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段華為
-
2 # 李興中
這個問題有些含糊,因為楷書包括了小楷、中楷和大楷,還有超級大的榜書。所以只能一一作答。
一般來說,小楷適合使用熟宣。因為寫小字筆畫較細,最怕洇墨,而熟宣經過礬處理後不易散水洇墨,能保持小楷的筆畫精細,不至於糊成一團糟。
中楷字的大小在1.5-3釐米之間,用熟宣或半生熟宣都可以,初學者由於行筆速度較慢,穩妥起見,還是建議用熟宣。
大楷字一般在3-5釐米之間,宜用生宣。雖然生宣散水洇墨速度較快,恰好可以迫使習書者加強起行頓折轉收的基本筆法控制訓練。現在練習紙格子規格也有很多達到了7-11釐米,暫時歸到大楷的範圍吧。
榜書,古曰“署書”,又稱“擘窠大字",一般應在30釐米以上吧。大多用生宣,字邊緣洇墨後有自然的"墨韻",說不出的一種美。還有,由於生宣吸墨也快,會意外產生飛白的效果,可遇而不可求的那種,相信你也一定會喜歡的。
除此之外,選擇什麼筆和什麼墨以及調墨的乾溼濃淡也有很大關係,這裡只回答楷書適用的紙品,不多贅言。
-
3 # 忠山學書
楷書看你寫多大的字
如果寫小楷建議用熟度高一點的宣紙,因為這樣的圈子一般不洇墨,或者乾脆用熟宣都可以
我寫大楷或者是榜書,可以選擇那些半生熟宣紙,或者是生宣紙,這樣更有利於暈散
寫小楷最好用狼毫筆,因為純狼毫彈性比較好,寫大楷則可以用尖毫筆,或者是純羊毫最好,不過這都是因人而異的,因為個人使用方法不一樣,所以用的筆也不一樣,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各種筆的構造種類以及使用方法
第1頁
筆,是指書寫漢字的毛筆。毛筆是我國傳統書法特有的書寫工具,柔軟且剛,可粗可細,對
書寫漢字形成的藝術特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漢字書法藝術是毛筆的產物,在文
房四寶”中堪稱“寶中之寶”。
一、筆的構造
中國毛筆,歷史悠久。相傳筆是由秦代的蒙恬所發明,據目前考古發掘的資料表明,早在
新石器仰韻文化時期已有筆書,出土的彩陶上就有一些花紋圖案是用毛筆描繪的,蒙恬可能是
毛筆的革新者而已。毛筆由筆桿、筆頭、筆套三部分所構成。一般毛筆是用竹或木做筆桿,用動
物毛或植物纖維做筆頭,精心製作而成。因此,不同種類的動物毛做成的筆又有不同的名稱,如
羊毫、狼毫、免毫、雞毫、鼠須等。毛筆製作工藝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筆尖,一支好的毛筆通常
主是指好的筆頭。隨著制筆技術的不斷進步,毛筆的品種逐漸增多,製作也越來越精良,這無疑
會促進書法藝術的進一步提高。
二、筆的種類
毛筆的種類繁多,根據毛筆的效能、大小、鋒的長短作不同的分類。
用不同種類的動物毛做成的筆具有不同的效能。按其效能分類有軟毫、硬毫和兼毫三種。
軟毫筆,是選取彈性較弱、硬度較小、柔軟的動物毛製作而成。主要有用羊毛製成的羊毫
筆,也有用雞毛製成的雞毫筆。這種筆含墨量大,寫出的筆畫渾厚圓潤、風韻內蘊,對練習腕力
極有作用。然初用軟毫筆常覺它軟弱無力,筆鋒易按難提,易圓難方。寫出的字有筋無骨,形同
“墨豬”,因此,行筆不宜太緩。
硬毫筆,用彈性較強、硬度較大的動物毛製作而成。主要有用黃鼠狼毛制的狼毫筆和免毛
制的紫毫筆。這種筆彈性較好,對筆力軟弱者有輔助之功,寫出的點畫挺拔勁峭、精神外拓,鋒芒易為顯露。但不善掌握名寫出的點畫會顯得瘠薄多角,字型有骨無肉、生硬平板,筆鋒難於調正,易提、難按,易生圭角。因此,使用硬毫筆行筆不宜太快。兼毫筆,是硬毫和軟毫合二為一混合製成,即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彈性不同的動物毛,按一定比例配製而成。主要有用免毛與羊毛合製成的紫羊毫筆;用羊毛與黃鼠狼毛合製成的羊毫筆,即大,中,小白雲筆;用免毛與黃鼠狼毛合制的紫狼毫筆等。因軟硬毫配製的比例不等,有紫三羊毫、五紫五羊毫,七紫三狼毫、五紫五狼毫筆等。兼毫筆剛柔相濟,彈性適中,適宜初學者使用
第2頁
使用。
毛筆按筆型大小和用途來分類,則大致可分為小楷筆、中楷筆、大楷筆等。
寫小字用小楷筆如小楷狼毫、小楷羊毫、七紫三羊、五紫五羊、小白雲等。寫中字用中楷筆
加中楷狼毫、中楷羊毫、中白雲等;寫大字用大楷筆如大楷羊毫、紫狼毫大楷、大白雲筆等;寫大
草,狂草則用雞毫筆;寫屏條則用長毫屏筆;題寫匾額則用豬鬃做成的提筆;書寫特大號字的稱
為“提鬥筆”、“揸筆”等。
按毛筆筆鋒的長短分類,有長鋒、中鋒、短鋒三種。長鋒筆所書點畫線條富有彈性,提按幅
度大,節奏感強,然初學者不易掌握;短鋒提按幅度小,所書點畫顯得渾厚粗壯;中鋒筆介於兩
者之間,適宜初學者使用。
毛筆以產地而論,湖南長沙的“湘筆”、浙江湖州的“湖筆”都是較為出名的毛筆,
三、筆的選擇
如何選擇一支好的毛筆,就是如何鑑別一枝筆在製作工藝上是否完好,實際書寫時效果是
否理想。毛筆的書寫效果關鍵在於筆鋒,選筆首先也就是選看筆鋒。即一支好的毛筆其筆鋒應
具備尖、齊、圓、健四個基本條件。
尖,是指筆鋒尖。只有筆鋒尖才能寫出細的筆畫;重按筆鋒平臥於紙,又能寫粗的筆畫。
齊,指筆 鋒鋪開時其筆端毫毛平正。齊能使點畫圓潤。
圓,是指筆頭圓壯飽滿,如出土之筍,寫出的字線條點畫有立體感。
健,主要是指筆鋒的彈性較好,柔中含剛。筆鋒在紙上運轉時,能展能收,勁健有力,點畫線
條成為運動痕跡,富有生命感與運動感。
另外,筆桿要直且圓,才便於執筆和書寫。
書寫時選用毛筆的原則是:大筆寫大字,小筆寫小字。寧可大筆 寫小字,不可小筆寫大字。
大筆寫小字,筆酣墨飽,圓轉如意;小筆寫大字,拋骨露筋,筆毫易損,顯露出“嘶聲力竭”之態。
最後,選擇毛筆還要掌握其效能。筆毫的效能不同,所寫的字風格也不一樣。寫蒼勁剛建
的字,宜用硬毫筆;寫豐潤圓厚的字,宜用軟毫;寫柔婉遒勁的字,宜用兼毫。一般為了追求點畫
線條的豐富變化,應該做到對各種效能的毛筆都能熟練使用,初學者最好用中鋒羊毫筆,先練
出筆力,寫熟了羊毫筆,再用其他效能的筆就容易多了。
四、筆的使用和保養
選擇好一支毛筆,還要知道如何正確地使用和妥善保養,這對提高寫字水平和延長毛筆使
用壽命尤為重要。一般要注意開筆、用筆,洗筆三個環節。
新筆初次使用時,先用清水(冷水或溫水均可)浸透,洗淨筆頭上的膠質,讓筆頭自然漫開,
切不可用手強制掰開。蘸墨時,讓筆毛順墨汁就勢修整,吸墨均勻,避免吸墨過飽而漫滴。筆毫
在峴臺上掭墨,要按順筆管方向從左至右輕輕平掭,不可使筆管橫向,斜向或反向過分表動擠
壓,這樣容易使筆錯亂、散落,影響書寫效果和筆的使用壽命。毛筆使用後,要用清水沖洗乾淨,
以見毛毫幹後被宿膠殘墨膠粘,致使筆毫硬化折傷,此外還要將筆毫理順,然後插進筆筒或懸
掛在筆架上,以備再用。
-
4 # 竹溪草堂於長瑠
寫楷書最適合的宣紙是半生不熟,寫小楷則是熟宣最適用。毛筆寫大楷用大白雲。是兼毫。寫小楷是狼毫。有專門的小楷筆。書法與紙墨有密切關係,所謂筆精墨妙,缺一不可。學書法最好了解宣紙特性,懂得墨的濃淡乾溼有不同的效果。
-
5 # 鄧穎針刀
楷書書法最適合用半生半熟的宣紙,因為宣紙潤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強,不易變色。半生熟宣紙遇水慢慢化開,既有墨韻變化,又不過分滲透,皴、擦、點、染都易掌握,可以表現豐富的筆情墨趣。
楷書書法最適合兼毫毛筆,既有狼毫毛筆剛健、富有彈性的特性,又有軟毫毛筆柔軟的特性,只有好的工具,才能發揮自己應有的書法水平。
我們選好了筆和紙,書法時墨的濃淡也需要注意,如果是較粗的紙質,墨的濃度適當淡點,書法執行過程中會流暢一些;如果表面光滑點的紙質,墨略濃也可以,不會阻礙筆的執行。
楷書書法時執行速度應以緩慢適度為佳,多數運用中鋒行筆,只有筆和紙的有機結合,才能達到力透紙背的效果。
-
6 # 中書協會員譚雲協
古人講寫書法的環境條件有五乖五合。乖是指不好的情況,合是合順的情況。其中一合是說紙墨相發,一乖是說紙墨不稱。
寫什麼字用什麼紙和筆都是有講究的。由於生宣紙出現的比較晚,是在明末清初,所以,在此之前,古人寫字用的都是熟宣。生宣主要用在寫意畫,書法用於大草。
寫書法,出作品,紙墨的選擇很有學問。生宣跑墨快,寫楷書,很難控制。墨汁加水多少都須要試驗才行。
綜上所述,楷書書法最好用熟宣,大字可用半生熟的宣紙,小楷要用純熟宣。練習時,楷行小草都可以用手工毛邊紙。
-
7 # 荊州王中新
楷書學習的紙質不洇墨即可,比如沒條件可以用廢報紙和包裝紙,有條件的可以用毛邊紙、半生半熟的宣紙。用筆最好是兼毫筆,價格稍貴點,如果條件不好用優質的羊毫也可以。最後要說的是書法與紙關係不是特別大,對於真正寫好字的書寫者無論怎麼寫應該都是好的作品,倘若沒有書法功底,再怎麼寫也不會寫出來賞心悅目的字來,即使把好的宣紙用上也無法寫出好作品。
-
8 # 薔薇同學的書法日常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書法作為一種建立在長期練習基礎上的藝術形態,對工具使用要求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作為長期筆墨打發時間的初學者,對於楷書需要什麼紙筆,以及筆墨關係的問題,發表個人拙見一二。
一、楷書講求法度,以唐楷作為練習楷模。主要的內容包括筆法,結體,章法等,其中筆法和結體是體現楷書風貌的最重要的元素,而筆法的運用效果和結體的構建效果對書寫材料有一定的要求。
個人認為,儘量還原唐人書寫狀態,包括所用的宣紙,應該採用偏熟而洇染程度較低的紙,能夠更加清晰完整的表現出楷書每個點畫的形態,而且有利於書寫者運筆過程中使轉提按的自如性,同時宣紙原本的散墨效果又可以使書寫者避免運筆僵硬的生澀感,反而會變得溫潤生趣一些。
筆的使用,對於楷書練習而言,選擇兼毫為佳。如果選擇勁健險峻一路風格的臨摹物件,例如《九成宮》《玄秘塔》等字帖,建議使用狼兼,可以展現出筆畫的筋骨;再例如《麻姑仙壇記》《勤禮碑》等字帖,建議使用羊兼,可以展現出筆畫的飽滿圓潤之感。不同的毛筆特性,決定了書法線條的質感。
另外,墨的選用更是為書法作品增添生機,古人寫字都是研磨而書,今人時間催促,大多選用成品墨汁。如果要想完成一幅神采俱佳之作,還應當選擇使用油煙墨,其特點堅而有光,黝而能潤,舐筆不膠,入紙不暈。
二、孫虔禮學書理念有“五乖五合”,其中就有“紙墨不稱,紙墨相發”一對概念。從作書的客觀因素來分析學書成敗,可見紙墨對書法藝術創作的重要性。
以上是我個人的淺薄認識,還請方家指教交流。
-
9 # 湘硯博物館羲傑
唐代大書法家孫過庭所撰《書譜》原文有"五合五乖",足以證明書法與筆墨紙硯,有分不開的關係。
“五乖五合”《書譜》 原文:
神怡務閒,一合也;
感惠徇知,二合也;
時和氣潤,三合也;
紙墨相發,四合也;
偶然欲書,五合也。
心遺體留,一乖也;
意違勢屈,二乖也;
風燥日炎,三乖也;
紙墨不稱,四乖也;
情怠手闌,五乖也。
白話:
精神怡悅自在悠閒,是一合。
感人恩惠酬答知己,是二合。
時令溫和氣候溼潤,是三合。
紙佳墨優利於發揮,是四合。
突發靈感欲盡其興,是五合。
心神不安事務纏身,是一不合。違背心意委屈情勢,是二不合。風乾氣燥烈日炎炎,是三不合。紙次墨劣兩不稱手,是四不合。情呆志怠身疲手懶,是五不合。
寫不同的字,要用不同的筆,大筆可以寫小字但不好寫,小筆不能寫大字,筆不一樣,自然筆法也不一樣,“筆法”拆開來講,“筆”和“法”,筆是毛筆,法是用筆的方法,筆對則法正,學古人,用的筆最好也與古人相似,才能寫出相似的字,鋒長,彈性,毛料的特性均需接近,才能自然書寫出貼中相似的筆畫,筆不對,只能用動作輔之,刻意也,則不得正法,謂之“皮之不存,毛將焉在?”,而今,善書者眾,懂筆者寡,筆法版本各異,門派凜然,卻不知法之根源在筆。
筆墨紙硯,所以連起來說,是因為,這是一套系統缺一不可,如今,我們的筆,毛料很多變成了尼龍,墨是瓶裝墨汁,紙多為廢紙回收漂白的回收紙,硯失去了實用價值,為了一個裝墨汁的碟子。
這是對傳統的丟失,所以建議,寫字要用傳統的筆墨紙硯,因為古人的這套系統,承載了上千年,是古代智慧的結晶,只有使用傳統的筆墨紙硯才能找到"五合",才能,學到真正的書法。
回覆列表
“筆、墨、紙”是書法的外功。如果我們把筆比喻做槍,那麼墨就是子彈,紙就是靶子,我們只要拿起槍,子彈能很準確地打到十環,這就是功夫。如果打不到呢?這不要緊,應該堅持不懈,俗話說:“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成功只是早晚的事。要達到得心應手,我們就要對“筆、墨、紙”的效能瞭如指掌,熟記於心,才有可能寫出有力度的線條。
首先說用筆。
古人說用筆要“萬毫齊力”、“八面出鋒”。這就是說要充分發揮毛筆的功能。用筆儘量要全面,就如吃食物,不可以偏食,這樣營養才全面。如何才能“萬毫齊力”、“八面出鋒”?這裡要有一個條件,就是毛筆一定要拿直,不可偏鋒。
狼毫筆容易入手,要練真功夫的話用羊毫筆,最煅煉腕力和臂力。我一開始用的是兼毫,就是很便宜的加健大白雲。剛學書法的人因為不懂筆法,很容易把毛筆弄壞,所以呢,還是用些便宜一點的筆。
楷書的藝術巔峰產生在唐代,誕生了眾多大家,當時用的筆是兔毫的。
不過根據田蘊章老師的說法,我們現在的兔毫筆和那個時代已經完全不同了,現在的兼毫筆類似當時的兔毫,所以他推薦大家用兼毫寫正楷,這樣入手便捷,比較符合楷書的書寫特點。
當然,有很多老師要學生從羊毫入手,因為羊毫的控制比較吃功力,他們認為是磨練功力的一種方法。
習字用筆,初學者先備大楷、中楷羊毫,到寫小字時添小楷羊毫或兼毫。狼毫筆貴,初學者不一定即備。羊毫性軟,狼毫性剛。兼毫剛柔相參。練到後來,看情況需要而陸續添些。用筆大小,應視字的大小而定,寧可筆稍大些,寫起來寬裕些,筆小了易感薄促。(若還有不懂,繼續提問,老夫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哪個牌子的好 我總是買不到好的毛筆?
湖州有個善連鎮,全鎮人口大半是筆工,擁有“筆都”之稱。而且湖筆是以羊毫為主,用起來非常好。若您不在浙江的話,上海的福州路,文化一條街,有個筆墨什麼博物館那裡也有,絕對正中的毛筆,可以去看看。
其次說用墨。
墨分濃、淡、幹、溼,用墨的原則要自然,且不可做作。原則是從多到少,自然過度。就如人吃飯一樣,吃飯——消化——再吃飯——再消化的過程,墨也是多——少——再多——再少的過程,這樣自然就形成了墨色的變化。不可養成吃零食的習慣,更不可飢一頓、包一頓,這樣對身體不好。書法的創作也是同理,用墨是極其重要的。
1.根據紙質確定墨色的濃、淡、幹、溼,各種紙可根據書寫時的情況,把握用墨;單宣較薄,夾宣較厚,薄者易滲,厚者易枯,所以單宣宜用濃墨,夾宣宜用溼墨。
2.根據書寫速度確定用墨。
3.在書寫時要多注意,提高控筆能力。
4.墨色的變化,最重要的一點是靠用水,如何用水,是需要在習字過程中費大量的筆墨才能說清,水用好了,就算把墨法掌握了。
墨濃則筆澀,水多則筆飄,無力。所以寫楷書時,醮飽濃墨,筆尖稍蘸一點水,在廢宣紙上拖一下,再寫,墨濃卻不暈不澀,行筆沉雄,力透紙背。
再說用紙。
古人說“力透紙背、入木三分”。這是對書法線條的力度而言,不可誤解為墨透紙背就是力度,在宣紙上墨是很容易透到背面的,隨便滴上一滴墨就會透到紙的背面,但你能說它“力透紙背”了嗎?。比如同站樁,感覺兩個腿的力往下沉,腳在地上,而腳的的力已經傳入地下,如腳下生了根,穩而有力。毛筆也一樣,筆在紙上,而力已經穿透紙背“入木三分”了。
寫楷書一般用熟宣或者半熟宣。具體用哪種,還是看你個人適合什麼。每個人喜好都不同嘛。而且不同地方產的宣紙質量也各不相同。你可以試試不同的熟宣,用寫起來最順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