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假斯文ok

    這個很難分析,李自成肯定拿了北京和西北,崇禎退到南京了,但是整個中原以及南部還在大明手上?大清能不能進京取決於吳三桂,但吳三桂就三條路走要麼降清和李自成要麼放棄三海關提兵南下,如果降李自成的話,清軍進不了三海關,崇禎沒死吳三桂投降的機率很低?及有可能造成三國的局面。

  • 2 # 過來人看漢水

    從當時看,崇禎不上吊,也要被李自成俘虜,作為暴民的闖王,定會殺了朱由儉,因為李自成要稱帝,國無“二日”,也要殺的。

  • 3 # 重獲新生的奔跑者

    歷史從來就沒有如果。若崇禎沒有上吊,我個人認為也不會改變歷史的走勢,主要有以下的觀點:1.各方綜合實力決定歷史程序。明朝末年朝廷內已無平叛的經濟實力,外已無不世出的文臣武將可擔大任,是三大集團中力量最弱的一方,被推翻已成為歷史的必然。2.李闖集團錯失問鼎中原的機會是歷史大機率的選擇。反觀歷史,以農民起義最終奪取天下並坐穩江山的唯明朝而已,可見管理一個國家需要一整套完整的體系來支撐,而這些在農民起義軍中較為缺乏。3.清朝崛起之必然性。此時的清朝是一個能和光大地主階級妥協並達成一致的軍事政治集團,正是這樣的方針,才有了清朝入關的可能性。

  • 4 # 史學蟲洞

    如果崇禎沒有自縊,當李自成進京擒王,大順成立後,會優待前朝皇帝,他會親眼看到自己明朝的歷代先皇的排位從太廟中移出,甚至於,李自成將前朝皇宮焚燒,崇禎只能暗自嘆息,反而加重他的歷史罪責感,反而死了,更好

  • 5 # 蝦說歷史

    崇禎帝如果不自殺,很可能會被文官集團當成禮物送給李自成

    朱由檢初登皇位,北方就開始大旱,正好是千年難遇的小冰河時期,連續十幾年的旱災、蝗災、澇災、瘟疫,

    百姓食不果腹,也由於明朝多年積聚的問題,朝廷與官員、朝廷與百姓、官員與百姓間的矛盾徹底爆發。萬曆2年就開始積聚力量起兵的努爾哈赤也瞄準了機會。崇禎二年,李自成開始帶領農民起義。

    最終在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很快又攻破北京,崇禎帝選擇逃命,但守城將軍不給開門,崇禎帝終於選擇在煤山自縊。

    崇禎帝雖然名為皇帝,但其實早已失去了國家的控制權。身邊的忠臣屈指可數,文官掌握了大部分實權,早已不把皇帝放在眼裡。哪怕是皇親國戚,見到明朝大勢已去,也開始為自己規劃後路。

    在崇禎帝選擇扮成太監逃走時,守城將軍不給開門,崇禎帝去找老丈人時,發現大家都在商量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怎麼討好李自成。

    然後他才心灰意冷的上了煤山。

    在這裡是有一個疑問的,就是為何守城將軍不給他開門。明武宗朱厚照當年想要出關去玩,但是守城的將領擔心皇帝出關會被蒙古軍傷害,出於保護而不為其開門。可這次朱由檢出門卻是為了保命,不給開門就很奇怪了。

    那透過官員商量怎麼討好李自成大概可以分析,朱由檢就是他們打算送給進京後的李自成的大禮,他們準備用朱由檢換取自己的性命與財富。

    只可惜崇禎帝一生勤勤懇懇的為了國家,但天時地利人和都與他無關,最後只能先殺死妻女,再登山自縊。

    以上僅為個人見解,如有錯誤疏漏還請指正

  • 6 # 楊立娜vv

    歷史沒有如果。歷史也不可能重演。縱觀歷史上的亡國君主,又有誰可以善終?要麼被滅門殺戮,要麼被羞辱而亡。雖說是官逼民反,但是起義軍的領導人又有誰不是謀略出眾的?對於前朝的處置一切以利益為先,或利於政權穩固,或利於己。崇禎很明白自己的處境,對於他和他的家人來講,他的死才是最佳的結局。

  • 7 # 兔窩老張

    崇禎皇帝是明朝最後一位君主,國破之時,他選擇了在煤山自我了斷。假如崇禎皇帝沒有上吊自殺,那麼他可能會有三種結局:

    一、被李自成活捉

    這個結局很慘,我們都知道大順軍進了京城都幹了些什麼。王公大臣尚且遭遇如此,更不要說這個皇上了。李自成是有稱帝野心的,“一山不容二虎”,如果留著崇禎皇帝不殺,是沒辦法名正言順的登上寶座的。所以崇禎皇帝如果落在李自成手中,可以討論的只有“怎麼死”而不是“死不死”。

    二、被清軍活捉

    這個下場就更慘了。清和當年的金國是一回事,金人是有過俘虜中原王朝皇帝的先例的。當年宋朝徽欽二帝就是被金國擄走,那下場,雖然沒有被馬上弄死,但是過的是牛馬不如,毫無尊嚴的生活,受盡百般凌辱。對於一個帝王來說,這樣的侮辱絕對比死還難受。崇禎皇帝肯定是知道那段歷史的,所以他寧可死也不會選擇那樣的結局。

    三、僥倖逃到南方

    如果崇禎皇帝僥倖逃出京城,只有往南逃,找尋支援皇帝的明朝殘餘力量。但是對於一個已經失去勢力並且被趕出京城的皇帝,只是徒有空殼。或者被地方軍閥當做“傀儡”一樣,或者被其他皇族成員密謀暗殺篡位,無論怎樣都無法回到從前一言九鼎的地位了,每天擔驚受怕,朝不保夕。

  • 8 # 歷史小透鏡

    如果崇禎皇帝沒上吊自殺,那隻會有2種可能:成為李自成的俘虜,還有逃到南方。

    其實我認為崇禎上吊有點意氣用事了,為什麼不拼命逃跑,哪怕只有一絲可能,憑藉自己是正統皇帝的優勢,跑到江南再號召三軍,完全可以東山再起的。

    那時,李自成佔領的地盤主要是華北一帶,後金則還在東北沒有入關,張獻忠則在西南四川一帶,而富庶的江南較少受到戰火的影響,仍然是明朝的勢力範圍。

    當年朱元璋就是定都南京一步步取得天下的,江南產業發達,錢多,人才濟濟,崇禎依靠著江南就算組織一支義軍都可以與李自成抗衡,何況江南還有十幾萬的明軍效忠明朝,為何急於尋短見呢?

    崇禎的堂弟朱由菘跑到南京做了皇帝,算是給他撿了個便宜。當時南明各個政權最致命的弱點就是不團結,各懷鬼胎,相互攻擊,以致給敵人可乘之機,各個擊破。如果崇禎在,他是正統皇帝,絕大多數人都不會不聽從他的指揮,就不會出現一盤散沙的局面。

    就算崇禎一心想逃而沒成功被李自成捉住,李自成也不一定會殺他。

    有史書記載,當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時,曾派人遞話給崇禎,說只要崇禎封自己一個名正言順的西北王,自己便撤軍,而且可以幫明朝打後金。

    從這點來看,李自成並沒有對崇禎有很深的仇恨,說不定在捉住崇禎後,崇禎給他極大好處,他便會繼續讓崇禎坐龍椅也說不定。

    歷史是後人的一面鏡子,不容假設。

  • 9 # 北疆同心聊歷史

    歷史無法倒退,但卻可以“如果”!那麼如果崇禎皇帝沒有上吊自殺,明朝又會是個什麼走向呢?

    首先,既然崇禎沒有殉國,那就必須在大順軍包圍北京城以前,就迅速撤往第二首都南京!

    因為甭管崇禎打什麼旗號:祭祀洪武大帝之陵也好,還是其他理由也罷,都需要他當機立斷才能逃出昇天!

    (後金的崛起)

    崇禎皇帝可以留下太子在北京監國,當然一定也要把那班掣肘的文官留下來,絕不能將其帶往南京,以免他們繼續搗亂!

    其次,崇禎抵達南京後,可以利用自己正牌皇帝的身份,抓緊時間迅速完成重整江南統治秩序的工作!雖然南方在明朝末年的處境也不是太好,但畢竟還沒有像北方那樣糜爛的不可收拾。

    因此只要南方的力量能夠被整合,就能構建起一條防禦李自成、張獻忠和清軍的防線,從而避免了因為內部秩序混亂,導致的南方政權人心星散,無法凝聚抵抗意志的尷尬處境!

    而且當時除張獻忠滿足於割據四川外,李自成和滿清王朝的爭奪焦點,是自北京至西安的整個北方,正所謂:得中原者得天下!因此他們暫時還無法顧及到南方!所以儘管留守北京的明朝太子及官僚,肯定會被李自成消滅掉,但卻可以為南方換來喘息之機。

    (李自成攻佔北京後的形勢)

    而到了清軍平定了北方之時,明朝的南方政權也已經完成了整合工作。因此,已經不太可能再給清軍留下“一鼓掃平江南”的機會。

    而以後的歷史會怎樣演變,就要看殘存於南方半壁的明朝,和鯨吞中原的滿清王朝,將會採取什麼樣的策略了——如果崇禎不思進取,那麼即便是暫時保持了偏安局面,也很難避免最終將會被清軍透過“南佂”吞併的結局!

    而如果清朝不僅無法消滅南方的明政權,而且還因出現策略失誤而引起了北方人的激烈反抗,那麼滿清將會因無法構建穩固的統治秩序,而導致其統治基礎不穩。倘若時間久了,甚至會給南方的明朝政權留下“北伐”的機會!而屆時,明與清這兩股力量,終將進行你死我活的大決戰!

    綜上:歷史不能倒退,假設只能是假設而己。不過,如果崇禎皇帝真的去了南方,說不定可以避免南明迅速被清軍掃平的結局!因為導致南明不堪一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崇禎和他的兒子都沒有抵達南京,從而導致了南明缺乏“正牌”君主,引起了內訌內亂,既削弱了南明的抵抗力量,又弱化了南明的抵抗意志。最終“弘光政權”因難孚眾望,才會被清軍一舉掃平,從而斷送了本有可能繼續維持一段時間的明朝政權!

    (清軍咄咄逼人,大順、大西、南明陷於被動防守之勢,最終被清軍逐一掃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5了,如何豐富自己的生活,感覺日子沒勁得很,沒有目標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