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網暈者
-
2 # 青霞人文
酒是一種奇妙的液體,遠古時代,華人就釀造出酒了。自此以後,華人離不開酒。到了魏晉,名士們幾乎都嗜好酒。李白作為盛唐時代的大詩人,縱酒放歌,無出其右。李太白簡直就是為詩和酒而生的,詩寫得棒,酒也喝得爽快,所以,詩與酒,是李白這個人的人設。李白的好友杜甫曾用“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概括了李白的一生,是精闢知己之言。
李白曾寫道:“鸕鷀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真夠豪放和擅飲!詩人天真熱情,呼朋喚友,不醉不休。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是李白名篇《將進酒》的名句。這首詩是李白在天寶四年寫的,當時,他被朝廷從京城長安給逐出來了,個人政治理想其實就是破滅了。所以,李白比較鬱悶,比較悲憤。李白似乎看破了人生,於是想在感官享受中忘卻痛苦。所以,借酒澆愁,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這些放達的詩句脫口而出。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兩句中,第一句是悲憤語,自古以來聖賢德行高尚、思想精神卻不為世俗理解,常常是寂寞的,這是真實的而嚴酷的歷史事實;第二句是表達了李白的一種嚮往之情。飲者留其名,是指那些如魏晉名士一樣的人,不問世事,只管飲酒曠達,現在,李白非常讚賞和嚮往他們那樣的生活態度。這裡面也包含著李白對現實黑暗的抗議,因為,現實不能理解他,容納他。當然,及時行樂是有一些消極因素的,但我們不能苛求李白,譏諷李白是個酒棍,這是李白真實性情的反映流露。
李白的《月下獨酌·其一》表達了李白飲酒後的孤獨感,非常優美深沉: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我以為,《月下獨酌·其一》更真實地表現了李白飲酒的真實狀態,孤獨、寂寞、傷感,而《將進酒》中的李白表現有些癲狂,是李白與一幫朋友喝得太嗨了!
李白是天縱之才,一般人學不來。李白絕非教唆人狂飲爛醉,醉生夢死。今人不是李白,今天不是唐代,讀李白,理解他。
-
3 # 雲端蜜芽
古人寫詩講究詩的語言手法以及詩的意象和隱喻,要真正的讀懂詩人寫的詩不僅要看懂詩人寫詩文字的具象,也要結合詩人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詩人所處的環境和詩人的境遇。詩人寫這首詩的初衷顯然不是教唆我們喝酒,後半句的意思也不是隻有愛飲酒的人才能青史留名。
這句“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是出自李白寫的《將進酒·君不見》一詩,它的前後幾句是“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虐。”整首詩內容大多是飲酒放歌之事,詩人主要是借酒消愁,抒發自己憤激的情緒。詩人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懷才不遇的一種情緒。
這裡李白有把自己比作是那酒,聖賢即所謂的好酒就是他自己,好酒只有遇見懂得品鑑它的人才能被世人所知,如果沒有也只能跟眾多平平無奇的酒一樣孤零零的攔在酒窖裡。這樣的解釋很符合詩人當時的心境,看似有勸大家別辜負了美酒要放開了喝,實際上也是說自己是經世之才,也是一杯美酒希望也有人能喝懂他,挖掘他。
-
4 # 塗之人995
之乎曲
——讀太白《將進酒》
賢者懷憂濟,
人間自有溫。
聖哲應先覺,
鮮有平常心。
陶潛不解飲,
獨愛無絃琴。
種豆南山上,
草盛細苗青。
桃花源內五棵柳,
刑天起舞泣精禽。
太白非醉鬼,
弄月跨長鯨。
杯酒詩千百,
分明蓬蒿人!
言曰巴陵無限酒,
只是沒緣享老春。
苦辣酸甜皆正味,
之乎者也耐清貧。
天下生靈終一命,
聖賢飲者都是人。
不如來瓶五糧液,
曲水流觴出孟津。
2020.9.16於古戎州
-
5 # 桃之夭夭老牛
李白自己就是一個酒鬼,一生專愛喝酒,甚至皇帝招呼都醒不過來,皇上親自喂他醒酒湯。他說“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也是一句真話。聖賢多少不說,我們只講詩人,就沒有不喝酒的詩人。
中國第一位有名有姓的詩人是屈原了。屈原就十分愛喝酒。他的詩裡說
“四酎並孰,不澀嗌只。
清馨凍飲,不歠役只。
吳醴白櫱,和楚瀝只。
魂乎歸來!不遽惕只。”
就是說四重釀製的美酒已醇,不澀口也沒有刺激性。
酒味清香最宜冰鎮了喝,不能讓僕役們偷飲。
吳國的甜酒麴櫱釀製,再把楚國的清酒摻進。
魂魄歸來吧!
不要惶悚恐懼戰戰兢兢。
屈原還喜歡冰鎮酒喝。“挫糟凍飲,酎清涼些。”凍飲就是冰鎮。
除了冰鎮之外,屈原還十分擅長“調酒”,各種配置酒在屈原的作品中非常之多。
《招魂》中的:“瑤漿蜜勺,實羽觴些。”所講的就是一種加了蜂蜜的酒;
《九歌·東君》:“援北斗兮酌桂漿”所說的則是一種用桂花炮製的酒;
《九歌·東皇太一》:“奠桂酒兮椒漿”將的是一種用桂花加花椒炮過的酒。
講到這裡,稱屈原是“飲酒專家”更沒有任何問題了。
東漢末年三曹都是文學家,也都是酒鬼。曹操的名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丕也有“清衣延貴客,明燭發高光。豐膳漫星陳,旨酒盈玉觴。”的詩句《三國志·魏書曹植傳》說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
魏晉南北朝詩人更沒有不喝酒的。陶淵明清高孤傲,在《五柳先生傳》的自傳,其中便談到自己是這樣好酒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別人送他東西,他一般是不收的,特別是朝廷官員,他更不接待,但是送酒卻全部接受。可見他對酒的痴迷。
唐朝詩人更是與酒結下不解之緣。李白的好友孟浩然為了喝酒,耽誤了被李白稱為“生不原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的韓朝宗的約會,失去了進京城做官的機會。
李白一不小心道出了聖賢與酒的關係,中國酒文化博大精深,詩與酒的關係密不可分。有興趣的人可以寫一本大書。 -
6 # 青稞日暖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出自李白的《將進酒》:
曾經這兩句詩也引起過封建衛道者的批評,說你李白有什麼資格稱自己為聖賢,不喝酒的聖賢多了,難道連先聖先賢孔子、孟子之類的大賢者,也都是醉酒之徒麼。
顯然不是的。
古詩和現代詩不一樣,相對來說,現代詩更加直白,而古詩則需要結合詩人所處的環境和背景,加之對意境的理解,才能被翻譯出真實的意思。
很明顯“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兩句詩屬於憤語,我們也可以理解成,一個愛酒之人對酒的稱讚。
李白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說古人“寂寞”,其實也表現出了自己的“寂寞”,所以才願長醉不醒了。
李白喜歡喝酒,除了其詩中經常提到以外,也是有確切史料記載的。
酒之清者為聖濁者為賢,這是古人的定論,李白所謂的聖賢,字面上就是指的酒,或者說是好酒。
古代沒有電視廣告,沒有註冊商標,一鍋好酒能否出名要看有沒有美食家去品,沒人喝的酒,再好也只能孤零零的爛在窖裡,這便是古來聖賢(美酒)皆寂寞,惟有飲者(懂酒的)留其(酒的)名。
這句詩直接意思就是勸酒,讓大家放開了喝,別辜負了好酒,深層含義就是說李白自認為自己是經世之才,但也要有當權者賞識才能展現才能,名留青史,他希望有伯樂去發掘他,別讓他的才智爛在土裡。
所以這首詩雖然表面上是對及時行樂的宣洩,內裡卻隱藏一絲著讓自己及時被伯樂發掘的企盼。
所以,對於這兩句詩,我們不能認真的去計較其表面的意思,它只是藝術上的誇張手法,在宋代被成為“尊題格”,也就是我們後來所屬的做對比的手法。
希望小暖的回答可以給您帶來幫助。
-
7 # 碧玉小家女82790101
自古以來至聖至賢的人,都懷才不遇,不為世所用,默默無聞,唯有有才華且好飲酒的人,比如說諸多詩人(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留得名聲,流傳千古。寫出封建社會對人才的埋沒。
這句話的意思大家都明白,重點是後半句:意思是隻有愛飲酒的人才能青史留名嗎?這不是在教唆我們喝酒嗎?這不合道理啊,百思不得其解!
回覆列表
這是一個少數和多數的問題,聖賢只佔人口的0.00005%,而吃老酒的卻佔了人口的50%,當然人們記住吃老酒中的大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