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讀書向日葵
在《三國演義》中,沒有王允的連環計,呂布最終的結局也好不到哪裡去。他雖被稱為“第一猛將”,但是有勇無謀,善惡不分,目光短淺,胸無大志,背信棄義,試問,這樣的人能有幾時好?能夠走多遠?終將在三國的刀光劍影下和權利鬥爭中,白白送掉性命。
-
3 # 一夢潤心
沒有王允的“連環計”,董卓一定會獨大,與袁術、袁紹三足鼎立,就沒有曹操和孫權的事了,更沒有劉備的事情了。原因有三:
一、董卓實力最強董卓憑藉在西涼的威望,以及豪俠之氣,帶領著當時最強騎兵“涼州鐵騎”,雖然只有5萬軍馬,但戰馬是精良馬匹,戰士精於騎射,作風剽悍,勇猛無敵,橫行天下,古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秦始皇依靠他蕩平六國,統一天下,唐太宗得之,屢戰屢勝,才有了盛世唐朝。可想而知,這種鐵騎的威力勢不可擋,輕鬆拿下洛陽後,挾天子以令諸侯。更是收了洛陽禁軍等散兵遊勇共10幾萬軍馬。這在當時是極其恐怖的一隻力量,雖然朝廷有諸多維護漢朝的大臣,但也都是"蟻族”,不足為慮。
況且董卓有義子呂布加持,天下第一,名不虛傳,呂布帶領“涼州鐵騎”所向披靡,先後打敗了十八路諸侯中曹操和孫堅兩隻勁敵,這兩支可是後來的三國中的雙雄。呂布不光自己名震天下,他手下的張遼、高覽也都是一等一的高手,特別是張遼後來成為曹操集團的“五子良將”。有這些得力助手,董卓想要統一天下都有可能。
二、十八路諸侯一盤散沙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回鄉召集家族勢力,發出討伐檄文,十八路諸侯會盟與河南酸棗縣,大家推舉“四世三公”的袁紹為盟主,“次日築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旌黃鋮,兵符將印”,各諸侯鄭重其事的請袁紹登壇,宣誓盟詞痛斥董卓京城作亂,表明了共討董卓的決心,袁紹的作秀讓各路諸侯都禁不住“涕泗橫流”,演技大讚。
如果論總兵力,十八路諸侯合計30萬兵馬,兩倍於董卓的軍隊。十八路諸侯結成同盟,雖說是統一指揮,但各路軍馬都是相對獨立的。誰都想推翻董卓而分一杯羹,但誰也不想拿自己的實力去與董卓拼命。連一個華雄就把十八路諸侯的諸多大將嚇個半死,要不是第十九路的劉備的兄弟關羽,真是要被董卓笑死。這樣的聯合就如蔣介石統一中國下的東北軍、湘軍、川軍,誰都不會真心消耗自己的實力,更談不上團結。
三、未來的割據局面會發生很大變化呂布是董卓的義子,董卓年歲已大,如果兩人和諧相處,雙方“尊老愛幼”,整體實力一定會越來越強,以洛陽為根據地,加上後方西涼的穩定,輸出馬匹、武器和西涼強軍,呂布為先鋒,一個個收復十八路諸侯那也是勢如破竹。最後剩下袁術和袁紹兩支最強軍隊,也是強弩之末了。
有人說呂布是“三姓家奴”,但那是後話,如果不是王允的“連環計”,拿貂蟬當工具,呂布沒必要反董卓,因為董卓本就要將江山禪讓給呂布。憑著呂布的威名,一步步實現統一天下的心願還真有可能,就算不能統一,也不至於“父子反目”,自己也落得個“被斬白門門”,害得“四大美人”的貂蟬再異其主。
-
4 # 楊純
《三國演義》中,沒有王允的連環計呂布最終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呂布這個人。呂布,字奉先,東漢豪強將領,官致騎都尉、中郎將,後又被封都亭侯。他武藝超群、勇猛無比,在《三國演義》中武力排行第一。
呂布一生短暫,但他驍勇善戰、被譽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先後效忠於丁原、董卓,後又將他們屠害,終成孤駐一方。之後與曹操為敵,期間與劉備、袁術等諸侯時好時敵,最終在曹操和劉備聯軍下,兵敗人亡於白樓門。
沒有王允的連環計呂布最終會是什麼樣的結局?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將問題分析如下,就會得以求證結局的預想是非常顯而易見的。
第一,性格複雜且反覆多變。輕狡反覆見利忘義,這是人性貪婪致命的缺點。在沒有王允的連環計之前我們看看呂布是怎樣做人和做事的?
開始呂布認丁原為義父,可是經過同鄉李肅的三言兩語外加一匹寶馬就使他“屠主”求榮,於是拿著丁原的首級去向董卓“獻禮”。董卓更是高興過頭,便封他為騎都尉、中郎將、都亭侯,呂布又認董卓為義父。
設想如果呂布沒有遇上司徒王允和美女貂蟬的連環計,能安心待在董卓這裡為他效力的話,憑著他的實力,就肯定能成就一番事業嗎?
自古以來忠,信,仁,勇“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再點一下關羽在人們的心目中形象如此的光輝偉大。而呂布恰好就猶如關羽的反面,他為了寶馬和進一步輝煌,見異思遷走捷徑而背叛丁原、就這一點都讓他打上了“見利忘義”“輕狡反覆”的標籤。
在當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的社會環境下,如果你不想在原來的主子下“委屈”,自行離去罷了。就像劉備在最初也“東跑西串”,投了很多主子啊?
問題關鍵是背信棄義不說,還弒主,這就是極大的過錯了,所以張飛嫉惡如仇的罵他是”三姓家奴“。呂布為了“急功近利”輕而易舉的背叛加屠害丁原,以此來接近實力核心圈,這實際是讓無形的“輿論毒”滲入了骨髓。
第二,不進忠言,好大喜功的所謂“自信”淹沒了本身能動性。再看看呂布在各個場合的“致命表現”。
“轅門射戟”這一舉世無雙的技藝,大大提高了他的武藝精湛性,同時也是他有智謀的一個體現。這一招不但保全了劉備,也為自己的生存提供了盟友,牽制了袁術等對自己有害的勢力,有利於自己的發展。從這裡來看,呂布也並不像世人說的無謀。
但是就是他的“優點”過分的自傲和盲目自信使他在生死攸關時淹沒了自己的本能。且說呂布巧用“反間計”奪了濮陽之後,曹操不甘心,在攻佔了兗州之後又重整旗鼓帶兵殺回濮陽。這時陳宮就上言獻計呂布:“‘不可出戰。待眾將聚會後方可出擊。呂布說;“吾手持方天畫戟還怕誰來”?然後不顧陳宮的勸諫,引兵出陣,結果被曹操打敗一逃去了定陶。在定陶時呂布又不聽陳宮的勸諫,一意要火攻曹操,結果中了曹操的奸計,又被打得落荒而逃,跑到徐州去投奔劉備。劉備收留了他,可呂布卻趁張飛醉酒奪了徐州,還想連同袁術一起除了劉備。
在和袁術合作的時候,袁術向呂布提出讓他兒子娶呂布之女為妻,呂布答應了,可是後來又悔婚並殺了袁術的使者,又一次和袁術鬧翻了。正是因為呂布的這種性格,就可以看出呂布的自負。
再說呂布在徐州時,陳珪父子在賓客宴會的時候都不停的誇讚呂布的功德無量,陳宮覺得陳珪父子每次都阿諛奉承,必定不懷好意,於是就上諫呂布,讓他防範著陳珪父子。可呂布卻怒叱陳宮無端進獻讒言,欲想陷害好人。可見呂布的好大喜功,不進忠言。
也正是因為呂布聽信陳珪父子的讒言,導致被曹操的奸細設計奪了徐州,只得帶著陳宮逃到下邳。這時呂布的處境已經很危險了,劉備和曹操聯合攻打他,他沒有盟軍,只有守著下邳孤軍奮戰。在這等危機時刻陳宮又一次獻上了良計,讓呂布帶兵出城形成“犄角之勢”,這樣就不用怕曹軍了。可呂布在出發前又取消了這個計劃,他聽信妻子嚴氏的枕頭風,因為嚴氏的婦仁之見而錯過了最佳戰機,良機就此消失了。之後陳宮又瞭解到曹軍缺糧,要到許昌去取糧,再次勸呂布去斷其糧道,曹軍無糧的話必定不攻自破。這可謂是最後的轉機了,然而呂布還是不以大局為重,沉迷在貂蟬的撒嬌和誘惑中,整在家飲酒解悶,還狂妄的說“吾有畫戟,赤兔馬,誰敢近我!”就這樣最後一次戰機也丟失了。呂布並不是有勇無謀,但正是因其“勇”,讓他太過自負,導致他看不清楚周圍的形勢,也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屢次把陳宮的忠言拋棄腦後;呂布因其狂妄自大、不進忠言、也過於沉溺美色,不思進取。從戰場廝殺到政壇角逐,呂布憑藉一己之勇,在群圈的老謀深算政客中肯定是佔不到便宜。與其說他是“勇而無謀”,倒不如說因為他的“勇”所造成的狂妄自大的而疏忽了對手的“智”在必得。
人性決定了事態,心性決定了前途,
第三,在看陳壽評價呂布:“奉先有琥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惟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陳壽說的是呂布確實勇猛無比,但為人太過反覆不定,道德品行及其不好。
當曹操問劉備怎樣處理呂布時,劉備只說了句“汝不見丁原董卓呼?”一語點破要害處,回顧呂布的初衷。他兩認義父,又兩度弒父。當他在不斷屠主的時候更沒有收集自己的人脈,更大程度的是他的“行為”使別人敬而遠之。這種只靠依附著別人沒有強大的人力資源,這也是他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
總起說來“性格決定命運”,在《三國演義》中,沒有王允的連環計呂布最終的結局還是“換湯不換藥”。
如果呂布能就此吸取教訓,調整自己心態的話,那他也許就不會發生在王允的連環計上的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他的人生性格趨向已經在屠主丁原時就開始迷失自己,從那時候開始註定失敗的人生旅程就是必死的無疑。因為他逃不了自己致命的性格“特徵”。
-
5 # 唐一憨
看歷史故事,很多時候看的就是人心、人性,《三國演義》更不例外。
呂布,這個人人設的性格,就註定了他不會成就大業,而董卓之所以願意重用他,也是看重他的有勇無謀,對他有益無害,所以才認他做乾兒子,想利用呂布的這點成就霸業。所以,放在那個戰亂爭雄的時代,呂布他只能做一顆別人的棋子而已。
加上他選擇的是董卓,所以更加快了他慘敗收尾的結局。
因此,即使沒有王允的貂蟬連環計,也會有第二個王允的離間計。其仍然逃脫不了一個戰士在動亂年代的宿命。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中如果沒有司徒王允的連環計,第一猛將呂布也會因權力之爭或政治鬥爭,遲早與漢末權臣、亂世奸雄董卓反目成仇,但時間會更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