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董清

    在我們敷衍生活的時候,就沒有想到去努力的掙錢。

    如果我們今天沒有失去工作,現在我們是不是要認真工作?認真生活?

    廢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 2 # 陳一222

    我同意這說法,多少人失業後舉步維艱,負重前行壓力大如山。

    我總感覺有不少人反應有點遲純,憂患意識不強。總認為:下崗失業是電影劇中的故事情節。冷不丁自已下崗失業,懵得六神無主不知前面的路怎麼走。

    失業了要重找工作,重新起頭重開始,很難、很難!就算找到工作也是從事重、髒、累,安全係數低的體力活,薪資低沒有基本安全保障,只能每天透支體力維持日常。

    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眼下政府倡導地攤經營,可以緩解低收入家庭的壓力。

    只要肯吃苦堅持經營,溫飽應該能維持。

  • 3 # Z小扎

    就像有一句話所說的,潮水過後才知道誰在裸泳。沒有疫情的時候,正常上班掙錢,收入和支出也能平衡好。但是疫情這個黑天鵝,突然之間把很多問題暴露出來了,而且越來越痛,生活更是受影響。當沒有收入來源,但是又要生活 ,然後這類的感觸就越來越深了。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多掙錢,能好好生活。

  • 4 # Yangyang老師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啊!不管什麼什麼時候都要有憂患意識,就算現在工作穩定,也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增長技能,不斷成長!當今社會最不缺的是人才,所以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與社會脫節!

  • 5 # 秋黃429

    現在才曉得為啥這麼多人考公務員,考編制內體制的工作。這一個疫情,又讓多少人 擠破腦袋想進去,失業其實是於大部分體制外的人來說的。

    這是一個談錢的年代,掙錢了,就不怕疫情了,不怕天災人禍了!反倒是那些平時收入低,又很容易失業的人太經不起生活折騰了。

    沒有了工作,首先房貸就是一筆大的之處,大部分的失業人員就是房貸壓力,其次就是娃兒教育費,生活費,這也是一筆大的開支。還有最後一個就是醫療費,生不起病,不敢生病

    前幾天一個阿姨生病了,高血壓導致昏倒,進醫院三天就出來了,一是擔心自身沒退休金,二是擔心自家娃兒們生活也不易。想想,失業確實影響的是老中青幾帶人!

    其實。只要房貸,教育費,醫療解決了,其他問題就好多了!壓在普通人身上的三座大山就是醫療、教育、房貸!

  • 6 # 開心果他媽

    我也是今年才有危機感,今年在家陪孩子上網課不能上班,老公也工作不好,每個月光房貸加生活費就讓人發愁,沒有來錢的地方也不敢像以前一樣花了

  • 7 # 2老包

    真的,以前不知道亂花錢,年紀大了失業了才倍感艱苦。感覺人生真沒有了意義。這個世界真沒多少人同情你。做人必須靠自己!

  • 8 # 舉雞手德新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生活當中的開銷真的不小,柴米油鹽醬醋茶各種電費水電話費天然氣費,有工資的時候欠費就交了,沒有收入之後只能借錢生活,就像我開飯店,一直到五月份才開門營業,半年的時間沒有收入,真的是非常痛苦,才知道維持正常過日子需要的錢也很多,那種沒收入又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掙錢的感覺太難受了!

  • 9 # 劉景瑋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學會思考,到底該怎麼賺錢。有人失業,但也有人乾的很好,還有人越賺越多,到底差別是什麼,絕不是運氣好壞。

  • 10 # 使用者657794585845

    我被縣公路段無故開除後,覺得技術要適用,否則浪費青青,那時賣小菜你在前面賣,農民就譏笑:大學生賣小菜!我淹耳盜鈴裝著沒聽見,因為要生活它不寫大學生。‘‘。。

  • 11 # 桂中光哥

    人就是這樣子,很多東西都是失去以後才懂得珍惜,才懂得挽回是多麼的艱難,錢也是一樣。當你想掙回來,就是需要很大的付出。

  • 12 # 均均談車

    你好,可以客觀的說是因為通貨膨脹人民幣貶值所導致的。

    目前來看天價的房價,高消費,低收入。很多工廠因為疫情的影響沒有單子而裁人。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在我家這邊廠裡上班效益好的時候天天加班沒有假期一個月六千左右看似工資很不錯了。本人結婚兩年也有了我們倆的小寶貝。目前一個月寶寶奶粉尿不溼各個各樣的元素補品。一個月孩子就要2500左右。家裡開銷汽車加油等等幸好沒有房貸,不然真的不夠。還是天天加班到晚上九點沒有假期才這麼多。

    現在廠裡接不到單子,臨時工一個星期上三天,我們正式工一天八小時一個星期兩天假只能拿二千多點工資根本不夠開銷。就不用說失業了。一定要懂得勤儉節約。

    錢不是不好掙,是因為錢不值錢。所以認為掙得錢變少了。

    舉個例子:十幾年前 一斤豬肉 一兩塊錢一斤。一百元能買幾十斤豬肉。現在豬肉二十三一斤。一百元只能買幾斤了。錢還是一樣的數目。但是就是不夠花了。所以不是錢難掙了,是基數變多了。

    所以現在努力掙錢讓家人過的越來越好。

  • 13 # 心靈捕手23號

    疫情,失業,地攤。2020年已經過去了半年了這半年對大部分人來說是艱難險阻的一年,很多店鋪和企業倒閉。並且讓很多很多的人失業。俗話說的好,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每個人每一天生活開始。過日子就需要金錢。可是有很多很多人失業了,面臨的問題很多。有的人要養家餬口,有的人要償還債務。屋漏偏逢連陰雨。不管失業或者不失業,多掙錢成了是個社會所有人嚮往。最近聽到一則新聞說,全國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近1000元。聽完都不敢相信原來窮人這麼多。人這一輩子有起有落,有輝煌的時候,也有落魄的時候。三災六難。人一生要經歷的事情很多很多。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嚮往好的事情。其實!好事和壞事人的一生都要碰上,失業這個詞是所有人不想面對的問題,但是不面對不行,首先要堅強起來,鼓起勇氣面對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這部電影的主角,如果我們放棄希望那麼這部人生大戲就以悲劇收場,所以我們要堅強,不是有句話說的好嗎,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到彩虹,以前沒有失業的時候?或許很多人都對失業這個詞沒有深刻體會,現在面對失業很是絕望,想找一份工資高待遇好的工作,覺的望城莫及,其實我覺得在人生中能碰到這樣的對大家也是一種錘鍊,不可能任何事情都是好事,失業了也許能讓我們更加清醒的去看待這個世界,讓我們更加知道世間百態人情冷暖,有些人有可能說我這樣說難道失業是好事情?千萬不要誤會我的意思,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既然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要擺脫掉消極的心態,調整好自己,盡力而為。面對失業的朋友,目前先解決的問題是找一份工作,也許很苦很累,但是隻要堅持下去,曙光必然會出現,只要抓住機會事業必定會從回巔峰,現在大家相互鼓勵支援,從振信心,不要氣餒。

  • 14 # vision—倚劍觀滄海

    掙錢一直都很難呀,只是之前你佔有資源,降解了困難,不一定非得直面,現在必須直面困難搞才清楚人的社會屬性在當今是如何重要又如何害人,堅強些磨礪自己吧讓自己強大起來才會真的淡然,我也是最近兩年才明白的,吃的苦應該比你多關鍵還在繼續!

  • 15 # 週週我喜歡的城市

    現今城市人生活成本高,用錢的地方比比皆是,中國人有個傳統觀念,掙錢之後要存錢,部分用於正常的生活開支,另外部分用於特珠(意外)情況。

    對於一箇中年人家庭來說,工作掙錢很重要,也是衡量一個人的能力。中年人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一切的開支都需要工作掙錢來維繫,孩子上學,讀書,老人生病住院,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支出,因此一個家庭失業不起,一旦失業,就會感到窘迫感。(房貸,車貸,教育支出,贍養費等),每天一掙眼想到這些,嘆氣。

    面對失業,一亇家庭的生活要繼續。只有樹立信心,重新開始,生活依舊會變的更美好。

  • 16 # 十薈團採購

    我失業一年了,從世界500強因為一點小的事情,離開了,一年的時間了日子越過越難。世界500強工作背景,區域管理,2019年3月不幸失業了。

    失去了一個年薪40萬的工作,幸運的是在5月初找到了一份年薪55萬的工作。

    一波三折又來了,55萬年薪的工作是內部推薦,可是剛接到Offer,前老闆被辭退了。

    工作了三個月,換了三任老闆

    很不幸的是我也沒有熬過三個月的試用期。

    到了8月底,沒有過試用期。悲催了。一下子真的沒有錢了,這才發現真的難找工作。

    原因:

    1、過去的是頂尖外企,重點區域的核心銷售管理崗位,薪資本來就高,

    2、生意體量大,半個省份有3個億的快消品生意體量

    3、大團隊,300多人的大團隊,精細化管理。

    所以薪水比較高。

    出來後才發現很多工作大區銷售總監都給不到我過去的薪資水平。

    題主所在的省份,是一個以努力拼搏為主體的人口上億的省份,人才濟濟,每一個崗位都有很多合適的候選人。

    基本上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即使有空出來的坑,也是被熟悉的人內部預定了。基本上輪到外來人,更何況生意不好,除非迫不得已,沒有人願意輕易的辭職。

    這就是工作難找的原因。

    一下子陷入了經濟的危機中。

    每月1萬多的貸款。還有欠30多萬的信用卡,要週轉,日子真難。

    話說到現在都一年了,即使降低薪資,也找不到工作啊,疫情之後工作更是難找。

    即使降薪,別人也懷疑你降薪之後的動機何在,考慮你在未來是否有穩定性。

    2020年真的很難。題主今年40歲了,雖說國家推遲了退休,題主還有上25年的班,可是社會上沒有哪個公司能夠友好的對待40歲的中年男人。

  • 17 # 隙年人生

    身在福中不知福,擁有的時候,看什麼都覺得不是事,萬事好像都沒什麼大不了的,那是因為你可以自給自足,尚不必為一日三餐發愁。

    行情好的時候,還可以對現有的崗位挑三揀四,工作中稍有多付出,你就立馬覺得不公,說跑路就跑路。工作就憑自己的喜好,與責任根本不掛鉤。

    這樣的擇業春天不是隨時都有的,突然某一天大環境下的失業率劇增的時候,你也是其中一員的時候,你才猛然發現,原來你一直瞧不上眼的工作曾經是你養家餬口的保障。當你想轉身想再擠進那個工廠大門的時候,你才知道什麼叫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

    今天你肯任勞任怨去工作的時候,都找不到機會了。

    失業的時候吃了上頓還得算計下頓怎麼解決。

    家裡的老人打小就總唸叨一句話給我:“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我也曾在工作問題上任性過,因為領導處理問題的不公,就想辭職不幹了,那會多虧我父母死看死守的每天看著我去上班,過了些日子,心裡的那種不舒服,漸漸平息之後,反思一下其實也沒什麼,我們重要的是生存問題,有謀生的工作我們日子才能無後顧之憂。

    就拿2020年的全球疫情來說吧,失業率劇增,各國因為疫情失業的民眾,切身的感受到了,失業導致的養家餬口真的太難了,西方很多國家疫情尚沒控制住,就迫切的要復工,他們不是不怕疫情,而是再不工作,不是因疫情死亡就是直接被餓死了。

    我們國家取締多年的地攤經濟也在就業難的2020年,被政府合法化的認可再次啟動。目的就是讓失業的百姓先解決養家餬口的基本問題。

    2020年疫情下壯大的失業大軍,真的感受到了度日如年的煎熬,以前打工羨慕可以多幾個休息日的工廠,2020年打工羨慕的是每天都有加班訂單的工作,累不是問題,只要天天有活幹就踏實。

    一場疫情喚醒了多少人工作的任勞任怨態度,也算是一種囧途中的覺醒吧。

    珍惜工作的機會!是更多失業人的反思感悟。

  • 18 # 職要你強

    有很多人沒失業前以為自己很行,失業再就業才發現自己原來啥都不行。我表弟就是這樣,他36了下崗了,原來在國棉廠當技術幹部,現在他深切體會到,失業後養家太難了。

    技術含量高的工作他幹不了,學不會,技術含量低的競爭激烈掙錢少。勞動強度大的體力不支,幹不了,勞動強度小的不好找,錢又少。工作時間長的管不了家,老人孩子照顧不了,工作時間短掙錢太少。

    所以找個理想的工作太難,四個老人兩個身體不好,倆孩子上小學,日常消費補課也不少花,愛人單位效益也不太好。做生意又沒什麼資源和門路,也沒有投資的本錢,所以一天天愁啊!一邊打著兩份工還不捨的吃不捨的喝。他經常說,真羨慕你們有穩定工作的人,起碼生活能規劃,心裡沒壓力!

    不過,我覺得他年齡不大,以後的路還長,只要勤勞踏實,不怕辛苦,樂觀向上,機會還有很多,未來還有無限可能。

    只要自己不放棄夢想。

  • 19 # 歲月無限

    深有這種感觸,也許我們太高估了自己,其實發現自己除了工作經歷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個人能力。

    掙錢養家難不難,說實話就是個人能力大小的試金石。也許有像我這樣的人吧,以為自己在以前乾的行業什麼都懂,什麼都會,其實什麼都不行,個人能力很欠缺。

    比如說開車送貨吧。以為自己很會送貨,送的也就幾個固定的地方,並且都不遠,2個小時左右就回來了。結果現在人家要求不一樣了,沒有固定地方,都是遠位置,要導航,送得快8,9個小時能回來,要求當天返回。這些都是對自己駕駛技術考驗,做事效率快慢的考察。

    還比如現在工作難找,原先的崗位現在沒有了,現要從頭學起。突然感覺自己學新東西太吃力了,人家要求儘快上手。一般招熟手,招生手人家還算客氣了。

    我個人覺得也許像我這樣的人習慣了“溫水煮青蛙”式生活方式,往往無視了個人能力的鍛鍊及提升,不太想問題,考慮事情。一旦這平靜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往往突然出現不知所措。

  • 20 # 青魚人社

    深有同感!本人就有這樣的經歷。

    從2012年開始,在上一個公司做了六年,六年時間厭倦了這裡的一切, 感覺工作越來越不順心,不顧領導再三挽留,義無反顧的選擇離職。

    房貸,孩子買奶粉,父母生病看病,日常開銷等等,到處等著用錢。壓力山大啊!長這麼大,第一次意識到錢的重要性。

    這時候特別後悔一時的衝動決定,暗恨自己死腦筋,幹嘛要辭職。才真正體會到每月有一個固定收入的工作是多麼幸福!

    不撞南牆不回頭,只有經歷了才會成長。國家正在鼓勵地攤經濟,咱們可以尋找合適的專案,嘗試去做一下。

    成本小,失敗了也不會造成多大影響,假如成功了呢?這不失為一個過渡的方式。自主創業時間自由,可以一邊擺攤兒一邊找工作。

    @職場青魚 人生之路如唐僧取經,只有經歷磨難才會成功。困難只是一時的,相信很快會跨越過去,加油!

    最後建議:

    1.不要一時衝動選擇離職,考慮目前現狀是否適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選擇合同人一起創業的提前是信任還是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