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惠德投資

    這樣的資產,在非一線和準一線城市中,基本可以做到財富自由了。但是你要核算一下,每年拿出2%=12萬,能否夠你日常花費。如果這個數額足夠你的各項花費,那麼完全可以不工作。

    其實這相當於每個月花1萬,即便在北京,不作,也是足夠的。當然完全看你想幹什麼了。

    除此之外如何做到抗通貨膨脹,則是重中之重。

    無需追求高風險

    抗通脹,不需要追求過高風險。風險過高可能會造成蝕本的危險,而這種資金最好做到不蝕本。

    那麼怎樣能保證這筆錢就像永動機一樣達到要求呢?

    假如透過上述演算法,能夠支撐你的費用,那麼這筆錢在未來30年或50年只要跑贏通脹,那麼也就永遠夠你花的。

    目前我們公開公佈的CPI大約在3%左右,當然因為消費指數的計算存在統計學中的一些漏洞,可能無法完全反應真實通貨膨脹。所以至少應追求GDP增長速度,也就是不低於6%。而相對保險的收益率則是跑贏M2的增長速度。去年M2增速是8.7%,今年可能會高一點。那麼不管如何10%應能基本達到要求。

    假如能夠透過一些資產組合的配置,讓每年的收益不低於10%,那麼理論上你可永遠花不完這筆錢,因每年只取2%,那麼實際收益率則是8%。這筆錢可能毀在20年後變為2796萬,30年後變為6037萬。

    看上去沒人會相信,可是隻追求10%,就可達到這一的收益。

    指數基金是否能解決問題

    指數基金確實低費率,且管理簡單,不容易出現經營風險。只要基金公司老闆和基金經理不舞弊,則永遠都沒問題。當然這只不過是流行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思路,未必真正適用於當下。

    但是當下所有基金和股票品種來看,指數型基金相對還是風險較低的。

    但是由於我們的指數容易常年不上漲,所以不能完全依賴大盤指數基金,而是透過一些組合配置,讓綜合表現跑贏10%的基本要求。

    這就要考慮比如滬深300、中證500、創業板等國內指數,以及配合國外一些合適的指數,例如納斯達克、標普500等。

    但是在我們國家目前指數發展方向還沒有完全明瞭,所以也可在配置此類指數基金同時,再增加10%到15%的混合型基金,以便在平均收益還未達到10%的情況,讓他們拉昇一點收益率。

    當然,也不能完全配置股票相關的指數,應至少包含債券型指數基金。這個比例有個建議:

    30歲到40歲 債券佔比30%;

    40歲到50歲 債券佔比40%;

    50歲到60歲 債券佔比50%;

    60歲以上 債券佔比60%;

    這樣可充分降低風險,畢竟你這已經是一筆相對較多的資金,安全永遠是第一,而非追求高收益。

    透過這種綜合的指數基金配置,我想可以基本達到目標收益。且可降低基金運作風險!

    適當的平衡

    買入基金不是放著不動,而是要經常看看。

    每當某個資產漲幅或者跌幅超出一定範圍,則需要將資產走一些平衡。

    一般情況下確定了組合,例如十個基金,每個佔比10%。那麼當有一個基金佔比達到12%時,就相當於偏移了20%,則可賣出一部分該基金,買入其他基金,最終讓所有基金佔比又回到各佔10%。

    當然是否是這樣的比例,還要看你自己的分配。

    然後每年在年底時,不管是否有偏移達到目標,都再進行一次平衡。

    這叫做小步買賣,會隨著時間慢慢將高風險的資產降低成本,從而降低風險。

    不可一次性投入

    這麼一筆錢,千萬不可一次性押注,而是分期定投進去,以便降低成本。因為這個錢有點多,可以用一年或兩年時間投入進去。永遠安全第一!畢竟你決定不工作,那麼就一定要安全。

    是否全部投入

    應對你的資產做一個總體評估,一般情況下:

    房產不超過50%

    投資不超過30%

    保險不超過10%

    其他資產不超過10%(如汽車、收藏品、現金等)

    按照此道理,那麼你要評估自己的房產總價和目前現金總價。然後將資產做分配。

    為什麼要買保險?其實保險是一項社會福利,比如大病、醫療、養老年金等,都可作為輔助投資。以防範一些不可抗力造成的重大問題,也可以保障你的投資不會隨意被臨時事情而打亂節奏。

    記住投資在萬不得已都不動,那麼就完全處於安全狀態了。

    上述都是不正確的

    上面這一大堆,其實都只不過是一個常規狀況下的分析。你自己到底想怎樣也只有你自己知道,坐下來,拿出紙筆,好好按照這個方法計算一下。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未來想達到什麼樣子,才能給這些方面拿出正確的答案。

    惠德載物立志透過公開投資策略,與志同道合之士,共同實踐看得見的財務自由之路。可能有險阻,也可能有錯誤,但堅信走下去就會成功。讓我們共同為自己打造一個賺錢的機器,成就我們自由的人生!

  • 2 # 小呆快跑

    首先簡單看看常見的理財方式,從風險的低中高以此類推:

    1.銀行存款

    在疫情期間銀行已經面臨了兩次降息,各大銀行活期年化在0.3%-0.35%左右。定存一年到五年分別也只有1.5%-2.75%左右收益可以說相當低,600萬一年定存銀行收益僅有10.5萬左右

    2.國債類,收益比銀行高,持有期限長

    國債年化可以達到4%左右而且風險極小,唯一不足動不動就是5-10年期限,讓人望而退卻。

    3 網路上App理財

    常見的有p2p,銀行手機端理財,支付寶多種方式;

    p2p收益確實高,就是經常暴雷,不推薦;

    銀行手機APP理財收益基本和銀行理財差不多;

    支付寶理財,還是挺不錯的畢竟馬爸爸產品還是值得信賴的

    銀行類的保本保息,收益還比銀行高,操作方便何樂而不為呢,

    貨幣,淨值類,低風險,收益可觀。年化3.5-4.5%

    4.基金

    中等風險,收益比貨幣,淨值類收益高合理定投一年10%收益基本沒問題

    4.期貨,股票

    風險大,收益高,需要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當然一般不建議小白投資!

    總結:題主可以根據自己的收益要求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個人比較推薦購買基金風險適中,收益可觀,或者定存+基金既可以降低風險,還不失收益!

    假設基金一年收益10%600萬就是60萬收益,完全夠題主一年開銷。

  • 3 # 理財迦

    朋友們好,手裡有600萬透過合理的投資理財綜合規劃,完全可以賺出50萬房貸的利息,還有更全面的保障。至於是否工作,到那時,工作變享受生活樂趣。

    首先來分析,600萬投資理財,需要考慮的各個方面:

    投資理財的策和思路:要保值增值,要分散風險還要儘量發揮600萬資金量的優勢。同時,保證一定的流動性用來應急避險,合理提升,個人和家庭保障,供應日常開銷,為持續還貸提供資金。

    小結:600萬鉅額投資理財,要全面規化。

    其次來分享一款,具體的方案和產品:

    具體的產品與方案:300萬信託,用來保障增值保值,年化收益率7~9%。50萬元黃金和外匯,用來避險和傳承財富。20萬元貨幣基金,用來保持流動性應急用錢。100萬元5年期大額存單,年化收益率5%,100萬元,100萬元銀行30天特色存款年化收益率4%,這樣這200萬就是屬於保本保息固定收益,而且月月有錢花。

    30萬元用來,再用來完善個人和家庭的保險保障,例如養老,教育,意外,醫療醫保的同時,投資一些股票基金等等,獲取資本性收入。

    小結:這個方案總體穩固,保障相對全面,風險有效分散,既有固定利息,又有風險投資收益,保值增值無憂。

    最後,來總結分析:

    目前看,手裡有600萬,透過合理規劃科學投資,完全能夠保值增值,生活無憂,保障更全面,並且順利的,償還50萬房貸。

    至於上班,600萬投資理財理好了,沒有了後顧之憂,有更多的選擇,而且,工作變享受生活樂趣,好。

  • 4 # 電影收藏員

    就目前的經濟形勢來說,我認為投資應該更保守一點。很多朋友認為各國政府的大放水即將會發生通貨膨脹,所以這時候應該多買一點資產,手裡不要持有現金,省的被通貨膨脹洗劫。

    但是我想說的是,通貨膨脹還沒有發生呢,而且也不一定發生。如果說各國政府的經濟刺激政策並沒有使世界經濟出現回暖,而是疫情對經濟衝擊越發嚴重,經濟不斷出現下滑。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可能發生的不是通脹,而是通貨緊縮,類似1929年的大蕭條時期。

    雖然現在看來發生大蕭條的機率在變小,人們對經濟的預期在變好,信心再提振,但這種可能性還不能完全排除。最大的不確定性是在。我們可以看一下四月底的就業資料。如果永久性失業比例已經非常高了,那麼的經濟出現新一輪衝擊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到時候是通脹還是蕭條還很難說。

    所以我認為現在600萬全部投資到股票,黃金等風險還是挺大的。現在還是必須要持有一定的現金。如果真的發生大蕭條了,這是保證。自己生活質量不下降的資本。雖然我們誰都不想,但是也必須應對這種可能性。

    如果發生大蕭條,所有的資產價格都要下跌,現金反而成了最保值的資產。所以我認為。600萬中至少300萬目前要持有現金,換成國債和大額存單。剩下的300萬可以分多次投資到黃金、白銀、石油和指數基金當中。分多次的意思是把子彈要分開打,用三年時間把剩下的300萬投資完,而不是一下梭哈。至於各類資產的比例要看你對那項資產市場的熟悉程度和把握程度,反握比較大的就投資多一點。把握小的就少投資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找工作時,你覺得學歷和能力哪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