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了電影之後對這一段來回揣摩也沒有定奪,希望與各位一同討論
7
回覆列表
  • 1 # 三十六度

    《無問西東》是個好電影,有很多人說它矯情,我沒覺得。即使矯情又怎樣,人活著、想變得更好,就是矯情。

    人生,本身就是一個矯情的過程。

    電影講了四個時期的故事,1923年發生在北平清華大學的故事,1938年發生在昆明西南聯大的故事,1962年發生在北京的故事,現代(二十一世紀)發生在北京的故事。看了網上很多評論,大家在每一個時期尋找自己的槽點和淚點,我就不多扯蛋了。來說說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那個女人——許伯常老師的妻子,劉淑芬。

    很多人估計都恨透了這個無賴式的女人,因為她整天打罵看上去老老實實的許伯常;因為她王敏佳才會寫那封匿名信最後被扣上特務的名字;因為她王敏佳才會被大家罵為勾引自己老師的婊子……但是看完電影,我對這個女人表示同情。

    許伯常老師是1962年那一段,黃曉明飾演的陳鵬和章子怡飾演的王敏佳的中學老師,看得出來,他和劉淑芬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對恩愛的小情侶。

    劉淑芬用自己的工資供許伯常讀完了大學,許伯常給了劉淑芬一個承諾,就是劉淑芬每次吵架都會說的那句“當初是你說你要跟我過一輩子。”但很可惜,許伯常大學畢業後, 變心了,他不喜歡劉淑芬了,或許是因為覺得她年齡大?醜?價值觀不一樣了?反正就是不喜歡了。許伯常要悔婚,是劉淑芬以死相逼才維持下來這段婚姻。悔婚也可以理解,各位,我們買錯了一個物件用著都不順心,更甭提一輩子生活在一的人,所以這婚姻註定不幸福。

    劉淑芬是真愛許伯常。電影中有幾個情節我印象非常深刻:

    劉淑芬給許伯常做好了飯讓他全都吃掉,說自己吃飽了天熱放不住。可是晚上自己用白開水泡了點鹹菜來充飢;

    劉淑芬看遍了許伯常批改的每一個學生的作業本,她都能透過標點符號來判斷出是哪個學生寫的那封匿名信,可以見她對這些作業本是多麼熟悉。為什麼熟悉?或許她也只能透過看看他給學生的評語來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吧;

    即使在劉淑芬跳井前的最後一瞬間,她腦子中幻想的還是她還許伯常恩愛的畫面。

    但是很遺憾,許伯常不愛她了。

    劉淑芬說,外人只看到我打你罵你,可他們沒看到你是怎麼打得我。她說“你不是用手打的我,是用你的態度”。

    因為結婚這麼多年,他們不同吃、不同睡,不交流、不言語。許伯常對街坊鄰里哪怕對陌生人的態度都比劉淑芬要好,所以他讓劉淑芬覺得“我是這個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許伯常的執念就是“人就不能變嗎,人為什麼不能變“,那既然不能改變,我就冷漠你。而對於劉淑芬來說,冷漠,就是最大的懲罰。

    如果說劉淑芬對許伯常採取的是“家庭暴力”,那許伯常對劉淑芬實施的就是“家庭冷暴力”;誰也不必誰更無辜,誰也不比誰更委屈。我始終覺得,心理上的打擊對一個人創傷要比身體上的打擊重多了。

    我喜歡聽戲,梅派有一出經典曲目《鳳還巢》,說的是明朝末年,侍郎程浦有兩個女兒,夫人生大女兒程雪雁,貌奇醜;側室生二女兒程雪娥,美貌聰明。程浦喜歡二女兒程雪娥,視為掌上明珠,並且把她許配給世交的兒子穆居易。有一次大姐雪雁假扮成雪娥去和穆居易約會,結果穆居易差點沒吐出來。就是因為雪雁長得醜,沒人喜歡、沒人在意、沒人呵護,所以程雪顏的心理變得極度扭曲。儘管在戲裡她是一個供大家取樂的角色,但我老是覺得這種“譁眾取寵”背後有一點悲涼,她是多麼渴望被大家關注,哪怕是被大家取笑也是好的。而她所有的那些被大家看成笑料的“譁眾取眾”對她自己來說,又是那麼真誠的表達。

    劉淑芬也是一個渴求得到丈夫關注的心理發生扭曲的女人,只不過她表達的方式不是譁眾取寵,而是透過和許伯常打架來發洩,透過去揭發王敏佳勾引自己的丈夫來發洩。但其實她內心是善良的,所以當她看到王敏佳被眾人毆打致死(最後沒死)時,在打人的人都跑了的時候,她走過去看了看王敏佳,她愧疚,她不安。最終,在和許伯常恩愛生活的幻想中跳井自殺。

    電影開頭有一句旁白,“如果提前瞭解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我猜,如果劉淑芬知道了她所要面對的人生,她還會來到這個世界,面對這個人,因為她喜歡他。

    或許人都是這樣,不撞南牆不回頭。

  • 2 # 山山村村裡

    為無問西東中徐老師的妻子寫。

    她不是罪人,她只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無問西東這部電影刻畫了大量的人物群像。裡面大部分人物在經歷千難萬險後,都得到了很好的歸宿。唯獨這對夫婦,悲慘的命運永遠無法改變。

    妻子年輕時省吃儉用供丈夫上了大學,徐老師上了大學後,卻對妻子再也愛不起來。他妻子挖苦他,對學生比對妻子都要好。家裡的什麼東西他都和妻子分的一清二楚,妻子打碎了他的杯子,他就用自己的碗,不用妻子的杯子。

    有時妻子怯怯地望著丈夫,看到那張冷峻的臉,依然會像個少女一樣流露著愛和不安。妻子在矛盾終於爆發時忍不住哭喊,你答應過我的,要跟我過一輩子的!可丈夫低聲嘶吼著,人是會變的,什麼事都會變的,為什麼偏偏這件事不行!他的聲音充滿著痛苦和無奈。

    丈夫上大學後的變心是可以理解的,當一個人面臨新世界的時候,他會對過去的事物有所取捨。這不是用道德來評判的。這只是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現實:上山下鄉剛過,恢復高考的那個時代,夫妻感情在一方上了大學後會漸漸消亡,是很多家庭的命運。不用說過去,就說現在,我們高中喜歡的人,現在感情還一樣嗎?

    所以現在丈夫和妻子面臨的問題是,丈夫已經不愛了,日子還要不要過下去?過也好,不過也好,不論結果如何,對妻子,都是傷害,心靈上遭受的傷害。

    我看得出許老師對師母是心懷愧疚的。可是,愛情這東西,是不能靠所謂責任的捆綁的。否則只會生出更多的叛逆和恨。

    丈夫的無奈,師母也懂得。但她就是愛他,心甘情願,只要能看著他就很滿足。她回想著丈夫年輕的時候彈風琴,她就坐在一旁緩緩拉動風箱。她幻想著有一天還能這樣,她為這幻想而活著。

    我想妻子已經愛得沒有尊嚴了,卑躬屈膝。但是愛情長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雙方靈魂的獨立。獨立才能贏得彼此的尊重,和愛惜。

    夜深人靜時,妻子一人獨守空房,看著客廳裡丈夫奮筆疾書。這是兩個人的寂寞。

    妻子之所以為那樣多的人唾棄,大概就是因為她出於憤怒,說她丈夫的學生勾引自己的丈夫那一段。但這是大部分文革時期的施暴者所共同經歷的。他們為自己聲討公正的三言兩語,成了群眾藉以施暴的理由,這是他們也沒想到的。他們往往是事發之後,才知道事態的嚴重。自己釀成的禍,自己都無法阻止。

    看批鬥的民眾們蜂擁而上,對毫無防備的姑娘拳打腳踢。師孃站在人群中,我想她在那個瞬間突然怕了,她意識到她在殺人,雖然沒有上手,手上卻佔滿鮮血。她想阻止人們,但她在人群外圍一次次想擠進去,卻被人潮推出,她沒想到輿論的可怕力量。人群散去,只剩她,和血肉模糊的學生。

    試想一下她一路回家的心理狀態,自己殺死了丈夫的學生,她悔恨,而丈夫本來對自己充滿了怨艾。她無顏面對丈夫了,只希望來世能忘掉這輩子的怨仇。人生的未來是一片黑暗,過去也沒有美好的回憶了。這也是為什麼她留戀中最後看了一眼丈夫,跳進了無底的黑暗。

    從丈夫最後痛苦的嘶吼中,我感到了丈夫對妻子的悔恨。雖然愛情很無奈,但丈夫也懂得,妻子一直是一片痴情。她不該是這樣的結局,死的這樣孤獨,這樣慘。只希望她在天有靈,聽見了丈夫在她跳井時的那聲嘶力竭的吼。這也許能稍稍撫慰她的傷透的心。

    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劇,也讓我看到,在無法抗拒的時代浪潮中,一個人竟是多麼脆弱。他或她無意的舉動,也許就造就了什麼人從此以後悲慘的命運,他們也將永遠為此悔恨,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他們可能錯了,但他們不是罪人,他們只是那個動亂年代的犧牲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蛇有胎生和卵生兩種!其他動物卻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