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是說唐刀曾在當時大規模的配備軍隊嗎?為什麼現在都很難看到中國本土現存或考古出土的唐刀文物呢?無論是橫刀還是陌刀,儀刀什麼的。以至於一談到唐刀形制往往只能參考存於日本的隋刀或唐樣大刀之類。
2
回覆列表
  • 1 # 閒雲去處

    唐刀的由來

    《唐六典》卷一六武庫令丞職掌條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唐刀”一詞是我國唐代四種軍刀制式的總稱,並非特指某種刀。

    竇繳墓唐刀,錯金銘文有“X尺百折”等字可辨認,迄今為止我國出土的最完整的一把唐刀。

    存世的唐刀

    真正的唐刀很遺憾國內博物館沒有品相完好的,目前已知的完美品相的寥寥數把都在日本收藏 。日本現存的隋唐刀劍(有些待確定)都是在當時從中國引進的。

    七星劍 錯金銘有七星雲氣圖名為劍,實為唐刀,現寄存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丙子椒林劍 錯金銘文“丙子椒林”名為劍,實為唐刀,現寄存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水龍劍 同樣名為劍,實為唐刀,現寄存日本奈良正倉院。

    水龍唐刀是目前世上保留最完好的唐刀,全長80.2釐米,刃長62.3釐米。

    消失的唐刀

    為何中國一把唐刀都沒流傳下來, 有一種說法是唐朝規定,武器不允許陪葬,所以現在中國出土的唐代刀劍極少(有都是不完整的)。 另一種說法是,隨著戰爭形態的變化,宋代火藥武器應用於軍事過後,加之宋代“重文輕武”。因此唐刀在宋代就大量銷燬,也不在使用。

    延續的唐刀

    唐刀中的儀刀和橫刀發展成為以後的佩刀,儀刀向東流傳到高麗和日本,並進化成為本民族的冷兵器,向西南則成為藏刀的祖先,陌刀在以後的演化中成為宋掉刀,其中變化出的來數種長刀都為後世流傳,唐刀的誕生和發展見證了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帝國,唐刀是冷兵器文化中最燦爛輝煌的,僅以簡短文字追憶那段偉大的歷史。

  • 2 # 帶你看世界W

    為什麼現存的唐刀和出土的唐刀這麼少?

    唐刀是唐朝時四種軍刀樣式的統稱,現在一般指的是唐橫刀。

    我們現在流傳下來的唐刀少之又少?為什麼考古也沒有發現?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局面呢?

    答:當年因為唐刀的造價比較昂貴所以禁止使用唐刀作為陪葬品,所以在發現的唐代大墓基本沒有發現過唐刀。

    其次唐刀因為價格昂貴製作工藝也是極其複雜,所以唐朝滅亡以後,唐刀就沒有再製造過。也就是說唐刀只是在唐朝時期有過生產。所以流傳下來的唐刀就很少。再加上時間的流逝和戰爭的因素肯定會有很多東西會被損壞。近代除四害的時候很多文物被損壞了。所以能流傳下的 本身就是極少數的。也許會有一些人偶爾得到唐刀,但是由於不識貨,被他們玩壞了。

    綜合以上的幾種因素所以流傳下來的唐刀數量是非常有限的。

  • 3 # 考古軍中馬前卒

    提到出土“唐刀”少的原因,我們很容易在網上看到一種鋪天蓋地的說法,即唐代法律規定不準用兵器隨葬。

    實際上,若我們緊跟著問一句——哪條歷史文獻記載了這個法律規定?

    說這話的可就回答不上來了。因為實際上並沒有可靠的證據,這只是一個網路謠言。

    唐代法律制度,的確對喪葬活動有著嚴格的規定,在《新唐書》、《唐會要》等文獻當中都有記載,喪葬活動的排場、墓園的規模、墓葬形制、棺槨、隨葬品的數量尺寸都要素跟墓主人的身份等級嚴格掛鉤。

    比如《唐會要》記載,開元二十九年規定:“(隨葬明器)皆以素瓦為之。不得用木及金銀銅錫。其衣不得用羅錦繡畫。其下帳不得有珍禽奇獸。魚龍化生。其園宅不得廣作院宇。多列侍從。其輛車不得用金銀花。結綵為龍鳳。及垂流蘇。”

    研究者也對這類固定進行過歸納,以下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齊東方教授的總結:

    但是,統統沒有提到兵器的問題。

    因此,把唐墓出土兵器極少的原因歸結於唐代法律,是缺乏證據的。

    與之相比,觀念的轉變更可能是真實原因。

    從先秦至兩漢時期,墓葬出土兵器的情況非常多。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越王勾踐劍,出土於楚墓。漢代兵器隨葬更為廣泛,上至諸侯王陵,下至普通的小型墓,都可以看到隨葬刀劍的,下圖是洛陽燒溝漢墓出土的部分鋼鐵兵器,這些墓都是普通墓。

    在先秦兩漢時期,男子隨身佩戴刀劍非常普遍,比今天男士穿西裝打領帶可能還要普遍一些,朝廷對於刀劍類武器也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因此在墓葬裡放幾把刀劍,也不足為奇。

    東漢以後,情況逐漸轉變,魏晉南北朝墓裡隨葬兵器的情況逐漸減少,最遲到北朝的時候,墓葬裡幾乎看不到武器了。所以,這是一個觀念的漸變,而不是唐代才有的。

    △固原北周李賢墓出土的鐵刀,已經屬於非常罕見的現象

    但日本的藏品並非都是“唐樣大刀”。查閱《正倉院獻物帳》可知,日本正倉院的刀中既有“唐大刀”,也有“唐樣大刀”、“高麗樣大刀”。兩相比較,唐大刀更可能是從大陸直接傳去的,而帶“樣”的則是日本按照外來風格模仿製作的。

  • 4 # 瀋陽歷史課代表

    我是中學歷史背後事,我來回答題主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搞清楚究竟何為“唐刀”,廣義指有唐一代所有用於戰鬥的刀具,狹義指《唐六典》中提到的: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鄣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特指目前來看顏值最高、身形最屌的唐橫刀。比如目前收藏於日本正倉院的唐刀。

    可惜就算是這把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唐刀,目前也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該刀確實就是真正的唐刀。儘管我們國內龍泉系的唐刀的原型大多是它。那麼能證偽麼?也不行,畢竟這把寶刀從造型來看與壁畫、雕塑等一系列文物中所呈現出來的唐刀既形似,又神似。

    那麼我國自己有沒有出土過質量可靠、童叟無欺,最關鍵是保真的唐刀呢?客官裡面請。這個確實有,請看下圖這位寶刀兄。

    這把寶刀於1991年唐初竇繳墓出土,是目前發現的儲存最完整的的唐刀,但本質仍然是隋朝樣式刀,這實用的配重小環首,更像匈奴人不喜歡的款式。所以我們腦海中那種日本刀拉直的唐刀,請注意我的口型“一把都沒有”你看的沒錯。最起碼到目前為止,一把都沒有。

    那麼這就奇怪了,我國是世界上最講究喪葬文化的國家,有個詞說的好呀,叫事死如事生。那為什麼就沒有儲存完好的實物唐刀出土呢?

    第一、唐刀作為實戰利器,由國家官造,制式配備。這可不是我們看的抗日神劇裡粗製濫造的大刀片子,而是極其昂貴的奢侈品,非得大唐盛世不能列裝。一把刀又得兼具韌性,又得兼具硬度,刀刃還得鋒利無比。我們都知道硬則脆,韌則軟。說白了就是要求這把刀該硬的地方硬,該軟的地方軟,不但上得廳堂還得下得廚房,就差要求手裡這把刀前凸後翹了。所以就得使用以熟鐵為外皮,中間夾百鍊鋼,刃口採用覆土燒區域性淬火的包鋼工藝,全手工打造。怎麼樣?聽起來就貴死個人。這還不算完,你以為是一次性採購就可以了麼?這玩意還是消耗品,日常保養極其繁瑣,具體參考日本武士刀的保養。一個日本武士沒事兒就得往那一坐,小白抹布蘸著刀油就擦吧,我估計可能個別武士擦得煩躁,應該有直接切腹的衝動。所以,你就想吧,你想拿這玩意陪葬,就好比一個美國退役飛行員對長官說“sir,我光榮退役了,能讓我把駕駛的F22帶回家做個紀念麼?”我估計長官不掏小手槍都算給你面子了。所以唐代要求不允許以橫刀陪葬的律法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有些同學可能會說了,我不信,王侯將相也能這麼遵守律法?問的好,這些同學請看唐刀四君子中的儀刀,《資治通鑑注》裡明確說,“儀刀以木為之,以銀裝之,具刀之儀而已”。而且在唐代李勣墓出土了鎏金銅裝木刀,很可能就是一柄用來隨葬的儀刀。這就說的很明白了。不能給你真的F22,但是給你F22的木質模型是可以的,甚至外包裝比真的還要精美。貴族們何樂不為呢。

    第三、之前就說了,刀為戰爭而生,盛世之下尚且儲存艱難,更何況唐朝289年,國都六破,天子九逃,藩鎮割據,戰亂不斷。尤其是唐滅後,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全盤繼承,取代唐帝國的是混亂的五代十國。這種割裂帶來的損失不言而喻。也許唐強之時有數的寶刀都漸漸損耗在無盡的戰亂之中。

    第四、也許唐刀本來就是個偽命題,也許歷史長河中,唐刀並不比其他朝代的制式裝備更為優秀,甚至從理論上來說,宋代的制式化冷兵器應該更為優秀可靠才對。但是從未有人願意打心眼裡以宋武備為榮。為何?因為這樣的唐刀才配得上橫掃八荒的唐帝國;才配得上我們的天可汗;才配得上我們心中的大唐盛世。

    男兒當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這可能就是我中華男兒的浪漫吧。

  • 5 # 武兵堂

    唐代律法規定——軍刀不允許用於陪葬,王公貴族都要嚴格遵守,所以幾乎沒有多少唐刀流傳下來,有機會合法陪葬的就是開國君主李淵時期的軍刀(這種唐早期的刀實質上是隋朝的刀式,仍然保留了環首,甚至可能就是隋朝時期鍛造並流傳到初唐的刀),偶爾在一些偏遠地區墓葬中發現的早期唐儀刀,但也基本都是嚴重鏽蝕、朽壞,刀裝基本都已經朽爛光了,刀條成了一條鏽鐵,刀鞘只剩殘渣,只能識別出刀條長度、環首大小等資訊。

    1991年竇繳墓出土的唐環首刀,算是儲存最完整的的唐刀了,但本質仍然是初唐時鍛造的隋朝樣式刀:

    下圖是出土的隋朝刀:

    唐太宗去世後,也出現了去掉環首的儀刀,下面這把儀刀出土於 貞武公 李勣 的墓葬,他和唐高宗時同時代的人,已經沒有明顯的環首了,

    但是由於鏽蝕嚴重,刀的表裝已經很難考證了,刀刃輪廓也模糊不清,儀刀的考證也就不是非常肯定了。

    初唐的軍刀之所以有可能出現在墓葬陪葬品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初唐的皇親國戚仍然保留著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的尚武風氣,透過特權將自己心愛的刀帶入地下也是有可能的。而且這些陪葬的刀可能根本就不是實戰用的軍刀,而是儀刀,多為儀式、慶典、裝逼時使用。

    儀刀雖不是軍刀,但也算唐刀四樣(橫刀、儀刀、障刀、陌刀)中的一種,由於儀刀特殊的象徵性身份,所以在初唐墓葬中偶爾有發現,墓葬壁畫中也比較多見。初唐的壁畫中儀刀基本都是帶有環首的。

    但是到了盛唐和中唐的墓葬壁畫,有的唐刀就沒有環首了,

    下面這幅盛唐 之後墓葬 壁畫的中的唐刀 從長度上看 算橫刀,環首也消失了:

    如果看全圖,壁畫中在場所有官員、武士的刀都已經沒有環首了:

    這兩個人的佩刀 與 日本正倉院收藏的唐刀“水龍劍” 形似,取消了環首,短柄,刀譚明顯。

    下面這幅壁畫中 的男子和 小孩 所配唐刀 也取消了 環首,而且刀譚肥碩,明顯區別於環首刀的造型:

    下面是唐代墓葬中出土的武士傭,武士傭雙手持刀,刀是長柄,而且沒有環首,刀譚是圓環狀,這把唐刀的造型已經明顯區別於環首刀,甚至有點像5年前龍泉寶劍商賣的唐刀:

    下面這個武士的佩刀雖無環首,但也沒有刀譚,保留了環首刀的一些古老特徵。

    但是至於軍用的橫刀、陌刀,基本沒有被確認的考古發現。看來唐代的法律執行還是很嚴厲的,私自陪葬是要判重刑的。

    再說了,唐代的軍刀都是官造,本來就不屬於任何人,就像今天部隊裡面的軍械一樣,法律上屬於國家,不屬於任何一個軍人的私產,這種軍刀只能消耗於戰爭中,講道理也不應該給任何人陪葬。中國這種中央集權社會不可能像日本的分封領主式封建社會那樣,各級武士(samurai)的武器刀具都是自己的,像傳家寶一樣代代相傳,有些就有幸保留至今。

    而唐代軍刀,如橫刀、陌刀最後唯一的命運就只能損耗於無數的對外征戰和 大唐內部的藩鎮混戰甚至後來的五代十國混戰中。產出多少,最終就消耗多少,直到重文抑武的宋代來臨,直到騎射戰術的舉起,唐刀就退出歷史舞臺了,其軍刀也就無法流傳下來。

    反觀日本人的尚武,日本寺廟的鎮廟之寶很可能是奉納的寶刀,歷代主持都要精心管理看護。所以傳世的寶刀就更多了。

    有人會想:“晚唐時期各個藩鎮節度使 自立門戶,沒必要遵守朝廷法律,自己撈幾把軍刀陪葬沒什麼難度。” 實則不然,唐刀本來就是造價高昂的兵器,基本都是用百鍊鋼(摺疊鍛打百次的鋼材),陌刀的造價甚至抵得上一個知府的一年俸祿。盛唐時期,唐王朝尚且執行精兵主義路線才使得軍隊普遍裝備這種昂貴的軍刀,到了晚唐 藩鎮割據時,那些藩鎮的軍頭們哪有盛唐節度使那樣的雄厚財力?他們的軍隊裡估計連破損的軍刀都湊合著用,或者說陌刀、橫刀只能裝備給自己的牙兵(牙兵體制源自 安祿山的 曳落河 親兵,就是軍閥節度使建立一直高度忠誠於自己的親兵精銳武裝,親兵待遇優厚,與自己的主從關係密切,很多人甚至都是自己的義子,這支牙兵隊伍能夠監督其他的組織外圍部隊,這是一種典型胡人部落軍事體制)。

    唐刀的環首從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實用性逐漸過渡到裝飾性作用,之後逐漸取消環首。

    日本正倉院收藏的國寶唐刀 是模仿晚唐時期的唐刀造型:

    下圖是日本正倉院唐刀的刀裝,刀柄末端已經完全沒有環首,而且刀柄粗細均勻:

    下圖是日本收藏的唐刀 丙子禦林 的刀條:

    日本正倉院還收藏了唐刀——“水龍劍”:

    日本正倉院收藏的 金銀鈿荘唐大刀

    日本收藏的 金銅黒漆裝唐直刀,有的考古學家說這是模仿唐陌刀的作品,但筆者覺得唐陌刀的刀柄應該更長:

    這些唐大到的刀條造型與日本太刀、蕨手刀差別不小,唐刀的刀刃略有反曲,這是典型的華夏文明環首軍刀特典。

    日本正倉院的這把刀並不一定真的是劈砍效能多麼牛逼的寶刀,但這是一個還原唐代軍刀造型的活化石。

    日本人的尚武精神在 珍惜武具 這一點上 表現得淋漓盡致,日本正倉院這把刀的時候正值中國宋代,反觀宋代皇帝,一方面是灌輸“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又一方面禁刀、打壓刀匠的生計,把寶刀的形象塑造得和今天的危險易爆品一樣,唐刀工藝不失傳才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可道”是不是可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