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很多皇后和后妃是很有才幹的,其中就有大家所熟悉的:
1.大腳馬皇后
大腳馬皇后,名馬秀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結髮妻子,自幼家境殷實,飽讀詩書,但是性格非常倔強,按照古代素有婦女都要裹小腳的習俗,女人都是以小腳為美,可是她堅決不願意裹,所以被人稱為:“馬大腳”。她和朱元璋成婚的時候他還只是一個紅巾軍的將領,婚後與他東征西戰,吃苦受罪,患難與共。有一次征戰的朱元璋被困於危難之中差點餓死,她冒著生命危險給朱元璋送飯。陳友諒進攻龍灣時,她捐助自己所有的首飾財物勞軍,並組織婦女為軍隊縫補衣物。是一位有膽識、重情義的女子。
在公元1368年的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今江蘇南京)登基,國號大明。由於是生死與共的患難夫妻,故登基後的朱元璋對馬皇后一直充滿著尊重與感激之情,對她的意見和建議都會認真的聽取和採納。馬皇后一生勤儉節約,即使她成為了高高在上的皇后也不曾有半分改變,並勸告朱元璋不要忘記民間的疾苦,甚至在用人上,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願得賢人共理天下”,被朱元璋引為至理名言。她還阻止了朱元璋的很多惡行,常常替忠臣良將說公道話,讓他們免赴黃泉。
由於長期操持的她積勞成疾,她自知自己大限已到,很難再醫好,就拒絕醫生為她醫治,朱元璋問她原因,她的回答讓人萬分的感動。她說:“人的生死是由命運決定的,求神拜佛是沒有用的,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如果讓醫生為我醫治,服藥無效,陛下一定會降罪於醫生,這是我不想看到的”。她的一生始終都先為別人著想、用自己的愛心關懷和幫助他人,即使到了她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未有半分改變。她在病榻上留下了給朱元璋的遺言“願陛下求賢納諫,有始有終,願子孫個個賢能,居民安居樂業,江山萬年不朽。”說完就去世了。自幼經歷各種磨難、早就打造成一副鐵石心腸、從不掉淚的朱元璋居然因為馬皇后的去世悲痛萬分、失聲痛哭,並追其為“孝慈高皇后”,葬於明孝陵。
2.孝莊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天命十年嫁給皇太極為側福晉,皇太極稱帝后,封為永福宮莊妃。順治帝即位後,稱孝莊文皇后為聖母皇太后。 順治八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1643年,皇太極病逝,依照當時的實情,在孝莊的智慧周旋下他唯一的兒子福臨繼位為順治帝,遷都北京,尊孝莊為聖母皇太后,以皇叔多爾袞攝政,順治年幼(六歲)為了消除多爾袞對帝位的威脅,孝莊太后按滿族“兄死則妻其嫂”的習俗,下嫁給多爾袞。雖然史書對孝莊下嫁的說法不一,但是文獻對下嫁事實的記載正規。《東華錄》的記載,多爾袞經常出入皇宮內院,順治也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由於孝莊太后的調停,順治的皇位保住了,多而袞沒有取而代之,清朝大權逐漸轉移到順治手中。 為了建立初期的清王朝能得到漢族上層的支援而更加穩定,孝莊皇太后敢於衝破滿、漢不得通婚的慣例,順治十年她把孔有德的女兒孔四貞“育之宮中”當作宗室郡主看待;又把皇太極第十四女和碩公主嫁給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起到拉攏漢軍將領的作用。 由於順治英年早逝,年幼的兒子玄燁繼位,號康熙(即被歷史上稱為“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康熙尊稱孝莊為太皇太后,康熙登基時才八歲,由四位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輔理政務,孝莊太后盡力教養幼主,護衛著愛新覺羅政權避過了重大的風險和暗礁,是大清王朝達到盛世的彼岸。四位輔政大臣中,鰲拜專橫跋扈,目無幼主,妄圖篡奪皇權,他濫殺無辜,企圖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孝莊太后成了康熙的堅強後盾,她利用其他輔政大臣牽制鰲拜,在她的支援與協助下,康熙八年,康熙一舉粉碎了鰲拜集團,奪回了政權。 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亂時,孝莊皇太后全力支援康熙平亂,她拔出宮中金帛加以犒勞。孝莊皇太后提倡節約,多次把宮中節省下來的銀錢賑濟災民。
清朝在他們祖孫的攜手努力下,從動亂走向穩定,經濟從蕭條走向繁榮,還統一了臺灣和邊疆的叛亂,這其中孝莊太后功不可沒。
歷史上有很多皇后和后妃是很有才幹的,其中就有大家所熟悉的:
1.大腳馬皇后
大腳馬皇后,名馬秀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結髮妻子,自幼家境殷實,飽讀詩書,但是性格非常倔強,按照古代素有婦女都要裹小腳的習俗,女人都是以小腳為美,可是她堅決不願意裹,所以被人稱為:“馬大腳”。她和朱元璋成婚的時候他還只是一個紅巾軍的將領,婚後與他東征西戰,吃苦受罪,患難與共。有一次征戰的朱元璋被困於危難之中差點餓死,她冒著生命危險給朱元璋送飯。陳友諒進攻龍灣時,她捐助自己所有的首飾財物勞軍,並組織婦女為軍隊縫補衣物。是一位有膽識、重情義的女子。
在公元1368年的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今江蘇南京)登基,國號大明。由於是生死與共的患難夫妻,故登基後的朱元璋對馬皇后一直充滿著尊重與感激之情,對她的意見和建議都會認真的聽取和採納。馬皇后一生勤儉節約,即使她成為了高高在上的皇后也不曾有半分改變,並勸告朱元璋不要忘記民間的疾苦,甚至在用人上,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願得賢人共理天下”,被朱元璋引為至理名言。她還阻止了朱元璋的很多惡行,常常替忠臣良將說公道話,讓他們免赴黃泉。
由於長期操持的她積勞成疾,她自知自己大限已到,很難再醫好,就拒絕醫生為她醫治,朱元璋問她原因,她的回答讓人萬分的感動。她說:“人的生死是由命運決定的,求神拜佛是沒有用的,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如果讓醫生為我醫治,服藥無效,陛下一定會降罪於醫生,這是我不想看到的”。她的一生始終都先為別人著想、用自己的愛心關懷和幫助他人,即使到了她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未有半分改變。她在病榻上留下了給朱元璋的遺言“願陛下求賢納諫,有始有終,願子孫個個賢能,居民安居樂業,江山萬年不朽。”說完就去世了。自幼經歷各種磨難、早就打造成一副鐵石心腸、從不掉淚的朱元璋居然因為馬皇后的去世悲痛萬分、失聲痛哭,並追其為“孝慈高皇后”,葬於明孝陵。
2.孝莊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天命十年嫁給皇太極為側福晉,皇太極稱帝后,封為永福宮莊妃。順治帝即位後,稱孝莊文皇后為聖母皇太后。 順治八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1643年,皇太極病逝,依照當時的實情,在孝莊的智慧周旋下他唯一的兒子福臨繼位為順治帝,遷都北京,尊孝莊為聖母皇太后,以皇叔多爾袞攝政,順治年幼(六歲)為了消除多爾袞對帝位的威脅,孝莊太后按滿族“兄死則妻其嫂”的習俗,下嫁給多爾袞。雖然史書對孝莊下嫁的說法不一,但是文獻對下嫁事實的記載正規。《東華錄》的記載,多爾袞經常出入皇宮內院,順治也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由於孝莊太后的調停,順治的皇位保住了,多而袞沒有取而代之,清朝大權逐漸轉移到順治手中。 為了建立初期的清王朝能得到漢族上層的支援而更加穩定,孝莊皇太后敢於衝破滿、漢不得通婚的慣例,順治十年她把孔有德的女兒孔四貞“育之宮中”當作宗室郡主看待;又把皇太極第十四女和碩公主嫁給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起到拉攏漢軍將領的作用。 由於順治英年早逝,年幼的兒子玄燁繼位,號康熙(即被歷史上稱為“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康熙尊稱孝莊為太皇太后,康熙登基時才八歲,由四位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輔理政務,孝莊太后盡力教養幼主,護衛著愛新覺羅政權避過了重大的風險和暗礁,是大清王朝達到盛世的彼岸。四位輔政大臣中,鰲拜專橫跋扈,目無幼主,妄圖篡奪皇權,他濫殺無辜,企圖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孝莊太后成了康熙的堅強後盾,她利用其他輔政大臣牽制鰲拜,在她的支援與協助下,康熙八年,康熙一舉粉碎了鰲拜集團,奪回了政權。 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亂時,孝莊皇太后全力支援康熙平亂,她拔出宮中金帛加以犒勞。孝莊皇太后提倡節約,多次把宮中節省下來的銀錢賑濟災民。
清朝在他們祖孫的攜手努力下,從動亂走向穩定,經濟從蕭條走向繁榮,還統一了臺灣和邊疆的叛亂,這其中孝莊太后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