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續一口仙氣
-
2 # 大臉面包
袁術稱帝的原因還是因為對自身實力的自信,實際上他也完全配有這種自信;首先袁術稱帝時他的勢力範圍已包含了淮南,揚州和徐州的兩個郡(廣陵和下邳),都是當時中華大地上最重要的產糧區,且由於少經兵禍人口稠密,其轄內居民人口總數達到八百萬,僅國都壽春的人口就破百萬,與之相比當時的古都長安和洛陽已歷經浩劫,只剩得斷壁殘垣
其次,周邊環境也有利於稱帝活動,袁術當時的鄰居有西邊的劉表(守有餘而攻不足),東邊的孫策(在曹操伐袁前一直對袁術表現的很忠實),東北部的呂布和劉備(體量不大且互相敵視,還是好對付的),以及西北部的曹操(也是對袁術稱帝表現出最具攻擊慾望的勢力),除此之外能與之產生利害糾紛也夠個頭的只剩袁紹了,但他此時也正忙著對付北邊的公孫瓚,拿下幽州
也就是說,假設發揚大業成功了,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頂住曹操的攻勢
(猥瑣發育的曹老闆親征袁術時打的一點兒也不猥瑣)
假設將仲國基業發揚光大:
一、收兵
曹操一旦進攻袁術,戰法肯定就一招一一全體進攻中路,事實證明他也是這麼做的,所以稱帝后的袁術應立刻將淮南各鎮的主力部隊抽出一大部分調往壽春附近,鞏固城池打陣地戰,另外再增兵一部分至下邳,防止呂布混水摸魚
二、放糧
或許是天生怒意,公元197年袁術稱帝時淮南發生了大旱災,當年糧食幾乎顆粒無收,袁術應當及時開倉放糧解救百姓和下層士兵,一來可以向前者表明新朝的仁慈,二來可以激勵後者士氣,為日後的大戰做好準備
(袁術是三國前中期最出名的土豪,放糧食對他來說是可以承受的)
三、玩兒命防守
曹操大軍的優勢是兵少但精,又有劉關張三兄弟的加入,打野戰天下少有敵手,但缺點也很突出,缺糧,因為當時的曹老闆後勤上還是隻有地少人稠的兗州,所以對壽春城內糧多如山的袁術來說,一定要讓部隊死守城池,堅守不出,只要堅持三四個月,曹軍糧草耗盡,必有變數
四、全軍出擊,敗而不滅
當曹軍因飢餓而軍紀渙散時,袁術的機會就來了;此時酒足飯飽的袁軍如洪水般衝出城池,以人海戰術猛攻一陣,衝潰曹軍,在將其大敗後強迫其簽訂和平條約,五年內曹操就再無力南下了,同時由於其只是受重創而未死,仍可做為抵擋北方袁紹的緩衝區
五、兵威未平,一舉滅徐
此時的袁軍正在勢頭上,不易停下征伐,而應舉國之力進攻徐州呂布,後者騎兵雖勇卻也孤掌難鳴,徐州將會被袁術大軍圍成孤城,最多一年非破即降,到時就可以對揚州孫策形成合圍之勢,操練水軍,囤積糧餉,靜觀其變
六、200年舉大兵,蕩平揚州
孫策遇刺,江東一片混亂,乘周瑜返回,揚州群龍無首時,休整近三年的袁術大軍分別從準南,廬江和下邳三個方向攻來,任周瑜有千百謀略,也無法在被包成餃子的情況下反敗為勝,拿下揚州後,仲國已經統一了江淮大部和整個江東,勢力大增
七、屯兵淮徐,虎視北方
此時袁術的南邊已經沒有威脅了,他可以將重兵屯于徐州和淮西,防止曹袁和劉表的同時,也可以隨時出兵,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尤其是袁紹死後,三子互相爭權的局面,對袁術是極好的機會)
袁術作為當時一代梟雄,稱帝后的種種不良後果我相信不管是他本人還是他的謀臣一定可以預料卻依然選擇稱帝,那一定是利大於弊。他稱帝的利益在哪裡呢?且按照袁術當時稱帝后的底子,肯定比劉備好,也好過孫策,甚至優於曹操,那袁術該怎麼再稱帝后做正確的決定,一步一步完成仲國大業呢?
回覆列表
袁術想破局真的太難了。
先說結論,袁術稱帝太早了,導致剛剛佔領江東立足未穩的孫策短時間內整合好了江東力量與他決裂,失去了一大塊潛在的勢力範圍。而且直到袁術即將敗亡之前袁紹才徹底消滅公孫瓚勢力,失去了南北合流的機會。
但是,袁術和袁紹之間相當不對付,在袁術頹勢盡顯的時候兩人才開始商量合流的事。
要知道的是,袁紹和袁術倆人的勢力無論是地盤大小還是治下人口數量,抑或是糧鹽產量,那可都是第一梯隊的。
袁紹的河北大平原,還有袁術的長江中下游平原,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那都是響噹噹的地盤,他們倆要是真能精誠團結,那絕對是天下第一大勢力,甩第二三條街那種。
問題在於,袁紹和袁術倆人由於競爭地盤發生過至少兩次正面衝突。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反董聯盟十八路諸侯裡邊有個山陽太守袁遺。
袁遺是袁紹和袁術的堂兄弟。這哥仨都是袁湯的孫子。
袁湯至少有4個兒子:袁平、袁成、袁逢、袁隗。
袁平的兒子是袁遺。袁逢有至少四個兒子:袁紹、袁基、袁術、袁敘。後來庶出的袁紹過繼給了袁成。袁隗的兒子據一些說法是袁胤。
袁紹組織反董聯軍後,當時留在洛陽的袁隗和袁基都被董卓滅門了。
後來董卓西退,聯軍解散之後,袁紹和袁術一北一南發展根據地。
袁紹最早就是個小小的渤海太守(還是董卓封的),後來賺取了蠢蛋韓馥的冀州之後才算有了爭雄天下的本錢。
袁術的起家經歷比較好玩。當時董卓拉攏袁術封他為後將軍,袁術害怕惹禍跑到了南陽。南陽在當時算是全天下一頂一的大郡,但是太守張諮過於混蛋,於是被長沙太守孫堅殺了。袁家畢竟是天下頂尖豪門,孫堅自己起兵北上的時候先殺荊州刺史王睿,又殺了張諮,可能也是害怕朝廷怪罪,就投靠到了袁術旗下,不過這個投靠其實更多是合夥的意思。所以說,袁術的起家之本其實是在荊州。然後,倆人聯手向東拓展,佔據了豫州的部分郡縣。
之後就是反董聯軍了,聯軍散夥之後袁紹也看上了豫州的地盤,想讓部下週昂擔任豫州刺史,於是就和袁術打了一仗。雖然袁術倒是贏了,但親哥倆就這麼結仇了。
再往後,袁術和公孫瓚、陶謙結盟防禦袁紹,袁紹只能和新上任的荊州刺史劉表聯手進行鉗制。當時袁術派孫堅進攻劉表主要是為了奪回荊南的地盤,可惜孫堅戰死了。
孫堅一死,袁術手下就沒有能領兵的大將了,再加上自己也沒什麼穩固的地盤,只能聯合朝廷任命的兗州刺史金尚攻打已經佔據兗州的曹操,但被擊敗(匡亭之戰)了,於是只能退保豫州和揚州的交界地帶。後來,袁術殺死揚州刺史陳溫,佔領了江北一帶的地盤。
就這樣,袁術得到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富庶根據地,也就是演義裡說的淮南。
因此,從地理上來看,中國東部近海地區從北往南的諸侯依次是公孫瓚(幽州)、袁紹(冀州)、田楷(公孫瓚部下,佔領部分青州地盤)、陶謙(徐州)、袁術(淮南)、劉繇(揚州)。
袁紹和袁術在揚州問題上又一次出現了矛盾。袁紹想讓上邊提過的袁遺接任揚州刺史一職,但是袁術顯然是無法接受的,於是襲擊了護送袁遺的軍隊。袁遺兵敗只能往回跑,在沛縣一帶被亂兵所殺。袁術的這一次行為導致袁家兄弟身死,基本上相當於和袁紹撕破臉了。
袁術本來想一舉吞併揚州,但是朝廷派了劉繇來當刺史,而且劉繇還是被孫策的舅舅吳景和堂兄孫賁接引到曲阿的。後來孫策之所以能獲准進攻江東,就是打著為袁術收服揚州的名義。
按理說,孫策剛剛攻下江東的時候,如果袁術想辦法召回孫策,派自己的親信接手,那麼孫策還真不見得能抵抗的下來。但是袁術非得缺心眼著急稱帝,結果立足未穩的孫策獲得了大義名分,反倒站穩了腳。
孫策攻下江東是196年,袁術稱帝是197年,而此時袁紹還在華北和公孫瓚拉鋸。就算袁術此時和袁紹重歸於好,聯手進攻正處於劉備呂布亂戰局面下的徐州,他倆也不見得就能打通地盤。
之後,曹操、劉備、孫策、呂布四個勢力聯手絞殺袁術,再加上當時淮南出現了受災情況,因此袁術雖然沒有被一舉消滅,但是也元氣大傷了,幾乎沒有再起之力了。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袁術群嘲吸引火力,給了袁紹悶頭髮育的機會。由於曹操等臨近諸侯著眼於袁術,袁紹在避免兩線作戰的情況下全力進攻公孫瓚並取得了勝利,成為了河北霸主。
如果此時袁紹全力南下迎接袁術,袁術其實或許還有救。
可是袁紹就想吃現成的,袁術想過來他可以接納,想讓我過去救你,沒門。
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曹操對於發小袁紹的評價真是一針見血。
於是,袁術基本上就涼透了。
所以說,袁術真想一統三國,得從佔據淮南開始改劇本。
首先,袁遺過來的時候別急著哄人家走,雖然揚州不能給,但是可以給一個大郡太守噹噹,畢竟是自家人。這樣,袁術和袁紹就不至於完全決裂。
然後,一定要想辦法和袁紹搞好關係,兩人爭取從南北雙方向侵蝕徐州,這個不需要太著急,能吃多少吃多少。
在孫策佔據江東之後想辦法給他調回來,甚至可以把他爸當過的豫州刺史封給他,然後派自己的親信接手並消化長江下游那些開發度比較高的郡縣。再往南那些蠻荒未開化的郡縣說不好聽的要不要兩可。
下一步,袁術必須想辦法憑藉自己的力量向北拓展,爭取打出一個南北通道,但這肯定是最困難的一步。這個時候,袁術要面對的是呂布,呂布的幷州軍在當時可能是全中國最能打的。而袁紹這時候哪怕沒有和曹操交惡,那也是和公孫瓚對峙的關鍵時期,很可能沒法派出一支主力南下。
如果袁術真的打贏了呂布,兩袁合流,幾乎東邊半個中國都是袁家的了。如果進展順利,袁術拿下徐州,袁紹拿下幽州,那麼哥倆甭管誰當皇帝,中國都得進入東西朝時代。
幷州+幽州+冀州+青州+徐州+半個豫州+大半個揚州(其實揚州的主要人口錢糧幾乎都在袁術手上了),你告訴我全中國誰能敵得過他倆,你真指望那幫軍閥能團結一心再來一次反袁同盟?
其實我以前曾經設想過一個穿越文,就是穿越成袁術走上邊我說的路線。但是回到現實的話,你真的指望袁紹和袁術倆紈絝的公子哥能做到我說的這些?
所以說,按照歷史走向的話,袁術稱帝之後基本上是完全沒有機會翻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