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無外力就預示著,德國不用話費兩月去攻打南斯拉夫,北非,北大西洋等,蘇聯不用守遠東,沒有接受英美租借法案實施之前的援助。
14
回覆列表
  • 1 # 崑崙墟

    無外力的話,蘇聯一開始就不會做出德國會和英國死磕錯誤判斷,讓德國的偷襲得手。比起租界法案,巴巴羅薩計劃前幾個月的損失大的多。

  • 2 # 山高細水長流

    毫無疑問是德國吧,蘇聯主要兵力都在對付德國的東線部隊,而且還有美國的軍火支援,才打成這種慘勝。而德國還要和美,英,法等國在西線,南線,(非洲,和義大利)大西洋等地區全面抗衡,實在是令人驚歎❗️

  • 3 # 普天藍

    蘇聯後勁強,只要能扛住納粹前期一波流攻勢,勝利必然屬於蘇聯!畢竟後期戰役規模越來越大,戰線拉得太長納粹根本無力防守!

  • 4 # 汐於子

    如果沒有盟軍的支援的話,那麼蘇聯可能無法擊敗德國,畢竟蘇聯在1944年的大反攻依賴於英美的物質支援如果沒有英美盟國提供的軍火支援等等,蘇聯的大反攻將非常困難,但是仍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事實上德軍沒有在1941年打敗蘇聯的話,那麼在1942年也還沒有達到這個目標,那麼43年以後想都不要想了,畢竟戰線比較長,補給消耗也是十分巨大。最大可能是和談,不過很大可能是蘇聯會率先撐不下。

  • 5 # 雲海漫霧

    從戰爭雙方已開始就決定了勝負,只不過取得戰爭勝利的時間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而已。從戰爭的性質而言,蘇聯會必勝,贏在非侵略戰爭,有足夠長期打贏戰爭的潛力,因為大家都相信戰爭的歷史:正義最終會戰勝邪惡,勝利的天平最終會倒向正義的一方!所以毛主席他老人家說的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科學論斷,就是要中國人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懼怕戰爭,也就是現在說的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這句話應該始終成為激起我們戰勝敵人與反動派的勇氣和信心!

  • 6 # 參謀次長

    蘇聯一定會勝利的。首先,希特勒兵鋒向東,去招惹北極熊,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西線歷時一個多月的狂勝衝昏了頭腦。更重要的原因是德國人不得不這樣做!因為德國是一個資源極度貧乏的國家,除了煤炭,其它幾乎所有的資源都依賴進口,尤其是對現代化戰爭來說最重要的石油,缺了這樣東西,德國成千上萬臺發動機就轉不起來,這仗就沒法打下去。德國主要石油供應國就是羅馬尼亞和蘇聯,蘇聯還是大頭。其它如中東,美國和委內瑞拉的進口石油都要走海路,可偏偏德國海軍先天不足,根本不掌握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制海權,更何況美國當時己經介入了不列顛之戰了,華盛頓跟柏林公開翻臉是遲早的事。德國的油庫只能在歐洲大陸上找,那就是蘇聯的高加索大油田和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事實上德軍在西線消耗的一百五十萬噸石油中,有九十萬噸是由蘇聯提供的,而羅馬尼亞的油田又在蘇聯邊上。另外德國的糧食和有色金屬等物資也十分緊張,而烏克蘭正盛產這些東西,從東南亞進囗的橡膠也要經過蘇聯領土。而斯大林在波蘭戰役之前就跟英法談過要借道羅馬尼亞和波蘭搶先進攻德國,希特勒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他必須在斯大林關緊油龍頭之前先佔領這座資源寶庫!

    1941年6月22日,德軍入侵蘇聯。在戰爭的初期德軍勢如破竹,猝不及防的蘇軍一潰千里,相繼丟失了佈列斯特要塞和明斯克,基輔,斯摩稜斯克等重要戰略據點,一百多萬蘇軍被殲滅,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在當年十月份兵鋒己達莫斯科城下,北方集團軍群己進抵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城下,但就在此時,德軍固有的短板逐漸暴露了出來,希特勒的後勤部門在這之前並未針對蘇聯進行大規模的軍工生產,這主要是為了麻痺斯大林,保障巴巴羅薩行動的突然性。再加上蘇聯境內落後的交通設施和俄國秋冬季特有的惡劣天氣,這一切都極大地影響了德軍軍需物資的補給,中央集團軍群甚至在戰況最激烈的時候削減運往前線的給養,重點保障彈藥和燃料的供應,因為德軍沒有足夠的卡車和汽油。前線部隊連冬衣都不足,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中出現了大量的戰鬥減員,坦克油箱裡的燃料都凍住了。結果導致了東線德軍在43年1月份迎來了開戰以來的第一場慘敗,損失了五十萬人馬和大量的武器裝備。這一戰役最大意義,在於宣告了德軍開戰以來屢試不爽的閃電戰失靈了!

    反觀蘇聯,在開戰之前就研發和生產了大量的現代化武器,如波波莎衝鋒槍,郭留洛夫重機槍,卡秋莎火箭炮,T一34坦克還有伊爾一2強擊機等,儘管不如德制武器那般精密,但皮實耐操,排障簡單,在野戰條件下更加實用,而且由於資源豐富,生產規模巨大,產量也十分可觀,如波波莎衝鋒槍生產了六百萬枝以上,蘇軍成建制地裝備該槍,七十一發的大彈鼓保證了這款武器極大的威力。而德軍同一級別的P一38/40衝鋒槍只生產了一百萬枝左右,而且該槍儘管精度較高,綜合性能卻十分平庸。斯大林有一句名言,"數量本身就是一種質量",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蘇制武器粗製卻耐操,而且數量巨大,在戰場上往往4到五輛T一34圍著德國虎式打,德軍根本經不起消耗。

    蘇聯另外還有兩大先天優勢,那就是數倍於德國的兵員儲備和特有的政治制度,在戰爭的初期巨量的蘇軍官兵陣亡或被俘,在中後期蘇軍傷亡也往往大於德軍。但蘇軍始終能夠保持相對於德軍數量上的優勢,而且由於蘇軍是本土作戰,同時還擁有大量的民兵,並且戰鬥力還十分強悍,因為武器彈藥正是他們自己生產的,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德軍己經攻至紅十門拖拉機廠的廠門口了,車間裡的工人仍在生產,然後開著剛下生產線的坦克直接加入了戰鬥!一棟二十幾個人守衛的巴甫洛夫大樓面對擁有坦克大炮的德軍攻擊,堅守了整整兩個月,比擁有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抵抗時間還要長,在德佔區,一百多萬游擊隊更是一刻也沒讓德國人省心過,這一切都需要強大而有力的政治制度來組織和協調,著名的第二二七號命令更是讓紅軍官兵捨生忘死。

    東線德軍最主要的戰略目的除了大量殲滅蘇軍外應該就是搶佔高加索大油田和確保羅馬尼亞油田的安全,而蘇軍在槓過了納粹第一波攻擊後,只要能把戰線穩定下來,跟德軍打消耗戰和持久戰,實力並不雄厚的德國是奉陪不起的。在莫斯科會戰期間,西方並未大規模援助蘇聯,蘇軍照樣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在後來的戰局中,即使沒有北冰洋援蘇船隊和美軍的西西里登陸,只要蘇軍跟德軍一直耗下去,即使丟失了南線高加索的糧食產區和大油田,德軍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和運力將這些物資運往其它戰區和德國本土,在紅軍和游擊隊的死纏爛打之下,最終蘇軍一定會打到柏林!

  • 7 # 高紅權先生

    肯定是德國獲勝啊!

    別的不說,就說德國發明的那些新式武器:噴氣式飛機,彈道導彈,反坦克導彈、地對空導彈,自動步槍,更不用說還有原子彈。這些東西蘇聯如何能夠研製出來?

    在真實的戰爭中,如果斯大林格勒被成功攻克,高加索地區落入德國的掌握,蘇聯就基本over了,因為當時西伯利亞油田還沒有開發,蘇聯就靠著巴庫那點石油混日子呢。

    如果蘇聯紅軍變成了一支純騾馬化部隊,那還更德國怎麼打?

    而實際上斯大林格勒能夠守住,是離不開美英拼命的支援的。

  • 8 # 晨星1928

    二戰蘇德戰爭,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德國也贏定了!

    德國遠離國土打仗,皮於奔命,後勤補給跟不上,德國隨然有先進的坦克飛機大炮,當時蘇聯的武器裝備比德國差別不大,在二戰時期的戰機小型化,在空中飛行時間短,不適應遠端作戰,所以德俄戰爭,就沒有外援,德國也必敗無疑!

  • 9 # 趨隱

    如果德國野心沒那麼大,一心只對付蘇聯,那麼肯定是德國勝。德國士兵學歷,素質都普遍高於蘇聯,部隊機械化程度高於蘇聯,裝甲坦克都優於蘇聯,只不過後期東線戰場,西線戰場,北非戰場等等,分兵太多,導致失敗。

  • 10 # 點不點點

    二戰蘇德死磕,沒有外力藉助的話,最終的勝利屬於德國,雖然代價大了點,但是因為武器裝備的缺乏,蘇聯最終將會失敗,哪怕是莫斯科戰役結束之後,德國仍然是有餘力進攻。

    二戰初期,德國綜合國力尤其是工業水平遠超於蘇聯,以1938年為例,當時世界前七位國家的戰爭潛力排名分別是美國41.7%、德國14.4%、蘇聯14.0%、英國10.2%、法國4.2%、日本3.5%、義大利2.5%。截止到1939年,德國工業實力已經超過英國、法國和波蘭的總和,而巔峰時期1942-1943的納粹德國國力(426億美元),幾乎接近戰前的美國的一半(1940年為943億美元)。至於巔峰時期的1941年,成品油(含合成煤化油)554萬噸,煤炭4.2億噸,銅2.5萬噸,鋅28.7萬噸,鋼1790萬噸,佔據整合歐洲資源後的龐大資源成為德國戰車的巨大動力之一。

    至於軍事方面,更是遠遠超過蘇聯,尤其是大量專業軍事參謀與十萬國防軍為框架的陸軍,在新戰法(閃電戰)經過波蘭、法國兩次大的戰役實踐之後,更是如火純青,這也就是蘇德戰役前期,德國一直壓著蘇聯打的關鍵。整個二戰德國動員了1700萬人,一線作戰部隊900萬,算上僕從國和偽軍接近2000萬人。二戰時期德國生產約11萬4千架飛機,坦克裝甲車輛超過5萬輛,火炮16萬門、130萬多輛汽車摩托車,艦艇超過4500艘。

    1938年蘇聯開始擴充軍隊,到1941年時,蘇聯已經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裝甲部隊和空軍,軍隊人數高達500萬人,有2.4萬輛坦克,一萬架以上的飛機。1941年,蘇聯作為世界第二工業國,GDP達到了433億美元。蘇聯具有巨大的地緣人口優勢,另外還具有二戰時任何國家都無可比擬的制度優勢,可以最大限度集中全社會的力量於一點,這體現在動員能力上,譬如儘管戰爭前六個月,蘇聯損失了400餘萬軍隊,但蘇聯馬上又擴軍至900萬人,並且一直到戰爭結束,蘇聯一直維持著1000萬左右的軍隊,直至頂峰時期的1200萬。另外蘇聯粗放式的工業模式,保障了這一千萬左右的軍隊的軍事裝備。

    在無外力的干擾下,整合歐洲資源的德國將是蘇聯的噩夢,尤其是前期蘇聯近400萬有實戰經歷的部隊被德國殲滅之後,最危險的時候,也就是莫斯科戰役期間,沒有英美的輸血(美英等國總共援助蘇聯18865架飛機,12537輛坦克。不僅如此,西方國家還對蘇聯提供了極其先進的技術支援,讓蘇聯坦克的質量上了一個臺階,蘇聯有7萬輛T-34坦克。),蘇聯這個巨人已經倒下了,巨大的版圖與龐大的人口,也經不住一而再,再而三的損失,在二戰中,裝甲力量、空中力量等技術性兵器的崛起終結了地緣人口優勢,在現代突擊火力面前,再堅固的要塞也無法阻擋前進的步伐,必須得有與之較量的技術性兵器。面對德國裝甲集團的突擊,如果蘇聯沒有t-34坦克海,以數量換質量,一次次延緩德軍突擊,大縱深戰略戰術也不可能成功。

  • 11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如果1941年蘇德雙方都不考慮外援,德國仍會失敗。失敗的根本原因,不僅是政治錯誤,還需外加資源和人口劣勢的因素。

    德國的政治錯誤就是極右法西斯種族主義,這套東西對待蘇聯廣大民眾,使得德國與全體蘇聯人完全對立。實際上德國最初入侵蘇聯時,烏克蘭等地的一些民眾是期待德國人到來的,很多烏克蘭人並不認同蘇維埃。但是,正是德國殘暴極端的種族滅絕主義,使得這部分原本可以被利用的人立刻成為了自己的敵人。

    當一場戰爭無法“以戰養戰”,自己反而陷入“治安戰+游擊戰”的泥潭,強大如近些年的美國都沒有辦法,何況是八十年前的德國?

    德國在1941年對蘇開戰前,其工業和經濟水平已經超過了蘇聯,但是德國有兩個巨大的命門。一個是缺少重要戰略資源石油,一個是人口比蘇聯少太多。

    石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日本和德國這對難兄難弟從某種意義上都是死在了缺少石油上,而蘇聯卻有龐大的石油資源,這也是蘇聯可以肆無忌憚的“爆坦克海”的本錢。

    德國人口的劣勢同樣致命,二戰德國總人口大約8000萬,而蘇聯在1941年人口接近2億,也就是說蘇聯人口比德國多了將近1.5倍。

    曼施坦因曾在他的回憶錄《失去的勝利》中將蘇聯軍隊比喻成“九頭怪物”,九頭怪物是歐洲神話傳說,這個怪物的頭可以重生,曼施坦因是在感嘆蘇聯似乎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力資源,有永遠用不完的預備隊。正是巨大的人口優勢,抵消了德軍的質量優勢,這種優勢最終成為勝利的重要砝碼。

    如果我們再對比1941年“巴巴羅薩行動”前後蘇德雙方“藉助”的外部力量,就會發現德國藉助的外部力量更多。巴巴羅薩行動中,軸心國共動用了大約500萬軍隊,而德國自己出兵300多萬,德國的僕從國出動了150多萬軍隊。這些軍隊戰鬥力雖然不如德軍精銳,但是並不算太差,至少從曼施坦因的回憶錄來看,羅馬尼亞軍隊是很能打的。

    反觀蘇聯,1941年他還要為防備芬蘭和遠東日本而分出數以百萬計的精銳部隊。假如蘇德雙方都沒有外援,在兵力對比上其實是此消彼長,德國的劣勢更加明顯,而蘇聯的兵力優勢更加突出。

    英美對於蘇聯的物資援助確實也很重要,解決了燃眉之急。但是這些物資援助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這個不好量化,比如同時期的國民黨軍隊,也接受了大量的美國援助,結果還是被日本人在豫湘桂戰役中打的望風披靡,無數美援物質丟棄被日本繳獲。可見,沒有強有力的軍隊,再多的物質援助也沒用,蘇聯獲勝的根本原因還是蘇聯強有力的制度和蘇聯軍民的英勇奮戰。

    至於有人說“義大利拖了德國後腿”,這種說法並沒有依據,巴巴羅薩行動義大利出兵60多萬,是德國僕從國出兵最多的,對蘇作戰很多側翼掩護任務都是義大利軍隊在做,難道這也是拖德國後腿嗎?沒有義大利,德國會輸的更難看(本文由作者老不看三國授權釋出)。

  • 12 # 混跡於網路的胖子

    那蘇聯基本沒有勝利的可能。

    主要還是因為前期蘇聯損失太大也太快了,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的淪陷直接讓蘇聯丟失了一半以上的糧產區和工業區,即使是沒有淪陷的也只能倉促遷移,在這個遷移的過程中會丟失大量的裝置。而這些工廠的遷移和重新恢復生產都是需要時間的,根本就不能一蹴而就。而美國和英國在這段時間裡給的援助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

    在這期間盟國給蘇聯提供了1.83萬架飛機、電臺4萬多部(並且蘇聯自己戰時根本就沒有生產一部電臺)、坦克1.3萬輛,另外還提供了生產坦克和發動機必需要用的裝甲鋼、鋁等材料(佔到了蘇聯二戰期間產量一半),這其中相當多的飛機、坦克都是41年到42這兩年蘇聯最虛弱的時候提供的。這就如同一個人馬上就要餓死,而這時候給了一個饅頭,那這個饅頭的作用是遠遠超過後面提供的雞鴨魚肉的。

    還有汽車這塊,蘇聯戰時生產的汽車是20萬輛,但盟國提供的汽車是42萬輛,戰時蘇聯生產的火車頭只有807臺,而盟國提供的火車頭是1900!蘇聯生產的火車車廂只有1080節,而盟國提供的就是1.1萬節車廂。可以想下,如果沒有這些車輛,難道你讓蘇聯紅軍走路到柏林嗎?

    蘇聯國土面積雖然很大,人口也很多,但架不住前面崩潰的太快,這些資源和人口轉化成軍事實力是需要時間的,而美英的物資就是起到續命的作用,否則蘇聯還會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轉化,那時候說不定斯大林格勒戰役已經敗了。更何況想前面提到的火車和無線電這些東西幾乎全靠盟國的提供,沒有這些物資的保證,蘇聯紅軍要在戰場擊敗德軍基本不可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總統特郎普是否會走前蘇聯戈爾巴喬夫之路?讓美國走向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