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雙木林的生活點滴

    看法正和諸葛亮各有所長。諸葛亮在政治上內務比較擅長。對國家的治理內政上比較厲害,法正更擅長搞軍事,在用兵方面比較厲害。我認為在行軍打仗用軍上劉備更信認法孝直。

  • 2 # 謀世123

    法證,法證可比諸葛亮厲害多了,諸葛亮是蜀國版的司馬懿,一生都在為奪取政權和兵權做鬥爭,魏嚴就是劉備留下制約諸葛亮的,

  • 3 # 歷史緣來有此

    嗨,大家好!題主所問的劉備更信任法正還是諸葛亮?說到三國我們大家都應該非常的熟悉了,其中“三顧茅廬”的經典故事流傳至今,劉備經過一年半的時間將諸葛亮請出了山,讓他幫助自己完成屬於自己的大業,諸葛亮跟隨他以後,不管做什麼事情,劉備都會問問他的意見。在剛開始的時候睡覺都和孔明一個房間,可見信任程度達到了怎樣的層次。但是在劉備得荊州後,益州劉璋的手下的法正迎接劉備入川,從此跟隨劉備左右,自此之後表面上看,劉備好像是忽略了諸葛亮,把法正一直帶在自己的身邊,從此法正好像成為了劉備身邊最親的人,他也替代了孔明的寶位,而諸葛亮卻是放在了“家裡”,這是不信任他了嗎?並不是不信任他了,也許大家會認為劉備好像更信任法正了,天天形影不離的這主要是因為:在劉備入川后和曹操開戰爭奪漢中地區,劉備是帶著法正出徵的,而把昔日的那個軍事孔明留在了成都,另外還有在劉備伐吳的時候,夷陵之戰的失敗,孔明也提到要是有法正在,肯定會勸說劉備不舉兵伐吳,甚至夷陵之戰也可以幫助劉備打勝仗,由這些看貌似劉備更信任法正。但實際上,這是劉備知人善用的表現,劉備是一個善於利用人才的君主,每次出征帶著法正,正因為法正的軍事才能比諸葛亮強,而且諸葛亮並沒有展現出出色的軍事才能,但他卻有著無人可及的政治才能,比較善於內政,劉備才會將法正帶上戰場,讓孔明留守成都,這些可都是劉備打拼下來的基業呢,交給諸葛亮留守後方大本營。換句話說即使劉備在外面打了敗仗回來,有諸葛亮鎮守的大本營還可以回去,要是沒了根據地又的回到解放前那種顛沛流離的日子了,劉備也曾連續兩次將自己拼下的基業交給諸葛亮掌管,正是因為劉備堅信諸葛亮不會背叛他,且諸葛亮會盡心盡力地守護大本營。從這件事中就能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是要高過法正的。另外劉備臨終前在白帝城託孤時,敢把劉禪和帝業託付給諸葛亮也足見他還是很信任諸葛亮的,只能說劉備在用人方面還是有獨到之處的,知人能善任,讓他們能夠發揮自己所擅長,為自己效力,而且諸葛亮也是不負眾望,在擔任蜀漢丞相後,繼續堅持劉備的遺願,投身在北伐之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把自己都奉獻在了蜀漢大業上,由此可見劉備是信任諸葛亮還是更信任法正,可以說是各有所長,各有能力,在某一方面更信任吧!

  • 4 # 使用者資訊自動生成

    更信任法正,這可是諸葛亮自己說的。劉備東征,群臣苦諫不從,諸葛亮嘆曰若法孝直在必不至此。劉備在軍事上的謀臣前期主要是龐統,後期主要是法正。

    依靠龐統,劉備得以入川取得益州,可惜落鳳坡龐統中流矢而亡,依靠法正,劉備得以斬夏侯淵佔據漢中,退曹操,把守住四川的北大門,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失去漢中後,曹操統一全國的夢想,在他有生之年就再也不可能實現。這也是劉備生涯最高光的時刻,聲望實力在這個時候達到頂點。漢中戰役,法正首功無疑!戰後劉備上表自領漢中王。

    漢中戰役的意義,怎麼高度評價都不過分。這是劉備軍團首次對曹操軍團主動攻擊,漢中戰役之前張魯已歸降曹方,曹軍已經佔領漢中全境,並在張魯配合下實施有效統治,對劉備軍團有嚴格的防備,在這種不利因素下,劉備軍依然先克夏侯淵張郃統帥的曹操西軍,陣斬曹軍統帥夏侯淵,之後曹操親率主力軍前來,依然被擊敗,這對劉備軍是多麼大的激勵可想而知。隨後關羽敢於用五萬軍北伐襄樊,顯然是漢中之戰的延續和餘波。沒有漢中的勝利,二爺他敢動?

    換個角度想,如果漢中戰役劉備失敗了怎麼辦?益州將面對北方門戶大開,曹操那句名言既得隴,復望蜀就進入實施階段。等曹軍攻來,關羽也只有率軍回川收縮鞏固防線,荊州讓給孫權,即便如此,益州本就是新附之地,劉備拿下不足五年,多有殺戮。益州內必定叛亂四起,民心騷動,漢中若敗,劉備必亡。

    所以劉備對法正的感激與信任,不是諸葛亮能比擬的!

    法正雖然有軍事才能,政治上卻就像個憨憨,心胸狹窄睚眥必報,他四十五歲就死了,書上也沒說怎麼死的,劉備痛惜不已,他死了之後劉備就再沒打過勝仗!

    對比之下,在劉備生前諸葛亮同志基本是當做後勤人員使用的,地位並不很高,也沒有耀眼的業績,沒有獨立領軍出征,也沒有出鎮地方,打益州時他在後方,打漢中還是後方,打東吳依然在後方。當然這不是說後方不重要,而是說在軍事上,諸葛亮四十歲之前並沒有得到很好的鍛鍊。他跟軍師二字也不能說不搭邊,至少他當過軍師將軍。不過沒怎麼打過仗是真的。諸葛亮頗有治政才能,入川后他能迅速安定民心,支援前線劉備攻佔漢中,益州新服之地能做到法度嚴謹,人心順服功不可沒,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前線打勝仗的前提下。前線若是敗了,他做再多也是為曹操作了嫁衣裳。

    所以打仗的事,劉備可不會聽諸葛亮的,但治國,多半不會聽法正的。對比之下,劉備稱帝不久而亡,治國時間頗短,一輩子多半都是戎馬生涯,這個角度來說,他多半更信任法正!

    簡單歸納起來,在戰爭時期,一切為戰爭服務,為戰爭的勝利服務,這是無條件可講的政治原則。法正代表啥,能打勝仗的人。諸葛亮代表啥,為打勝仗服務的人。想一想就知道劉備會更信任誰!

    有人分析法正品德不好,賣主求榮,劉備不可能信任他,只是利用而已,這就太鍵盤俠了一點。三國時期是什麼世道?人人朝不保夕,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亂世,漢末人口從五千萬降到三國歸晉的一千多萬,想活命換個大腿抱,在當時這也叫事?郭嘉荀攸張郃都事過袁紹,張遼是呂布手下馬仔,陳登先事陶謙後事劉備,曹操可有不信任他們?甘寧事過劉璋黃祖,太史慈事過劉繇,也沒見孫權嫌棄他們,劉備自己投奔過的大腿更多了,公孫瓚到陶謙到袁紹到曹操,到呂布到劉表,部下更是五花八門,趙雲事過袁紹公孫瓚,龐統事過曹操,即便是諸葛亮也事過劉表,但要記住一點,當時他們名義上都屬於漢朝的官員,換個大腿抱根本沒有心理負擔。這根本上升不到道德的高度,相反處處因循守舊拘泥於陳腐道德的人,在那個你生我死的亂世根本沒可能存活下來。三國裡蜀漢最弱,以劉備梟雄之資,有一絲可能去壯大自己的力量,都會去牢牢把握。劉備打一輩子仗,大半時間都朝不保夕,被黃巾追著砍,被呂布追著砍,被流寇追著砍,被袁紹追著砍,當然被曹操追著砍次數更多。劉備自己都是死人堆裡無數次爬回來的人,對於這種君主而言,法正既然能給他開拓基業,小節又何足道!

    越寫越長,最後還要補充一下為什麼漢中戰役法正是首功,因為跟大多數人印象不符的是,劉備本身其實相當有軍事素養,基本一輩子都在帶兵打仗,但仔細看他其實更擅長突襲和作為偏師去配合主力作戰,不善於攻堅和正面接戰,無他,一輩子兵微將寡,沒有攻堅戰實操經驗。當年在新野,曹軍來襲時火燒博望坡可不是諸葛亮的功勞,是劉備自己做的。前半生攻呂布時是配合曹操作為偏師,攻袁術是配合曹操,攻曹操是配合袁紹,赤壁之戰是配合周瑜作為偏師。所以為數不多的正面攻擊劉備一般都很狼狽,西進益州欲取劉璋時,劉季玉自行引狼入室,部下多跟劉備暗通曲款,還倒給劉備大堆兵馬糧草,即便如此天時地利人和,前後劉備也花了四年時間才打下益州,其中正攻雒城一年不得寸進,打得參謀長龐統都亡於陣前,可知戰事不利到何種地步。到了最後還是靠馬超幫他降服成都,如不是借馬超威名劉璋獻降,取益州不知還需幾年。我覺得到這裡為止,可以給劉大耳貼個標籤,不善正面攻堅!

    但接下來的漢中戰役就完全不是劉備這種的軍事風格,漢中之戰是典型的攻堅戰,曹軍早已佔領漢中,劉備軍團遠道而來攻堅,卻能處處能看出什麼叫以正合以奇勝,劉備軍團陣前與夏侯淵主力對壘,步步為營毫不退讓(步步為營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同時分兵襲糧道,布疑兵於敵後,讓夏侯淵如鯁在喉不得不動,趁曹軍重新佈置鹿角時重點中央突破一舉攻陷敵軍防線,還順手砍了夏侯淵,就此奠定漢中之戰的勝利基礎。在曹操主力來援之際,依然敢於接戰,且全軍防線依然無懈可擊,最終曹操只有退兵了事。整個戰役劉備軍團的表現可不是劉備一貫用兵的風格。就像是劉備軍團戰鬥力得到不可思議的提升。劉備不信任法正和一群益州帶路黨,會把部隊的命交給他?

    還有一個例證。在法正死後,劉備親自還打了最後一場戰役,也就是奠定三國最終格局的夷陵之戰。他第一次有比敵人更多的兵力,更強大的資源去親自領導一次正面攻擊戰,這回可沒了法正,隨後劉備再沒有了漢中的神奇,三下五去二敗給陸遜,白帝城託孤!

    所以漢中戰役,法正多半才是首功!

  • 5 # 桃花島包打聽

    不管從演義還是史志的角度,我認為劉備更信任諸葛亮。

    劉備創業是依靠諸葛亮才逐漸做大並最終在群雄並起的亂世成功佔據一席之地三分天下。

    劉備臨終託孤幾乎毫無保留的把蜀國的命運託付給了諸葛亮。

    從情感角度上,一起患難與共的諸葛亮更值得劉備信任!

  • 6 # 江湖小曉生

    從始至終,跟其他謀士相比,劉備都更加信任諸葛亮,其後不管是李嚴,還是法正,那都是劉備需要拉攏的物件。

    這就好比,諸葛亮是劉備的自家人,所以不需要講什麼客套話。而法正是外人,要想讓外人忠心於你,那麼劉備就必須要採取一些籠絡手段。

    法正這個人人品相當不好,劉備看中的是他的智商和背景,也就是說他德不配位。身經百戰,閱人無數的劉備,又怎麼可能把真心託付給法正這種人呢?

    法正主動賣主求榮,這是任何一個主公都不會喜歡的。

    法正本來是劉璋手裡的官員,他總認為自己可以做大事,可是劉璋只給了他一個小官做。失意的法正心裡十分苦惱,早就想要賣主求榮了,可一直等不到機會。

    老天爺還是給了他機會,張魯來犯以後,劉璋亂成了一團,張松和法正是一丘之貉。所以在張松的建議下,劉璋派遣法正去迎接劉備入川相助。

    後因璋聞曹公欲遣將徵張魯之有懼心也,松遂說璋宜迎先主,使之討魯,復令正銜命。正既宣旨,陰獻策於先主曰:“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懦弱;張松,州之股肱,以響應於內;然後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以此成業,猶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與璋會涪。北至葭萌,南還取璋。---《三國志》

    法正那叫一個高興,這正是一個賣主的好機會。於是法正與張松商量了一番,決定找一個合適的機會讓劉備奪取西川,這樣他們也有定策之功。

    法正跑到劉備那邊,直接就把劉璋給賣了。他告訴劉備,要想奪取天下,就必須要佔據荊州和益州作為基礎。這話的確不假,和諸葛亮的隆中對不謀而合,可見法正的才智。

    此後法正甘願充當領路人,一直在劉備身邊效力,幫助劉備拿下了益州之地。可以說劉璋丟了益州,那就是張松和法正兩人的背叛導致的。背離自己的主子可以,但是不要去出賣自己的主子,這就是原則問題。養一條狗,還知道感恩,自家養的狗,幾乎不會反過來咬你一口,除非是條瘋狗。當年徐庶背棄劉備,這很正常,他不看好劉備的發展,但是人家也沒有出賣自己的主子。所以說在這一點上,法正是很受詬病的。

    此外這大兄弟有點秦國丞相范雎的意思,睚眥必報。他在劉備這兒得勢以後,過去那些得罪過他的人,甚至是瞧不起他的人,都被他給收拾了。當然有恩情的人,他也給予了封侯的回報。而且他常用自己的權力,幹一些違法的事情,誰也不敢阻止。

    劉備建立的蜀漢江山,法正是有很大功勞的。

    劉備和法正之間的關係,那就是利用和被利用的關係,兩者之間根本談不上什麼感情。畢竟一個是搶了人家的山頭,一個是賣主求榮,半斤八兩,誰還不知道誰呢?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法正對劉備建立蜀漢帝國的作用,那是相當大的。當初指引劉備入川的人,其實就是法正。

    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三國志》

    幫助劉備奪取益州的人,也還是法正。當時劉備擔心劉璋堅壁清野,可法正卻說劉璋是個仁慈之主,不至於如此,結果果然是這樣,這才使得劉備順利奪取成都。

    入蜀以後,為了拉攏地方豪族,劉備打算娶吳懿的妹妹為妻,可是吳懿的妹妹曾經嫁給過劉焉的兒子劉瑁,在禮法上似乎不合規矩。

    法正直言告訴劉備,當初晉文公甚至娶了侄兒晉懷公子圉的媳婦兒懷嬴,這也沒什麼關係的。於是劉備這才順理成章娶了吳夫人。

    制定治理蜀地的蜀科,也有法正的功勞。劉備認為,過去劉璋治理蜀地實在是太寬鬆,不利於政令的施行,所以他們決定製定嚴格的蜀地法令。當時曹操已經奪取了張魯的漢中,將夏侯淵和張郃留守在漢中之地。法正認為曹魏肯定是內部出了動亂,否則不可能不攻打益州,而且夏侯淵和張郃根本就守不住漢中。為此法正建議劉備,要迅速奪取漢中,因為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從這裡出去可以進取中原,就算不出去,固守的話也能夠抵擋外敵入侵,保衛益州。

    由此可見,奪取荊州是諸葛亮的功勞,奪取漢中可就是法正的功勞了。這兩個人的智謀是不相上下的,為劉備做出的功績,也是不相上下的。

    劉備把法正拔高的太快,有多方面考慮。

    很多人說劉備最信任的就是法正,為什麼呢?因為當年法正仗著權勢在蜀中為非作歹的時候,劉備問都不問,連諸葛亮都不敢過問,因為法正當時正紅火著呢。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劉備是真的很信任法正麼?還是說這是為了安定益州人心呢?我認為劉備有這麼幾點考慮。

    第一,法正這個人的確聰明,雖然人品不佳,但是可以好好利用他的才智,為劉備效力,這本身就是一件有利的事情。第二,法正是劉璋舊部,他所代表的,也是劉璋舊部那幫人的利益。劉備入川以後,要想在這裡順利統治,就必須要給足這幫人面子。迅速提拔法正,就是為了告訴他們,劉備沒有忘記他們的迎立之功。第三,人生地不熟的劉備,需要找一兩個像法正這樣的人,來幫他熟悉這塊地盤。法正死後,李嚴也就代替了他的位置。

    由此可見,劉備對待法正,其實是半利用半籠絡的。劉備談不上信任法正,只是充分發揮了法正的價值罷了。

    總結:賣主求榮,我認為是最糟糕的一件事。

    你在甲單位工作,工作不順利以後,就跳槽到了乙單位。如果甲乙單位是競爭對手的話,你把甲單位的專案資料帶到乙單位去,用來攻擊甲單位,那這在商業上是構成犯罪的。

    如果賣主求榮這件事,被大家大力推崇的話,我覺得社會信用體系肯定會崩塌。老闆對你不怎麼好,這就是你出賣他的理由麼?當然不是。

    老闆對你不好,你大可以離職,世界那麼大,為什麼不去看看?但是你離職了就不要反過來幫助人家對付你的前任老闆。

    因為你極有可能還會在新公司離職,那麼新公司的老闆怎麼可能瞧得起你呢?當你手裡有資料有利用價值的時候,新公司的老闆肯定要重用你,迅速提拔,讓你心裡樂開了花,好把手裡的資料都貢獻出來,把自己的價值都發揮出來。

    一旦等到你做完這一切以後,那麼新公司的老闆,會覺得你已經失去了價值,這個時候他還會重用你麼?法正只是沒等到那個時候就去世了罷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

  • 7 # 偉哥說文史

    不管從演義還是史志的角度,我認為劉備更信任諸葛亮。

    劉備創業是依靠諸葛亮才逐漸做大並最終在群雄並起的亂世成功佔據一席之地三分天下。

    劉備臨終託孤幾乎毫無保留的把蜀國的命運託付給了諸葛亮。

    從情感角度上,一起患難與共的諸葛亮更值得劉備信任!

  • 8 # 帝國五千年

    劉備從一個織蓆販履之徒最後到了開國皇帝,這樣的人是有強大的優點和個人魅力的,說劉備到底是信任諸葛亮還是法正。其實兩人對於劉備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劉備善於用人也善於看人,所以法正和諸葛亮的信任度其實一樣。

    諸葛亮是眾所周知的,劉備當年來到荊州,劉表雖然以上賓之禮相待。但是劉備卻不是屈於人下的人,所以劉備到了新野之後就開始四處招兵買馬並且尋找智謀之士。這期間有徐庶來投,劉備的謀士得到補充。在劉備得到徐庶之前僅靠孫乾、簡雍等人,而這些人不能與當時的大才相比。所以劉備前期沒有謀士為他出謀劃策屢戰屢敗,劉備得到徐庶之後,從他哪裡知道臥龍鳳雛。

    對於求賢若渴的劉備來說,三顧茅廬才請到諸葛亮出山。而且傳聞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自然是非常信任諸葛亮。出山之後諸葛亮被封軍事中郎將,赤壁之戰時遊走於孫劉之間,聯絡雙方對抗曹操。赤壁之戰後,劉備第一次不用擔心後方,諸葛亮主管後方,劉備收服荊州四郡之後,讓諸葛亮負責四郡稅賦,說白了把家底都交給諸葛亮打理。

    益州之戰龐統殞命雒城,劉備讓諸葛亮帶兵入川合圍成都順利拿下益州。漢中之戰諸葛亮也是留守後方成都。夷陵之戰也是如此,有很多人說諸葛亮反對劉備伐吳,實際上並沒有記載諸葛亮反對伐吳。那為何諸葛亮不跟著劉備去伐吳呢?因為諸葛亮需要留守成都防止曹魏軍隊,還要負責排程後勤,劉備打了一年多的仗,後勤如果跟不上早就打不下去了。

    章武三年,劉備病危急招諸葛亮到白帝城交代身後事,更說出肺腑之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有人說劉備說出此話時虛偽至極,諸葛亮是當時聰明之人如果劉備真的是虛情假意那麼諸葛亮幹嘛還要盡心盡力?劉備死後諸葛亮鞠躬盡瘁,連續五次北伐只是為了能讓漢室復興。而劉備和諸葛亮也成了君臣典範。

    再談法正,法正原本是劉璋部下,但是在劉璋手下並沒有得到重用。後來劉璋邀請劉備入川抗擊張魯,法正作為使者迎接劉備入川,法正到了劉備營地。劉備格外恩待他,法正覺得劉備是明主就投靠了他,暗地裡為劉備出謀劃策。之後劉備攻打劉璋,法正覺得劉璋雖然不是明主但是對百姓還是很不錯,就勸降了劉璋。

    劉備拿下益州之後,準備聯合當地士族,有人勸他娶吳壹的妹妹為妻,但是吳氏是劉焉之子劉瑁的妻子,劉瑁早死。劉備認為自己和劉瑁是同族所以不肯,最後在法正的勸說下才答應。之後法正和諸葛亮,張飛,關羽收到了劉備對的最高賞賜。法正成了劉備手下的首席謀士,並且和諸葛亮,劉巴等人制定《蜀科》。

    法正在劉備手下得到重用,而法正是個恩怨分明之人,對曾經有恩與他的人就多加照顧,而對他有過節的就四處打壓。有人不服氣向諸葛亮告發,但是諸葛來覺得法正是劉備寵信的肱股之臣就把這事壓下去了,可見連諸葛亮都看出來劉備對法正的信任有多高。而後法正為劉備謀劃奪的漢中,黃忠定軍山斬夏侯淵就是出於法正的奇謀。

    不過法正在劉備當皇帝病逝,劉備痛苦數日。法正死後諡號翼侯是劉備在位時唯一有諡號的大臣,連關羽都沒有。可見法正對劉備的重要性,後來劉備夷陵戰敗後,諸葛亮曾感嘆,如果法正還在必然可以組織劉備攻打東吳,就算不能阻止劉備也可以跟著一起,劉備也不會有這樣的敗仗,可見劉備信任法正的程度。

    諸葛亮和法正都是劉備最信任的大臣,兩人都深得劉備的信賴,只不過法正早死,所以知名度也不如諸葛亮。

  • 9 # 讀史知人

    劉備更信任諸葛亮還是法正,其實諸葛亮的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是無可比擬的。如果說除了關羽張飛之外劉備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最親信、最依賴的人,那肯定是諸葛亮。一番隆中対,君臣風雲際會,從此開創了一番事業。所以劉備對諸葛亮不僅僅是信任,還有感激。

    那麼為什麼後期劉備顯得也很信任法正呢?首先信任法正和信任諸葛亮不矛盾,一個君王總是喜歡那些有能力、有才幹的人越多越好。法正、李嚴、嚴顏等人無疑是當時巴蜀中有才幹的代表,其中又以法正最為突出。

    生活中,比如一個空降的領導來到一個陌生的單位,帶著三兩個人,其他都是這個單位的老員工,他如果不選擇信任和尊重這個單位的老員工,那他能夠走的長遠嗎?劉備顯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 10 # 沉睡的天堂

    劉備經過一年半的時間將諸葛亮請出了山,讓他幫助自己完成屬於自己的大業,諸葛亮跟隨他以後,不管做什麼事情,劉備都會問問他的意見,而且一般都會將他帶在自己的身邊,在諸葛亮剛來的時候,他睡覺都跟諸葛亮在一個房間,可以說他是劉備最信任的一位軍師了。之後在劉備獲得荊州以後,益州的張松成功的將劉璋說服了,之後劉璋讓手底下的法正迎接他進入川地,之後的法正也是一直跟隨在劉備的左右,然而這時候好像忽略了諸葛亮,將他獨自留在了荊州,就是從這個時候,劉備開始有了一些變化,法正好像成為了劉備身邊最親的人,他也替代了孔明的寶位,但是實際的狀況是這樣嗎?

    為什麼會有人會認為劉備更加信任法正呢?

    這還是要從兩件事情說起。

    我們先看第一件,在他進入川地之後,劉玄德跟曹孟德爭奪漢中地區,當時的劉備心中不知道是怎樣想的,竟然將法正帶出去征戰,把之前最信任的諸葛亮留在了成都,這可以看見,法正在劉備心中有一定的地位。

    還有第二件事情,也就是在劉備準備攻打東吳的時候,包括夷陵之戰失敗以後,諸葛亮都說了一番話,要是有法正在的話,他一定會勸說劉備不去招惹東吳,還說要是有法正在,他一定會幫助劉備在夷陵大戰勝利。從他說的話當中,可以明確的看見劉備對法正非常信任,而且他的智慧不再諸葛亮之下。

    但是在真正的情況上,劉備對法正重用,並不是他多麼的信任法正,也並不是說他的軍事能力就一定要比諸葛亮強,而是因為劉備請出,他的政治才能是沒有人能相比的。

    劉備這人都知道,他善於利用身邊的每一個人,只要是有本事的人,對他有幫助的人,他都會想到。在軍事才能方面,他們兩人差不多,但是在政治方面,可以說諸葛亮不比他強。我們看當時劉備安排漢中地區的將領,劉備選擇了在入川后才跟隨他的魏延,並不是張飛。

    劉備心中非常明白,魏延比張飛更有本事,更適合守城。用在法正身上也一樣,劉備帶著法正出戰,可以看出劉備有一定的眼光。

    最最關鍵的是,諸葛亮沒有在劉備的身邊,他並不是什麼事情都沒有幹,而是做著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保住自己的老家,因為後方是自己的根本,一旦自己的家被別人偷襲了,不管去哪裡作戰都會失敗的,劉備兩次出去外面打仗,這兩次把自己的家都交給了諸葛亮,可想他是多麼的信任諸葛亮,他心中非常清楚,知道諸葛亮回盡全部力量保住大本營。從這件事情上,我們不難看出,劉備要更加信任法正一點。

    在小編自己看來,劉備敢在自己的快死的時候將自己的兒子交給諸葛亮管教,可以看見他對諸葛亮的信任,可以這麼說吧,劉備的眼光非常毒,每一個都看的非常準,不會出現任何差錯,讓諸葛亮出任丞相,劉備就算是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了,如此來看,劉備最信任的人還是諸葛亮。

  • 11 # 一葉小舟168521774

    政治人物對某人信任的外在表現就是把大亊放心地交紿他去做,普通人則是放心地紿信任者說一些不能給其他人說的私房話。

    法正和諸葛亮,劉備更信任誰呢?咱們就從他們彼此的性格,行亊格局,處世方式上來分析一下。

    作為普通人,法正是劉備的親密朋友。

    劉備是一國之君,也是三國中唯一一個出身平民的皇帝。

    卑微的出身,使得他的性格自然而然地貝有,世家出身的曹操和孫權沒有的東西,那就是江湖氣息。

    關羽,張飛,趙雲等人也來自社會底層,關羽豪爽,張飛暴躁,趙雲低調,但無一例外地都忠於劉備,而且失志不渝,這一點,沒有利益的誘惑,憑藉的是劉備獨特的個人魅力。

    諸葛亮的出身,雖非世家大族出身,但是,由於家庭教育和本人的志向,再加上成長過程所接觸到的人的不同,其性格中更多的帶有文人的狂傲,和目空一切,只不過被他自律的外表所掩飾,而不象楊修此類人物那樣外露而已。

    法正,卻是世家出身,雖有良好的教育,但是偏激的個性,長期不得志的境遇,使得法正空有一身志向,卻又無可奈何。

    拋開政治理想不說,諸葛亮很難和這兩個人做成朋友,他太自潔,自律。他沒有底層人物的那種世俗,也沒有長期周遊於官場上的法正具有的洞察人情世故的油滑。

    從這一點上講,劉備能很快和法正交上朋友,就不奇怪了。諸葛亮和他們就象兩條平行線,永遠也不會相交到一起。

    也就是說,劉備會向法正去傾訴他個人的一些感情的東西,而不會去和諸葛亮談。這是由彼此性格決定的。對於諸葛亮恐怕更多的是尊敬,對法正卻是親近了。

    作為政治家,諸葛亮是劉備唯一可信之人。

    劉備是一個政治家,成熟的政治家不會被感情所左右。

    對於諸葛亮,這個品行高潔,又具有治國之才的人物,作為政治家的劉備是喜愛有加的。從隆中出來,劉備說:孤之有孔明,如魚得水。這句話,更多的是對那番談話的有感而發,也就是說,這句話是作為政治家的劉備說的。

    白帝城中的那番君臣對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君可自取四個字在整個歷史上都俱有石破天驚的震撼,也讓許多帝王感到慚愧。但卻決非是臨終之人的無奈之語。

    三國曆史上,劉備的識人之明是首屈一指的,敢這樣做,是建立在多年來他對諸葛亮的透徹瞭解上的。劉備怕他的孩子不解其中的深意,又特意交待他們,和丞相是共事,要以父亊子。

    在蜀漢政壇,法正短短的時間內,所立下的汗馬功勞是許多人一生都無法超越的,西川路上的奇謀策劃,廟堂之上的宏大規劃,爭奪漢中時的精準判斷,都讓劉備受益非淺。所以,法正死時,劉備會流下難捨難分的眼淚。

    其實,劉備也知道,法正所忠誠的是劉備這個人,而不是劉備的亊業。諸葛亮為了大局,可以承受多年的沉寂。法正卻未必能如此。

    劉備給劉禪的遺言中有這樣一句話:無以惡小而為之,無以善小而不為。說明,劉備不僅對大亊如此,對小事同樣也是如此。

    法正有奇思妙策,值得大用,但是,法正品行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睚眥必報必報。這個缺點也決定了,法正決非是政壇上的頂極人物。劉備在時能制約他,一但離開劉備,也可能就是一場災難。所以,白帝城託孤的主角,只能是諸葛亮,唯此一人。

    在政治上,劉備只能完全相信諸葛亮,沒有第二,劉備比誰都清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尿病能食用哪些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