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AI應用前沿

    「媒介環境學說」有以下觀點:技術發明是人類社會的需求,但後期發展也往往會超出人類的最初構想和控制能力;不忽視人在技術面前的自由意志和主觀能動性;並不認為技術是社會歷史變化的直接、唯一因素。在他們的論述中, 至少可以看到傳播內容和特定環境的作用;技術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產生普遍相同的( universal) 社會結果。社會制度、歷史階段、民族文化等等因素, 都會影響技術在社會當中的效用發揮。這方面的論述當數英尼斯最多。媒介環境學派認為, 社會主導媒介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會塑造這個社會的特徵。至於這個社會的內部, 效果卻是多樣化的。一個地區、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物, 並不都體現這種特徵。

  • 2 # 檸羽76876

    媒介環境學由尼爾·波茲曼建立。該理論學派從麥克盧漢的“媒介即訊息”出發,研究媒介在社會中的作用。媒介環境學(Media Ecology)是20世紀30年代在北美萌芽,在70年代形成發展起來的一個傳播學派。經過三代學者的努力,它已成為與經驗學派和批判學派鼎力的第三學派。探究媒介與人類社會文化的關係。作為媒介研究領域之一,媒介環境學的獨特性表現在將研究重點放在研究傳播技術本質或內在的符號和物質結構如何對文化導致深遠的微觀及宏觀的影響。加拿大多倫多學派和紐約學派。

    媒介環境學派的四大要件

    任何學派的成熟都必須具備四大要件:(1)一套獨創的理念和理論;(2)一個或一群傑出的領袖,以其卓越的學術成就高揚帥旗;(3)一個相對完善的組織制度保證;(4)一些穩定的成果園地。

    媒介環境學滿足了這四個條件。

    本文第一節“獨創的理念和理論”已論及第一個要件,這裡不贅。

    關於領軍人物,伊尼斯、麥克盧漢、波斯曼、萊文森聞名遐邇,成就卓著,作用顯赫。20世紀50年代初,伊尼斯與死亡賽跑,三年間出版名垂青史的傳播三部曲《帝國與傳播》《傳播的偏向》和《變化中的時間觀念》。1950年和1951年,麥克盧漢為伊尼斯的《帝國與傳播》與《傳播的偏向》作序。1951年3月14日,麥克盧漢致信伊尼斯,響應組建一個學派的思想。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麥克盧漢出版《機器新娘》《谷登堡星漢》《理解媒介》等專著,譽滿全球,擁有無數粉絲,受到波斯曼和萊文森等學術大腕的景仰。1970年,波斯曼在紐約大學創辦媒介環境學博士點。在此後的30年間,他培養了數十位博士和數百位碩士,成為傳播學紐約學派的領軍人物,為媒介環境學提供了堅強的思想領導。

    至於第三要件,學派的組織制度保證,則需要一點筆墨。

    20世紀50年代,傳播學的多倫多學派走向成熟,伊尼斯是奠基人,麥克盧漢是旗手。50年代初,麥克盧漢獲福特基金會慷慨贊助,組建了北美第一個跨學科研究小組,他主導持久的跨學科咖啡屋“清談”,麥克盧漢思想圈子隨即形成。在麥克盧漢的經營下,該學派60年代揚名全球。1963年,多倫多大學用極其寬鬆的政策專為麥克盧漢組建了“文化與技術研究所”。十餘年間,麥克盧漢在這裡主持每週一的研討會,交流、切磋,這個研究所成了多倫多學派堅強的學術堡壘。

    20世紀70年代,傳播學的紐約學派以福德姆大學和紐約大學為陣地。此前,約翰·卡爾金(John Culkin)在福德姆大學建立媒介研究教學系和理解媒介中心。1967年,他從州政府申請到專項經費,延聘麥克盧漢在此任“施瓦澤講座教授”。1970年,尼爾·波斯曼在紐約大學建立媒介環境學博士點,扛起了媒介環境學的大旗,直至他2003年去世。實際上,這個博士點發揮了成熟學派的三大功能:思想領導、組織領導和制度建構。

    至於媒介環境學派的第四個要件,研究成果的發表園地,也需要予以介紹。

    1950年代,麥克盧漢和埃德蒙·卡彭特(Edmond Carpenter)主持編輯出版跨學科研究叢刊《探索:文化與傳播研究》(1953-1959)。1960年代,麥克盧漢及其兒子編輯《預警線通訊》(DEW-LINE),擁有橫跨學界和業界的廣大讀者群;這是一個多學科交流的平臺,也是麥克盧漢思想的宣傳機。

    自1977年起,波斯曼主編國際普通語義學會會刊《如此等等》(ETC: A Review of General Semantics),為他個人和弟子提供了發表論文的便捷平臺。

    波斯曼是橫跨教育學和媒介環境學的權威,共有著作25種,他最著名的媒介批判三部曲《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和《技術壟斷》均有中譯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雲安全是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