊噲(就是鴻門宴那個猛男)後邊見了都嚇得往下跪的人,被一個老女人給宰了。手段很殘忍,畫面很血腥。我只想說,不要惹女人,尤其是老女人。
-
13 # 劉一千五
這樣說是後人同情韓信的不幸遭遇。
刺死?沒有。劉邦呂后當初壓根兒就沒有什麼這不殺那不殺的,你們想多了
就呂后兒言,她才用不了這些虛的,她巴不得一刀下去,把韓信斬殺死個透徹。如果裝在口袋裡面,吊起來,沒有刺個死。韓信象範睢那樣裝死,那劉家呂家就要喊黃了。未來怎麼說還不知道。
蕭何好不容易把韓信騙到未央宮,費了那麼大的力才把韓信綁起來。呂后心頭就想韓信一個死。而蕭何恐怕也不一定贊成那種奇怪的死法。乾脆一刀送韓信走了算了。
後人對於韓信的遭遇表達了無限的悲哀,關鍵在於,韓信有大功,而且,又沒有真憑實據證明他要反。在給予同情的另一面,不用點歹毒來醜化呂后,那同情的那一面就凹陷不出來了。這種揚韓信抑呂后劉邦的做法,說明了公道自在人心。
老孃才沒有那麼多時間磨嘰,一刀殺死完事
按照呂后處決其他人的慣有手法,她的快、準、狠的風格同樣適合殺韓信。
-
14 # 書海里游泳的魚
在中國歷史的皇帝中,沒有比劉邦和呂雉兩口子配合好的了,他們兩個人好像在演雙簧,特別是殺韓信這件事上,劉邦既做到了承諾,又達到了不可告人的目的。劉邦的“三不殺”承諾
韓信幫劉邦東征西討,用破釜沉舟戰略,破20萬趙軍;用十面埋伏之計,助劉邦垓下大捷,一代梟雄項羽烏江引頸自殺。可以說,為漢天下韓信立下了赫赫戰功。
韓信
劉邦為了安撫韓信,承諾:天不殺韓信,君不殺韓信,鐵不殺韓信。也就是告訴韓信,你放心好了老弟,我不會動你的。即使你犯了錯誤,有太陽的時候不殺,皇帝(我)不殺你,不用鐵製武器(刀槍劍戟)殺你。
一個皇帝能夠對臣子這樣承諾,可見他的作用多大,地位多重要。也看出劉邦多麼“腹黑”。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戰國後,人的思想比較活躍,家國觀念並不是特別強,移民、多國籍,頻繁跳槽,發國際工的現象並不少見。
劉邦統一天下後,吸取秦亡的教訓,採取分封制與郡縣制結合。可一起扛槍的老兄弟們一個不安分,一個個反了,威信高有能力的韓信,豈能讓他放心?特別劉邦還記著,韓信當初在危難之時,還用要挾封他“假齊王”這筆賬。老大,豈能你隨便調戲?
借呂后之手完美破局呂后在劉邦討伐陳豨的時候,查到韓信私下與陳豨勾結,意圖裡應外合,呂后與蕭何商議,將韓信誘騙到長樂宮,以反叛之名逮捕。
呂后
至於如何殺的韓信,有說:將韓信放到大缸裡,用黑布罩住,讓宮女用白綾勒死了韓信。還有說:將韓信用黑布矇眼,放在鐵籠子裡,掛到房樑上,讓宮女用竹籤刺死了韓信。
不管用的什麼方法,沒有見光,沒有用鐵製武器,好像還是劉邦不知情的情況下完成的。不得不佩服呂后這個女人。
-
15 # 葉子寫實
“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鐵不死”其實這句話只是後人的一種杜撰,歷史上並沒有記載,不管是距離韓信生活時代時間間隔最小的史書《史記》,還是東漢時班固寫的《漢書》都沒有記載這句話,而韓信也並不是被竹竿捅死的,“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了鍾室。”而這兩部史書也都記載,韓信是被“縛”並“斬”的。
作為中國古代歷史著名的軍事天才之一,韓信絕對算得上是厲害人物了。連劉邦都承認“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為了實現自的抱負,也是為了混口飯,先到項羽處從軍,卻一直沒有得到重用,最終也就是個執戟郎中。在無奈之下,他去投靠了劉邦,不過也是個管糧草的治粟都尉。韓信到了劉邦軍營也沒比在項羽處好多少,幸運的是遇到了自己的伯樂蕭何,就在他開小差時,這位劉老闆最信賴的蕭何向劉邦擔保,這不起眼的人可以統領三軍,幫他統一天下。聽到蕭何這樣說,劉邦也是驚呆了,心話:“何大人你是不是燒迷糊了。跟劉邦一起出生入死的人才有的是,何大人都看不上,卻要推薦一個不知根底的毛頭小子。”
說起劉邦最大的優點就是聽話,也是因為他深信蕭何,也就讓韓信插上了翅膀。要說這蕭何的眼睛真是“毒”,自打韓信領兵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讓劉邦的軍隊迅速的從巴蜀出來並佔領了關中,之後韓信又滅魏國,平趙國、燕國、齊國,和劉邦一起在垓下會戰,使得項羽自刎烏江。可以說句實話:西漢的天下有一半都是韓信打下來的。也正是韓信這樣卓越的戰績,使得他在歷史上被稱為“兵仙”。
上天不會把雖有的好東西都給一個人,在軍事上有著極強天賦的韓信在性格上卻有著缺陷。
西漢建立後,劉邦對有功的人進行封賞,當時劉邦最為倚重的張良不但沒有接受劉邦“三萬食邑”的封賞,還開始裝病回家養老了。一向謹慎的蕭何也開始故意犯錯讓劉邦給與自己懲罰。因為他們深知“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道理,“知進退”是深處高位人最應該具備的智慧。
作為具有軍事天才並掌管著天下兵馬的韓信,肯定是劉邦最忌憚的人。對於劉邦來說,韓信既能調動軍隊,能力有比自己強很多,這還怎麼睡安穩覺呀。
劉邦裝作去雲夢澤狩獵,在韓信過來見架時,直接就削了他的軍權,被貶為淮陰侯。帶兵打仗不如韓信,玩兒起政治手段來劉邦可是高手中的高手。
而作為政治白痴的韓信卻絲毫不知道收斂鋒芒。陳豨謀時,劉邦親自去征討,韓信不僅裝病不去還和陳豨串通好了,要帶兵襲擊呂后和太子劉盈。呂后可不是嬌滴滴的女人,有的是政治手段,她讓對韓信有功的蕭何寫了一封信把他騙到長安,殺死在了長樂鍾室。
韓信死時年僅35歲。可能是因為他的死讓後世的很多人感到惋惜,他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的過程中也就加入了很多想象的細節,才有了“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鐵不死”。
-
16 # 依稀說史
劉邦打下的漢家天下,有不少韓信的功勞。韓信自從跟隨劉邦之後,立下了赫赫戰功,比如攻滅了西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楚國等。韓信因為戰功,也被封為齊王,後被改封為楚王。
劉邦為了表彰韓信的功勞,曾經許諾韓信三不殺(一說五不殺)。即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見光不殺、見君不殺)。後來呂后處死韓信的時候,韓信曾經以“三不殺”反駁呂后。呂后自然知道劉邦曾經許諾給韓信“三不殺”。呂后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人,她早就已經想好了規避“三不殺”的方法。
呂后將韓信騙到鍾室之後,用一個黑布袋子將其裝進去,懸掛在空中,讓宮女們用竹籤將他活活扎死。呂后殺韓信的時候,確實沒有見天、見地、見鐵,並沒有違背當年劉邦的承諾。
呂后沒有違背劉邦的承諾,同時也解決漢初這個最大的功臣。韓信被這樣整死,也應該死得心服口服。呂后能想到用這樣的方法處死韓信,一方面體現了她的聰慧過人,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呂后是一個非常陰險狡詐之人。呂后的手段比起劉邦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劉邦則更加心狠手辣。
這個橋段確實非常精彩,非常具有衝突性,也非常能夠體現人物性格特點。可惜的是,史書中並沒有這段記載。這段記載只不過是小說家、戲劇家憑空杜撰的結果。文學藝術作品為了增加衝突性與可讀性,有意杜撰了這一橋段。由於不少讀者難以接受韓信悲慘的結局,所以大家寧願相信這段杜撰的內容是真實歷史。
歷史上,劉邦並沒有給韓信這種許諾,呂后也確實殺了韓信。只不過過程沒有那麼曲折複雜,也沒有那麼多“義氣”和“承諾”。其實從所謂的“承諾”來看,便可以得知所謂的“承諾”只是小說家、文人的看法,秉持的信念。政治家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也可以不顧信義。如果韓信真的威脅到劉邦和呂后的切身利益,即使韓信手中拿著十張免死金牌,呂后也會殺了他,更不用說區區的“三不殺”承諾。
劉邦建立漢朝後,曾經給功臣們頒發“丹書鐵券”。劉邦所賜的“丹書鐵券”只是一種獎勵,並不具備免罪或者免死功能。明太祖朱元璋也曾經給功臣們頒發“丹書鐵券”,這時候的“丹書鐵券”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免罪、免死功能。朱元璋的功臣們並沒有因為握有“丹書鐵券”,便可以免於受處罰,最後大多被處死。在一定程度上,“免死鐵券”就是一張“找死鐵券”。
韓信為漢初三傑之一,也是漢初最有實力的功臣。無論是劉邦,還是呂后,都已經將韓信視為最大的威脅。劉邦採用陳平的意見,偽遊雲夢,一舉將韓信抓獲。韓信被貶為淮陰侯,軟禁在長安城內。劉邦卻不捨得殺死韓信。但是,呂后為了自己和兒子,卻想處死韓信。
公元前197年,韓信的家奴揭發韓信謀反。呂后派韓信最信任的蕭何,前往韓信府中,將其騙到了皇宮。韓信到了皇宮之後,立馬被武士們控制住,被斬殺於長樂宮鍾室之內。韓信臨死之前,並沒有說什麼“三不殺”,而是提到了蒯通。史稱:
“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透過史書記載,我們可以得知韓信最後被“夷三族”。秦漢時期,“夷三族”有一個完整的程式,並不是簡單地夷滅三族那麼簡單。被夷滅三族之人,首先要受“五刑”,即先遭受黥刑、劓刑、刖刑,然後再鞭打致死,最後斬下頭顱、剁成肉醬。如果有誹謗嫌疑,還要割掉舌頭。
韓信死後被“夷三族”,說明韓信極有可能遭受“五刑”。五刑中的刑法肯定離不開刀具,更離不開光。韓信臨死之前應該遭受了巨大的痛苦,應該見到了鐵、天、地、光等。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的“三不殺”肯定不存在。
呂后殺韓信的時候,沒有任何憐憫之心。劉邦對韓信,卻有一些憐憫之心。只不過,這點憐憫也只是一閃而過。聽到韓信的死訊之後,劉邦的表現是“且喜且憐之”。
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韓信的事蹟一直為人們所熟知。韓信的功績和典故,也會一直被後人記住,後人也充分肯定了韓信的能力和功績。雖然劉邦和呂后都是傑出的政治家,但殺害韓信會是他們抹不去的“黑點”。
回覆列表
劉邦對韓信承諾過,呂后也兌現了這個諾言。用一根褲腰帶把韓信勒死在未央宮的柱子上。[大金牙][大金牙][大金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