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榕逢春GRHC080320

    自由貿易,貴在自由。自由是在遵守有關法律、法規、法紀、道德的前題下,堅持自主、自願,互通有無。它應是不受強制、威脅、欺騙、陷阱等不良行為下的自由買賣。這對買賣雙方都是有利的,公平的,對促進生產,改變與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是有益的。所以受到政府的保護和市場的歡迎。然而,美國卻講一套做一套,事事強調美國第一,美國優先,處處體現霸凌、雙標。弱小國家敢怒而不敢言,即使發達國家及其盟友,也越來越反感,離心傾向走越走越遠,美國己自漸形汙,自我孤立,舊日的威風漸失,氣勢日盡,衰落是它的帝國主義本質所決定的。就象豺狼虎豹改不了吃肉吃人的本性一樣,美國己喪失糾錯的能力。

    自由貿易,只有堅持公平自由,才能蒸蒸日上。

  • 2 # 碎墨星斗

    所謂的自由貿易本身就是建立在強盜邏輯之上的一種方式,基本的貿易條件是建立在雙方實力對等的基礎之上,實力的偏差就成為劫奪和奴役,幾千年的世界戰爭史就是一部貿易發展史,儘管現在冠以各種規則法規理論,歸根結底弱國無法享受貿易公平的利益。只有當初制定規則一直享受貿易紅利的一方實力下降才會在特定時期修改規則為自己爭取最大化的利益,所以自由貿易這東西就是個扯淡的東西。聽那些外國人教育的磚家的理論不如多研究一下當年管仲老爺子的做法,恩威並濟賞罰分明才叫自由貿易。

  • 3 # 禿頭的表哥

    有益的,但其規則不公平,沒有理由讓富國資助窮國,畢竟,總統是美國人民選的,只應該為美國人服務,當年底特律房價一美元,人員淨流出時,也沒見過誰幫助過。公平是基礎,再強大的全球格局失去了公平也不能長久,希拉里敗白,只是朝正確的方向發展而已

  • 4 # 鹽糖罐

    自由貿易的理論基礎是比較優勢,比如一個農業國和一個工業國,工業國勞動力價格高,同時技術高,生產高價值的工業品更為有利,而生產農業品創造的價值就相對少了。對於農業國來說,技術差,勞動力便宜,生產工業品可能會虧本,生產農業品有優勢。如果自由貿易,兩國各自發揮優勢,透過貿易獲得對方的優勢產品,減少生產自己不擅長產品需要的多餘成本,實現整體收益的最大化,這也是經濟學思維的一貫主張。但是這一理念沒有考慮政治上國際關係的複雜。同時這一原理雖然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但對於越發達的國家好處越大。因此,發達國家希望自由貿易,但是發達國家沒有考慮因為技術創新和積累使得落後國家會彎道超車,使得發達國家的收益減少。

    其實這一問題更適合用人性而不是經濟思維來考慮。假設你是美國,自由貿易獲得整體上100塊的收益,你佔其中80塊,別的國家20塊,你當然樂意。如果你發現自己只賺了40塊,對方賺了60塊,你就會不樂意,這時你考慮如果不再自由貿易,你的收益會降到20塊,但對方的收益會降到10塊,你選擇絕對收益更大的40塊,還是相對收益更大的20塊。人性上很多時候更在意我比別人好,而不是對我自己更好。尤其考慮如果繼續自由貿易,你的收益可能降低到20塊,對方漲到80塊,你怎麼辦?

  • 5 # 血小板的大刀

    英國退歐,美國修牆,TPP止於襁褓,NAFTA重起波瀾。半個世紀來人類貿易自由的腳步,忽然在近兩年緩了下來。經濟學裡備受推崇的自由貿易理論,近來也遭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

    那自由貿易到底是不是人類商業的終極形態呢?這還要從它的歷史說起。

    在十七世紀以前,人們對於貿易的認知還非常樸(愚)素(蠢)。當時的人認為,國家財富就是國庫裡的錢。所以國家應該儘量多的把貨物賣到國外,換回金子銀子。如此一來,所有的國家都想增加出口,減少進口,為了貿易順差不惜發動戰爭,硬是把國際貿易搞的跟賣切糕一樣。這就是所謂的重商主義。美劇《權利的遊戲》裡的財政大臣被叫做Master of Coin,財政就是金幣,可謂頗得深意。

    直到1776年,亞當斯密以一本《國富論》顛覆了舊的認知。他指出,國家的富有並非取決於國庫裡堆著的錢,而是要看百姓的生活水平,所以進口外國貨不一定是壞事。比如一個國家擅於生產手機,另一個國家特別會拍電影,那麼手機國與其自己強行拍電影,不如多生產幾個手機去換電影看。如此一來,電影國有了好手機用,手機國也有好電影看,國際貿易不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兩國皆大歡喜,這就是絕對優勢理論。

    這本《國富論》在重新定義了國家貿易之餘,還順便開天闢地的創造了經濟學這門學科。亞當斯密也因此被奉為經濟學始祖,經濟專業期末考試前拜拜此書,頗有神效。傳聞說亞當斯密兒時曾被吉普賽人販子拐走,差點難返文明社會。經濟學專業險些被幾個人販子整沒了,打拐迫切,此亦一例。

    再後來,大衛李嘉圖在絕對優勢理論上更進一步,開創了相對優勢理論。這就是說,世界上不光有手機國和電影國,還有伊斯國之類毫無特長的選手,他們也能從國際貿易中獲益。因為,伊斯國雖然幹啥啥不行,手機和電影都不及格,他造手機只有20分,但是電影卻勉強能拍到59分,那麼他最好還是儘量多拍電影,賣給手機國,換回59分的手機。雖然還是很差,但是總比他自己造的好。

    因此,在理論上,每個國家都專注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自由貿易就對所有參與者都有利。貨輪越大越光榮,關稅越低越自由。

    二戰之後,經濟學家進一步推波助瀾,呼籲說貿易不僅能創造財富,而且還能帶來和平。國家之間有摩擦就是因為貿易不順暢,反過來生意做得開心就不打仗。秉承著這個理念,各國在戰後簽訂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並在後來進化成WTO。再加上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歐盟的日漸開放,人類在21世紀初達到了前所有為的融合,國際化發展到了一個頂點。

    各國分工明確,各展所長,確實讓全人類的總財富增長了。然而,即便放牛娃放得一手好牛,他還是希望有一天能當地主,不必再放牛。阻擋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就是這種不甘。

    在國際貿易理論中,發達國家擅長科研開發,產品的附加值高,又擅長資本運作,靠投資就能獲得收益。高舉高打,錢多事少離家近。資源國家以賣資源維持生計,工業產品全靠進口,老天賞飯,勉強度日,難有成就。最慘的是沒有資源的發展中國家,雖然有機會利用國際貿易開始工業化,但只能靠幹髒活累活賺點外快,然後去發達國家買高科技產品。

    憑什麼呀?我們也不甘心光喝湯,我們也想吃肉啊。如果沒有進出口限制,落後國家的工業和科研完全沒有起步的機會。如果只是手機電腦之類的產品也就罷了,如果沒有自己的軍工產業,即便想關門提高關稅,出東門而逐狡兔,亦復不能。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汽車市場始終還在保護國產汽車。

    不光是後發國家不甘在全球化體系中永遠呆在下游,發達國家自己內部也有分化。畢竟,高科技和大資本在美國也不是人人都能有的。自由貿易一開,電影和音樂能賣到全世界,科技公司都在中國和越南設廠,華爾街大鱷的全球資本佈局就更不必提了。但是命不好的藍領工人就會被迫面對窮國工人的競爭。

    誠然,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可是就算是託尼斯塔克也只有一張選票。你是電你是光,四海八荒你最能幹,但是你無法對抗民意的不甘。這就是為什麼在美國抵制特朗普聲音最大的,就是那些能在全球化中受益的群體。孤立主義一來,高富帥行業都不好過了。

    前幾天在《公孫龍子》上看到一個故事。楚王在雲夢澤打獵時遺失了繁弱弓和忘歸箭,侍臣要去尋找,楚王阻止說:“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

    孔子聽到後說:“人遺弓,人得之,何必楚也。”

    如果人人都有孔子這樣的國際主義精神,自由貿易和英特納雄耐爾恐怕早已實現。然而,楚弓楚得才是大多數人的看法。

    總的來說,自由貿易和全球化客觀上增加了全人類總體的財富,但是由於分配機制的不平等,發達國家的領先行業從中受益,而落後國家和傳統行業則從中受損。

    這樣想來,越帥就越喜歡刷臉竟然是標準的經濟學思維,我恍然大悟,嘴角微提。

  • 6 # 史殼郎君說

    先說方法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存在絕對真理。

    在自由貿易環境下,我們進行假設。A是甲國的玉米商人,B是乙國的玉米商人。甲國實力強大,憑藉內部的先天優勢,A的經濟實力是落後的乙國商人B的一百倍。

    現在A為了壟斷乙國玉米市場,採取降價的模式向乙進行傾銷,B的生意收到影響,連續虧本,並最終倒閉。

    如果我是A,那我自由貿易就是有益的。如果我是B,那麼只想說一句,還是保護主義好。

  • 7 # 股市太極凡人

    美國走向孤立與自由貿易不是一個概念,請不要混淆是非。

    首先,美國不代表自由,更不代表自由貿易!

    第一,美國走向孤立,是美國製度造成的,美國現在制度已不適應現在社會的發展,該改改了!

    說句笑話:有人說美國總統選舉就像中國某些村主任選舉,好像如出一轍。美國總統選舉需要花幾千億美元,去遊說,去演講。我們某些村主任選舉,你選我給你100元錢,請你吃飯。一個大國和我們一個小村莊一樣,能不出事嗎?

    第二,美國所謂的自由,是利益集團的自由,不是所有人的自由。就拿美國種族歧視看,美國黑人就沒有自由。自由是給美國白人說的,要不也不會出現最近美國的遊行,最後引發全美的遊行和暴亂。

    第三,美國提倡的貿易自由,是有許可權的,是他可以自由,你不可以。我想大家都知道,第一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就是美國吧!對華為的制裁,對中興的制裁,這是自由貿易嗎?美國不走向孤立才怪!

    總而言之,自由貿易一定是有益的,自由貿易跟美國不能劃等號。美國現在的制度和做派,美國走向孤立是必然的結果!

  • 8 # 老園丁

    美國原來是世界老大,在自由貿易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被追趕上,其不甘心跌落神壇,在還有一些優勢的時候肯定儘量抑制其他國家的發展。其中不給其它國家優惠政策就是最直接的措施。

    美國實際上是霸權主義的世界老大,任何時候都想保持老大的地位、老大的利益份額,它覺得吃虧了時就會翻臉。但是,川普領導下的美國如此瘋狂,跟川普的個性標籤直接掛鉤,很多事不像有理性的領導人能幹出來的事。

    中國有句古話,有舍才有得。像川普這樣盡享佔便宜的領導人,想在國際上保持老大的影響和地位,真的不靠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體》中地球的命運為什麼只掌握在幾名科學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