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葬花吟流年
-
2 # 蒲江黎懷義
呂后雖不是帝,但他的聯力很大,將戚夫人砍斷手腳作為人彘,當高祖皇帝去世後,漢惠帝看到他母親太兇也,後又將自己子侄封王……雖未被稱帝,但手段高過常人。
-
3 # 看古今多少事
呂后雖然沒有稱帝,但是她實際上統治了西漢王朝15年,對漢朝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太后干政
劉邦死後太子劉盈繼位,史稱漢惠帝,在位7年。漢惠帝羸弱仁厚,不善於政治鬥爭,而呂后強勢而富有政治經驗,知道如何恩威並施駕馭群臣和天下。劉邦死後政權能夠平穩過渡,離不開呂后在群臣和呂氏家族的震懾能力。在看到呂后殘忍製造的人彘事件後,漢惠帝惶惶不可終日,徹底不理朝政。呂后以太后之尊,強勢干政,大政方針都出自呂后之意。
臨朝稱制
漢惠帝死後兒子們都還年幼,根本無法掌管天下。呂后臨朝稱制,兩次繼位的小皇帝都完全受制於呂后。這8年間,呂后行使皇帝職權,太后專政。
政治功績
呂后掌權期間,在政治上,延續劉邦在位期間的國策,行黃老之學,與民休息。經濟上,注重減輕百姓賦稅,放寬經商環境。司法上,減輕刑罰。在社會風氣上,放寬言論,倡導節儉。對待南越,呂后隱忍巧妙化解危機,對待匈奴,繼續沿用和親政策。
“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這是司馬遷對呂后的評價,充分肯定了呂后的政治功績。
前少帝和後少帝雖然有皇帝的稱謂,卻沒有統治天下的實權,更沒有任何政績,不堪列入本紀。
呂后雖然沒有稱帝,但是行使皇帝職權統治天下,為文景之治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礎。把呂后列入帝王本紀也充分體現了司馬遷注重歷史事實,唯實不唯上的著史態度。
-
4 # 老實人侃歷史
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說:罔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推三代,錄秦漢,上記軒轅,下至於茲,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就是說他寫本紀的主要意義是為了透過蒐集散落的舊聞,來彰顯一個個王朝的興衰,討論各個時代所推行的政策,所以才從軒轅時期一直記載到了秦漢時期。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可以看出《史記》的《本紀》並非是以人的身份地位作為參考標準的,而是以每個時代的掌權者來記錄歷史的演變。如此,呂后列為"本紀"之中,就沒什麼奇怪的了。
而呂后雖然並未和武則天一樣稱帝,但是她卻以太后的身份,實際執掌漢朝的政權多達16年,雖然當時的帝王是漢惠帝,但是呂雉才是真正的掌權者。但是她被後世所不喜主要還是因為將戚夫人做成人彘,以及屠殺功臣,但是她這麼做是事出有因的。
呂雉列"本紀"的意義而呂后位居"本紀"的原因就是因為她是當時大漢的真正掌權者,比如絳侯周勃說"今太后稱制","制"既有管理的意思,也有"詔書"的意思,而能夠管理天下,釋出詔書的人不就是真正的掌權者嗎?
再加上她廢少帝之位,並幽殺少帝,另立立常山王義為帝,以她的傀儡,當時"以太后制天下事也",她就當時的執政者。而記錄一個時代真正的執政者,是可以看出一個時代的政策演變、興衰變故、與列國的外交大事的。歷史的意義,不在一個人的經歷得失,而是一個時代的真正決定者,對於那個時代所作出的影響,對歷史變遷的推動。而呂后作為當時大漢的真正掌權者,她是可以影響天下的。
並且,在她的治理下,天下脫離了戰國的苦難,百姓可休養生息,天下海晏河清,百姓豐衣足食,衣食無憂。
-
5 # 我有我的世界觀
看來題主對《史記》“本紀”所記載的內容型別並不是很瞭解,誰說“本紀”只記載皇帝之事?誰說帝王之事又都會記載在“本紀”裡呢?
項羽稱帝了嗎?可也記載在“本紀”裡面,漢惠帝及呂后後來扶立的兩個少帝算皇帝吧?卻又沒有在“本紀”裡記載。
可見,“本紀”並不是只記載帝王之事,開啟《史記》目錄,你會發現:全書共有十二“本紀“”——五帝本紀、夏本紀、殷(商朝)本紀、周本紀、秦本紀、秦始皇……,都是記載帝王之事或夏、商、周和秦國的總綱。
唯獨項羽和呂后並未稱帝,可也記載在“本紀”之列,為什麼會將此二人作為特例呢?在這裡,作者司馬遷作了“變通”,因為雖然此二人並未稱帝,但他們當時的實際權力、歷史地位和對社會、對國家的影響力,實際等同於帝王。
在這裡,司馬遷並不看重二人的身份,而是考慮到二人當時實際上是以“帝王”的形式存在。
在這裡,我就不贅述項羽的歷史了,就說說呂后,為什麼司馬遷會把她作為特例記載在“本紀”裡面?憑的是什麼?
呂雉完成了漢高祖劉邦所不能完成的事楚漢戰爭,初期劉邦勢弱,根本無法對抗項羽。為了增強自己的力量,他便籠落人心,大肆分封諸侯王,使得這些人死心塌地跟著他。
這其中,韓襄王的孫子信為韓王,韓信初為齊王,後改封為楚王。黥布為淮南王。彭越、臧荼、盧綰、吳芮等人都相繼被封為諸侯王。
等到劉邦消滅了項羽,坐穩了江山後,為了將政權牢牢地攥在自己手中,江山永遠在自己的後代中傳承,便以謀反等各種理由剷除非劉姓諸侯王,以減少異娃諸侯王對劉氏江山的威脅。
然而,有兩個諸侯王,卻是劉邦難以對付的,一個是韓信,另一個是彭越。誅殺此二人,呂后才是主謀,是不可替代的重要人物。
有人密告韓信謀反,高祖本欲興兵征討。但由於兵力和用兵謀略都遠不及韓信,根本沒有勝算,只有假借遊雲夢澤,“誘捕”了韓信。
在高祖外出平叛陳豨時,呂后串通蕭何,誘騙韓信進京,突然命武士把他五花大綁。然後呂后將他殺死在長樂宮的鐘室。
(韓信畫像)
有人告彭越謀反,彭越不肯受召來朝,這就無法制伏彭越。呂后誘騙彭越說:“如果君臣之間有誤會,你與劉邦說清楚就行了,他不會殺你”。彭越誤信了呂后,來京即遭殺害。
可以這麼說,呂后在鞏固劉氏政權、清除異姓諸侯王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
呂后的實際地位等同於帝王劉邦死後,呂后的第一步行動計劃便是報復“情敵”。她先將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在毒死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劉如意後,便將戚夫人剁成“人彘”丟進廁所裡。
呂后又想毒死劉邦長子劉肥,因自己的兒子劉盈差點誤飲毒酒,呂后忙潑掉了毒酒。劉肥驚恐萬分,只得將城陽郡獻出,作為呂后女兒魯元公主的湯沐邑。呂后才作罷。
惠帝終究軟弱,無法忍受母后的殘酷行徑,遂棄國家於不顧。這給呂后專權提供了便利。
惠帝死後,呂后又立了兩位少帝。但兩位少帝都少不更事,呂后臨朝稱制。
在這期間,分封諸侯、釋出國家召令、公佈國家法律、實施政治經濟政策等,都出自於呂后之手。
可以這麼說,從惠帝登基開始,到呂后死去的整個過程中,雖然呂后並未稱帝,但她以一個女人的身份行使皇帝職權,是國家的實際掌權人。其地位、職權、影響力,與其他帝王並無二致。
呂后具備帝王所應有的安邦定國的才能政治上,她沿襲了“與民休養”,施行“無為而治”。她採取免除徭役的優惠措施,又減田租 ,用以鼓勵農民從事生產。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
她修改了漢法,廢除了自秦以來的“挾書律”,鼓勵民間修書、藏書,為漢武帝后來的尊術作了前期鋪墊。
她廢除“三族罪”、“妖言令”;她還減輕刑罰處置力度,頒佈“贖罪法”;並制定了“戍卒歲更”制度。使得政治較為清明。在她的治理下,刑罰很少使用。作奸犯科的惡人很少。
她提倡勤儉治國,避免了鋪張浪費的社會風氣。
經濟上,她除了繼續重視農業外,改變了高祖之前的“抑商”政策,適當放寬了經商政策。這樣,解除了商人在經濟上的重負以及對商人的社會性歧視,提高了商人的經商積極性。她還開啟長安西市,使長安成為漢朝經濟活動的中心,這為長安後來成為當時的世界性大都市奠定了基礎。
她還採取“行八銖錢”和“行五分錢”的措施,運用國家權力對貨幣經濟進行管理調控,對穩定幣值、平穩物價價和促進商品流通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外交上,她強忍了匈奴“冒頓單于”的書信言語羞辱,未對匈奴用兵,繼續沿用“和親”政策,避免了漢、匈之間的兵燹之災,換取了漢初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所以,呂后雖未稱帝,但其權重、對國家的作用和影響都等同於帝王,實際上是行使皇帝的職權,只是沒有“皇帝”的稱呼而已。
她足不出戶施政治國,天下卻也安然無事。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社會生產力得到提高,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基於這些,司馬遷並不在意她是個女流之輩,並不在意她頭上沒有那頂皇冠,並不在意她沒有“皇帝”的稱號,仍然把她同項羽一樣,作為特例編入專門記載帝王之事的“本紀”之列。
這是她的榮耀!也代表司馬遷不持偏見立場。
-
6 # 半瓢清酒
司馬遷立本紀之標準,不在位而在權。呂雉(前241年-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後、呂太后等等。單父(今山東單縣)人。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
-
7 # 三叔小記
呂后不是皇帝,最終也並沒稱帝,司馬遷又將他列入本紀。這是為什麼?實際上,得將《史記》和《漢書》,以及《舊唐書》對應著來作比較。
《史記》最主要分本紀、世家、列傳,本紀一共只有十二篇,包括五帝、夏、殷、周、秦、秦始皇、項羽、高祖、呂太后、孝文、孝景、孝武,以時間的順序,主要記載了各時代帝王的言行和政績。
相對,《漢書》是一部斷代史,由班固寫成,是西漢王朝這一整段的歷史,分紀、表、志、傳,紀有十二篇,原則是非正統不立本紀,所謂的二十七天皇帝劉賀、代漢建新的王莽等並不在其列,連著名的項羽也和陳勝共用一個“傳”。但唯獨呂雉在“紀”中!
劉邦駕崩一直到漢文帝當皇帝這段歷史,《史記》直接記載在《呂太后本紀》中,《呂太后本紀》包括了漢惠帝劉盈以及呂太后呂雉兩人。而《漢書》直接將二人分開,分別作“紀”——惠帝紀和高後紀。
如果看這兩“紀”的內容,從字數來說,《惠帝紀》993個字,《高後紀》足足2011個字。從內容質量來說,《惠帝紀》很水字數,基本上都在說“某某年,發生了什麼什麼”,內容十分簡短。
所以,司馬遷有必要將兩人合為一個“本紀”!班固也沒錯,他也有自己的立場!那麼,司馬遷、班固為什麼都將呂雉寫進“本紀”裡呢?
參考《舊唐書》,武則天就在本紀中。武則天建立武周,的的確確當過十五年女皇,神龍政變,武周滅亡。對於武則天的行為,李家明確表示,她就是李家的媳婦,是李唐的皇后,只不過是暫據神器。話是這麼說,那這十五年的歷史咋寫?不可能無緣無故消失掉吧?更或者篡改歷史?也不可能否認武則天的言行政績吧?結果是加入本紀,名為“則天皇后。”
同理,呂雉作為十五年皇太后,前七年輔佐劉盈,後八年臨朝稱制,八年時間,儘管有前少帝、後少帝兩個傀儡,但合法性上,並沒有皇帝。諸呂之亂後,大臣定下基調:
少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
這個基調得到了劉恆的認可,劉盈並沒兒子。八年時間不可能消失吧?為了編年寫歷史,呂雉進了“本紀”!比如編年體的《資治通鑑》直接說“高皇后某年。”只不過,司馬遷和班固的選擇不同,前者選擇合併,後者選擇分開。
某段歷史不可能消失,而必須編寫,呂雉進“本紀”,以此來敘述這段歷史,那也是在這段歷史中,呂雉是核心人物,壓根繞不開——呂雉僅僅是皇太后,但是被認可的天下之主。包括漢惠帝在位時期!根據《史記》記載,劉盈看過呂雉所做的“人彘”後,便是:
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
呂后當政的十五時間,她的功績是被認可的,史載:
黎民得離戰國之苦…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無為而治,休養生息,減少刑罰,鼓勵農業,對匈奴單于的不敬言語,選擇隱忍,而非戰爭。這就是呂雉當政時期的卓越政績,加上言行,這就是“本紀”。
參考文獻:
《史記》、《資治通鑑》、《漢書》、《舊唐書》。
回覆列表
呂后雖然沒有稱帝,但是無論是漢惠帝時期,抑或前漢少帝、後漢少帝時期,呂后都是事實上的掌權人。特別是兩位少帝時期,實際上就是呂后在掌控天下。高祖劉邦去世後漢惠帝開始執掌天下,可以當呂后鴆趙王如意將戚夫人砍去手腳製成人彘以後便心灰意冷,不理朝政。此後便是呂后事實上在執掌天下,惠帝去世後,呂后將呂家子侄封王,減除劉姓諸侯王,這時更是呂后執掌天下的巔峰。再一個司馬遷史記並沒有嚴格的區分,陳勝吳廣列於王侯,由此可見,史記更多的是根據事實權利。另一方面,當時政治上不承認惠帝的六個兒子,如果不把呂后列入帝王本紀就只能將兩位少帝列入帝王本紀,這不符合政治統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