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哈博士的日常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方法,真正的學習源於積極的傾聽和理解。無論是被動學習者還是主動學習者,當試圖在新的學習或工作中吸收所有資訊時,捕捉、記住並應用所學的資訊是一項十分困難的任務。如果不及時記錄下所聽到和學到的,那在大腦中記住每一個細節的機率會很小。

    做筆記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筆記給學生和專業人士提供了一種儲存資訊並在以後處理資訊的機制。有效的註釋包含了大量與主題相關的重要事實、定義、名稱、日期和概念。研究表明,做筆記的人比不做筆記的人更容易在更長的時間內記住概念資訊。記筆記的方法有很多種,縱觀現有的有關對記筆記方法的推薦,大多數都是從內容整理的方法上進行介紹的,大體上可以粗略歸結為兩個方面的內容:記錄的方法,主要包含康奈爾筆記法、思維導圖法、麥肯錫筆記法等。記錄的App,主要包含了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等市面上常見幾款。

    這些推薦的內容,主要使用場合大多為書籍閱讀、課程學習、課件授課等「看-記錄」的場合,而可以更高效率用於講座、組會、會議、報告等「聽-記錄」場合下的記錄筆記方式推薦並不多。因此,在這裡,我要推薦一種適用於「聽-記錄」場合下的高效便捷的記筆記形式。

    1、電子筆記優勢之我見

    在日常工作學習中,對於從各渠道獲取的知識,我們常採取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記錄:

    利用紙筆手寫紙質筆記利用軟體手敲電子筆記利用大腦開啟純記憶模式(...膜拜記憶大師!)

    不過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紙質筆記與電子筆記中,我更加偏向於能有效提高記筆記效率的電子筆記模式,無疑,我是「電子筆記」的擁躉者。

    與紙質筆記相比,電子筆記在我看來具備以下五點優勢:

    電子筆記可以提高記錄效率;電子筆記便於整理、攜帶、檢索;電子筆記內容更加豐富生動(圖片、表格、網頁甚至錄音和影片);電子筆記不易遺失和毀損;電子筆記可以協同分享、編輯、操作等。

    但是無論紙質筆記或是電子筆記,都不可避免的都要用手寫或者手敲,此外,有很多場合下並不方便做現場記錄。因此,我不得不轉換思路,如何先將內容儲存下來,待事後再進一步對內容進行提煉,整理筆記。

    2、科技進步為記筆記提供新思路

    結合上述現狀,加之本人日常課程學習以及經常性參加組會、學術會議、主題報告等各類實際情況下,因此我一般藉助錄音的方式對現場內容進行採集,結束後再進行回聽篩取關鍵資訊,進而整理筆記。而在目前方便快捷的手機錄音記錄與錄音筆記錄的選擇中,我堅定地選擇用「錄音筆」進行內容記錄。說到這裡可能會有同學問我,現在智慧手機錄音這麼方便,為什麼不用手機記錄?結合個人使用體驗,我支援錄音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手機降噪效果差,在嘈雜環境下的錄音效果不理想;協同性差,不利於在雲端線上同步和整理相關資訊;不支援語音轉寫文字,錄完後要重複聽進行人工記錄,費時費力,影響效率和使用體驗,中文也就罷了,那外語怎麼辦?不支援同聲傳譯,限制了使用範圍,對於外語場合下的使用不夠友好。

    那是不是用了錄音筆之後,做筆記就一切萬事大吉、順風順水,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了呢?其實不然,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采用正確的“開啟”方式的話,後期整理筆記的過程會變得異常繁瑣與痛苦。舉個例子,錄音筆的常規操作往往是這樣的“錄音-聽-反覆聽-聽反覆-反反覆覆聽-整理-完成”這樣一個過程,多年前我擔任學生記者時,曾去採訪一位學術“大牛”,由於訪談資訊量很大就帶著錄音筆,想把對話記錄下來。事後整理錄音時我才真切感受到“錄音一時爽,整理‘火葬場’”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我要花費數倍的時間對錄音內容進行整理,遇到錄音效果不佳、說話不清楚的地方我還要倒回去反反反反覆覆複復地聽,雖然最終完成了內容,但全程下來簡直是事倍功半半半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好錄音筆,讓錄音內容的處理更加高效,以讓我記錄筆記更便捷,是擺在我日常記筆記過程中的一個實際問題。經過一番網上衝浪,我驚喜地發現,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很多智慧錄音筆可以滿足我的需求。比如支援語音識別——可以將錄音內容(中英文)轉寫為文字;還可以進行同聲傳譯——一邊錄著,相應的翻譯就過就能實時顯現,轉寫結果一目瞭然。錄音完畢後,還可以把檔案同步到雲端,從而線上進行編輯。這將為為記筆記提供新的思路。

    3、科研工作者記筆記之經驗談

    基於此,結合本人實際體驗,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自己工作學習中所需要用到錄音筆的情況。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免不了參與各種專業討論、學術會議和技能培訓,那麼快速便捷地記錄且保證「效率至上,準確復現」於我而言無疑十分重要。以下是我經常使用錄音筆來記筆記的場景:

    在組會或者workshop中,我們針對科研問題和老師、同事進行頭腦風暴的同時記錄筆記是不太現實的,這樣也會打亂我們的思路,影響彼此的交流。為了讓溝通更順暢也更有效率,我也建議大家更專注於討論本身和思維碰撞。而事後又可能忘記了記錄,時間久了再回憶討論中的細節難免有疏漏。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類會使用工具,在我看來,記錄這種機械的工作就理應交給錄音筆來完成。

    在一些Workshop中有時會邀請專家來交流,有一次,我們組請來一位發表過三篇《nature》的教授,沒錯,In English由於語言的“壁壘”,導致我們之間的交流稍顯“坎坷”,還偶爾出現“驢唇不對馬嘴”的情形,導致彼此理解偏差。但這種小交流會請個人工同傳過來也是太“大材小用”了。而錄音筆,就可以避免這種尷尬,解我燃眉之急,免得我越著急越表述不清。不過說到底,還是要好好學習英語呀!

    Workshop

    2)參加英文學術會議

    無論我們是去國外還是在國內參加學術會議,英文始終是眾多中國學者要過的一大難關。很多英文報告聽起來都很吃力,更別提記錄下來了。我記得我剛博士剛入學時,有一次去清華參加一個關於中子的學術會議,請的是加州伯克利的教授,全英文講述專業內容,全程穿插各種專業詞彙。對於還沒進入課題的我這個小白來說,真的是一臉懵,聽不懂也理解不了,更甭提記筆記了,可惜了寶貴的學習機會。當時腦子裡只有兩個問題:剛才他在說什麼?現在他又在說什麼?

    英文學術會議

    與此同時,即便聽懂了,我們記錄的速度往往也很難跟得上報告人的思路和演講速度,於是我們就很容易遺失關鍵資訊。而市面上現存的這些智慧錄音筆就完全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在聽英文報告時,同聲傳譯功能可以實時翻譯,便於我聽講座的過程中梳理思路、把握重點,不至於像個“傻子”一樣坐在那不知其所云此外,講座現場一般都會比較吵,手機錄音雜音就特別大,回去再聽就很難辨別原文,這時一個降噪效果突出的錄音筆就很實用了。與此同時,如果還能把英文錄音全部準確地轉換成文字,豈不美哉?那會後我們再整理筆記就容易得多了。

    3)參加技能培訓

    參與儀器裝置等技能培訓時,由於場地等條件限制,有時人擠人,連站立的位置都沒有,這時攜帶紙筆還要記錄筆記也是不太現實了。而使用錄音筆則能夠解放雙手,讓我們不被紙筆問題困擾,真正實現“無紙化”。此外,培訓往往都是理論和實操相結合,一邊記筆記一邊看操作,就會顧此失彼。這時我們也可以把理論記錄的任務交給錄音筆,聚精會神地傾聽老師的講解和觀看具體的操作,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率

    擁擠的技能培訓現場

    4、如何掌握「聽-記」筆記新“姿勢”?

    說了那麼多,再給大家上一點乾貨,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利用錄音筆來記筆記的,分享一點點個人的經驗:

    1)錄音並同步

    經過錄音後,可以直接在錄音筆中將檔案上傳雲端,以便在手機APP和網頁上進行同步處理。不僅如此,系統還能自動提煉語音中涉及的關鍵詞,這樣我們錄製多段語音時,也可以輕鬆找到我們想要的!

    2)音訊轉寫文字

    然後我們就可以根據個人習慣選擇在手機客戶端或者網頁上進行文字的轉寫(轉寫效果見下圖)。觀察轉寫的結果,可以發現錄音對話中的各種奇怪的噪音都被自動過濾掉了,轉寫速度快、準確率高,方便後續在線上完成電子筆記的整理工作。

    針對英文錄音,由於條件限制,我用錄音筆錄了一段TED的英文演講模擬學術會議的場景,並分別在手機APP和網頁端進行了轉寫,真相就是英文的錄音也可以很準確地轉寫為英文文字。這對於我們英語聽力一般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完全避免了我們聽不懂的尷尬。因為——聽不懂我還看不懂麼!?看不懂我還不會用翻譯軟體翻譯嗎?!

    3)整理並形成電子筆記

    那如何對轉寫好的文字進行整理,以便記錄電子筆記呢?對已經轉寫好的文字,我們可以透過手機APP上直接對轉寫的文字進行復制,或儲存為圖片,亦可直接分享到多個社交網站上;更簡單粗暴的,我們可以透過電腦端直接匯出word。而後就可以將內容複製到任何一個想要記錄的地方記筆記啦!

    5、總結

    筆記可以作為“思考的工具”和“解決問題的工具”。記筆記,本質上就是對人腦所處的外在知識環境的一種改造。隨著科技的發展,記筆記的花樣也越來越多,但無論怎樣都是為了我們能夠更好地整理思路,記錄想法。推薦給大家的錄音筆記筆記法,可以讓記筆記更高效、更便捷,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記筆記的新思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總看別的男人是什麼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