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釣魚蓑笠哥

    此問題為蓑笠哥自問自答,也是前幾天和幾位釣友閒聊中提及。思考良久,談談自己淺見。

    這些鬧窩的魚哪個最為厲害?我們先把這些產檢鬧窩小魚從我們垂釣的幾個維度來詳細的排列一遍,然後再來看看哪個最為厲害。

    白條

    白條可以說是國內最為常見的魚,不少釣魚人為之頭痛,但也有不少釣魚人鍾愛於它。

    鬧窩機率:☆☆☆☆☆,只要有白條的水域,能不被它鬧窩的機率可以說極少,除非是在比較淺的灘塗。

    鬧窩程度:☆☆☆☆☆,只要白條鬧窩,除非用顆粒(顆粒大白條也會鬧),那一定是不上鉤不罷休。上至30CM,下至3米甚至六七米基本都是白條的活躍水層,你基本是避無可避。只要一條白條進窩,那麼很快它的七大姑八大姨乃至岳父小姨子的全家都會轉瞬即至。

    水質要求:☆☆,不少釣友覺得白條對水質要求很高,事實上蓑笠哥觀察真的不是很高,廣東很多自然水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汙染,但是白條生存得好好的。而且多次釣獲白條回家烹飪都有柴油味。

    分佈狀態:☆☆☆☆☆,南北都有,蓑笠哥釣過的地方只有在西藏沒有見過白條,南北都有。

    釣獲難度:☆,白條很好釣,只是很多釣友不愛釣而已。

    麥穗

    鬧窩機率:☆☆☆,講真的麥穗鬧窩的機率在大水面不是很高,小水面鬧窩就很嚴重,麥穗魚的亞種也比較多,大小各異。

    鬧窩程度:☆☆☆,麥穗雖然也是成群但是遠遠沒有那麼多,一個窩子裡面三五條就已經很多了,超過十數調的比較少見。當然也有的地方可以一天釣獲數斤麥穗,主要看運氣了。

    水質要求:☆☆☆,比白條稍高,但是很多水質不好的地方也會有,只是比較少罷了。

    分佈狀態:☆☆☆☆,全國都有分佈,陝西以西的地方就沒有了。

    釣獲難度:☆☆☆☆,個體小嘴巴也比較小所以比較難釣,不過它吃食兇狠,不上鉤決不罷休,用比較極端的小鉤細線也可以釣。

    鰟鮍

    鬧窩機率:☆☆,鰟鮍現在越來越少了,只有在一些小溪或者堰塘中有發現,所以能被鰟鮍鬧窩的機率還是不高的。

    鬧窩程度:☆☆☆,鰟鮍也是成群結隊,但是它們生性膽小有大魚進窩之後基本就跑掉了。

    水質要求:☆☆☆☆,鰟鮍對水質的要求稍高,稍有汙染的地方基本很難見到鰟鮍。

    釣獲難度:☆☆☆☆,鰟鮍個體小,難度和麥穗差不多吧,但是嘴巴更小,吃食也沒有麥穗兇猛。

    小羅非

    鬧窩機率:☆☆☆☆,沒有給滿分是因為它過不了長江,中國只有四個省份能自然過冬,所以只有兩廣、福建、雲南南部的釣友才能有機會釣到它。但是隻要有小羅非的地方,它不鬧窩是不太可能的,只要是吃的它都會吃,哪怕是水草、玉米它都會吃。

    鬧窩程度:☆☆☆☆☆☆(比滿分還高),只要小羅非鬧窩那麼它肯定是鋪天蓋地,不管大小都齊聚一窩,偶爾摻雜了幾條大點兒的釣友們可能沒有太多的感覺。

    水質要求:☆,可以說沒有什麼要求,只要魚兒能活的地方它就能生存,只要它能過冬的地方,很快就能繁殖得鋪天蓋地。

    釣獲難度:☆,可以說沒有難度,小羅非用小鉤拉餌一天釣個幾百條毫無壓力。

    蝦虎和趴地虎

    蝦虎就簡單的綜合一下,整體給出☆☆☆的評價吧。因為蝦虎魚比較喜歡葷腥,所以一般我們用搓餌它鬧得不是很兇,但是隻要用蚯蚓那麼它就比較瘋狂了。蝦虎魚對水質要求比較高,水質比較清澈的地方才有,水底最好是沙底或者沙灘的地方。要避開它特別簡單:餌料弄大一點就行,或者不用管它,它吃不了多少,一群過來也沒有幾條,膽小怕事。

    趴地虎就更少見了,它生性害羞膽小,現在想要釣到它真的很難,更不用說它會來鬧窩了。

    馬口

    可以說至少有八成以上的釣友沒有見過這種魚,只有在水質特別好而且有一定海拔的小溪、水庫才會有這種魚。它嘴巴大,習性與白條相似,比較漂亮加上味道鮮美導致它真的很難泛起很大浪花。整體評分給☆☆吧。

    綜合的來看,當屬白條穩坐頭把交椅,它要是敢說第二沒有魚敢說第一!除它之外還有一個鬧窩基本也是極為厲害的:泥鰍,只不過現在野外泥鰍極少,只有在經常放生的地方可以遇到。不過避開泥鰍也挺簡單,釣離底一段距離即可。

  • 2 # 深圳餵魚哥老李

    野釣的朋友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垂釣難題,這其中比較招人煩的很多,我覺得最招人煩的就是小魚鬧窩了。小魚鬧窩可以說是野釣中最普遍也是最煩人的一個難題,而且在垂釣的好季節春季和秋季這個問題尤其突出。這個難題最煩人的是嚴重影響我們的垂釣心情,甚至會為此放棄這次垂釣。

    先來說說終極大招。春季和秋季這兩個季節,我們一般都是使用腥餌和蟲餌。這樣的餌料是很容易招惹小魚的,小魚最喜歡瘋狂搶食腥餌。終極大招就是不使用腥餌,這樣的餌料小魚不會問津的,也就免除了小魚鬧窩的煩惱。但是這招最大的問題就是就怕餌料小魚是不吃了,大魚也不吃,那就得不償失了。比如我家這有條河,小魚鬧窩時就一種粘米好用(注意一種這個詞,真的,就我們這兒附近一個人發明的,我就奇怪了,這粘米在別的釣場不好用,別的粘米到這個釣場也不好用。)但是用這個粘米的時候明顯魚口變稀了。

    再來說說不怎麼好用的方法,真不是我瞎說,這些辦法都不能避免小魚的騷擾,但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如果我們不想換餌那減少小魚鬧鉤最好的方法就是釣跑鉛。跑鉛釣法最大程度的增加了線組的穩定性,這樣就可以使浮漂的動作更加真實,可以更好的判斷是不是目標魚來吃餌。跑鉛釣法還可以加速餌料到位的速度,減少小魚搶食的機會,餌料到位後小魚就很少來搗亂了。

    還有就是比較麻煩的辦法了,而且效果時靈時不靈,還是和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可以把小魚不吃的餌料包在腥餌的外面,這樣就可以避免小魚搶食,入水後腥餌就會露出來,不影響腥餌的使用。但是很麻煩,餌料還會相互影響串味。還有就是在釣點的附近打一個濃腥的窩子,這樣就可以將小魚都引開,問題是目標魚也有很大可能被引走。還有就是走釣了,就是哪裡有小魚搗亂就躲開,敵進我退,敵退我進。

  • 3 # 流星與天涯

    小魚的種類:鬧窩的方式:應對的方式:

    只有瞭解小魚的種類,瞭解他的生活習性,才能根據它的生活習性,理解魚兒鬧窩的方式;根據它的鬧窩方式決定餌料的狀態,從而減輕小魚鬧窩。

    白條魚

    一、小魚的種類:

    小魚的種類有很多種,但是現在小魚的種類相對於以前來說,種類太多了,很多小魚在野外環境已經沒有了,比較常見的是:白條魚、鰟鮍魚、麥穗魚、趴地虎這4種。

    白條魚、白條對水質要求不太高,分佈很廣,白條對於腥味餌料很敏感,葷素不忌。是常見的小個體魚類,也是釣友最痛恨的魚類。白條喜歡群聚,棲息於溪、河、湖及水庫等水域上層,屬於中上層魚類。白條真正是趕又趕不走,有些白條很小,釣也釣不到,很煩人。

    鰟鮍魚、鰟鮍是雜食性魚類,棲息在緩慢流動或靜止的水域,大多數在水域底層、在河流淺水區,活動,也是喜歡群體性活動的魚類。相對來說大個體鰟鮍魚肉是很厚,有些水域鰟鮍個體很大。

    趴地虎

    麥穗魚、麥穗魚常見於江河、湖泊、池塘等水體。生活在淺水區,雜食性也可以說碰到什麼吃什麼,麥穗魚碰到什麼東西都想過去咬兩口。麥穗魚分佈極廣,幾乎所有淡水水域都有它的蹤跡。水草較多的水域麥穗魚更多,因它麥穗魚很愛吃其他魚類的魚卵。

    趴地虎:趴地虎生活於河溝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礫、石隙、泥沙的底層。冬季潛伏在水層較深處或石塊下越冬,以蝦、小魚為主要食物,冬季在深水處越冬。

    光頭小時候釣魚,小魚的種類很多,至今都不知道有些魚叫什麼名字,但是早已經不見了他們的身影,現在釣魚鬧窩的小型魚類這4種是最多,那麼他們的鬧窩方式是怎麼樣呢?

    二、鬧窩的方式:

    魚類的品種不同生活的水域不同,鬧窩方式相差很大,有些魚類是全水域鬧窩,有些魚類只在特定水層鬧窩。

    麥穗魚

    白條魚、白條屬於中上層魚類,游泳速度非常快,常常拋竿餌料還沒有入水的時候,白條看到餌料後就從四面八方趕過來搶食,這時候浮漂的動作為,不會下沉,因為餌料入水白條就已經介面。

    餌料入水後,浮漂立起來後,不在下沉或者上浮,有一個停頓動作,這也是白條介面。浮漂立起來後,快速送票是白條吃餌後遊向水錶造成,有時候浮漂完全到位後,快速送票也是白條吃餌後遊向水域中層導致。

    白條吃餌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在水錶層介面較多,在水中層介面次之,在水底吃餌黑漂比較少。

    鰟鮍魚、鰟鮍屬於底層魚類,在水錶層幾乎看不到它們的身影,只有大群鰟鮍搶食的時候,它們才會離底介面,鰟鮍鬧窩的漂相接近於鯽魚吃鉤的漂相,送漂黑漂鈍口都有。

    麥穗魚、麥穗魚在水域底層、中層都有它們的身影,特別對於腥餌很敏感。麥穗鬧窩的漂相也很容易分辨,都是瞬間黑漂、送漂、走漂等試探過程不多,在水底拉著餌料就跑,真正是餓死鬼投胎。

    鰟鮍魚

    趴地虎、趴地虎鬧窩的方式很秀氣,特別是冬季的時候,冬季釣魚沒有看到浮漂的動作,提竿的時候趴地虎就已經掛在魚鉤上。這種情況,除了水溫比較低以外,另一方面是趴地虎的游泳速度很慢,泳力比較弱,它的嘴又很大,吃餌後不遊動就看不出漂相。

    白條魚在全水域活動,送漂、走漂、黑漂都有,漂相很雜亂。鰟鮍魚吃餌比較像鯽魚吃餌的漂相,很秀氣。麥穗魚吃餌漂相動作很大,它們吃餌料後就跑。趴地虎吃餌慢吞吞,以為是大魚吃鉤,提竿後它掛在魚鉤上。

    三、應對的方式:

    那麼瞭解小魚所在的水層、瞭解小魚的吃餌防水後,怎麼應對小魚鬧窩呢?主要有幾種方式。

    1、餌料的霧化、餌料的霧化好,味道就散發很快,特別是白條多的區域,短時間內就能吸引大量白條進窩。餌料霧化差一點,餌料多揉打幾遍,白條鬧窩的機率大大減少。

    趴地虎

    2、讓餌料落水更快、調漂的時候適當調鈍,讓餌料快速穿過水域中層,浮漂快速到位,讓白條追不上餌料,從而達到減少白條鬧窩的機率。

    3、大餌料的顆粒、餌料顆粒大的時候,散落物很多,小型魚類吃餌料的時候,吃一口就跑,有些釣友用顆粒大的餌料釣魚,或者在餌料裡面加入一點酒米,誘釣結合也能減輕小魚鬧窩,效果不錯。

    4、減少餌料的味型、餌料的味型越大,在水底散發速度就比較快,魚兒鬧窩就越嚴重。味型大雖說能夠快速誘魚,但是太容易吸引小魚進窩,特別是腥味餌料,很多小魚對於腥味比較敏感,腥味餌料過大吸引小魚就越多,減少餌料的味型,能夠減輕小魚鬧窩的程度。

    大鰟鮍

    5、增加餌料的粘度、餌料過於鬆散小魚鬧窩很嚴重,餌料鬆散過於鬆散入水後,下沉速度很慢,下沉速度慢也就給魚兒介面的機會。餌料在水底浸透以後膨脹,水底的小魚撕扯餌料,漂相雜亂。

    餌料裡面加入一點粘粉,使餌料更為緻密,小魚要不動餌料,從而減少小魚鬧窩的機率,這也是很多釣友釣大魚的時候防止小魚鬧窩,餌料裡面加入酒米的原因。

    小魚鬧窩的時候,採用調低釣低,釣鈍的方式讓餌料快速入水到底,同事減少餌料的霧化,餌料裡面加入酒米,減少餌料的味型,增加餌料的粘度,這幾個方面都可以減少小魚鬧窩的程度。

    綜合:白條魚、鰟鮍魚、麥穗魚、趴地虎它們的種類不一樣,鬧窩的程度也不相同,根據它們鬧窩的方式針對性改變餌料的狀態,從而達到減輕小魚鬧窩的目的。

  • 4 # 釣魚為生

    野釣中鬧窩最厲害的非白條莫屬!我討厭白條的程度不亞於討厭特朗普。白條最討厭的地方就是它什麼都吃,餌料只要一入水,立馬一群過來搶食了。要釣大個體的其他魚,餌料是要沉底的,但是隻要有白條的存在,餌料就無法沉底了。白條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大魚啊,簡直就是大魚的保護小弟!商品餌無法沉底,改用玉米吧!白條拿玉米基本沒有什麼辦法。但是如果個體大的白條,玉米也吃的。但是玉米畢竟沒有商品餌效果好。真懷念自己剛學釣魚的時候,一根三米六的竿子,底也不會找,掛兩個小鉤,隨便開點餌料,一天釣好幾斤白條,開心得不得了。是不是白條釣得太多了才這麼討厭它了!還是真拿它沒有法子了。

  • 5 # 茶城小康

    野釣小魚鬧窩是釣魚人最討厭最煩最無奈的一件事情,往往也出現了很多各種各樣解決的方法!

    但是什麼小魚鬧窩嚴重,我覺得應該跟地域有關,在我們這邊野釣小魚鬧窩最多的就是小白條,還有那種小扁魚,我們當地叫“蒸板魚”!那實在是成群結隊,黑壓壓的一片啊!直接叫你崩潰,有時候可以用恐怖來形容啊!

    尤其是在這樣的炎熱夏季,白天出釣一些小野塘,小河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路不到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