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尚青子自由寫作人
-
2 # 喜歡新鮮事
觀眾讀者看的是內容,圖片不起什麼作用,內容被讀者有用自然會繼續往下看,沒意義不實用不吸引人的內容也就會滑過。
-
3 # 李志勇LZY
文章只有寫的好,
有圖可以優光輝,
無圖公認良重要,
個人認為供參考。
-
4 # 老八169
一、題目要吸引人,有獨特見解。如果屬於人云亦云,內容也拾人牙慧,自然引不起別人的興趣。二、一定要深入淺出,用通俗的語言,恰當的比喻或類比,把深奧的道理說清楚。三、語言有文采,有趣味
-
5 # 萬山373
老師你好,您的問題關鍵是文章如何吸引讀者。而不在於文章是否插圖不插圖。
當然,圖文並茂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但是做為寫手,一般又不習慣於在文章中插圖,寫文章時思路凝聚根本不會去想插圖,但如果寫完文章插幾幅圖,有可能會取得畫龍點睛的效果。
《易》有云:知意忘象。易中象基本是一陰一陽,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兼而兩隻,在天之象風雲日月,在地之象水土生靈。故圖象往往能給人第一個深刻的印象,由象知意。
再有先生說深度文章一般篇幅較長,現在的情況好像大致如此。但讓讀者記住的往往是隻言片語,名言警句都很短,真理有時就是一句話。布魯諾被教會焚燒之前,只要他承認地心說就會釋放他,但他仍堅持地球是圍著太陽轉的。王勃十七歲寫下名垂萬世《滕王閣賦》,而讀者能記住也就是一句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有人幾人還能記得: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呢?
鋪墊與昇華,平凡與深度,就像矛盾的特殊性存在於普遍性之中一樣,二者不可或缺。可我讀陸機先生的《文賦》卻是字字珠璣,無一句平凡無力。但卻叫人很難想起那一句是經典。
所以,我喜歡宋詞多於唐詩,喜歡他由景入情,隨情抒發!就像平淡的民謠高潮是唱出一聲吶喊。單純追求讀者的閱讀量,往往會脫離文章的中心,只有置身於文中,才能深刻。讀過古龍先生《天涯明月刀》的人應該都記得這兩句話:
“蒼白的手。”
“漆黑的刀。”
-
6 # IT聯盟
我覺得吸引人不一定根據文章的長短來判定啊,主要還是看文章的人跟你寫的文章有沒有切合點,如果你的文章正好是讀者想看的,哪長短也就無所謂了。
回覆列表
其實,好多新媒體平臺都在教會人怎樣囉嗦。並且,大有格式類同的“八股新風”。
所以,影片比圖片好做,圖片比文字受眾多。
文字的易懂就需要文字淺顯一些,又得有深度,那篇幅不長不行。
篇幅一長,人們又沒那耐心閱讀了。所以,寫的和讀的都愛嚷嚷什麼“乾貨”,貌似海帶和粉條都是乾貨吧?但是,乾貨不進行處理又怎麼能直接吃呢?怪了。
於是,有的文章可以徹底寫成:標題是:如何不懶惰?那麼內容就是“勤勞”二字了。算是最乾的乾貨了吧?
既要寫得深刻,又要達到“動人”,再不插點兒圖片,實在不易。如果採用蠱惑性的題目,又往往與內容不算符合。
後來我採用的是,真實而舒暢地表達,不求迎合那類大白話都讀不懂的人,相信自有一幫愛讀的人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