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語藺
-
2 # 聽史論今
導讀:
黃巾起義是真的。黃巾起義發生在東漢末年漢靈帝時期,是中國第一次以宗教形式為組織的農民起義,加速了東漢王朝的滅亡。
黃巾起義的背景東漢光武帝能奪得皇權,其主要原因離不開氏族豪強的支援,各地豪族依賴與劉秀之間的關係,大肆圈佔土地,剝奪底層農民,政府官員也鑑於這層關係視而不見,從而導致了貧富差距巨大。西北邊境至遷都以來,羌人屢屢犯境戰事不斷,西北兵役重到百姓家裡無男丁。加上連年瘟疫,高額稅賦,百姓為了活命只得拖家帶口,四處流浪乞食,成為流民。中國小農社會的制度就是為了讓百姓依附在土地之上,百姓一旦成為流民,就會帶來巨大的威脅。東漢後期流民不斷增加,到漢靈帝時期流民數量達百萬之眾,是黃巾之亂的主要兵力。
漢靈帝在任時期聲色犬馬,寵任宦官,以張讓、趙忠為首的十常侍依賴漢靈帝的信任為禍朝綱,剝削民生,朝廷的腐敗讓百姓痛恨至深。公元184年,全國大旱,糧田顆粒無收,朝廷卻依舊徵收重稅,百姓走投無路,在張角“太平道”的帶領下爆發了黃巾起義,從而加速了東漢的滅亡。
黃巾起義的經過鉅鹿人張角自稱“大賢良師”,以符水救人,大肆宣揚教法,受瘟疫之苦的百姓對此深信不疑。在此同時,張角偶然得到了道教經書“太平經”,於“太平經”的基礎上創立了“太平道”,提出致太平的美好理念。公元172年至公元177年期間,太平道藉此理念,勢力得以發展迅速,信徒遍佈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甚至一些朝廷官員也加入了太平道。張角把太平道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每方設立統方渠帥,由其統一管理,形成了頗具規模的民間勢力。
公元184年,由於勢力的迅速擴大,已經有官員進行上表,要求對“太平道”進行清理,但是卻被漢靈帝忽視。得知訊息的張角決定加快速度,派信徒將“甲子”二字用白土書寫在各地街巷的牆壁上,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號,約定甲子年甲子日(公元184年3月5)起兵反漢。
“蒼天”指東漢,“黃天”指土地,意味著農民要推翻漢王朝當家做主,“太平道”信徒頭戴黃巾,俗稱“黃巾軍”。
張角手下有一個大方首領叫馬元義,此人頗得張角信賴。被張角派入洛陽部署教眾,作為起事內應。就在馬元義在洛陽籌謀之際,發生了變故。馬元義被弟子唐周舉報,一時間朝廷震動,馬元義被車裂而死,洛陽城內受連者達千餘人,漢靈帝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急忙下詔冀州緝拿張角等太平道首領。
事情突然變故,張角倉促間決定提前起義,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同時快馬告知各方立即起事,黃巾起義就此爆發。
從黃河北岸到江淮兩岸,從東海之濱到河西走廊,全國二十七郡戰事並起,黃巾軍勢不可擋,焚燒府衙,釋放罪囚,各州郡告急的訊息不斷上報朝廷。
面對黃巾軍如此兇猛的聲勢,漢靈帝急忙開會商討對策。一方面開放國庫,令官員募捐,赦免罪囚,各地推選有才之士參與平叛;另一方面拜何進為大將軍鎮守洛陽,調集兵力嚴守各關隘。同時任盧植為北中郎將領北軍與張角主力周旋,任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儁為右中郎將各領一軍前往潁川一帶平叛黃巾軍。朱儁招下邳孫堅帶領本地氏族子弟、泗水精兵前來參戰,可一系列的佈陣並沒有取得勝利,黃巾軍勢頭依然猛烈。
4月,皇甫嵩被波才率領的潁川黃巾軍包圍,情勢危急。
5月,朝廷派曹操帶領援軍趕赴戰場,皇甫嵩在曹操到來之前,利用黃巾軍營寨枯草火燒大營,率軍反撲,黃巾軍因此大敗。突圍之際又被趕來的曹操、朱儁三面夾擊,此戰殲滅黃巾軍數萬人,消弱了黃巾軍的勢頭。
6月,南陽太守斬殺張曼成,皇甫嵩、朱儁率軍前往汝南一帶,在西華大敗彭脫,豫州一帶的黃巾主力消滅。
同時,盧植所率領的北軍在冀州大敗張角,張角撤至廣宗。就在準備圍攻之際,因沒有賄賂漢靈帝監軍宦官左豐,左豐向漢靈帝誣告盧植,於是盧植被降罪押回洛陽,由董卓接替。由於盧植的被捕,朝廷重新做出戰略部署。皇甫嵩率軍北上東郡,朱儁在南陽與荊州刺史徐繆圍攻黃巾軍。
朱儁親自率領精兵襲取黃巾軍後方,由趙宏帶領的黃巾軍只得節節敗退,趙宏也被朱儁所殺。趙宏被殺後由韓忠帶領殘軍退守宛城,朱儁於此全殲黃巾軍數萬,至此宛城一帶黃巾主力被成功剿滅。
8月,張角病逝,張梁成為統帥,董卓因戰事無果引軍而歸。
10月,皇甫嵩到達東郡後破敵萬餘,趕往廣宗和黃巾軍決戰,此役殺敵三萬,另有五萬人在破城逃亡過程中,被趕至河水中淹死,張梁被殺。
11月,張寶於下曲陽兵敗,信徒十餘萬被殺,張角被開棺斬首,運往洛陽,至此黃巾之亂平息。
黃巾起義失敗的原因張角所領導的太平道,在起義之前準備了十餘年,有著龐大的群眾基礎,為何會如此快速的被鎮壓呢?
1、馬元義潛入洛陽裡應外合被舉報,擒賊先擒王的計策失敗,導致張角起義倉促,教眾沒有完全集結並且失去了京城混亂的有利局面。而朝廷一方先發制人,有了應變的時間。
2、黃巾起義代表的是農民階級,其勢力龐大的外表下,許多信徒都是婦孺老人,戰鬥力不夠強大。在軍事人才方面,對比朝廷的一些如皇甫嵩、朱儁等名將來說,軍事能力較為短缺。
3、黃巾起義面對的是不僅是朝廷,還有豪族階級。而東漢末年的豪族勢力龐大,武裝力量不容小覷。黃巾起義爆發後,面對的不僅是精良的朝廷軍隊,還有龐大的豪族武裝。
4、由於起義範圍太大,在訊息傳達不便的古代,不利於統一管理,導致被分割成不同的區域勢力。切斷了聯絡的黃巾軍,因此被朝廷帶領的精兵很快各個擊破。
黃巾之亂所造成的影響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化為了泡影,但是朝廷已經失去了威信,反對朝廷的思想日益強盛。
為了鎮壓黃巾之亂,各州和國庫多年積攢的家底都掏了出來。可是漢靈帝並沒有因此反思,叛亂剛止,他便命宦官四處斂財,甚至賣官鬻爵,來填補平叛所用的國庫花銷。宦官因此更加肆無忌憚,有官員上表指出宦官之亂是黃巾起義的重要原因,要求處置宦官。而漢靈帝則傳視宦官,結果上表官員因此被殺。在黃巾起義中立下大功的皇甫嵩、盧植等將軍,也被宦官暗算。
黑暗的籠罩下,百姓繼而不斷起義,如黑山、雷公、飛燕、於毒等等,小規模叛亂勢力遍佈全國。為了解決這一局面,漢靈帝接納了太常劉焉的意見,改刺史為州牧,各自其政,使其擁有軍隊實力的絕對主權。而正是這種權力的分散,導致了各地軍閥擁兵自重,漢室威信蕩然無存。群雄之間相互討伐,爭搶地盤,形成了一個個武裝勢力,如曹操、劉備、袁紹等等,進一步加速了東漢的滅亡,也為三國時代拉開了序幕。
結語黃巾起義是張角利用了百姓有限的知識量和對東漢朝廷的反對思想,以看病救人,宗教宣傳為由,積累了實力,最終爆發出了強大的力量。在黃巾起義的影響下,東漢末年全國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共同反抗這個黑暗腐朽的封建王朝。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才是王朝的根本。
-
3 # A笑望人非X有緣之屋
當時是真的!
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鉅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黃巾起義對於東漢末年的政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了儘快平定戰事,中央下放軍權至地方,使得黃巾起義的浪潮無法快速蔓延至全國,減緩了東漢覆亡的危機。但是卻造成了地方輕視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將領或官員藉著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擁有兵力割據地方,為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揭開了序幕,更為三國分立種下遠因。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腐朽的東漢王朝名存實亡,並最終走向了滅亡。
黃巾起義,是我國曆史上第三次全國規模的農民革命戰爭。比起秦末、西漢末兩次起義,這是一次有周密計劃、有長期準備、有明確目標的農民起義。同時,這次起義不再利用某些統治者的旗號,而是公開提出“黃天當立”的口號,表明了農民起義有了新的發展。這表明,起義更縝密,因為領導人大部分為農民,極大的動搖了頑固派的利益,以楊維旭為代表的富人便支援政府,抗壓黃巾軍。
-
4 # 尋跡歷史故事
黃巾軍起義是該肯定的,是從民間的角度來說,但是後期發展起來就不是張角能控制的了。農民軍本身就沒有紀律性可言,這時候又處亂世,難免人有渾水之魚,打著黃巾旗號起事。
通常我們把黃巾起義定性為東漢末年一場反抗壓迫和腐朽統治的自發性農民起義,它直接促使了腐朽沒落東漢王朝的瓦解。那麼,不論從現在人生有生存權利有民主平等自由權利,以人為本的價值標準來衡量,還是從馬克思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歷史唯物論標準來看,黃巾起義那都是對的,正義的。
-
5 # 小單于守夜人
是真的。原因是《後漢書》《資治通鑑》有記載。
如何判斷歷史的真實性?司馬遷認為,“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藝。”意思是,學者們涉獵的經史書籍雖然很多,但是還要從《六經》裡考察真實可信的記載。還舉例《詩經》《尚書》雖然殘缺不全,但是還可以從記載虞、夏兩代的文字中考察清楚。
當然,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不過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為目前《後漢書》《資治通鑑》作為官修史書,並被咱Dang認可,所以這是唯一且只能的正史依據。
出處如下:
1.《後漢書·列傳·皇甫嵩朱儁列傳》“初,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說以療病,病者頗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於四方, 以善道教化天下,轉相誑惑。十餘年間,眾徒數十萬,連結郡國,自青、徐、幽、冀、荊、楊、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遂置三十六萬。方猶將軍號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土書京城寺門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未及作亂……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馳敕諸方,一時俱起。皆著黃巾為標幟,時人謂之黃巾,亦名蛾賊。殺人以祠天。角稱天公將軍,角弟寶稱地公將軍,寶弟梁稱人公將軍。所在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
大意是,鉅鹿人張角自稱“大賢良師”,信奉黃帝、老子之道,收養弟子,跪拜陳述自己的過失,用符水唸咒治病,病人有治好的,老百姓相信他。張角因此派弟子8人分去四方,用做好事教化天下人,輾轉欺騙、迷惑。十多年間,信徒數十萬,聯絡郡國,自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的人,沒有不響應的。於是設定36方。大方超過萬人,小方也有6、7千,各方設立大帥。起義暗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用白土寫在京城寺門及州郡官府,都作“甲子”字。中平元年(184),還未起事,已經暴露,遂大哥張角稱“天公將軍”,二弟張寶稱“地公將軍”,三弟張梁稱“人公將軍”,揭竿而起。黃巾軍所到之處,焚燒官府、搶劫村邑,州郡的官吏們大都落荒而逃。十天之內,天下響應,京師震動。
2.《資治通鑑·漢紀·五十》“鉅鹿張角奉事黃、老,以妖術教授,號“太平道。”咒符水以療病,令病者跪拜首過,或時病癒,眾共神而信之。角分遣弟子周行四方,轉相誑誘,十餘年間,徒眾數十萬,自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或棄賣財產、流移奔赴,填塞道路,未至病死者亦以萬數。郡縣不解其意,反言角以善道教化,為民所歸……太尉楊賜時為司徒,上書言:角誑曜百姓,遭赦不悔,稍益滋蔓。今若下州郡捕討,恐更騷擾,速成其患。宜切敕刺史、二千石,簡別流民,各護歸本郡,以孤弱其黨,然後誅其渠帥,可不勞而定。會賜去位,事遂留中。司徒掾劉陶覆上疏申賜前議,言:角等陰謀益甚,四方私言,雲角等竊入京師,覘視朝政。鳥聲獸心,私共鳴呼。州郡忌諱,不欲聞之,但更相告語,莫肯公文。宜下明詔,重募角等,賞以國土,有敢迴避,與之同罪。帝殊不為意,方詔陶次第春秋條例。角遂置三十六方,方猶將軍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土書京城寺門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大方馬元義等先收荊、揚數萬人,期會發於鄴。元義數往來京師,以中常侍封諝、徐奉等為內應,約以三月五日內外俱起。”
大意是,鉅鹿人張角信奉黃帝、老子,以法術和咒語等傳授門徒,號稱“太平道”。他用念過咒語的符水治病,先讓病人下跪,說出自己所犯的錯誤,然後喝下府水。有些病人竟然就此痊癒,於是,人們將他信奉如神明。張角派他的弟子走遍四方,不斷誑騙引誘,十餘年的時間,信徒多達數十萬,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荊州、揚州、兗州和豫州等八州之人,無不響應。有的信徒賣掉自己的家產,前往投奔張角,他們塞滿道路,尚未到達而死在途中的也數以萬計。郡、縣的官員不瞭解張角的真實意圖,反而講張角教民向善,因而為百姓所擁戴。司徒楊賜、司徒掾劉陶先後上書陳述危害,可是漢靈帝對此事很不在意。不久,黃巾起義爆發,黃巾軍焚燒當地官府,劫掠城鎮,州郡官吏棄職逃跑。不過一個月,天下紛紛響應,京城洛陽為之震動。
回覆列表
黃巾起義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而黃巾起義也是間接導致三國局面行成的原因!
黃巾起義的緣由!東漢末年(184年),當時的大環境是天下大旱,百姓們顆粒無收,就這樣的情況了,朝廷對於百姓的苛捐雜稅還是一樣都不少,還是照樣收繳!
再加上當時的朝廷已經腐敗到骨子裡了,而對於朝廷內部的爭鬥宦官和外戚干政,也是不管不問!
加上連年以來對外數十年的戰爭,早已把朝廷拖得太久了,已經被拖垮了!
就這樣的環境下,張角開始籠絡人心,把人們都召集到自己手下,打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迅速的聚集了大幾十萬人馬!
被人告密,倉促起義!本來張角的打算是好好的盤算一番後再和東漢朝廷幹架的,可是手底下的人反水了,這就逼得張角急急忙忙的就起義了!
沒有經過合理的規劃,急急忙忙出戰的結局就是被朝廷和所有地方武裝群起而攻之,皇甫嵩,孫堅,曹操等這些人是對著張角圍追堵截!
雖然最開始張角的優勢比較大,但是架不住朝廷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呀!
朝廷大力的扶持地方勢力來討打起義軍,本著便宜就要佔的想法,地方勢力被朝廷收買了!
就這樣把張角一直打的沒有還手之力,最後就是投降的投降,被殺的被殺!
起義失敗和朝廷的未來!雖然說起義被打壓了下來,可是就是因為藉著這個機會,所有的地方武裝把自己都吃肥了,從而使得朝廷的威信也下降了!
後來還有一部分人時不時的鬧個起義,把朝廷是摧殘的徹底沒辦法了!
張角的起義,如果說不是這麼倉促之間和朝廷開幹,或許結果也不會是這樣的!
首先他的起義一開始對於朝廷的打擊有點太大,讓所有的地方勢力沒搞清楚狀況的時候把他們的利益波及到了,加上朝廷的許諾,地方勢力調轉槍頭打張角了!
還在一點就是沒有一個合適的領頭的,都是一群莽夫,縱觀歷史,能從起義的路子上走到正規來的,哪個不是頭腦聰明的人!
如果張角徐徐圖之,依靠自己幾十萬大軍,或許結局也不是這個樣子!
對於起義結束後的朝廷來說,一場起義下來,把所有的地方勢力都養肥了,他們已經有了和朝廷叫板的資格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是三國行成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