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獻歲

    主要是人物表情,動作有時會出現較大的偏差,看起來會特別尷尬。

    最主要是看過原版的情況下在看別的多多少少心理上會有些牴觸。

    也並不是所有的動漫都是這種情況,我看過一版“海綿寶寶”也是國語配音,就覺得配的挺好的!

  • 2 # 鏡影弄人心

    讓我感到尷尬地國漫配音都有一個共同點,語句之間地停頓特別長……跟玩文字遊戲似的,要滑鼠點一下才進行下一句。同時有可能伴隨著語速慢的特點一起出現,讓人聽著就不像普通對話,顯得太做作

  • 3 # 小白超愛動漫

    覺的國語配音尷尬只有兩個可能:一個是看多了日漫 令一個是日漫的國語配音。前一個我覺得不正常,有點偏激,看啥都說日本的配音好,日本的發音比較短,說起臺詞來中2適合日漫2次猿人物形象,在國漫中日語配音的就不行了,一點都不接地氣,比如一人之下的寶兒姐的四川話,日語配的還有內味嗎?還有崩壞三里的日配角色配的跟本就不符合人物形象和人物設定,那裡面的cv陣容還挺強的,可是配的也不咋地。另外一個原因我覺很正常國人配音的發聲不同於日漫,覺得尷尬也很正常。

  • 4 # 我有個周密的計劃

    沒得感情,不自然,語氣調調有問題,感覺在唸稿子,人物動作表情與配音不協到調,周圍沒得環境聲,一到兩個人對話,啥聲音都沒了,小成本動畫基本上都這樣。國產動漫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配音好畫質高,劇情內容更不用說。所以不要抓著幾個小成本動畫,就說國產動畫配音不行。

  • 5 # 巫馬拉拉

    1、停頓時間長

    2、內容與實際的反差

    3、說出口的感覺與實際感覺相差

    4、有的角色過於特別

    5、情緒感情的調節

    6、和真實人物的不同

    7、參與感不強烈

    8、個人的真實反饋

  • 6 # 二次元王者

    主要是大家日漫看多了,有種先入為主的想法,同時部分國漫配音確實有待提高,不過國漫中也不乏如狐妖小紅娘,一人之下,秦時明月等等佳作

  • 7 # 喜娃桑

    可能小時候我們看的大多是從外國引進來的動畫,習慣了類似日語等詞語,而且個人認為日語這些語氣詞比較多,聽起來比較有感覺

  • 8 # 心境旅人

    編輯臺詞要背很大的鍋,國漫最尷尬的配音就是把日漫的臺詞生搬硬套進去,很多臺詞根本不適合用中文講出來,同時還牽扯到動畫本身的人物塑造,比如秦時明月,配音為什麼不顯得尷尬,

    因為裡面的邏輯和語境是中文式的,而不是日本的東西,天明這個人物本身是比較幼稚的,需要他說一些幼稚的臺詞,但是因為人物本身經過鋪墊,形象樹立起來,臺詞即使幼稚也不顯得突兀,在說個反面例子,十萬個冷笑話,我至今記得一句臺詞“叫我女王大人”,為什麼聽起來如此尷尬,

    一是沒有靠譜的塑造人物,

    二是聲優本身用的不是中文語境,而是略帶模仿日漫的語氣。

    虹貓藍兔七俠傳,裡面的人物配音就非常好,為什麼呢?我認為,首先它塑造好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少俠,俠女,莽夫,狡猾的反派,笨蛋反派,邪惡的反派,正反方間諜,每個人物的臺詞和語氣都很符合本身的形象,其次,這是一個武俠式的故事,它的文化基礎全是中文字身具備的。總而言之,要想配音不尷尬,除了聲優本身素質的提高,編劇素質的提高也極其重要。

    比如一人之下張靈玉和張楚嵐在羅天大醮決戰這集。

    虧你想得出來張靈玉解說張楚嵐迅雷這一招的時候 ,本來是很正常的一個句子, 結果最後加了個 “嗎”。其實這個嗎字完全是多餘的,聽著很刺耳。因為這個嗎字完全沒有必要讀出來,只要把經脈的脈字那裡,讀個 上揚的音,就有猜測的效果了。下一句,"虧你想的出來”直接把氣提起來,就能夠把整 個句子給接起來了。把掌心雷(停頓)打入自己體內(調侃)以剌激經脈(反問語氣)虧你(短停頓)想得出來(拖音)用語氣的起伏來代替語氣詞的存在,就可以避免國漫裡面大量出現的“啊哦呢嗎喲”,這些從日本那裡強行扒過來的東西。所以你覺得尷尬,很多時候是因為寫指令碼的人就有問題,沒有考慮中文語境裡面,這種表達是不是會很尷尬。同時配音演員也可能沒有能力或者沒有許可權去修改臺詞,或者他們自己就在這個語境裡面,察覺不到其中的尷尬。又或者製作者覺得要像日漫一樣,觀眾接受度才高,盲目模仿。

  • 9 # 他的日常時光

    有以下幾個點吧,想到什麼說什麼~

    1.動畫中動作表演跟配音表演是兩門不同的表演。

    如果畫面要表現得自然,兩門表演是要相互配合的,大多需要配音演員get到動作演員的情緒跟內涵。

    2.日式動畫動作表演雖然我們已經習慣他們的動作表演,看上去也自然有趣,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跟日語相配合,日本人本身的動作習慣跟日語契合。

    他有他們民族的動作特點,雖然總體上跟我們國人動作特點相似,但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少會有這樣的動作跟表情,如果你看到身邊的人做出類似這樣動作表情,你會給個“中二”的標籤給他。

    如果一個從小在國外長大的中國人你看他一會行為習慣你也能知道他絕對是國外長大的,這也是為什麼歐美一些人為什麼能輕易分辨兩個同樣膚色的亞洲人哪個是屬於他們國家長大的。

    每個國家民族會有自己的獨有行為習慣,而語言是包含在行為習慣當中的。

    你會因為某人做出某些行為或者語言來分辨出他是那個國家的,他的行為習慣一致的話你會定義它屬於某國人,自然接納他的行為習慣,但如果行為是日本,語言卻是印度,這是不契合的,所以看到會不自然,覺得尷尬。所以語言要配合動作。

    3.而問題所說的國語動畫配音分兩種吧。

    一種是其他國家的動畫引進國內,配上中文。這就跟上面說的,他國的動作行為表演與本國的語言表演不契合,很難契合,配音演員沒有很深的他國行為研究的話很難用配音去輔助動作演繹,就算配音演員能理解他國的行為習慣內涵,但因為本國語言自帶的特點也很難契合十分。

    第二種是國產動畫,無論是製作還是配音都是國內。

    但我們的動畫學習很多來自國外,無論日本動畫還是迪斯尼動畫等,他們的動畫表演都已經自稱體系,你只要看動作就知道這動畫是哪裡出品的。

    我們國人動畫師都是從小看他們出品的動畫長大的,學的也是他們的。自然國產動畫很多表演都像他們,表演就不太像本國的行為特點。但我們講的是國語,國語配上這些動作是不夠十分契合的,如果有當一日我們的動畫表演者開始研究本國的行為語言,能總結出一套國人的行為習慣,用動畫的表演方式演繹出來,再配合國語配音表演,那應該就契合了。

    說到這裡,我要表達的應該也清楚了吧,其他就不多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劉雨欣剛成團就發個人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