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夜雨瀟湘51

    巔峰時期的華約和代表西方的北約應是棋逢對手!看今日之俄羅斯就可以知道當年以紅色蘇聯為首的華約,有多麼厲害了!

  • 2 # 歷史檔案館

    在冷戰時期,國際上形成兩大軍事政治集團,一個是美國為首的北約,一個是蘇聯為首的華約。北約成員國之間,在政治上比較平等,在經濟上是互通有無。華約成員國之間,在政治上是領導和依附關係,在經濟上則更多的是單向援助。

    北約和華約的對峙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50-60年代,此時北約處於進攻狀態,華約處於防守。到了70-80年代,則是華約處於進攻狀態,軍事實力達到了鼎盛時期。那麼,巔峰時期的華約組織軍事實力強悍,如果華約進攻北約,能否取勝呢?

    很明顯,如果打一場常規戰爭,華約陣營是有可能勝利的。當然,這裡的勝利是侷限於歐洲大陸戰場,因為蘇聯是沒辦法征服英倫三島和打到美國的。而美國也是無法阻止蘇聯踏平歐洲的。為什麼呢?我們以80年代華約的軍事實力資料說話。

    蘇聯軍事力量主要分為五大軍種:陸軍、海軍、空軍、防空軍等,總兵力(不含邊防軍和內衛部隊)達到513萬人。

    蘇聯陸軍

    首先看下陸軍,巔峰時期的華沙,陸軍總兵力約208萬,共51個坦克師、142個摩托化步兵師、7個空降師、10個空降突擊旅、16個方面軍炮兵師。裝備主戰坦克約5.3萬輛、裝甲車6.3萬輛、火炮約2.9萬門地對地導彈發射架約1570部。而此時的北約,陸軍近300萬人(其中在歐洲地區208萬人),裝備主戰坦克2萬輛,火炮9400門,戰術導彈發射架365部。相比之下,華約的陸軍在歐洲佔據優勢。

    蘇聯海軍

    其次是海軍,華約海軍人數為45.1萬,分為4個艦隊和一個區艦隊,分別為: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太平洋艦隊、北方艦隊和裡海區艦隊。裝備彈道導彈潛艇79艘,巡航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268艘,主要水面作戰艦隻193艘,小型水面作戰艦隻797艘,登陸艦艇187艘,主要輔助船隻269艘。雖說這是當時唯一能挑戰美國的海上力量,但跟英美海軍相比,華約還是處於劣勢的。

    蘇聯空軍

    最後是空軍,華沙空軍人數約85萬人,少於北約組織空軍116萬的人數;雖然人數少,但華沙在歐洲地區有作戰飛機6800餘架,而北約組織的空軍飛機只有3700多架。而且華沙在歐洲還有防空軍,人數為63.5萬,防空導彈發射架9600部,雷達約7000部,有反彈道導彈發射架100部。因此在歐洲地面上,美國為首的北約空軍實力明顯略遜一籌。

    華沙組織解散

    因此在華約實力鼎盛時期,如果北約和華沙雙方開戰。華約憑藉著在歐洲大陸上強大的海陸空三軍,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整個歐洲大陸。將軍隊開到英吉利海峽。然而,華約到了那時也會面臨跟二戰德國相似的結局,無法拿下英倫三島。戰爭陷入僵局。

    北約仍然在歐洲儲存一個橋頭堡(英國),華約也無法阻止美英兩國在歐洲大陸軍事力量的投入。北約雖然在軍事實力稍遜於華約,但經濟實力和巨大的工業、後勤補給能力是華約無法比擬的。因此,兩方一旦打常規戰,前期華約肯定是勢如破竹的,但戰爭到了後期的僵持局面,華約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心思打核戰,要麼只能認慫。

  • 3 # 燕趙節度使

    如果不打核大戰,那麼華約在歐洲大陸會完虐北約的。

    如果打核大戰,那啥也別說,同歸於盡!

    我們看下面的這張華約北約軍力對比圖。

    從這張圖上,我們可以看到華約的陸戰武器如大炮、坦克、軍用裝甲車、飛機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我們必須在認識到:北約包括美國和加拿大,這兩國都在大西洋的彼岸,也就是說遠水不解近渴!尤其是北約的主力美國,雖然在歐洲有駐軍,但在主力部隊還是在美國本土。

    如此一來,歐洲的華約軍力比北約更多,優勢更大!

    所以一旦開戰,華約的六萬兩坦克、七萬兩軍用裝甲車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如潮水一般將整個西歐佔領,所有北約軍隊的抵抗都會失敗,起碼拼數量都拼不過,而且質量基本相當。

    最先被佔領的當屬對峙最前線的西德,然後是荷蘭比利時、丹麥等小國。

    法國位於北約中靠後的位置,應該可以有幾天的時間緩衝,但最多也就只能抵抗幾天而已。

    面對華約的七萬輛坦克,沒有一個北約國家能夠抵擋的。

    不僅如此,華約還佔有制空權,因為華約的飛機數量比北約多700架!

    要知道,在當時北約和華約的戰鬥機在質量上不相上下,即使硬拼,打消耗戰,北約也不是對手。

    所以,北約既沒有制空權,更沒有地面優勢,所以在開戰初期迅速敗亡是可以肯定的。

    佔領了法國之後,華約就如同當年納粹一樣,在英吉利海峽望洋興嘆。因為華約的海軍比北約差遠了,如果強行登陸英國,恐怕都會餵魚。

    如果西班牙表現的好一點,可以聯合退守西班牙的法軍殘餘部隊和駐守在西班牙的美軍英軍,利用比利牛斯山的山地地形抵擋華約的坦克狂潮。

    至此,雙方戰線可以形成一個僵局,對峙下來。如果美國能夠及時反應過來,就會立即派兵援助西班牙和英國。

    另外,向南斯拉夫這種國家,要麼投降,要麼被華約佔領。

    因為華約在海軍方面比起北約佔據絕對劣勢,所以北約海軍可以保衛英國和西班牙,或許還有西西里島、撒丁島等幾個島嶼。

    美國的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一旦它的國家轉入戰時體制將是非常可怕的,而且美國當時有2億人口,人口眾多,兵員非常充足,所以一旦轉入長期戰爭,美國就會利用自己的國力與蘇聯打一場消耗戰,而華約如果不能迅速消滅美國,那麼就會在消耗戰中逐漸落敗,而美國則會聯合英國再來一場諾曼底登陸,同時從西班牙出兵,從南方進攻法國。

    但華約無法迅速消滅美國,因為海軍弱的一筆。

    北約航母有15艘,而華約只有4艘,所以海洋就是北約的天下。

    地中海、波羅的海、北海都會是北約航母艦隊的馳騁的水域,會令華約防不勝防。

    最終,要看誰能耗的時間久,誰打得起消耗戰,誰就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國。

    誰能把中國拉攏到自己的陣營,誰就能提前多年贏得戰爭的勝利!

  • 4 # 流年Leoyoe

    在冷戰時期,國際上形成兩大軍事政治集團,一個是美國為首的北約,一個是蘇聯為首的華約。北約成員國之間,在政治上比較平等,在經濟上是互通有無。華約成員國之間,在政治上是領導和依附關係,在經濟上則更多的是單向援助。

    北約和華約的對峙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50-60年代,此時北約處於進攻狀態,華約處於防守。到了70-80年代,則是華約處於進攻狀態,軍事實力達到了鼎盛時期。那麼,巔峰時期的華約組織軍事實力強悍,如果華約進攻北約,能否取勝呢?

    很明顯,如果打一場常規戰爭,華約陣營是有可能勝利的。當然,這裡的勝利是侷限於歐洲大陸戰場,因為蘇聯是沒辦法征服英倫三島和打到美國的。而美國也是無法阻止蘇聯踏平歐洲的。為什麼呢?我們以80年代華約的軍事實力資料說話。

    蘇聯軍事力量主要分為五大軍種:陸軍、海軍、空軍、防空軍等,總兵力(不含邊防軍和內衛部隊)達到513萬人。

    首先看下陸軍,巔峰時期的華沙,陸軍總兵力約208萬,共51個坦克師、142個摩托化步兵師、7個空降師、10個空降突擊旅、16個方面軍炮兵師。裝備主戰坦克約5.3萬輛、裝甲車6.3萬輛、火炮約2.9萬門地對地導彈發射架約1570部。而此時的北約,陸軍近300萬人(其中在歐洲地區208萬人),裝備主戰坦克2萬輛,火炮9400門,戰術導彈發射架365部。相比之下,華約的陸軍在歐洲佔據優勢。

    其次是海軍,華約海軍人數為45.1萬,分為4個艦隊和一個區艦隊,分別為: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太平洋艦隊、北方艦隊和裡海區艦隊。裝備彈道導彈潛艇79艘,巡航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268艘,主要水面作戰艦隻193艘,小型水面作戰艦隻797艘,登陸艦艇187艘,主要輔助船隻269艘。雖說這是當時唯一能挑戰美國的海上力量,但跟英美海軍相比,華約還是處於劣勢的。

    最後是空軍,華沙空軍人數約85萬人,少於北約組織空軍116萬的人數;雖然人數少,但華沙在歐洲地區有作戰飛機6800餘架,而北約組織的空軍飛機只有3700多架。而且華沙在歐洲還有防空軍,人數為63.5萬,防空導彈發射架9600部,雷達約7000部,有反彈道導彈發射架100部。因此在歐洲地面上,美國為首的北約空軍實力明顯略遜一籌。

    因此在華約實力鼎盛時期,如果北約和華沙雙方開戰。華約憑藉著在歐洲大陸上強大的海陸空三軍,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整個歐洲大陸。將軍隊開到英吉利海峽。然而,華約到了那時也會面臨跟二戰德國相似的結局,無法拿下英倫三島。戰爭陷入僵局。

    北約仍然在歐洲儲存一個橋頭堡(英國),華約也無法阻止美英兩國在歐洲大陸軍事力量的投入。北約雖然在軍事實力稍遜於華約,但經濟實力和巨大的工業、後勤補給能力是華約無法比擬的。因此,兩方一旦打常規戰,前期華約肯定是勢如破竹的,但戰爭到了後期的僵持局面,華約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心思打核戰,要麼只能認慫。

  • 5 # 歷史諮詢室

    二戰後:世界有兩級,一級是美國,另一級是蘇聯;世界有兩大陣營,一大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另一大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世界有兩大軍事組織,一大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組織,另一大是以蘇聯為首的華約軍事組織。

    以美國、蘇聯為首的兩大陣營,可謂針尖對麥芒,在政治、經濟、軍事已經國際影響力方面針鋒相對,除過經濟,美蘇兩大陣營在其他方面可謂實力相當,尤其是軍事方面,巔峰時期的華約可能略強與北約。

    20世紀70年代,石油價格爆漲,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蘇聯及其部分盟友作為重要的產油國,靠出口石油,換區大量外匯,財政收入大幅提升;而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於經濟危機的衝擊,經濟發展停滯,財政收入銳減。華約陣營財政收入增加,軍費投入增加,軍事實力增強;而北約陣營由於經濟危機,財政收入銳減,軍費開支不變甚至壓縮。此消披長,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華約的軍事實力略強於北約。

    那麼,有人會問:如果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巔峰華約進攻北約,華約能打勝北約嗎?(常規戰爭為例)

    用事實說話:華約軍隊可能數日間蕩平除英國外的歐洲大陸,但是想要越過英吉利海峽,佔領英國,進而跨越大西洋攻佔美國,幾乎無可能實現。

    陸軍:

    巔峰時期的華約陸軍:海陸空總兵力達到513萬人,華約三軍中又屬陸軍最為強大,總兵力達到208萬人,51個坦克師轄5.3萬輛坦克,各類裝甲車6.3萬輛,各種火炮2.9萬門,導彈發射架1570部,蘇聯陸軍還擁有10個空降突擊旅。

    屆時的北約陸軍:此時北約陸軍達到300萬人,但是在歐洲地區的陸軍僅有208萬人,和華約陸軍人數相當,但北約陸軍在歐洲大陸上僅有2萬輛主戰坦克、9400門火炮、導彈發射架365部。

    空軍:

    華約空軍總兵力為85萬人,在歐洲地區就擁有各類戰鬥機6800餘架,而北約在歐洲地區僅擁有各類戰鬥機3700餘架。很明顯,華約空軍在歐洲地區遠強於北約。

    可想而知,華約和北約一旦開戰,華約的鋼鐵洪流進入廣闊的東歐平原,在強大的空軍的配合下,必將是一馬平川,或許美國本土支援還未到,華約就攻佔了整個歐洲大陸

    海軍:

    巔峰時期的華約海陸空三軍中,海軍人數45萬餘人,除了在核潛艇方面華約佔據優勢外,其他水面艦艇對比上華約均處於劣勢,美國海軍擁有數十個成規模的航母群,部署在世界各個主要海域,牢牢把控著世界主要海域的制海權,最直觀的是華約各類艦艇總噸位僅有248萬噸,而北約各類艦艇總噸位達到425萬噸。

    試想一下,如果華約佔領歐洲大陸,想要橫渡英吉利海峽佔領英國,雖然有強大的空軍支撐,但由於海軍實力懸殊太大,華約必將重蹈德國的覆轍。

    冷戰時期,慶幸的是華約和北約之間被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軍事衝突,讓人類文化得以延續。

  • 6 # 紅色手電筒

    華約還真打不過北約。

    蘇聯的“西方81”演習示意圖,紅色的是蘇東集團,藍色的是北約,還有美國和加拿大沒有印出來,這些國家是當時最富庶的國家,經濟實力比蘇東集團強的多,同時北約的軍隊無論是數量、質量和華約軍隊相比,只強不弱。

    當時的北約有16個國家,而華約是6個國家,雖然華約成員國軍隊的一體化程度遠遠超過北約國家,但是畢竟實力有限,而且和大部分人的認識相反,華約國家在主戰裝備的數量優勢並不大,除了坦克數量較大以外,其他的如火炮、戰鬥直升機這些裝備,數量優勢甚至在北約一方,而軍隊人數兩者的的數量基本上是1:1。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蘇軍已經陷入阿富汗戰爭的泥潭,雖然蘇軍佔據戰場優勢,但是游擊戰就是這樣,只要游擊隊存在,那麼戰爭的勝利者就是游擊隊,別管雙方的交換比軍隊一方有多好看。

    而華約國家的坦克中,當時的華約國家的第三代坦克,諸如T72、T80這種坦克只佔總數的30%,而北約國家正好反了過來,70%是已經換裝了諸如豹2、挑戰者、M-1等坦克,加上西方國家在士兵素質上的優勢,華約實際上的優勢並不大。

    在西方81中,蘇軍已經是使用了大量的T72等新式坦克,但是其他華約國家大部分還在用T54/55這種,雖然經過現代化改裝,但是和豹2、挑戰者、M1這些坦克相比,還是相差太遠了,而就算在蘇軍中T72/80也還是少數坦克,只在蘇軍駐德叢集等精銳部隊中換裝。

    而打仗就是在打錢,列寧就曾經指出,現代戰爭中,經濟優勢大的一方通常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而經濟上的優勢,北約國家可就是佔有壓倒性優勢了。當時,蘇軍曾經要求坦克部隊每天向前推進50公里,如果使用核武器是每天100公里,但是這種速度蘇軍從來達不到,在“西方81”中,蘇軍的推進速度每天平均也就是10公里。而戰爭不能在短時間內結束,蘇東集團是拖不起的。

  • 7 # 曉四界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蘇聯在核武器方面直到勃列日涅夫後期才追趕上美國。

    而地面和低空裝備方面卻一直對歐洲有優勢,而且蘇軍的戰略機動力非常強大,如果對歐洲發動一次大突襲,那麼歐洲是守不住的。北約的策略也是全面向西,等待美國到來重新集結反攻。所以華約推掉歐洲是沒大問題的,能不能扛住北約反攻才是問題。

  • 8 # pku006

    體制上,華約方面更容易比北約進入戰時狀態。但戰爭是綜合國力的比拼,尤其是經濟實力,這方面明顯優勢在北約這邊。即使戰爭初期,華約方面能佔據優勢,一旦陷入相持階段,經濟實力的差距就會體現出來。

  • 9 # 許116924456

    當時的國際形勢華約很難取勝,事實上面臨東西雙線的壓力,西有北約東有敵視的中國和經濟發達的日本,唯一的辦法是閃擊戰速戰速決,由於東方的牽制又不能全力以赴,一旦陷入持久西方國家轉入戰時軌道強大的經濟優勢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 10 # 小民之眼

    海空軍,北約碾壓華約,沒別的,技術優勢太明顯,F14,15,16打當時的蘇制飛機,優勢會比以色列在中東戰爭中打阿拉伯國家的那些蘇制飛機優勢還大。海軍就更不用說了,單拿英法兩國的海軍都能擊敗蘇聯海軍,加上美國海軍,這是最沒懸念的軍種對抗,蘇聯的水面艦艇將被死死的封鎖在港口內。當然,俄華人從來都不是海洋強國,沙俄當年海戰跟小日本打都輸,更不用說面對不可一世的美國海軍了。

    陸軍方面,沒有制空權,華約所謂的鋼鐵洪流,會成為A10,阿帕奇這些低空力量的活靶子。然後,M1A1,豹2,挑戰者會像捏柿子一樣,將蘇聯和華約國家的殘餘裝甲力量全部清除。

    唯一能勢均力敵的就是導彈力量了,即使不用核導彈,雙方常規導彈都有炸焦對方國土的能力。不過,導彈還是很難讓對方投降的,最終,一定要靠陸地戰來解決問題,而陸地戰只可能發生在華約領土內。

    最後,如果打成持久戰,華約的經濟實力差太遠,根本不可能扛超過半年,光海空封鎖,就能讓蘇聯的民眾不戰而屈了。

  • 11 # 和藹的老豆

    這個問題也有點奇怪,事實已經擺在那裡,華約和北約誰都吃不掉誰,結果就是平手。蘇聯因為自己的政策、政府、領導人的問題,在1991年解散了,但並不是軍事上的失敗。

    同樣,在1976年,蘇聯走向巔峰的年代,華約最多也就橫掃西歐大陸,但要幹掉英國和美國還是很困難的,海空軍力量明顯跟不上。華約掃平Continental後,美英肯定要丟原子彈,即便不丟原子彈,也會在地中海、北大西洋、波羅的海等不斷騷擾進攻Continental各大城市,戰爭很難輕易結束,華約也得不到太多由佔領帶來的好處。

    而蘇聯最大的失策是和中國鬧翻。我們翻閱歷史,發現對新中國的輕慢和侮辱都是由蘇聯領導層發起的,同時數次無視中國的利益訴求。政治和經濟上蘇聯的確給了新中國非常大的援助,同時撕毀盟約、撤回支援、孤立中國、挑唆蒙越反華、甚至準備發動侵華戰爭,都是蘇聯做的事情。

    是蘇聯讓華人徹底寒了心,導致在1979中美建交,蘇聯反過來進入了被孤立的處境。蘇聯本來是絕好的局面,遠東有中國為中心的數個社會主義國家,西邊有華約,南亞有印度,中亞有阿富汗、中東有敘利亞和伊朗等數國支援,南美還有古巴等盟友,亞非拉都有應援。說東風壓倒西風是完全正確的。但是蘇聯偏偏要因為長期的民族偏見而排擠中國,導致中國反彈,美國藉機反攻。

  • 12 # 黃河水浪打浪593

    只能把世界打爛,誰也贏不了。華約的陸戰佔優,但海洋上是北約天下,尤其是華約無法統治和管理好區域性佔領區,北約大本營在北美,綜合國力更勝一籌,打成相持戰的可能性最大。

    另外,任何一方在戰局崩潰前都會毫不猶豫地投入核力量,由此產生的鏈式反應將會毀滅地球。

  • 13 # 早起的蟲兒被鳥兒吃

    陸軍華約勝,就因為二戰蘇聯打敗了德國!

    其他兵種北約勝?

    如果倆拼命乾的話,最終華約勝!

  • 14 # 驕然

    華約和北約,是冷戰時期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峙的產物,是兩個陣營對峙的產物,即便是在華約的鼎盛時期,華約的國家也都是比較窮的(至少和北約比起來是這樣),軍事實力遠不及北約。後來隨著蘇聯的解體,華約也壽終正寢。

    應該說華約的存在是為了對治北約的,但是華約解體了以後,北約卻依然存在,它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軍事組織。從兩個組織的實力上說,華約根本就不是北約的對手,從北約的成員國來看,幾乎世界上的軍事強國都涵蓋在內,而華約組織除了當年的蘇聯,幾乎看不到軍事強國了。

    應該說隨著華約的解體,北約實際上已經沒有什麼對手了,也沒有什麼存在的意義,但是他們依然沒有解體,直到現在還在四處活動,實際上現在北約存在的意義並不是針對華約了,而是這些國家想跟在美國的後面謀求美國的保護,同時也能夠間接的獲得美國在軍事上的支援,或許這才是北約現在所存在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生學什麼專業好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