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味寫春秋

    簡言而論,有清以來,詩人多采用“平水韻”作詩,填詞則習慣於用《詞林正韻》。到20世紀40年代《中華新韻》問世;隨後到了60年代我們國家出版了《詩韻新編》等一系列新韻書。

    因為上世紀1958年漢語拼音開始在全國小學實施教學推廣;近而《詩韻新編》出版發行;《新華字典》進行了文字簡化;以及展開在全國推廣普通話的戰略;隨著這一系列的文化建設地推進,“平水韻”和《詞林正韻》已逐步被國家提倡的“新韻”所替代。

    一是“新韻”與時代節奏合拍,與國家的教學、普通話語言、文字工具書等相配套,使用起來簡便。

    二是有利於所創作品的出版徵用、稿件稽核和讀者的認同等等。

    所以,近年來詩詞愛好者多采用“新韻”進行詩詞的創作。但是,由於國家廣大,語言繁雜,國家並沒有一刀切地作出硬性規定,而是對詩詞界提出了“知古倡新”的原則。在國家未作出硬性規定之前,原歷史流傳下來的韻書,仍可沿用,“在學習和鑑賞漢詩時,要知古明今;在創作漢詩時,要容舊倡新”。這就為詩詞文學指明和規劃了發展方向。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創作詩詞用哪個韻書、韻法?要因地、因人而宜,如果你習慣於用舊韻那就用舊韻,習慣用新韻就用新韻。怎麼方便,怎麼簡便怎麼來。這些都不是關鍵,關鍵是用哪個韻最有利於你更快、更好、更多地創作出精彩的作品來!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借您這個話題給大家提兩條建議:一是如初入門的詩詞愛好者建議你選用韻書時,最好直接選用“新韻”,可避免好多與當今不合拍的麻煩事。二是無論是用“平水韻”,還是《詞林正韻》,在創作詩詞時,在同一首詩詞中都不可兩種韻類混用,這是一個基本前提。

    好了,今就解題至此。

  • 2 # 島城杏林居士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個人認為現代人寫詩詞還是用中華新韻寫最好!因為我們沒法穿越到古代,寫詩讀給古人聽,也不參加古代的科舉考試。我們現在寫的詩詞是讓現代人讀的。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如果有人非要做孔乙己,那也沒有辦法。

  • 3 # 天秤的小丫

    若寫格律詩,我覺得還是平水韻。雖然古板難記,但喜歡就要傳承,否則就失去了格律詩的意義。

    當然,若想要被大眾接受,應該儘量避免生僻字和入聲字的使用。

  • 4 # 江南詩丐

    如果按照這些條條框框,那麼你根本發揮不了情感,幾乎所有後人對好詩的評論,根本不是詩人按照條條框框做的,而是即興發揮中一氣呵成,以至於後人的評論都是那些文人墨客拿著條條框框去條條框框,條條框框準了說他是好詩,而客觀上沒有標準,特別是那些評論家們,他們確實有以條條框框做標準的優秀評論,卻一定做不出自己的優秀作品來,這是一種十分的無奈。

  • 5 # 聽雨品詩詞

    任何事物都會有發展、演變。語言也是這樣。而今全國都在普及普通話,有地方特色的方言,還有古韻中的入聲,都在隨著文化的普及逐漸消失。特別是古韻中的入聲,即使我們懂得,還有多少人能讀出來呢。就是在同一個韻部的字,現在也讀不出押韻的感覺了。而且現在學校要求古詩要用普通話朗讀,已經失去了古詩原有的格律。我認為既然推出了按照普通話編排的中華新韻,我們更應該推廣用新韻去創作格律詩詞,這樣才能讀出詩詞的格律韻味。

  • 6 # 東阿縣曹植詩社

    按標準來說,平水韻還是檢測古體詩的最好手段,為了寫出更加能讓大家理解並接受的作品,中華通韻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古今字詞平仄的變遷,中華通韻能讓人更加可以接受!

  • 7 # 老年非老人

    我認為當代任何講究漢字音韻的文學體裁,比如古典格律詩詞對聯,現代要押韻的新詩等,都要按目前通行的普通話音韻來安排平庂和押韻。任何講究漢字音韻的文學體裁都要隨著時代漢字音韻發展的變化而變化著發展。否則便會消亡。漢字是載體,載體變化了,附著它上面的衍生物不變怎麼存活?因為有些字的古音古韻現代人都不知道,幾個寫古體詩的人還不放棄古董音韻,現代人怎麼看得懂?看懂了又有何意義,只能說你食古不化罷了。

    用普通話音韻調,並不破壞古典格律詩詞聯的格律形式,體裁形式,這就夠了。就象小說,散文,詩歌,格律詩詞對聯,體裁傳承下來,只是漢字音韻隨時代變化,並非丟棄傳統體裁。

    任何講究音韻調的文學體載,都要隨著漢字音韻調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發展。抱住古代音韻調去寫作是沒有前途的。其實,古代總結音韻的書也隨著漢字音韻調的變化有所變通。比如唐代有《唐韻》,宋代有《廣韻》《集韻》《平水韻》,都是以漢字音韻調為基礎而編輯的。現代也早編了《中華新韻》。都說明了音韻調的變化要隨漢字變化而變化,隨漢字發展而發展。

  • 8 # 駿馬雄風11

    應該從發展的眼光,尊循歷史的格律,來完善中華新韻,使它更完整,更適合現代語言的發展,且不平淡無味象白話文。

  • 9 # 守在河邊的老貓

    這無所謂啊。用哪個方便就用那個吧。個人管見:如果普通話掌握的比較好,用中華新韻方便,韻部也較寬鬆。如果南方方言熟練,用平水韻方便一些。就寬鬆程度說中華新韻最寬鬆、詞林正韻稍次,平水韻韻部最窄(它可以用“通韻”)。

    平水韻中許多字在中華新韻中都變成了平聲字,比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十個字,平水韻中只有三是平聲,其餘都是仄聲。而中華新韻中,一、三、七、八、十都是平聲了。

    要注意的是,一首詩詞中只能遵守這三種韻中的一種,不能混用。

    有的時候一首詩可能即符合平水韻也符合中華新韻,尤其是字數比較少的詩詞,這也算是一種特例吧。

  • 10 # 橙子君的貓

    建議用中華新韻。因為現在普通話普及,人們從小學的就是普通話,閱讀也用的普通話的發音。中華新韻更適合人們的發音習慣。

    語音是發展變化的。平水韻是唐人的用韻習慣,詞林正韻是清朝人總結的。為何會出現兩個用韻體系?就是因為經過七八百年的發展,人們發音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的韻跟後來實際發音情況不符,如果還用之前的韻,不僅韻部難以掌握,而且讀著也不會有押韻的美感。(因為發音已經變了)。

    中華新韻的出現也是這種情況。當然如果你喜歡用古韻,也沒什麼要緊的

  • 11 # 泛槎雲海

    我認為當今創作古典式詩詞,應當依據中華新韻定格律。為何?詩詞格律的本質是使詩詞音韻和諧動聽。而要達到這樣的要求,必須立足於所處的語言環境。而今普通話早已是我國運用最廣的法定標準語言。中華新韻就是依據普通話語音為基礎同時也合理繼承了古韻成果而制定的,因而最能體現新時代的要求。很多漢字語音古今差別很大,如果當今創作古典式格律詩詞仍要依照平水韻或詞林正韻的規範,我們還得回到古代語言環境中去(實際上已很難作到更無必要),豈不是脫離了時代的主流捨本而逐末嗎?歷史上韻書幾經更新換代,也體現了古人與時具進的革新精神,當今的我們為何要泥古不變呢?當然,平水韻、詞林正韻這些古代典籍我們不僅不能拋棄,而且要很好傳承,但它們的重要作用在於作為研究工具,而不是限定今人創作格律詩詞的樊籠。

  • 12 # 小姐姐說詩詞

    平水韻:由其刊行者劉淵原籍為江北平水(今山西臨汾)而得名。是用來進行格律詩創作專用的韻表,共106個韻部。

    詞林正韻:主要是清代詩人戈載依據前人作詞用韻的情況歸納的詞韻,是專門用來進行詞創作的韻表。

    平水韻和詞林正韻有部分重疊,又有部分不同,所以創作的時候要嚴格分開,格律詩用平水韻,詞牌用詞林正韻,否則寫出來的作品會貽笑大方的。

    中華新韻:現代普通話發音的韻表,可以進行格律詩的創作,也可以進行詞的創作。

    初學者一般用中華新韻進行創作,用中華新韻的最好標註一下,否則會被認為不專業,因為中華新韻做了很多簡化,跟古代的發音大相徑庭。

    有經驗的作者還是建議用平水韻和詞林正韻。不過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作品要有詩意、有新意、符合平仄。

  • 13 # 季長鳴

    盛夏淮濱師校培訓有感盛夏陽穿翠滿天,淮師齊聚影身翩。名家雲語心波湧,不枉平生志萬千。吾欲乘風來複路,又依拙筆頌儒賢。四方同道添濃意,一醉誰人入夢仙。

  • 14 # 山野文香

    題主問得太籠統。平水韻一般用於寫詩,詞林正韻用於填詞、中華新韻詩詞皆可用,一般填詞用詞林正韻較好,也可用中華新韻。寫詩用平水韻、中華新韻。

  • 15 # 1579972429

    我感覺各有各好處。平水韻,詞林正韻分部較多而韻字相對較少,較容易找字。對於普通話讀得準的,用這些老韻就方便些。而新韻分部少,字多,屬寬韻,對初學和普通話音不夠準的人來說,寫詩填詞還是新韻好用些。

  • 16 # 老街味道

    問題:平水韻、詞林正韻、中華新韻用哪一個寫詩詞更好?為什麼?前言

    從創作的方便性來說,使用中華新韻更好。從欣賞和學習古詩詞的角度來說,只用平水韻和詞林正韻更好一點。

    舉個不一定恰當的例子,用毛筆臨帖是學習書法,用硬筆寫字也是書法,但是兩者還是有些不同,硬筆和毛筆是兩種不同的技巧。

    一、平水韻

    古人作詩,隋唐前,用口語押韻。隋唐後有了韻書,如《切韻》《唐韻》等,特別是科舉開始以詩賦取士以後,規定了作詩賦押韻的標準,於是詩人們開始按照韻書來作詩填詞。

    不過,平水韻是宋金時期的韻,唐朝人當然不會用宋朝的韻書來押韻,但是宋朝韻書是根據隋唐韻書傳承而來,因為唐詩大部分符合平水韻。

    後來的詩人們作詩,開始用平水韻押韻,一直到民國時期。

    所以,假如我們作詩,也使用平水韻,更有利於我們欣賞學習古詩詞。

    二、詞林正韻

    唐宋詞填詞,是沒有詞韻的,他們填詞就是按照詩韻。有人作詞,和作律詩一樣,完全一韻到底,更多的人填詞,依照古體詩的標準,可以鄰韻通押。

    因此,在清朝出現了類似於鄰韻通押的詞韻:《詞林正韻》。

    我們看到的唐宋詞,很多作品押韻符合《詞林正韻》,並不是古人用後代人的韻書,而是因為後代人歸納了唐宋詞的押韻方式,總結出來的《詞林正韻》。

    同時,也有很多的唐宋詞,並不符合《詞林正韻》,例如秦觀的《千秋歲》就分別押了兩個韻部。

    三、中華新韻

    其實新韻早在民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只不過民國詩人作舊體詩不肯用而已。

    新中國又出了幾版新韻,最近的是前幾年出的《中華通韻》,基本又回到了隋唐以前古人作詩的方式:用口語押韻。其實就是普通話押韻。

    使用新韻最方便的就是,作詩的時候,不需要查詢韻書了,解決了今古韻不同造成的障礙。

    結束語

    簡單來說,用古韻作詩,有利於學習和領悟古人作詩的方法。弊端就是入聲韻記不住,很多字,今古意義和發音不同,需要總是檢查韻書。

    用新韻作詩,有利於創作,弊端是學習古詩詞的時候,要在新韻和古韻中切換。

    我個人從新韻到古韻,現在只用古韻,是因為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太多,必須養成用古韻的習慣。

  • 17 # 梧桐樹邊羽

    平水韻、詞林正韻、中華新韻用哪一個寫詩詞更好?為什麼?

    所以,這類問題,基本上只有初學者才會提出來——因為你學習進去之後,就會發現,其實用什麼韻都可以。

    只有在特殊的、指定條件下,才會出現對用哪種韻的要求,甚至現在基本上沒要求。因為詩歌的質量無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而押韻作為一個詩歌的基本要求,算不上對詩真正有要求的人的衡量標準——你押韻才是詩,至於押什麼韻,和你要表達的內容,構建的意境,比起來,又不那麼重要了。

    所以,如今寫詩,押韻就行。

    那麼題主列出的這些韻,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自然還是有的。唐音宋調符合平水韻,寫詞用詞林正韻,今人多用新韻,或者最新出版的中華通韻。

    平水韻是在隋朝陸法言《切韻》,唐朝孫緬《唐韻》,大宋《廣韻》的基礎上大幅合併韻部得來的。這種變化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因而一直被文人遵從寫詩,直到近代白話文寫詩開始普及,民國時期才開始制定新韻書。

    而唐宋之人寫詞,基本上是遵從詩韻,因為詞牌本就是“詩餘”,並沒有專門針對詞牌的用韻標準。直到清朝戈載在平上去入的基礎上,融合語音的寬鬆變化,編著了《詞林正韻》,成為後世詞人的填詞教科書。

    至於中華新韻,和後來的中華通韻,都是時代進步的產物,最新的版本基本上就回到了隋唐前的應口法則,用普通話,也就是咱們日常交流的語言韻母,來作為押韻的標準。

    現在的大時代潮流就是普通話的普及,新韻詩歌的交流是暢通無阻。但是你也可以逆大時代潮流而動,因為詩歌創作是個人選擇,就好像你硬是不吃飯,也只由得你,不過餓死了就別怨恨。你硬是要說不押韻也是詩,或者一定用唐音宋調來寫詩,那當然也只由得你。

    怎麼創作,這是你的自由,但是不認同你的詩作,卻是別人的自由。

    賞析要知古,創作則要從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問君身邊,有無“大吹自己、貶低他人”的人?如何恰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