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丫丫妮丫丫從1

    端午節是傳統的節日,所以我會給爸媽、公婆各備一套鹽蛋、粽子送去。

    爸媽會給我錢的,200、300、500的,憑她高興。我會給婆婆1000。只要給婆婆錢,我們都是以千為單位的,因為她沒有收入的。

  • 2 # 大劉有話說

    就拿我們豫南地區來說吧,端午節回孃家給錢或買禮物我們稱之為送節禮。但具體給多少錢確實沒有一個統一的數字,這取決於家庭的富裕程度、結婚時間的長短和孃家子女的多少。並且由於靠近湖北和安徽,受地域風俗習慣不同的影響,不同的縣甚至不同的村都有不同的規矩。

    在我們老家信陽,一般農村家庭,如果是小兩口剛結婚的第一個端午節,那麼新姑爺頭一次上門送節禮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得準備六樣或以上的禮品,不能重樣還得是雙數,取“成雙成對、好事成雙”的意思。禮品都是長輩們喜歡的食品或用品,另外還得孝敬一筆錢。八百也行,一千也可以,只要是雙數就行,多少取決於個人的經濟水平,但是要注意的是這次給錢的數目就決定了後半輩子各種節禮給錢的數目,往後只能越多,不能比這個少。所以每次節禮在農村不會給太多錢,有個細水長流的意思。新婚第一次送節禮結束後準備回家的時候,孃家父母會送上一個大大的紅包,並且會讓你帶很多孃家土產回家,這叫做回禮,意思是頭一次端午節新姑爺上門要給賞,並且帶的土產都是自己女兒愛吃的東西,意思是過去女兒回趟孃家不容易,帶點兒東西回去以解思鄉之情。不過在以後的每個端午節,孃家父母就不會給女婿紅包了,但是女兒臨走時還可以大包小包的從孃家帶土產回家,可以是地裡的蔬菜瓜果,媽媽做的小吃,也可以是媽媽織的毛衣,納的鞋底兒,甚至是一把綠豆,一升糯米。

    如果是幾十年的老夫妻送節禮,就相對簡單多了。兩樣小食品,一雙給老母親買的新鞋子,再給個三、兩百塊錢就行了。

    現在的城市裡,尤其是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小夫妻送節禮就沒這麼多規矩。媳婦就是女兒,女婿就是兒子,過節日一家人就在一起吃個團圓飯。特別是雙方父母都是工薪階層的,基本不需要兒女送節禮,往往就是買一些時下流行的小禮物,心意到了就行。大多數時候孃家父母都給的比收的多,他們只希望一家人團團圓圓,小兩口幸福美滿,至於節禮都顯得不那麼重要。

    除了端午外,一年之中還有春節、中秋節和父母的生日也需要送節禮,這在我們信陽俗稱五大節。這些節日送節禮要求“趕早不趕晚”,也就是說只能提前不能推後。過去交通不便,送個節禮遇到路途遠的,往往要在孃家住幾天,不過女兒女婿在孃家是不允許晚上睡在一起的,特別是孃家有兒子的人家。記得小時候隨父母一起到外婆家送節禮,由於外婆家女兒多,吃飯時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大人們“划拳猜枚”,小孩子嬉鬧玩耍好不熱鬧,經常是餐後弄得一地的瓜子殼、水果皮還有各種酒瓶飲料罐,每當這個時候就看到外婆和幾個女兒們一起忙前忙後的收拾,女婿們則三三兩兩的抽菸喝茶或者摸牌逗趣。到了晚上如果家遠的回不去,就地鋪一捆稻草外加一床褥子,美其名曰:“打地鋪”。現在交通便利,家家都有小車,送個節禮往往吃個飯就回來了,沒有了過去那種濃厚的節日氣氛和快樂了!

    端午節回孃家的習俗自唐朝就有了,只不過那時候叫“歸寧”。古人認為五月為“毒月”,而五月初五又是“重五”更不吉利,相傳這一天男女不宜同房,所以女兒在這一天是必須要回孃家。我們的鄰國韓國、日本還有越南至今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至於回不回孃家我還真的不清楚。

    其實天下父母都一樣,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兒女們能夠幸福。風俗也好,習俗也罷,只要有這份孝心,只要過節一家能夠團團圓圓,父母是不會在乎兒女們送禮的多少的。

  • 3 # 有籃

    我認為住得近的儘量陪老婆回孃家,哪怕吃頓飯,喝個茶,聊會兒天都比直接打錢好,畢竟父母期待的是陪伴,或者給岳父帶點菸酒茶葉,給岳母買件衣服也是不錯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試用期期間,想離職,但經理,總監拖著不批辭職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