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嚴維權
-
2 # 炒米視角
當年秦始皇巡視天下,走到一個叫“伯人”的地方,突然生病了,而且沒想到病得越來越重。秦始皇就哭了,而且不停地嘆氣,於是跟身邊的人說:“真是天命不可違呀,看樣子我命不久矣。真讓人傷心”。
後來秦始皇的病就更加沉重了,基本上都不能露面了。於是把丞相李斯又叫到身邊說:“我活到50歲,夠本了。不過我的兒子都還孤弱,在我身後,恐怕鎮不住局面,怕有權臣得知我死了,禍亂朝綱,我的兒子都要受到連累。我聽說,牛馬死了會壓死蚊蟲,大臣們之間如果有了紛爭,受苦的是老百姓。我比較可憐我的兒子孤弱,以及我的百姓受苦,那樣我就死不瞑目了。所以一定要立一個有擔當的後世君主。”
丞相李斯嚇得磕頭如搗蒜,說:“陛下你且活著呢,還有一萬歲的壽命呢,別老把死掛在嘴上。而且我李斯也不是秦國人 ,以前我去了投靠秦國,主要是靠您提拔,我才當上了丞相,我是處處領會陛下的聖意,照本宣科,謹奉法令,重農先軍,管理秦國,才使得秦國代替周王室,擁有了天下。這都是陛下您自己的功勞。我李斯敢有二心,天誅地滅,不得好死。”
秦始皇哭著說:“我不是懷疑你,你是我的忠臣啊。我是問你什麼樣的人適合繼承我的皇位?”丞相李斯、御史臣去疾冒死叩頭,說:“現在路途遙遠,把所有大臣全部召集起來,再商議這個事情,怕大臣們會有共謀,到時候爭起來怕是要天下大亂。如今的情況只有胡亥跟在你的身邊,所以請立胡亥,這樣房子有什麼不測產生。”秦始皇說:“那也只能這樣了。”
秦始皇死後,胡亥即位。看到手握重兵的服輸,擔心他不服會有不測。立刻下令殺死扶蘇以及蒙恬。然後宣佈大赦天下,也赦免了趙高,讓他成為郎中令。沒想到趙高上臺之後,秦朝的天下就毀在了他的手上。
以上大部分記錄和《史記》基本類似,但唯獨在秦始皇究竟立誰的問題上,與《史記》背道而馳。這就是和《史記》差不多時期的《趙正書》(趙正就是秦始皇)裡的記載的內容。炒米受累,幫你們翻譯一下。
炒米以為《趙正書》看起來更符合邏輯。當時殺扶蘇也是為了防止秦國分裂,而小兒子胡亥命好,秦始皇二十幾個兒子,就他跟在秦始皇身邊出巡,為了朝局穩定不立他立誰?唯一遺憾的,就是胡亥上位之後,不應該重用趙高。
-
3 # 明月故鄉
秦始皇臨終根本就沒有詔書要傳位給扶蘇。這也就是趙高可以渾水摸魚的原因。秦始皇也沒有料到自己馬上會死。所以他死前還在到處巡視調研!封禪求長生不死!
秦始皇上承秦數百年的家族傳統,開啟周之後的大一統局面。本來是可以長治久安一時的。為什麼二世而亡呢?這就不得不說是因為秦始皇一切都反其道而行之的原因。
首先,搞郡縣不搞分封。在他那個時代,天下初定,六國人心不一,只是暫時臣服在秦的武力之下。此時顯然搞分封制以上接周制最好。同姓子弟在國家重鎮為侯為王,重兵把守,項羽劉邦安能有把握三年滅秦?宦官趙高怎能指鹿為馬,欺騙滿朝文武和天下蒼生?這些可以拿西漢呂氏亂政,齊王劉襄外圍起兵,大臣內外呼應,一舉滅掉呂氏為例。
其次,不明確立扶蘇為太子。導致大臣各懷鬼胎。猜不透皇帝的意圖。以至於趙高在秦始皇死後,立二世胡亥,禍亂國家。假如扶蘇為太子天下皆知,法理上毫無爭議。秦始皇死,趙高敢明目張膽去殺太子,立胡亥嗎?可能大臣和天下人都饒不了他。
最後,秦始皇一邊修陵墓,一邊求長生。妄想跟自然規律鬥法。自取滅亡!但是正是因為他想長生不老的夢想,導致沒有提前部署好接班人的事情。一旦他撒手人寰,也就有了後來的趙高之禍!與之對比的例子是漢武帝。《資治通鑑》說武帝有亡秦之失,無亡秦之禍。原因何在?就說他懂得人總會死的。雖說他也想長生不老,但他沒秦始皇那麼瘋狂。老了還是認命了。同事他臨死悔過,下罪己詔。立太子劉弗陵,並遺命霍光等三大臣輔政。漢朝得以延續!
-
4 # 子祥講史堂
子祥答辯:嚴格的回答,不明確。
司馬遷《史記》裡的秦始皇本紀裡是這樣記載的;
始皇帝巡遊走到平原津(古渡口,今山東省平原縣西南三十里處)就病倒了,始皇帝渴望長生,厭惡死亡,群臣沒有人敢提到關於死亡的事情。
而這封詔書就放在了中車府令趙高的手裡,趙高扣了下來並沒有送給負責傳遞的使者。
讀到這裡,有的朋友會問,秦始皇並沒有明確傳位給公子扶蘇,詔書裡是怎麼寫的,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這也是子祥開頭所說的,不明確。
而現在大多數史學家都認為秦始皇遺留給公子扶蘇的詔書,很大的可能就是傳位詔書,子祥也是這麼認為的,得出這樣的結論,其原因就在趙高身上。
因為趙高過度靈敏的反應,秦始皇死後不久,趙高第一時間找到李斯,千方百計使盡渾身解數爭取李斯的同意,因為李斯是百官之首,沒有李斯的同意,這個時候的趙高即便有天大的能耐,絕不敢擅自焚燬始皇帝的遺詔。
在得到李斯的同意後,又第一時間焚燬了遺詔,怕的是遺詔內容洩露出去,這樣一來,秦始皇的遺詔就成了千古之謎。
其次是派遣使者向公子扶蘇,蒙恬傳達了他們的罪狀,偽造了讓他們自殺的詔書,有派人將蒙毅抓了起來。
趙高的一系列操作,甚至有些急不可耐,目的就是在秦始皇的死訊公開之前,除掉幾個最大的障礙。
在這裡,子祥做個假設,假設公子扶蘇、蒙恬沒有自殺,哪怕趙高得到李斯的支援,其結果不難猜想。
根據史料推斷,秦始皇留下的遺詔應該是給公子扶蘇的傳位詔書,其中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那就是作為一個千古一帝、雄才大略的帝王,秦始皇還是拎得清自己幾個兒子的品行。
推斷的在精闢,沒有史料的佐證,也只能停留在推斷的階層裡,而歷史是需要證據的,因此子祥的回答是,不明確。
你們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回覆列表
還是應當相信《史記》,雖有趙正書,那又怎麼樣?它也是受騙的!記得在先秦網時,有網友發圖貼,在長城發現的木牘上,有密報內容,其大意要扶蘇提高警惕,不要相信什麼遺詔,還提到了蒼頡造字!至於誰寫的,也許是知情者的密報,是否到了扶蘇手上也難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紙是包不住火的!更何況還有李斯,趙高互相推鍋,狗咬狗,被咬出來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