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社野老
-
2 # 老農下山
我愛對聯,對合律和不合律的對聯分別對之:
不合律的
就用寬對或散對來對,但句尾還是儘量上仄下平。如果上聯尾字為平聲的,不管它,下聯還是平聲收尾。對了很多這樣的對聯,雖然不合律,但從句意上感覺還可以。娛樂為上,何必死板較真呢。
正規合律的對聯
必須嚴格按照對聯的要求來對,平仄相對,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力求工整對仗,這才顯出楹聯水平的高低,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對聯。
-
3 # 野秋
対對聯作為一種古文學體裁,能夠提升人的文學素養,反應能力,同時也是一種樂趣。
當然也有個別的,為了跟風湊熱度,出的對聯不要說韻律,字詞句都不通,有的內容低俗,這樣的就沒法讓人關注了。
-
4 # 福星LI
先對以前關注的,看到其他人的上聯,感興趣的就對。畢竟未經過正規學習和訓練,只是稍微瞭解了一下,有點興趣,消磨時間而已。
-
5 # 思穆翰麥
玩!
何必認真?
非得 捧著詩韻,一一對照,才算滿意? 何況 自己玩,只要自己滿意就好,何苦 斤斤計較,孜孜以求?????
自己滿意!就得了……
-
6 # 七月流火140400643
我始終覺得,對對子過分強調平仄,就是削足適履,因噎廢食。當然,做律絕古詩也好,對句也罷,能按平仄的要求來,固然是好。不然的話,只要意思對的好,平仄乃是末事,大可不必太過在意。《紅樓夢》中林黛玉教香菱做詩時曾說,如果有了好句子,連平仄都不用管了。這叫不以辭害意。也就是說,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
平仄的規律,其實也沒多難,網上查查,個把小時就能弄明白個大概。我自己也學了幾年中文,平仄的規律,大體還是知道。但實際閱讀欣賞中,我永遠分不清具體的平仄關係。原因也並不複雜,平仄的要求與音樂相關,就是要讓詩歌、對子閱讀時琅琅上口,聲奏上有起伏有對應,具音樂之美。為什麼對句之時,一般出句以仄聲收,對句以平聲收?原因是,兩句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最後可以拖腔抒情。簡單的說,平聲字只有平調和升調,可以拖腔。而仄聲字是降調收聲的。無法拖腔。句末拖腔,可以增加韻味。這就是對句平收的原因。
我們現在欣賞對句的時候,大多數只欣賞意境,很少專注韻律的。欣賞對句專注盯在平仄上的,許多都是裝犢子的。其實,用現代普通話閱讀,也不在拖腔,就算不合平仄規律,也不太影響。
舉個例子,歌曲《歌唱祖國》中,“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革命歌聲多麼嘹亮”中的“亮”就不合轍。亮是去聲字,唱的時侯無法拖腔,但沒關係,唱的時侯把它唱成平聲就行了。
普通話的二聲(/)是平聲,三聲(√)是仄聲。音樂我天生沒樂感,永遠分不清二三聲,所以,雖然我大體知道平仄規律,但在閱讀和欣賞的時侯永遠感受不到平仄的對錯。只要誰和我提平仄。我一定會忽略不提。
我的意見,平仄這事,不必太在意。看到喜歡的對子,儘管對就行了。何必再乎那麼多。當然,能完全合乎要求就更好了。
-
7 # 田樹貴老師
你愛對聯,不懂平仄。愛出聯的有懂的有不懂的,你怎樣選擇關注?首先要了解平仄的基本歸律,古律很嚴格,上下兩聯字數相等,詞性相同,語義相對,平仄相反,上句尾字為仄聲,下句尾字為平聲。上下兩句在主題,意境,要一致,也就是說兩句語義上要互相關聯,相互照應。所謂平仄,用現在的聲調來說,就是語音分四個聲調,陰平(一聲),陽平(二聲),上聲(三聲)。去聲(四聲)。平仄中的平就是現在的聲調的一,二聲,仄就是三四聲。舉個例子來說,唐代詩人王維《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上句是”平仄平平仄”,下句是“平平仄平平“律詩的平仄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說上下兩句偶數字平仄必須相對,而且下聯尾字必須得是平聲。這樣讀起來,才抑揚頓挫,具有音樂性。從上邊的例句看上下兩句的詞性也是相對的。在語義上兩句描寫一個意境,語義相關。如果上下兩句語義不搭邊,語義不呼應就不是好的對聯。這叫主題分離,這是我對對聯時應該注意的。我們現在作對聯,不一定非得按照古代格律嚴格去對,只要內容好,可以松對,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不能為了形式影響內容的表達。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對聯分兩種,符合聯律要求的叫律聯,不受聯律限制的叫散聯。對聯三大要求,一,上下句數字相等,二,詞性相對,三,上下句平仄相對,本句之間平仄交替。學對聯就難就在於平仄的運用。對於平仄的運用,過去只從古聲,現在聯律通則放寬了,可用新聲。隨著語言的變化現代人不方便掌握古聲,只好依賴專業的韻書,查起來也不方便,因為還有四百多個入聲字,在現代字典裡有的是平聲,有的是仄聲,但在古聲裡全做仄聲。我們查字典靠聲母,查古韻書靠韻母。新聲好用,一、二聲是平聲字,三、四聲是仄聲字,用起來簡單方便。但之前那些老學究們做評委只認古聲聯,不認新聲聯。這和書法作品評審一樣,老評委們只認繁體字,不認簡化字。現在可能好了,只要意景好,合乎新聲的聯也能入選獲獎。
我個人學聯是自學自悟,在參加聯事活動時,要逐字推敲,和律詩一樣看詞節,基本還是一、≡、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上聯結尾為仄聲字,下聯結尾為平聲這是鐵律,做散聯也必須這樣。另外還有不能孤平,不能三仄尾,三平尾的要求。有人說做對聯是戴著鐐銬跳舞,而且要跳出個舞姿優美來。一句話,不容易,不是律聯參加徵聯賽事根本不行。歷史上也流傳下來一些不受平仄限制的散聯,都是非常出名的大家,還意景特別好。
如果,自已用對聯,只要意景好,可以不受平仄限制,因為散聯雖然違律,但不違法。參賽聯作必須合律,這是評委的第一板斧。因而,在一些正規場合,出聯句還是要考慮一下合乎聯律(平仄)的要求,這樣對句的人有章可循。當然,方便著還用新聲,普通話不標準求助字典。
對出聯的要用音韻去識別,人家的出句是律聯就用律聯去對應。不是律聯的可以放寬一些 ,也可以自已用律聯形式去對,主要用好本句中的平仄交替,和不違≡仄尾,不違三平尾,不違句尾上仄下平。這是人家有時出上句,有時還出下句。
以上一點膚淺的認識,可供參考,我雖然年紀也大了,加入中國楹聯學會也多少年了,但在學習的路上,仍然覺得還是個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