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書有德
-
2 # 天涯草情感驛站
個人認為不全是因為攀比,更多的是大家思考的東西太多了。
房子、車子、票子、醫療、教育、養老等一系列問題像雨後春筍般在我們的腦海生根發芽。
心臟只有拳頭大,腦袋儘管充滿了神經元,可是也難保能把每件事安排得井井有條。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累的根源在於人們的不知足!
-
3 # 簡秋習文
白巖松曾經說過:“當人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更幸福時,快樂就要遠離我們了。”
比較本身沒有錯,適當地比較可以激發我們的鬥志,使自己取得更多的成績。
但是過分比較,甚至是一味的攀比,就會讓努力“偏離”目標,成為被他人牽著走的傀儡,最終很可能會變成一個不斷被別人的成績所鞭打的“陀螺”,忙碌、疲累,且失去自我。
看見朋友換了輛50萬的新車,自己也想換一輛;
看見同事背了個新包,自己琢磨著也要買一個新包;
看見別人給孩子找了課外輔導,自己也非讓孩子找個家教;
.........
1.被別人的目標牽著鼻子走
喜歡攀比的人,總是在拿別人所擁有的東西,來制定自己所追求的目標,跟隨著他人的腳步。
然而,這樣只有讓自己更加迷失方向,而且會在追求的過程中,疲於奔命。
當一個人對自我認知不足,評價自我的標準不夠清晰的時候,就尤其需要透過與他人進行比較來獲得這種存在感。
也就是說他人就是一個“標尺”,自己是否達到了這個標尺的水平?高於這個標尺,我們就滿足,低於這個標準,就會失望。
用他人來做“標尺”的結果,就是會讓自己很累!
2.失去自我
其實,越是沒有自我的人,越喜歡攀比。
因為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自己心中有篤定的信念,明確自己的目標,就不會一味和他人攀比。
因為,很明顯,他人的目標成績,不是自己想要的目標成績。
所以,這是一個相互作用的因果關係,越是攀比,越會失去自我,越是沒有自我,越容易攀比。
這是一個無窮的迴圈,自己在其中,卻不自知,只是有一天,突然感覺,好累!
3.極度好面子,只是為了獲取社會認同感
人是一個社會型群居動物,我們都需要從社會、他人的認可中獲得滿足感。
這個時候,我們會用他人做為標尺,我們不斷地和身邊的人攀比,讓自己獲得某種優越感和滿足感。
比不過別人,心中就會出現失望、怨恨、嫉妒;
比過了別人,心中就會竊喜。
但是,這個世界上,總歸會有些東西,是比不上別人的。
最終,我們只是在這個攀比的路上越陷越深。
有些人,甚至因為攀比,而做了很多錯誤的決定和選擇。
所以,盲目的攀比,沒有方向感、迷失自我,跟隨他人的腳步,確實會讓人感到疲累。
柴靜在《看見》中感慨:生命不是用來比較,而是用來完成。
當我們的內心豐盈,目標堅定,就能夠沉住氣,不為外界他人所影響,生命也會更加飽滿。
------END------
-
4 # 使用者李慕義
人算什麼:
一場洪水全是淚水,
一場乾旱全都白乾,
一場瘟疫全都驚慌,
一場地震全無居所,
一場戰爭全都沒命。
幹一輩子不夠災難一陣子。
不敬造物之主必要白辛苦,
不靠造物之主必要多勞苦。
想風調雨順需敬拜造物真神。
想要國泰民安需讓基督掌權。
回覆列表
【說在前面的話:我們要杜絕攀比!做最真實的自我。[祈禱][祈禱][祈禱]】
人心不足蛇吞象。但攀比不應該是人們感到累的主要原因。(至於翠波鳥的事列,我覺得還有待考證,因為動物不會有這麼強的思維。)
我認為我們的累,不僅止於攀比。
很多時候生活的本身還是個問題!比如:忙於學業,忙於生計,忙於還房貸,忙於培養小孩,忙於瞻養老人……而並沒有人忙於喝著咖啡聽音樂!
有人凌晨三四點就醒來開始一天工作了;有人凌晨三四點還沒有睡;有人半夜三更還在大雨中送著訂單;有人在外地謀生四五年沒回過家看看小孩和老人;有人一天到晚沒吃上一頓熱飯……這不是特例(如果你前段時間看過《後浪》與《看見》)你或許會認可或理會我說的。
人生苦難重重,而我們大部分都是極其平凡的度過了一生!!
我們都在忙於(累於)生計!哪有時間去攀比?!【攀比只存在於中產階級!那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人群!】
當然是人都有攀比心理。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來說,大部分人窮其一生還未能到達“攀比”的層次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