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魁哥說歷史

    演義中第七回,趙雲出場,大戰袁紹手下大將文丑五六十回合,救了公孫瓚。但是公孫瓚對趙雲卻不信任,在第二天的戰鬥中,他將勇猛無敵的趙雲放在最後。他重用嚴綱為先鋒,帶領五千“白馬義從”與袁紹軍隊交戰。袁紹左右兩邊先鋒分別是上將顏良和文丑,中軍是更厲害的麴義及八百先登死士。

    麴義先將八百弓手埋伏在遮箭牌下,在嚴綱騎兵到來時,一動不動,直到嚴綱軍隊來到近前,八百弓弩手萬箭齊發,殺了嚴綱一個措手不及。嚴綱想撤回,被衝出的麴義一刀斬於馬下,公孫瓚大軍慘敗。隨後,麴義繼續追殺公孫瓚敗兵,一直到了界橋,並砍倒公孫瓚繡旗。

    公孫瓚看到大勢已去,只能落荒而逃。趙雲在後面看到兵敗,擔憂主公公孫瓚安危,於是奮不顧身,一馬當先闖入麴義軍中,與麴義戰在一起。麴義雖然剛剛斬殺菸缸我,但是和趙雲相比,差得太遠了,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趙雲力挽狂瀾,刺死袁紹手下大將,為公孫瓚扳回了一局。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曲義馬到,先斬執旗將,把繡旗砍倒。公孫瓚見砍倒繡旗,回馬下橋而走。曲義引軍直衝到後軍,正撞著趙雲,挺槍躍馬,直取曲義。戰不數合,一槍刺曲義於馬下。

    以上是演義中袁紹手下大將麴義的結局,被趙雲所殺。正史上,麴義非常厲害,在民間被稱為“河北四庭一柱”中最厲害的“一柱”,比顏良、文丑還厲害,但是卻死在趙雲的手裡。那麼在正史上,他還是被趙雲殺死的嗎?他的結局如何?

    麴義,武威郡人,出自民風彪悍的涼州,手下八百先登死士都是以一當十的精銳部隊,最開始是冀州牧韓馥的部將。他精通羌人戰法,與少數民族對戰也不落下風。

    公元191年,麴義背叛韓馥,改投袁紹,從此成為袁紹手下第一大將。正史上的界橋之戰,和演義中差不多,公孫瓚看到袁紹軍隊少,下令五千騎兵衝鋒,本人帶領兩萬步兵壓陣。在騎兵即將衝破袁紹陣地時,麴義的八百先登死士一同一躍而起,與此同時一千張弓弩齊發,殺了公孫瓚騎兵一個措手不及。公孫瓚騎兵頓時陷入混亂,騎兵和步兵自相踐踏,爭相逃命。這一戰,麴義的八百先登死士立了首功。

    如果沒有麴義的八百先登死士,袁紹憑藉顏良和文丑等其他軍隊想要勝過公孫瓚最精銳的“白馬義從”,幾乎是不可能的。八百先登死士應該不次於呂布手下大將高順的“陷陣營”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此後,麴義又和公孫瓚進行了數場戰鬥,互有勝負。如麴義聯合鮮于輔、劉虞之子劉和等人,一共十萬軍隊,攻打公孫瓚,在鮑丘斬首兩萬,大敗公孫瓚,並將公孫瓚軍包圍在易京,長達一年多。公孫瓚在城裡開置屯田,養精蓄銳,在麴義軍隊糧盡時,出城攻打麴義,將其擊敗,收復失地。這一戰,麴義先勝後敗,敗給背水一戰的公孫瓚,也不足為奇。但是麴義為以後袁紹徹底消滅公孫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麴義結局

    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河北四庭一柱”中的“四庭”屬於一流武將,乃是袁紹手下最厲害的四大將。而正史上袁紹手下最厲害的不是“四庭”,而是“河北四庭一柱”中的“一柱”麴義。但是麴義卻不知道自己大禍降臨。他犯了功高震主這個大忌,他自恃戰功頗多,又驕傲放縱,連主公袁紹也不放在眼裡。

    當初他就是看冀州牧韓馥不爽而叛變,投奔袁紹的。現在,袁紹看到麴義有不軌之心,逐漸脫離自己掌控,為了不至於步韓馥後塵,因此在召見他的時候將其斬殺,兼併了他的八百先登死士。那些部分不願意投降逃亡的,都被袁紹一一消滅。

    《後漢書》:曲義自恃有功,驕縱不軌,紹召殺之,而並其眾。

    正史上,麴義不像演義中那樣打醬油,而是帶著八百先登死士南征北戰,每逢戰事,總能克敵制勝,立下頭功。他也不是死被趙雲所殺,沒有戰死沙場,而是死於內訌,死在自己人手中,悲哀。

  • 2 # 雲哥看歷史

    說起正史上的麴義可沒有演義裡那樣樣走個過場,跑個龍套。說起正史裡的麴義,還是相當有意思的。

    麴義是武威郡姑臧人,是典型的涼州武人。正所謂關東出相,關西出將,意思是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出將帥。麴義作為正兒八經的涼州系將領,經常與羌胡作戰,深知如何對付騎兵。是當時中國最優秀的反騎兵作戰專家。而他的成名之戰就是界橋之戰。

    界橋之戰圖中盾牌代表麴義部眾)

    而界橋之戰的另一方,公孫瓚,由於常年鎮守遼西,經常與胡人的騎兵作戰,也培養了一支為數眾多的騎兵部隊,因此公孫瓚可以說是當時最強的騎兵將領。界橋之戰中,一位騎兵專家,一位反騎兵專家,正好碰撞在一起。

    界橋之戰,麴義率領八百敢死隊作先鋒,袁紹又派了一千多強弩掩護麴義部。公孫瓚有騎兵五千分為兩翼。公孫瓚發現麴義的兵少,就下令手下的騎兵衝鋒。以為會像當年的黃巾軍一樣,一衝就散,接著就是收割勝利。但衝鋒開始後,麴義計程車兵鎮靜地俯伏在盾牌下,一動不動,等袁紹的騎兵衝到距離幾十步的地方,一齊躍起,鼓譟大喊,對著公孫瓚的騎兵就衝殺過去。

    界橋之戰

    這裡就可以看出來,麴義真不愧是最優秀的反騎兵專家。面對敵人連人帶馬近千斤的騎兵衝鋒,愣是穩穩的一動不動。看過電影《勇敢的心》的都知道,面對英軍騎兵衝鋒,蘇格蘭長矛方陣是多虧了華萊士鼓舞士氣,才沒有潰散。而麴義的部隊不但沒有潰散,反而朝著公孫瓚的騎兵衝了過去,這無疑需要莫大的勇氣,足以看出麴義的訓練有方,治軍有道。與此同時,負責掩護的千張強弩齊發,向公孫瓚騎兵射去。

    公孫瓚的騎兵遭到這種意想不到的打擊,就像他們的老師胡人騎兵一樣,陷入混亂,騎兵們都爭相逃命。麴義的軍隊則殺紅了眼,嘶吼著衝向敵人的騎兵,上砍人胸,下砍馬腿。頓時人喊馬嘶。就這樣公孫瓚敗了,麴義臨陣斬殺了公孫瓚手下大將嚴綱,斬首一千餘級,又乘勝追到界橋。公孫瓚企圖守住界橋再圖進取,但再次被打的大敗。可以說這一 仗打光了公孫瓚的騎兵精銳。為袁紹消滅公孫瓚奠定了基礎。

    界橋之戰中的麴義

    而正史中麴義的結局又頗為值得玩味,麴義因為自恃有功而驕傲自大、心懷不軌,袁紹假意召見他,而將他砍殺殺,他的部眾也被袁紹兼併。自此,漢末三國第一反騎兵專家和他的傳奇先登死士,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

  • 3 # 公子皇鋣

    在正史上,麴義是被袁紹處死的。

    麴義是正史上袁紹麾下最勇猛的將領之一,他本是涼州人士,在羌人部落生活過很久,因此熟悉他們的英勇的作戰風格,能征善戰,屢立奇功,曾以八百精兵大破公孫瓚四萬大軍。

    麴義不僅善於作戰,也是一個練兵高手,無數三國題材網路小說中不可避擴音及的三國特種部隊之一“先登營”就是他一手訓練出來的。

    按說麴義既善於練兵,有善於打仗,應該是各路諸侯帳下的紅人,理應在三國演義中大放異彩,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原因也很簡單:

    首先,麴義性格驕橫狂妄、目中無人且恣意妄為,喜歡居功自傲,很不得領導喜歡;其次就是他很不幸的追隨了一位外寬內忌、色厲膽薄的主公袁紹。

    所以在界橋之戰立下大功之後,麴義故態復萌,倚仗軍功恣意妄為,據說有了奪權心思,很快就激怒了他的主公袁紹,被袁紹誅殺。

  • 4 # abr3168094595

    在正史中趙雲作為白馬義從一員是被麴義追著打的,在峴橋之戰率領八百先登死士與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決戰,一戰全殲白馬義從,主將嚴綱戰死,趙雲是此戰的倖存者,從此公孫瓚走向沒落,麴義戰功赫赫,功高震主最終被袁紹所殺。

  • 5 # 千年老妖卻童顏

    正史記載麴義因自恃有功而驕傲放縱、心懷不軌,袁紹召見他將其斬殺,兼併他的部眾,有餘部逃亡的,也被袁紹分兵撲滅。

  • 6 # 中孚鑑

    《三國演義》趙雲是武藝高強之人,是一個完美的形象,其之勇武在書中是有很多地方能體現出來的。比較著名的就是長坂坡顯威了。

    在《三國演義》中,還有這個一個人物,他就是麴義。麴義為袁紹賬下將領,袁紹曾和公孫瓚相爭,公孫瓚派大將嚴綱出戰,麴義出陣相敵斬嚴綱於馬下。

    之後麴義乘勝追擊公孫瓚,那時趙雲還未追隨劉備,追隨的公孫瓚。麴義在追公孫瓚的時候,正好碰到趙雲,也該麴義倒黴,趙雲勇武高強,他怎麼會是敵手,沒幾個回合,麴義就被趙雲刺於馬下

    那在《三國演義》中,被趙雲刺於馬下的麴義,他在正史上的結局如何呢?

    麴義在正史的結局和《三國演義》的結局是不同。

    在歷史上,麴義常在涼州生活,從而掌握了羌人的作戰方法。後來他成為韓馥的部下,不過之後又背叛了韓馥。

    袁紹掌冀州後,麴義就歸順袁紹,成為袁紹賬下重要將領。因為麴義作戰勇敢,所以屢立戰功。

    特別是在界橋之戰中,他曾有以八百兵士大敗公孫瓚兩萬步兵和一萬騎兵的戰績。此戰不僅可體現出麴義的勇敢,同時也讓麴義立下大功。

    本來麴義立下大功,又作戰勇敢,應該受到袁紹重要才人。然而麴義立下大功後,卻開始變的自滿。重要的是他不僅因功而傲,而且還有二心,袁紹本來就猜疑心重,麴義的所為當然讓袁紹不能忍受。最終麴義被袁紹所殺,麴義的部下有逃跑的,也被袁紹所滅。

  • 7 # 小太陽D

    正史上的麴(qū)義可比《三國演義》中厲害多了,可以說是袁紹手下第一大將,可惜最後被袁紹殺死了。

    麴義有多厲害

    東漢末年,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十分混亂的時期,天下群雄逐鹿,而有著四世三公名頭的袁紹可以說是當時最有可能成為取代漢朝並且天下英雄都服從的首選。之後的曹操、劉備在初期的時候,都只是袁紹帳下的人而已,而袁紹能夠取得這麼高的成就,除了自己本身的影響力之外,手下的大將麴義也是功不可沒的。

    麴義所屬的麴氏也是一個大家族,麴義本事青州平原郡的人,自小就弓馬嫻熟,成年後更是帶著自己家族計程車兵和西北羌族人打仗,黃巾軍起義後,皇甫嵩去到涼州招兵買馬。懷有一腔報國志的麴義,率領一千多家族士兵應招,開始跟隨皇甫嵩平定黃巾軍,戰鬥中十分英勇,深得皇甫嵩欣賞。

    黃巾軍叛亂平息後,麴義成為韓馥的參將,再之後,麴義對韓馥阻擋袁紹去討伐董卓而歸到袁紹帳下,成為袁紹帳下大將之後,最出名的一戰就是在決定袁紹生死一戰的界橋之戰中以精兵大破公孫瓚大軍,斬殺嚴綱,又回救被圍的袁紹。

    當時公孫瓚和袁紹在界橋準備一決雌雄,這個時期的形式對於袁紹來說極為不利,袁紹可以說是孤立無援,而公孫瓚率領五萬兵馬前來,這個時候的袁紹還沒有騎兵,可以說幾乎沒有勝算。

    但是,公孫瓚認為自己必勝無疑,擺下了保守的陣勢對陣,將三萬多步兵排成方陣,左右兩翼各派出了五千多的騎兵,自己率領威震八方的白馬義從鐵騎,可以說氣勢洶洶,準備一舉拿下袁紹。

    而此時麴義手中只有八百西涼勁旅和一千弓弩手,公孫瓚輕敵之下,讓騎兵衝擊,麴義憑藉弓弩手的射擊和刀盾兵的衝鋒,讓公孫瓚部隊打亂,騎兵相互踩踏,步兵在其中損失慘重,公孫瓚五萬兵馬瞬間自己潰敗,麴義趁敵軍混亂,砍斷了公孫瓚的牙旗才回歸。

    之後,麴義還將被公孫瓚散兵圍困的袁紹救回,使得袁紹度過了生死關卡。

    以自恃有功,驕縱不軌為由被袁紹所殺

    作為袁紹的救命恩人,本來應該平步青雲,可是在公元200年,麴義被袁紹殺死了,理由就是自恃有功,驕縱不軌。

    但是我認為,這個理由有一些缺少支撐。麴義在擊敗公孫瓚的時候沒有自恃有功,反而在公孫瓚被剿滅的第二年才開始膨脹,有些說不過去。其實,麴義的死,更多的是因為一個人——漢室宗親劉和。

    這個劉和是幽州牧劉虞的兒子,袁紹一直都想將劉和立為皇帝而罷免漢獻帝劉徹,而麴義一直和劉和在一起征戰,時間長達三年之久,結下了深厚的感情,袁紹想要將劉和立為皇帝,麴義自然會成為劉和的一大助力甚至地位超過自己。

    袁紹自然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麴義若是沒能力還好,但是一次次的大戰表明,麴義並不是沒有能力的人,為了將能威脅到自己的力量扼殺,隨便找一個理由殺掉麴義自然是合乎情理的了。

    可惜一代英雄,最終卻因為朝堂中的爾虞我詐而死,可悲可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該如何防治馬鈴薯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