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又七分之一
-
2 # 曾經的兔兔
過人之處,竊以為有三
一、正《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邪:方直不曲謂之正,反正為邪。
無邪:即無不正。
《詩經》開創了我國文學的最重要的傳統,即“心無邪意,心歸純正。”
二、真《尚書·堯典》中記堯的話說:“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記趙文子對叔向所說的“詩以言志”。
《莊子·天下篇》說:“詩以道志。”
《荀子·儒效》篇雲:“《詩》言是其志也。”
志:《說文》:從心,之聲。志者,心之所之也。
心之所之,意之使然也,動乎於心,發乎於情,無論詩詞歌賦,所有的名篇名作,離不開一個真字。
三、美格律是詩詞歌賦的經脈。都有押韻的需要,所以聽起來或者讀起來具有優美的獨特的節奏,讀起來十分上口。
意象是名篇佳作的靈魂。或大氣磅礴,或婉約含蓄,或剛柔相濟,或陰陽相和,每每讀來,有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感。
-
3 # 梁溪居士
中國古典文學能夠流傳千古的名篇名作,其過人之處在於:
能夠緊緊抓住以下幾個主要特徵:政治、哲理、教育、情感、道德、宗教、美感。
古代文學特別注重文學與時代、與政教的關係。強調:“詩言志,文以載道。”“教以化之”。等重大社會功用。“有為而作,有補世用”的優良傳統。
《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世用者,一章無補。》《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古代名篇名作還有極強的哲理特點:“天地人心,精理為文”。
其表現形態可歸納為:
《思接千載,探求常理;內省外視,揭示奧秘;定格瞬間,顯示永恆。》千古名篇在教育、情感、道德等方面,也有獨特的建樹。
《詩可以興、可以頌、可以群、可以怨。》中國古典文學都很注重“勸善懲惡”。
《講究美刺諷練、歌頌光明正義、批評黑暗腐朽。》
這個問題很大,我只舉例說一點,價值觀。
《師說》就是一篇千古名篇!它的內容現在還是很新鮮,很有生命力!仍然在影響著師生關係,影響著我們的求學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