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東漢權臣、一世梟雄、一方霸主曹操面對的對手,相比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面對的強敵其實要弱的多。只是他的才能、謀略都不如光武帝和唐太宗,所以才導致他一生都未能實現統一的理想,抱憾而終。光武帝和唐太宗面對的強敵群雄既多又強,他們卻憑藉自己一流才華、精湛武功、優秀謀略最終掃平群雄,一統天下,成其霸業。

  • 2 # 江北陸遜

    對手強大與否,全看你自己。

    自己弱雞,不用說面對泰森H,幾個小混混就能打得你鼻青臉腫,你覺得這小混混厲不厲害?是不是覺得全天下都是高人?

    吳清源崛起之前,藤澤秀行高川格坂本榮南橫行天下,世界側目,吳清源崛起之後,這些曾經不可一世的大家都被打成讓先。

    所以,對手強不強,全在於你自己。曾經打得曹操丟盔棄甲把兒子都丟了的張繡,馬超,呂布等人,實在是不如竇建德薛杲梁師都杜伏威劉武周劉黑闥遠甚

  • 3 # 蕭冬水

    曹操成就不及劉秀李世民,不是因為對手太強大,而是因為曹操人才觀和人才經營能力遠遜劉秀李世民。

    打天下靠什麼,當然是兄弟啊,其實就是靠人才。

    袁紹四世三公廣有河北膏腴之地,為啥打輸了,就是因為這人不善於發掘人才使用人才,最後輸給了擅於此道的曹孟德。

    但你問為啥曹操和劉秀李世民相比沒得達成最終天下一統的成就,這是不是和對手太強有關係?

    拿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做比較本來就是張飛打岳飛,全靠胡吹,但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勉強比較一下吧。

    先拿劉秀曹操李世民起點作比較,李世民起兵的時候可並不佔先手,天下群雄比他強的多了去了。劉秀雖然是皇族後裔,但他們家那時候已經打入基層好久了,比賣草鞋的玄德兄好不到哪去,起兵的時候更是一幫草臺班子,和官宦世家的曹操可沒得比。

    比完起手我們來看看各自起兵到完成統一的時間,這個比較剛性,可以略窺三人之間的差距。

    劉秀自公元22年起兵,至公元36年定鼎,用了15年。

    李世民自公元617年起兵,至公元628年一統,用了12年。

    曹操自公元189年起兵,至公元220年去世,歷時32年天下依舊三分。

    這一對比就能看出來,劉秀李世民起兵時候的資本並不比曹操雄厚,各自面對的對手也不是弱雞,但兩人都以超強的姿態在十餘年間就實現了天下一統,根本上還是兩人有著更為高效的人才觀,這是二人能夠勝出的最為關鍵的因素。

    劉秀的雲臺二十八將,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都很好的說明了這兩位歷史上能力超強的帝王都有著非常強烈的人才發掘慾望,和一套執行良好的人才使用規程。

    曹操雖然也一度以重才識才著稱,但參看三國志等史料細節(別拿三國演義來說事),曹操比起同時代的群雄自然更重人才,麾下文武都是一時豪傑,文有荀彧、荀攸、郭嘉、賈詡,武有號稱五子良將的于禁、張遼、樂進、徐晃、張郃,但真正在曹操手下掌握兵權的,卻是曹仁、曹真、夏侯惇、夏侯淵這些兩姓親眷,夏侯惇統領合肥各軍,是曹軍東部戰區最高統帥,夏侯淵統領關中各軍,是曹操西部戰區最高統帥,曹仁統領荊襄諸軍,是中部戰區最高統帥,而其他曹姓將領曹洪曹純曹真曹休,是曹操麾下最精銳部隊虎豹騎的統領,也就是說,最精銳最強大的部隊一直都在夏侯姓和曹姓宗親將領的手中。而所謂的五子良將只是各軍統帥旗下衝殺一線的將領罷了,說白了就是一幫幹粗活的藍領。

    後世說曹操唯才是舉,常拿曹操求賢令說事,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二年,曹操三下求賢令,似乎求才似渴,但讓我們將事件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看。

    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曹操第一次釋出求賢令,這一年曹操55歲,離他去世還有10年,也就是說已經是曹操執政的後期,而為何曹操不在執政的前期釋出求賢令,前期四處為戰的時候不是更應當求賢若渴嗎?

    這是因為從這一年開始,曹操政治工作的重心已經開始轉向篡位,三年後的213年曹操就進封魏公,之後陸續加爵,朝著奪國的道路穩步前進。而曹操謀士之中最重要的荀彧正是因為反對曹操謀奪漢祚,被曹操調離中樞,最終於212年鬱郁而死。

    所以,將求賢令放到這十年的曹操奪國的道路上,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求賢令其實是為曹操的政治欲求服務的,他用新進的人才陸續替換苦守漢祚的老傢伙們,用效忠於他的新鮮血液沖刷大漢最後的一點根基。

    看到這裡,各位應該看出來了,與劉秀李世民相比,曹操的人才觀在相當程度上是狹隘的。曹操是絕對容不下與己為敵的魏徵的,而這種狹隘的人才觀導致的後果,就是曹操同處群雄逐鹿的亂世,卻難以達到劉秀李世民的成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判斷個股洗盤結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