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烏石林硬筆書法
-
2 # 張言好書畫
你寫的非常好,給別人評價時需要看墨跡,這樣能看筆墨功夫!你的顏體功力很深了,路子正,有前途!
附顏真卿作品欣賞
-
3 # 野山261
書法可以修心養性,可以陶冶情操,磨練耐性,提高鑑賞力和悟性,同時可以檢驗自己的決心和持久力,是淺嘗輒止,還持久努力,或者是潦草行事,都是一個檢驗。
我自己對書法有一種骨子裡喜歡的感覺。看到好字,看到好帖,看到石碑墓誌,都要靜下心來,揣摩一番,心摩手畫,手指肚畫,細心揣摩,希望可以領悟精神,別開生面,繼承發揚,學習一二。甚至買到不少字帖,拓片,對傳世名人書法,孜孜不倦,進行學習研究。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此之謂也。
雖然說,書法取乎之上,書追晉唐。而個人的學力,悟性有限,或者天資不夠,後天不足,都是使人不能得嘗所願的因素。所謂人書俱老,也是說學書是伴隨人們一生的學習追求。
受工作時間,以及條件環境等影響,每日臨帖,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可能有所間斷。畢竟,學書習字不是硬任務,不是要考核的目標,個人的修為和目標而已。因此,持久堅持尤其重要。需要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
在經濟市場化社會,急功近利,快餐式節奏,顯然和學書會有衝突。把大把時間和精力用於書法,經濟要有後盾支援,生活要能維持,吃飯是第一要務。然後才有其他。有打工者,快遞者,小工者,乞討者,練字,和公園老者練字,其心態應該不一。
書法要遠離紛囂,沉澱心態,耐住心性,坐住板凳。唯此,或可有成。
-
4 # 太叔忘江
麻姑和顏家廟碑是兩個帖,是不大好比較的,顏魯公是一帖一風格。但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平正中見奇。
比較下臨貼,個人覺得麻姑臨得更好,顏家廟過於平正而失了靈氣。有些筆畫過綿弱,比如捺的力量感。下了功夫了,整體寫得不錯。提個小建議,上圖時可以不反色不加工,不然只剩下結構了看不出行筆,白紙黑字更清楚。
顏魯公後期的字吸取了篆籀之意,古樸雄渾,筆畫看似笨拙,然而那種不經意的搭配卻是巧奪天工,就像郭靖千錘百煉而後脫迂腐。
臨帖,從入帖到出帖,寫得很像了是進步,再到出帖階段會感覺越寫越不像。再到自己創作,這時候寫成什麼樣才能知道進步了多少,就是扔了帖寫字。所以,一般臨帖後對比下,查漏補缺。
為什麼顏魯公拋棄了早年的多寶塔風格?從技法到體系,往上追溯隸書篆書,寫得萌新童趣而又不失老辣,綿柔裡盡是韌勁。這些問題都很有樂趣,書法的魅力也是於此吧。
-
5 # 教寫字的王老師
從大麻姑到顏家廟無疑是好的,個人覺得這兩個帖的臨都有些許問題,麻姑的細勁圓挺都略有不足,家廟少點兒變化與天真,有點公式化了。
回覆列表
方向肯定正確,也寫得很好,寫到這個份上應該是花了不少功夫。明顯後一張更成熟老練些,用筆混厚蒼勁,結體寬博厚重,深得顏魯公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