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時光隧道2019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帝至公元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宣佈退位,2133年間共有四百九十四個皇帝。

    “天子”們為將皇位坐到永遠,所以苦求長生不老。但大多身體欠佳壽命不長,他們“駕崩”時不少太子尚在幼年,有的還在襁褓之中。於是中國歷史上就出現許多娃娃皇帝。

    1、東漢的殤帝(100多天大)

    2、東漢的衝帝(兩歲)

    3、東晉的穆帝(兩歲)

    4、清朝的宣統(三歲)

    5、北魏的幼主(三歲)

    6、清朝的光緒(四歲)

    7、北魏的孝文帝(五歲)

    8、北魏的孝明帝(五歲)

    9、東晉的成帝(五歲)

    10、北魏的孝明帝(五歲)

    11、南宋的恭宗(五歲)

    12、清朝的順治(六歲)

    13、清朝的同治(六歲)

    14、後周的恭帝(七歲)

    15、元朝的寧宗(七歲)

    16、北齊的幼主(七歲)

    17、北周的靜帝(七歲)

    18、北齊的後主(八歲)

    19、西漢的昭帝(八歲)

    20、東漢的質帝(八歲)

    21、三國吳廢帝(八歲)

    22、南宋的端宗(八歲)

    23、清朝的康熙(八歲)

    24、三國魏廢帝(八歲)

    25、西漢的平帝(九歲)

    26、南宋的帝昺(九歲)

    27、元朝的天順帝(九歲)

    28、明朝的英宗(九歲)

    29、東漢的和帝(十歲)

    30、東魏的孝靜帝(十歲)

    31、南朝的宋後廢帝(十歲)

    32、南朝的宋順帝(十歲)

    33、北宋的哲宗(十歲)

    34、明朝的神宗(十歲)

    娃娃皇帝沒有管理國家的能力,是由太后、外戚或權臣攝政。但這些攝政者攬權營私,玩弄娃娃皇帝於股掌之上,甚至任意廢立誅殺,或取而代之。

    娃娃皇帝活到成年後,為收回權力,又與攝政者展開鬥爭,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慘劇。

    如王莽鴆殺漢平帝與末帝、梁冀毒死漢質帝、康熙帝囚禁鰲拜等權臣以及慈禧太后殘暴地處置光緒帝等。

    在統治者為爭奪權力血腥屠殺時,國家正常的政治經濟活動被擾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 2 # Lihongjiu99

    中國歷史上,民國以前都是封建社會,皇帝是世襲的,所以就出現了許多幼年登基的小皇帝。從秦朝開始算起 到中國封建社會結束,中國共出現過兩百多位皇帝,其中幼年登基的大約有二、三十位。

    這其中登基後在位時間比較長而且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有:明英宗朱祁鎮、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

    明英宗朱祁鎮,明朝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長子。宣德10年登基即位,號正統。正統8年,正式親政,寵信宦官王振。正統14年,御駕親征,攻打蒙古瓦剌部,兵敗被俘,是為“土木堡之變”。太后和兵部侍郎于謙,扶朱祁鈺登基,取得北京保衛戰勝利。迎英宗回京。景泰8年,英宗策動奪門之變,廢代宗、殺于謙,復位稱帝,改元天順。天順8年,朱祁鎮病逝,廟號英宗。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首位皇帝。其生母為孝莊文皇后,以後的孝莊太后。福臨登基後的年號為順治。福臨6歲登基,由叔父多爾袞輔政。順治元年,清兵入關,當年遷都北京。順治7年,多爾袞死於射獵,福臨得以親政。福臨親政以後,聽取朝臣意見,實行懷柔政策,新的農業政策使清漸漸在關內站穩了腳跟。順治帝重視漢官的作用,到順治末年全國領土基本統一。順治18年,駕崩,遺詔傳位第三子玄燁。

    順治皇帝傳位的這位皇帝,就是被稱為“文治武功 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康熙親政的初期,國內國際形勢異常嚴峻,康熙帝堅持大規模用兵,保證國土完整統一。

    康熙帝鬥鰲拜、平三藩,消滅臺灣割據政權,設臺灣府 隸屬於福建省。抗擊沙俄侵略,簽定《尼布楚條約》。三徵噶爾丹,取得勝利。

    康熙加強中央集權,籠絡漢人,發展經濟。由於採取了一系列比較好的政策,社會逐漸取得了好的發展,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局面。算得上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康熙61年,玄燁駕崩於暢春園,廟號聖祖。

    至於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因為離我們這個年代非常近,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一段歷史 ,就不過多介紹了。

  • 3 # 使用者楊緒成

    1東漢劉隆。

    2東漢劉炳。

    3元懿璘質班。

    4北齊高恆。

    5東漢劉纘。

    6北周宇文衍。

    7南宋趙昺。

    8南朝劉準。

    9南宋趙昰。

    10前涼張玄靚。

  • 4 # 歷史影視小迷弟

    自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以來,從秦至清,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上產生了400多位皇帝,這些個皇帝們形色各異,其中不乏一些幼年登基的皇帝。幾乎各朝各代都有,然而由於他們幼年登基,沒有治國理政的能力,所以朝廷的大權不是被權臣把持,就是被外戚掌握,甚至被宦官操控,甚至宦官竟然可以擅自廢立皇帝,從而在歷史上演繹了一幕幕的宮廷爭奪史。小魚就來盤點那些幼年登基的皇帝們:

    西漢:

    漢昭帝劉弗陵:8歲登基,21歲死,在位13年(公元前87-前74年);

    漢平帝劉衎:9歲登基,14歲死,在位5年(公元前1年-公元6年);

    孺子劉嬰:2歲登基,21歲死,在位2年(公元6年-公元8年);

    西漢由於漢昭帝劉弗陵幼年登基,武帝臨死前明大將軍霍光輔政,在漢昭帝死後,由於昌邑王劉賀的荒淫奢侈,霍光將其廢掉,迎立宣帝劉詢繼位。由此霍光也成為大漢朝的一位權臣。

    東漢:

    漢和帝劉肇,10歲登基,27歲死,在位17年(公元88年-公元105年);

    漢殤帝劉隆:100日登基,1歲死,在位不到1年(公元105-106年);

    漢順帝劉保:11歲登基,30歲死,在位19年(公元125-144年);

    漢衝帝劉炳:2歲登基,3歲死,在位1年(公元144-145年);

    漢質帝劉纘:8歲登基,9歲死,在位1年(公元145-146年); 

    漢靈帝劉宏:12歲登基,34歲死,在位22年(公元168-189年);

    漢獻帝劉協:9歲登基,54歲死,在位32年(公元189-220年);

    東漢由於幼年登基的皇帝居多,因此出現很多外戚專權的情況,同時東漢也是歷史上宦官干政最嚴重的歷史時期之一,出現了外戚“跋扈將軍”梁冀,權臣何進、董卓,宦官張讓等人。

    漢殤帝影視劇照

    三國:

    魏 齊王曹芳:8歲登基,45歲死,在位14年(公元239-254年);  

    吳 廢帝孫亮:12歲登基,20歲死,在位6年(公元252-258年);

    東晉: 

    晉成帝司馬衍:8歲登基,25歲死,在位17年(公元325-342年);

    晉穆帝司馬聃:2歲登基,21歲死,在位17年(公元344-361年);

    晉孝武帝司馬曜:11歲登基,34歲死,在位24年(公元372-396年);

    南北朝時期:

    南朝宋 順帝劉準:11歲登基,14歲死,在位3年(公元477-479年);

    北魏孝文帝元宏:4歲登基,33歲死,在位29年(公元471-499年);

    北魏孝明帝元翊:6歲登基,19歲死,在位13年(公元515-528年);

    北魏幼主元釗:3歲登基,3歲死,在位不到一年(公元528年);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11歲登基,28歲死,在位17年(公元534-550年);

    北齊後主高緯:8歲登基,21歲死,在位11年(公元565-575年);

    北齊幼主高恆:8歲登基,8歲死,在位不到一年(公元575年);

    北周靜帝宇文闡:7歲登基,9歲死,在位2年(公元579-581年);

    北周靜帝劇照

    唐:

    唐僖宗李儇:11歲登基,27歲死,在位16年(公元873-888年);

    五代十國: 

    後周恭帝柴宗訓:7歲登基,20歲死,在位1年(公元959-960年);

    北宋: 

    宋哲宗趙煦:10歲登基,25歲死,在位15年(公元1085-1100年);

    南宋 :  

    宋恭帝趙顯:4歲登基,52歲死,在位2年(公元1274-1276年);  

    宋端宗趙昰:7歲登基,10歲死,在位2年(公元1276-1278年);

    宋幼主趙昺:7歲登基,8歲死,在位不到1年(公元1278-1279年);  

    遼:

    遼聖宗耶律隆緒:12歲登基,61歲死,在位50年(公元982-1031年); 

    西夏: 

    西夏毅宗李諒祚:2歲登基,21歲死,在位19年(公元1048-1067年);

    西夏惠宗李秉常:8歲登基,27歲死,在位19年(公元1067-1086年);

    西夏崇宗李乾順:4歲登基,58歲死,在位54年(公元1086-1139年);

    元:

    天順帝孛兒只斤·阿速吉八:8歲登基,8歲死,在位不到1年(公元1328年);

    元寧宗孛兒只斤·懿璘質班:7歲登基,7歲死,在位不到1年(公元1332年);   

    明:  

    明英宗朱祁鎮:9歲登基,39歲死,在位22年(公元1435-1450年和1457-1464年),明朝歷史上唯一擁有兩個年號的皇帝,也是兩次登基為帝的皇帝。 

    明神宗朱翊鈞:10歲登基,57歲死,在位48年(公元1572-1620年);

    清: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6歲登基,24歲死,在位18年(公元1643-1661年);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8歲登基,69歲死,在位61年(公元1661-1722年);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6歲登基,19歲死,在位13年(公元1861-1875年);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4歲登基,38歲死,在位34年(公元1875-1908年);

    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3歲登基,61歲死,在位3年(公元1908-1912年);

    溥儀

    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危險的職業,死亡率很高,這些幼年登基的皇帝,不乏有能力出眾者,如康熙皇帝,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平葛爾丹,一生功績顯著;也有英年早逝的,在位期間為國家做出過一點貢獻,如宋哲宗在位時政治上積極推行神宗時期的改革,軍事上兩敗西夏等;但也有在幼年繼位不久就去世的,如漢殤帝劉隆,百天繼位,不到1歲就去世,可殤可嘆。

    如果不妥之處,還望大家指正。

  • 5 # QQbaby兒童攝影蘇浩傑

    中國歷史上登基年齡最小的皇帝是誰?其中東漢殤帝劉隆即位時公元106年1月,剛出生100多天,當年9月21日夭折,是東漢第五位皇帝。他既是中國歷史上最小的皇帝,也是最短命的一位皇帝。那麼,你知道中國歷史上即位時年齡最小的皇帝還有哪些嗎?本文盤點了中國歷史上登基年齡最小的十餘位皇帝,古代小小年紀便登基的更是比比皆是,來看看這篇文章瞭解下吧!

    1、漢殤帝:劉隆

    劉隆(105年—106年9月21日),即漢殤帝,漢和帝劉肇少子,養於民間,東漢第五位皇帝,登基時離出生剛滿百天,是中國歷史上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一歲時夭折,也是中國歷史上是壽命最短的皇帝,諡號孝殤皇帝。元興元年十二月(106年1月)辛未日,漢和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此時劉隆剛出生100餘日。按照傳統,繼承皇位的應是漢和帝的長子劉勝,但劉勝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漢和帝皇后鄧綏認為他不適合做皇帝。於是立劉隆為皇帝,是為漢殤帝,改年號為延平,封其兄劉勝為平原王,鄧綏進升為太后,並由鄧綏臨朝聽政。

    2、孺子嬰:劉嬰

    劉嬰(公元5年―公元25年),即漢孺子,是漢宣帝的玄孫、楚孝王劉囂的曾孫、廣戚侯劉顯的兒子,於居攝元年三月己丑日(公元6年4月17日)—始建國元年正月癸卯日(公元9年1月10日)居西漢皇太子位,沒有當上皇帝,王莽呼之為“孺子”,世稱“孺子嬰”。劉嬰一生僅僅是做了三年皇太子,四歲即被囚,又通令禁止任何人與他講話。孺子嬰長大後,六畜不識,話也說不清楚,成了一個傻子。更始三年(公元25年)2月,在臨涇被李松殺死。

    3、漢衝帝:劉炳

    劉炳(143年—145年2月15日),即漢衝帝(144年八月—145年正月在位),字明,漢順帝劉保之子,母虞貴人,東漢第八位皇帝。建康元年(144年)四月,劉炳被立為皇太子。八月,漢順帝去世,年僅一歲的劉炳繼位為帝,尊漢順帝皇后梁妠為皇太后,由梁妠臨朝攝政。漢衝帝即位後,外戚梁氏把持朝政,梁妠的哥哥大將軍梁冀飛揚跋扈,朝廷腐敗,民不聊生。永憙元年,漢衝帝去世,年僅兩歲,諡號孝衝皇帝,葬於懷陵(漢衝帝陵)。

    4、穆帝:司馬聃

    司馬聃(343年―361年),即晉穆帝(344年—361年在位),字彭子,東晉第五位皇帝,晉康帝司馬嶽之子,母褚蒜子。東晉建元二年(344年)司馬嶽死,司馬聃即位;由於年幼而由母太后褚蒜子掌政,並由何充輔政。何充過世後改由蔡謨與司馬昱輔政。司馬聃在位期間東晉雖然北伐失敗,但是由於桓溫消滅了在四川立國的成漢,並且於永和十二年(356年)奪回洛陽,雖然不久就因為糧運不繼而撤退,但東晉的版圖仍然有所擴大。昇平五年(361年)司馬聃死去,終年十九歲,安葬於永平陵,諡號穆皇帝,廟號孝宗。

    5、毅宗:李諒祚

    李諒祚(1047年-1067年),即西夏毅宗,又名拓跋諒祚、嵬名諒祚。西夏第二位皇帝,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至拱化五年(1067年)在位。他廢行蕃禮,改從漢儀。他調整監軍司,加強軍備,並控制軍權,使文武互相制約。又增設漢、蕃官職,充實行政機構。不斷髮兵侵擾宋邊。拱化五年(1067年),誘殺保安軍(今陝西志丹)宋將。又企圖征服河湟吐蕃,乘唃廝羅與遼朝失和,率兵直攻青唐城(今青海西寧)。他親附遼朝,向遼進貢回鶻僧、金佛和《梵覺經》。拱化五年(1067年)李諒祚駕崩,時年21歲。

    6、幼主:元釗

    北魏幼主元釗(526年—528年),鮮卑族,孝文帝元宏曾孫,京兆王元愉之孫,臨洮王元寶暉之子,南北朝時期北魏皇帝,在位僅四十五天。同年二月二十七日(528年4月2日),因發覺真相不可藏,便改立年僅3歲的元釗為帝,天下震驚,認定太后害死孝明帝,將領爾朱榮遂帶兵討伐。四月十一日(528年5月15日),佔領京師洛陽,元釗及胡太后被俘。爾朱榮將幼主元釗和胡太后押送至黃河。胡太后在爾朱榮面前說了許多好話,爾朱榮不聽,下令將幼主元釗和胡太后沉入黃河,擁迎長樂王元子攸即位,是為孝莊帝。

    7、清廢帝:愛新覺羅·溥儀(宣統)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耀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8、宋恭帝:趙顯

    宋恭帝趙顯(1271——1323年),宋朝第十六位皇帝(1274——1276年在位),沖齡踐阼,在位僅2年,得年53歲,無廟號。他是宋度宗次子,全皇后所生,宋端宗趙昰之弟,宋末帝趙昺兄。1276年2月投降元朝後,封為“瀛國公”,又被迫剃髮出家,後因文字獄被賜死。曾封為嘉國公。度宗病重時,賈似道反對立楊妃所生度宗長子趙昰繼位,度宗只得按賈似道的意思立趙顯為皇太子。度宗於鹹淳十年七月九日(1274年8月12日)病死後,他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德祐”。

    9、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在位三十四年。在載湉親政後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痛定思痛,他極力支援維新派變法以圖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暴崩,享年38歲,廟號德宗。

    10、崇宗:李乾順

    李乾順(1083年—1139年),即西夏崇宗,西夏第四位皇帝(1086年—1139年在位)。天安禮定元年(1086年)李秉常去世後李乾順即位,年僅三歲,母黨專政。他親政後整頓吏治,確定君主集權的體制,結束了累朝出現的外戚貴族專政的局面。頒佈等級制的官階封號,除皇帝及帝位繼承人外,分為七品,西夏政治制度日臻完備。並且減少賦稅,注重農桑,興修水利。大德五年農曆六月四日(1139年7月1日)去世,在位54年,享年五十六歲。

    11、成帝:司馬衍

    司馬衍(321年―342年7月26日),即晉成帝(325年—342年在位),字世根,東晉第三位皇帝。晉明帝司馬紹長子,晉康帝司馬嶽同母兄,母明穆皇后庾文君。太寧三年司馬衍即位,因年幼由其母皇太后庾文君臨朝聽政。庾太后死後由王導與庾亮輔政。在位期間,由於蘇峻與祖約的叛亂,宮城遷移至石頭城;直到咸和四年(329年)陶侃、溫嶠平定蘇峻之亂後才遷回建康。。鹹康八年(342年)六月初五,司馬衍身體不適,下詔讓他的弟弟琅琊王司馬嶽繼承帝位;六月初七,在西堂駕崩,享年二十二歲,諡號成皇帝,廟號顯宗。

    12、孝文帝:元宏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又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親政後,進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頓吏治,立三長制,實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他以“南伐”為名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為漢姓,自己也改姓“元”。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孝文帝崩於谷塘原之行宮,享年33歲,諡號孝文帝。

    13、孝明帝:元詡

    元詡(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即北魏孝明帝(515年―528年在位),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去世,元詡即位,是為孝明帝。元詡即位後,其母胡氏開始擅權亂政,直接導致北魏土崩瓦解。武泰元年(528年),元詡對胡氏專權非常不滿,於是發密詔命爾朱榮率兵前來幫忙。不料密詔被查出,胡氏看後大怒,於是毒殺元詡。元詡終年十九歲,諡號孝明皇帝,廟號肅宗,葬於定陵。爾朱榮聞訊,追查孝明帝的死因,另立長樂王元子攸。孝明帝之死是北魏變亂的開端。

    14、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順治十年(1653年)為了恢復戰亂破壞的農業經濟,順治帝採納范文程等人的建議,設立興屯道廳,推行屯田。十四年(1657年),又積極鼓勵地主、鄉紳招民墾荒。對地方官員制定《墾荒考成則例》,按墾荒實績,分別予以獎懲。同年,編成《賦役全書》頒佈天下。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駕崩,終年24歲。

    15、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

    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同治帝在位期間,清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他在位期間清朝先後平定陝甘回變,同時興辦洋務新政,清朝後期出現了一個政治穩定的時期,史稱“同治中興”。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親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曆1875年1月12日)崩於北京紫禁城養心殿,終年19歲。

    16、靜帝:宇文衍

    宇文闡(573年-581年7月10日,《隋書》作581年7月9日),即周靜帝(579年―581年在位),原名宇文衍,鮮卑族,周宣帝宇文贇長子,母天大皇后朱滿月,南北朝時期北周最後一位皇帝。大成元年(579年)正月,被立為皇太子。二月受父傳位登基,改元大象。劉昉、鄭譯決定以楊堅為輔政大臣(後在李德林提議下成為大丞相)。大定元年(581年),被迫禪位於丞相楊堅,北周滅亡。宇文闡被楊堅降封為介國公。開皇元年(581年),楊堅派人害死宇文闡。宇文闡終年九歲,諡號靜皇帝,葬於恭陵

  • 6 # 壹壹遊

    1、東漢的殤帝(100多天大)

    2、東漢的衝帝(兩歲)

    3、東晉的穆帝(兩歲)

    4、清朝的宣統(三歲)

    5、北魏的幼主(三歲)

    6、清朝的光緒(四歲)

    7、北魏的孝文帝(五歲)

    8、北魏的孝明帝(五歲)

    9、東晉的成帝(五歲)

    10、北魏的孝明帝(五歲)

    11、南宋的恭宗(五歲)

    12、清朝的順治(六歲)

    13、清朝的同治(六歲)

    14、後周的恭帝(七歲)

    15、元朝的寧宗(七歲)

    16、北齊的幼主(七歲)

    17、北周的靜帝(七歲)

    18、北齊的後主(八歲)

    19、西漢的昭帝(八歲)

    20、東漢的質帝(八歲)

    21、三國吳廢帝(八歲)

    22、南宋的端宗(八歲)

    23、清朝的康熙(八歲)

    24、三國魏廢帝(八歲)

    25、西漢的平帝(九歲)

    26、南宋的帝昺(九歲)

    27、元朝的天順帝(九歲)

    28、明朝的英宗(九歲)

    29、東漢的和帝(十歲)

    30、東魏的孝靜帝(十歲)

    31、南朝的宋後廢帝(十歲)

    32、南朝的宋順帝(十歲)

    33、北宋的哲宗(十歲)

    34、明朝的神宗(十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象棋喜歡被一群人圍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