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華農業
-
2 # 天涯浪子君莫問
播種前選用優質馬鈴薯種,帶菌的薯種不能用,選擇地勢較高的水田和便於排水的地方種植,播種後進行合理灌溉,在其生長後期進行培土;發現病株後選用錳鋅氟嗎林粉劑(500-800倍液)、50%退菌特(600倍液)、64%防毒礬(400-500倍液)進行噴霧。
-
3 # 鄉村小糊塗
馬鈴薯常見的病害有晚疫病、病毒病、環腐病等。防治方法(以晚疫病為例):播種前精選種薯,淘汰帶菌的塊莖,選擇地勢較高和排水良好的地方種植,進行合理灌溉,在其生長後期進行培土;發現病株後選用錳鋅氟嗎林粉劑(500-800倍液)、50%退菌特(600倍液)、64%防毒礬(400-500倍液)進行噴霧。
-
4 # 蘋果花椒美
,味道鮮美可口,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病蟲害的侵襲,嚴重影響了馬鈴薯的正常生長,本文將為大家介紹馬鈴薯病蟲害的防治技巧。
病毒病:病毒病能透過種薯傳播,是馬鈴薯品種退化的主要原因。病毒為害主要有兩種:一是皺縮花葉;二是卷葉。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及進行脫毒處理。選用無病毒種薯,田間作業時,注意儘量減少人為傳播,及時噴藥防治蚜蟲,可用40%樂果乳劑800-1000倍液噴殺。
晚疫病:又稱馬鈴薯瘟,是生產上的主要病害。病菌可浸染葉片、莖及薯塊。葉片多從尖端或葉緣開始發病。病斑黑褐色,水漬狀,邊緣不明顯,潮溼時,葉背病斑邊緣上生一圈白黴,嚴重時植株一片焦黑,發出特殊的腐敗臭味。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及無病種薯,種植前進行種薯消毒,藥劑(福爾馬林)、溫湯消毒均可。及時拔去中心病株和進行中耕除草。
在當地發病前開始噴波爾多液預防。或用80%代森鋅600-8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
環腐病:一般在開花期前後開始表現症狀,病株枝,莖縮短,葉色褪黃凋萎,葉脈間變黃,產生黑褐色斑塊,葉緣略向上捲曲。防治方法:選用無病種薯,留種和切薯前徹底淘汰病薯,切塊時要注意刀的消毒。發現病株時及時消除。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實行輪作,選用抗病品種。
瘡痂病:瘡痂病菌是一種線菌,只侵害薯塊。發病初期在薯塊上產生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小點,表面粗糙,呈瘡痂狀硬斑,一般只在薯塊皮部發病。溫度高時發病較重。防治方法同環腐病。
-
5 # 醉美雪巖
馬鈴薯在我們恩施地區叫洋芋或者土豆,現如今已成為當地主導農作物之一,種植面積達到190萬畝左右。按理說,這麼大的種植面積,各種病蟲害應該會經常關顧,事實恰恰相反,我們當地土豆的病蟲害並不多。那麼,土豆病害是如何防治的呢?跟隨雪巖一起往下看。
土豆病害種類非常多,但是每個地區容易出現的就那麼幾種,在我們恩施地區常見真菌性病害有炭疽病和葉枯病,細菌性病害有軟腐病,病毒性病害有病毒病,下面我們就著重說說這4中病害。
一、發病症狀1、炭疽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後葉片上出現不規則褐色斑塊,隨著病情加重,斑塊逐漸變淡最終形成穿孔,發病嚴重時,莖稈和根部也會收到損害,最終導致整個植株枯萎死亡。
2、葉枯病:主要也是危害葉片,它主要在土豆生長中後期發生,從下部衰老葉片向上擴散,與炭疽病不同的是,它的意色呈現紅褐色斑塊,斑塊邊緣葉片會由綠變黃,隨著病情加重,最後葉片會壞死枯焦。
3、軟腐病:主要危害土豆塊,一般在土豆膨大後期和採收後發病嚴重,起初會呈現水浸狀小斑點,隨著病情迅速擴散,土豆內部也會出現軟腐狀,還會由大量白色菌絲形成,最後變黑。隨著乾溼情況的不同,溼度小時可形成幹腐形象。
4、病毒病:在土豆所有部位都可以發病,而且不同品種病害表現情況也有很大差異,在葉片上容易呈現花葉病,條紋病,卷葉病等情況,而莖部會出現莖杆叢生情況,對土豆塊莖會造成畸形,變小等情況。
二、為什麼在恩施地區這幾種病害會經常發生呢?這主要與當地的氣候特點和生長環境有關係.隨著溫度的回升,加上梅雨季節的相伴,當下6月到8月之間正是這些病害的高發期。而這些病害具有發病急、傳播快等特點,所以在土豆種植過程中,應該以預防為主,藥物治理雪巖不提倡。
三、綜合防治方法1、選用優質種薯,好的品種對病害的抗性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是病害防治的基礎。因我們恩施為南方馬鈴薯研究中心,對種薯的研究也一直在跟進,當下我認為比較優質的品種有鄂馬鈴薯3號、5號、7號都是非常不錯的品種,在全國也是得到了認可。
2、種薯播前消毒,我們常用的方法是採用草木灰拌種,這種土方法效果比較明顯,如果沒有草木灰,我們可以用高錳酸鉀按照1:10的比例兌水進行浸泡種薯30分鐘左右,隨後撈出用清水洗淨催芽。
3、播前地塊清理,在避免重茬的同時,最好在秋冬深翻除草等操作,減少田間病源的沉積。
4、採用合理套種,在我們恩施地區基本上都與玉米、大豆等作物套種,套種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病害的快速傳播,有利於扼制病害的高發。
5、加強田間管理,底肥要採用腐熟的農家肥或有機肥,減少化肥的使用,促進壯苗,可以有效提高土豆的抗性,後期注意科學追肥,在不同生長期加強肥水供應,滿足土豆良好生長。同時要加強土壤溼度的管控,特別是我們恩施地區雨水較多,一定要採用高壟栽培,對田間的溝渠要經常梳理,保證田間無積水現象發生。乾旱地區要適當澆水,保證根系良好生長,從而提高土豆抗性。
6、農藥治理,雪巖認為任何一種病害都沒有特效藥,而且大量使用農藥多少都會造成藥物殘留。因此,雪巖主張以預防來避開病害的發生為宜。
總結:在土豆種植過程中,要想避免病害的高發,就應該結合當地的地理特性和氣候特點,選擇優質種薯,後期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嚴格控水,這樣從源頭避免病害的發生,這樣才是治理病害的關鍵點,藥物治療雖然效果明顯,但是多少會出現藥物殘留,這裡不提倡。大家對此怎麼看?
-
6 # 6仔
1.生長後期注意排水,收穫時避免傷口,收穫後充分晾乾再入窖,嚴防碰傷。
2.窖內保持通風乾燥,窖溫控制在1~4℃,發現病爛薯及時汰除。
化學防治
馬鈴薯生產中,常採用有機汞化合物(2-甲基氧乙基氯化汞)來防治幹腐病。播種時,採用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和鏈黴素混合液拌種,可有效防止幹腐病的發生。貯藏時,可用苯來特、多菌靈、甲霜靈錳鋅等藥劑浸泡;噴霧、噴粉或燻煙處理種薯也可減輕幹腐病,但成本相對較高。用硫磺粉、高錳酸鉀與甲醛的混合劑或百菌清等燻蒸方法對儲窖進行全面消毒也可達到同樣的效果。
供您參考
-
7 # 農牧虞談
馬鈴薯的病害及防治。
馬鈴薯是我國廣泛種植的一種農作物,其產量高、營養豐富、味道佳,深受大眾喜愛。馬鈴薯是喜涼作物,在地溫低於25℃時可以播種,秋季播種時一般選擇生育期較短的品種,用20-30克的整薯作為種薯時,能提高成活率。秋馬鈴薯的田間管理主要是抗旱排澇,查苗補苗,除草施肥等,秋季病蟲害比較活躍,因此要特別加強防病防蟲管理。以下是秋馬鈴薯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可供種植戶參考。
環腐病
環腐病多為種薯帶毒所發生,因此在整個秋馬鈴薯的栽培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病。幼苗期間,環腐病會抑制幼苗生長,苗葉卷葉、皺縮,嚴重時會有死苗的狀況發生。開花期,莖葉自上而下萎蔫枯死,切開病薯可發現呈現乳黃色或褐色環狀腐爛。
環腐病對秋馬鈴薯的生長損害較大,如大面積發病會導致減產或絕收。因此要從源頭上切斷環腐病,選擇無病種薯,切塊時注意消毒刀具,以免交叉感染。
病毒病
病毒病是一種傳染性病毒,患病秋馬鈴薯主要表現為植株矮小、生長緩慢,葉面捲曲,顏色發暗等。
防治病毒病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一)選擇抗病毒的馬鈴薯品種,用整薯或實生薯作為種薯;(二)防治蚜蟲。蚜蟲會在薯間傳播病毒,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噴殺;(三)發病初期可噴灑抗毒豐(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等進行化學藥品防治。
二十八星瓢蟲
瓢蟲對馬鈴薯的危害較大,它們常常以葉肉和果實為食,受害馬鈴薯會的葉片乾枯、變褐;果實被啃常常破裂,粗糙味苦,不能食用。
瓢蟲可用80%敵百蟲可溼性粉劑或80%敵敵畏乳油各10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幾種方式進行噴殺,每10天噴1次。
蠐 螬
蠐螬是一種地下害蟲,吸食剛播種的種子和幼苗,危害馬鈴薯的生長。
蠐螬可採用物理防止和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如不施未腐熟肥料、採用黑光燈誘殺等;化學防治主要是用50%辛硫磷、水和種子的比例為1:50:600,拌種後晾乾播種,可以殺死幼蟲;或是用80%敵百蟲可溼性粉劑加細土15千克~20千克,製成藥土撒在播種溝裡來進行防治。
-
8 # 隔壁老王1012
:馬鈴薯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已將馬鈴薯列為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後的第四大主糧,馬鈴薯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精準扶貧、種植業結構調整以及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位居世界首位,但單產水平因病蟲害等瓶頸因素的制約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近年來,由於馬鈴薯連作導致土傳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其直接影響馬鈴薯產量及品質,給馬鈴薯產業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馬鈴薯黃萎病(verticilliumwiltofpotato)又稱早死病或早熟病,已逐漸成為馬鈴薯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是典型的土傳兼種傳維管束病害,引起馬鈴薯早死,輕者減產20%-30%,重者損失達50%以上,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現有技術中常見利用化學殺菌劑防治土傳病害的方法,然而現有化學殺菌劑功效單一,長期使用導致病原菌抗性增強,同時還會造成生態環境嚴重汙染,直接增加農產品中的殘留,對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危害。微生物殺菌劑以其環境友好性和適應性強在農業生產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有針對性地研製防治馬鈴薯黃萎病的微生物殺菌劑已經成為農業生產上的迫切需求。現階段,微生物殺菌劑應用於馬鈴薯黃萎病的相關研究和產品較少,且缺乏正確有效防治的操作標準,所以亟需我們研製出一種針對於馬鈴薯黃萎病安全有效的微生物菌劑,以應對現在的市場需求。技術實現要素: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所述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的活性成分為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此外還含有分散劑、潤溼劑和填料,將所述各原料組份進行適當重量配比,最終制備得到對馬鈴薯具有防治黃萎病和增產作用的固體微生物菌劑。本發明所述的解澱粉芽胞桿菌phodg36已於2016年9月26日保藏於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單位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編號為cgmccno.13041;拉丁學名為: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phodg36。該菌株已於2017年2月15日公佈的專利(申請號201610876803.2)進行了公開,本申請中不涉及該菌株的保藏。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原料組分包括: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10-80重量份、助劑2-16重量份、填料10-80重量份。進一步地,所述助劑包括分散劑和潤溼劑。進一步地,所述填料為碳酸鈣、可溶性澱粉或滑石粉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進一步地,所述分散劑和潤溼劑的質量比為(1-8):(1-8)。進一步地,所述分散劑為木質素磺酸鈉鹽、羧甲基纖維素鈉鹽、脫糖木質素磺酸鈉、乙二醇單丁基醚、聚氧乙基烷基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進一步地,所述的潤溼劑為二丁基萘磺酸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鈉鹽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進一步地,所述固體微生物菌劑的劑型為可溼性粉劑。所述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採用如下方法制得:(1)將凍存的解澱粉芽胞桿菌phodg36菌株轉至lb固體培養基上活化培養,得到活化菌株;(2)將所述活化菌株接種至lb液體培養基中,進行搖床培養,得到一級種子液;(3)將所述一級種子液轉接到種子培養基中,在攪拌條件下進行擴大培養,得到二級種子液;(4)將所述二級種子液轉接至發酵培養基中,在攪拌條件下進行發酵培養,得到所述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發酵液;(5)將填料加入所述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發酵液中,噴霧乾燥,得到乾燥菌粉;(6)將所述乾燥菌粉與所述助劑進行混合、攪拌、氣流粉碎後並過篩,得到所述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進一步地,步驟(1)中,所述培養溫度為36-38℃,所述培養時間為20-28h。進一步地,步驟(2)中,所述培養溫度為35-38℃,所述培養時間為20-24h,所述搖床轉速為150-200rpm。進一步地,步驟(3)中,所述一級種子液與種子培養基的體積比為(1-5):100,所述培養溫度為36-38℃,所述培養時間為18-22h,所述溶氧量為10%-20%,所述攪拌速度為170-190rpm,得到的所述二級種子液中的菌體為對數生長期。進一步地,步驟(4)中,所述二級種子液與發酵培養基的體積比為(4-6):100,所述培養溫度為36-38℃,所述培養時間為24-32h,所述溶氧量為15%-18%,所述攪拌速度為170-190rpm。進一步地,步驟(4)中,所述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發酵液中菌體數量≥60億/ml,芽孢形成率≥95%。進一步地,步驟(5)中,所述噴霧乾燥的進口溫度為150-200℃,所述噴霧乾燥的出口溫度為50-90℃。進一步地,步驟(6)中,所述過篩後的固體微生物菌劑的粒徑為300-350目。進一步地,所述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的使用方式為滴灌、衝施或拌種。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1)本發明所述的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透過採用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作為活性成分,使得所述固體微生物菌劑能夠迅速定殖到植物根圍,透過與黃萎病病原菌競爭侵染位點、分泌抑菌活性物質和促進植物營養吸收等作用,最大程度地發揮微生物菌劑誘導植物抗病性和持久控制病害的能力,對馬鈴薯黃萎病病原菌具有較強抑制作用,同時並能顯著提高馬鈴薯的產量。(2)本發明所述固體微生物菌劑,能夠降低化學殺菌劑的使用次數和用量,減少成本;延緩抗藥性的產生,無毒,無農藥殘留,環境友好;調節土壤微生物生態區系,促進作物生長,並具有增產作用;在分散劑和潤溼劑的選擇上,充分考慮到微生物之間的拮抗、協同效應以及生產實踐上馬鈴薯種薯處理的要求;可用於拌種、滴灌和衝施使用,可根據不同情況合理使用,節約人力及使用成本。(3)本發明所述固體微生物菌劑的製備方法,透過將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發酵液製備為固體微生物菌劑,達到菌含量高、可以在常溫下儲存且不易失活、降低成品包裝成本、易於運輸等效果,本發明所述的固體微生物菌劑,有效成分的活菌總數介於1.5×109-2.0×1010cfu/g,具有較高的濃度。同時該固體微生物菌劑製備方法簡單、成本低、生物安全性高、適宜工業化生產。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於本發明所保護的範圍。實施例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原料組成包括: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10g、分散劑1g、潤溼劑1g、滑石粉10g;分散劑1g,具體為木質素磺酸鈉鹽0.3g、羧甲基纖維素鈉鹽0.3g、脫糖木質素磺酸鈉0.4g;潤溼劑1g,具體為二丁基萘磺酸鈉0.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g。所述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種子培養基的每升的組成成分為:玉米粉30g、酵母浸粉3.5g、黃豆粉15g、磷酸氫二鈉2.0g、磷酸二氫鉀0.2g、碳酸鈣2.0g、氯化鉀0.5g、硫酸鎂0.5g、硝酸銨1.50g、硫酸錳0.2g、有機矽0.3g,ph7.0-7.5,121℃滅菌30min;發酵培養基每升的組成成分為:玉米粉30g、酵母浸粉3.5g、黃豆粉15g、磷酸氫二鈉2.0g、磷酸二氫鉀0.2g、碳酸鈣2.0g、氯化鉀0.5g、硫酸鎂0.5g、硝酸銨1.50g、硫酸錳0.2g、有機矽0.3g,ph7.0-7.5,121℃滅菌30min;(2)將凍存的解澱粉芽胞桿菌phodg36菌株轉至lb固體培養基上,在36℃在培養20h,得到活化菌株;(3)將所述活化菌株接種至lb液體培養基中,35℃下培養20h,搖床轉速為150rpm,得到一級種子液;(4)將所述一級種子液按照體積百分比為1%轉接到種子培養基中,溶氧量為10%,攪拌速度為170rpm,36℃培養18h至菌體為對數生長期,得到二級種子液;(5)將所述二級種子液按照體積百分比為4%轉接至發酵培養基中,溶氧量為15%,攪拌速度為170rpm,36℃培養24h,至菌體濃度≥60億/ml,芽孢形成率≥95%,得到所述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發酵液;(6)將滑石粉加入到所述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發酵液中進行噴霧乾燥,進口溫度為150℃,出口溫度為50℃,得到乾燥菌粉;(7)將所述乾燥菌粉與所述分散劑和潤溼劑進行混合、攪拌、氣流粉碎後並過300目篩,得到所述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實施例2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原料組成包括: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80g、分散劑8g、潤溼劑8g、可溶性澱粉80g;分散劑8g,具體為乙二醇單丁基醚3g、聚氧乙基烷基醚3g、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g;潤溼劑8g,具體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g、十二烷基苯磺酸鈉鹽4g。所述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種子培養基的每升的組成成分為:玉米粉30g、酵母浸粉3.5g、黃豆粉15g、磷酸氫二鈉2.0g、磷酸二氫鉀0.2g、碳酸鈣2.0g、氯化鉀0.5g、硫酸鎂0.5g、硝酸銨1.50g、硫酸錳0.2g、有機矽0.3g,ph7.0-7.5,121℃滅菌30min;發酵培養基每升的組成成分為:玉米粉30g、酵母浸粉3.5g、黃豆粉15g、磷酸氫二鈉2.0g、磷酸二氫鉀0.2g、碳酸鈣2.0g、氯化鉀0.5g、硫酸鎂0.5g、硝酸銨1.50g、硫酸錳0.2g、有機矽0.3g,ph7.0-7.5,121℃滅菌30min;(2)將凍存的解澱粉芽胞桿菌phodg36菌株轉至lb固體培養基上,在38℃培養28h,得到活化菌株;(3)將所述活化菌株接種至lb液體培養基中,38℃下培養24h,搖床轉速為200rpm,得到一級種子液;(4)將所述一級種子液按照體積百分比為5%轉接到種子培養基中,溶氧量為20%,攪拌速度為190rpm,38℃培養22h至菌體為對數生長期,得到二級種子液;(5)將所述二級種子液按照體積百分比為6%轉接至發酵培養基中,溶氧量為18%,攪拌速度為190rpm,38℃培養32h,至菌體濃度≥60億/ml,芽孢形成率≥95%,得到所述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發酵液;(6)將可溶性澱粉加入所述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發酵液中進行噴霧乾燥,進口溫度為200℃,出口溫度為90℃,得到乾燥菌粉;(7)將所述乾燥菌粉與所述分散劑和潤溼劑進行混合、攪拌、氣流粉碎後並過350目篩,得到所述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實施例3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原料組成包括: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45g、分散劑4g、潤溼劑4g、碳酸鈣45g;分散劑4g,木質素磺酸鈉鹽1g、羧甲基纖維素鈉鹽1g、脫糖木質素磺酸鈉1g、乙二醇單丁基醚0.2g、聚氧乙基烷基醚0.2g、十二烷基苯磺酸鈉0.6g;潤溼劑4g,二丁基萘磺酸鈉1.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g、十二烷基苯磺酸鈉鹽1g。所述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種子培養基的每升的組成成分為:玉米粉30g、酵母浸粉3.5g、黃豆粉15g、磷酸氫二鈉2.0g、磷酸二氫鉀0.2g、碳酸鈣2.0g、氯化鉀0.5g、硫酸鎂0.5g、硝酸銨1.50g、硫酸錳0.2g、有機矽0.3g,ph7.0-7.5,121℃滅菌30min;發酵培養基每升的組成成分為:玉米粉30g、酵母浸粉3.5g、黃豆粉15g、磷酸氫二鈉2.0g、磷酸二氫鉀0.2g、碳酸鈣2.0g、氯化鉀0.5g、硫酸鎂0.5g、硝酸銨1.50g、硫酸錳0.2g、有機矽0.3g,ph7.0-7.5,121℃滅菌30min;(2)將凍存的解澱粉芽胞桿菌phodg36菌株轉至lb固體培養基上,在37℃培養24h,得到活化菌株;(3)將所述活化菌株接種至lb液體培養基中,36.5℃下培養22h,搖床轉速為175rpm,得到一級種子液;(4)將所述一級種子液按照體積百分比為3%轉接到種子培養基中,溶氧量為15%,攪拌速度為180rpm,37℃培養20h,至菌體為對數生長期,得到二級種子液;(5)將所述二級種子液按照體積百分比為5%轉接至發酵培養基中,溶氧量為16.5%,攪拌速度為180rpm,37℃培養28h,至菌體濃度≥60億/ml,芽孢形成率≥95%,得到所述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發酵液;(6)將碳酸鈣加入所述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發酵液中進行噴霧乾燥,進口溫度為175℃,出口溫度為70℃,得到乾燥菌粉;(7)將所述乾燥菌粉與所述分散劑和潤溼劑進行混合、攪拌、氣流粉碎後並過325目篩,得到所述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實驗例一、本發明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菌劑對馬鈴薯植株生長的影響—盆栽實驗透過溫室盆栽試驗開展在相同用量不同菌劑濃度的本發明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菌劑對馬鈴薯的安全性研究。按照固體微生物菌劑與種薯量(4:150,w/w)比例,不同濃度的固體微生物菌劑(15億、50億、100億、200億)與種薯進行拌種處理,以不拌種處理為空白對照(ck)。每個處理拌種後置於陰涼乾燥處,第二天種植於花盆中(上直徑135mm×下直徑90mm×高115mm),在溫室中進行培養,每個濃度處理種植10盆,每盆2塊,之後在培養30天和60天時記錄馬鈴薯出苗率和株高,按照下列公式計算校正出苗率,透過校正出苗率和株高兩個指標評價微生物菌劑對馬鈴薯植株生長的影響,結果見表1和表2。出苗率(%)=(出苗數量/20)×100校正出苗率(%)=(處理的出苗率/空白對照的出苗率)×100。表1-固體微生物菌劑施藥劑量對馬鈴薯出苗的影響由表1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3所得微生物菌劑使用劑量在15-200億範圍內對馬鈴薯出苗存在差異,其中使用劑量在15-50億範圍內能夠提高出苗率,隨著濃度的增加,出苗率呈下降趨勢,當所述微生物菌劑使用劑量大於200億時,校正出苗率僅為81.73%,且明顯低於對照藥劑組,可以得出,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菌劑使用劑量在15-50億範圍內能夠提高出苗率,且使用濃度不宜過高或過低。表2-固體微生物菌劑施藥劑量對馬鈴薯植株生長的影響由表2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菌劑使用劑量在15-200億範圍內對馬鈴薯植株生長具有促進作用,固體微生物菌劑使用劑量在15-100億範圍內,隨著其濃度的增加,促進作用也逐漸增強。二、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菌劑的田間試驗1、試驗地基本情況試驗分別於2018年和2019年在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槐橋鄉西漳頭村,海拔40m。選取地勢平坦、肥力相對均勻的地塊作試驗田。2、供試作物及防治物件供試作物為馬鈴薯,種薯用量為150kg/667m2,品種為荷蘭15;防治物件為馬鈴薯黃萎病。3、供試藥劑本發明實施例3製備的固體微生物菌劑;對照藥劑為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thiophanatemethyl,青島凱源祥化工有限公司)、3%中生菌素可溼性粉劑(zhongshengmycin,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4、田間小區試驗設計(1)2018年田間試驗將固體微生物菌劑製備成濃度為15億芽孢/克進行試驗。試驗設定三個處理,具體如下,t1:4kg/畝拌種,操作步驟如下:將馬鈴薯種薯切塊,保證每個薯塊1-2個芽眼,按照種薯量與菌劑(150:4)比例,將其均勻撒至種薯上,翻動攪拌混勻,使拌種劑均勻粘附在種薯上,置於通風陰涼處;t2:150g甲基託布津+100g中生菌素+4kg滑石粉處理種薯;t3:種薯未經任何處理為空白對照。馬鈴薯黃萎病分級標準如下:0級:健康植株;1級:25%葉片發病的植株;2級:25%-50%葉片發病的植株;3級:50%-75%葉片發病的植株;4級:75%以上葉片發病的植株或植株枯死。調查不同處理植株發病情況,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結果如表3所示。表3-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製劑對馬鈴薯黃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增產效果評價(邯鄲曲周,2018)從表3中可以看出,所述微生物菌劑對馬鈴薯黃萎病的防效為39.02%,低於對照藥劑,但微生物菌劑畝增產率高於對照藥劑。說明本發明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製劑對馬鈴薯具有很好的增產效果,且增產效果優於其防病效果。(2)2019年田間試驗將固體微生物菌劑製備成濃度為15億、50億、100億、200億芽孢/克進行試驗。試驗設定六個處理,具體如下,t1:15億芽孢/克的微生物菌劑拌種;操作步驟如下:將馬鈴薯種薯切塊,保證每個薯塊1-2個芽眼,按照種薯量與拌種劑(150:4)比例,將其均勻撒至種薯上,翻動攪拌混勻,使拌種劑均勻粘附在種薯上,置於通風陰涼處;t2:50億芽孢/克的微生物菌劑拌種;t3:100億芽孢/克的微生物菌劑拌種;t4:200億芽孢/克的微生物菌劑拌種;t5:150g甲基託布津+100g中生菌素+4kg滑石粉處理種薯;t6:種薯未經任何處理為空白對照。試驗結果如表4和表5所示。表4-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製劑對馬鈴薯的增產效果評價(邯鄲曲周地塊a,2019)處理畝產量(kg)增產率(%)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製劑(15億)3220.558.87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製劑(50億)3495.6918.18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製劑(100億)3856.4730.37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製劑(200億)3251.639.92甲託+中生菌素2871.89-2.91空白對照2958.04——從表4中可以看出,所述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菌劑對馬鈴薯具有很好的增產效果;固體微生物菌劑在濃度為15億-100億之間時,增產率介於8.87%-30.37%;其中當使用濃度為100億的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菌劑的增產效果最高,增產率為30.37%,進一步說明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菌劑對馬鈴薯具有很好的增產效果,且增產效果優於對照藥劑。表5-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製劑對馬鈴薯的增產效果評價(邯鄲曲周地塊b,2019)處理畝產量(kg)增產率(%)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製劑(15億)3220.5514.75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製劑(50億)3495.6921.70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製劑(100億)3856.4728.04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製劑(200億)3251.6322.81甲託+中生菌素2871.89-3.66空白對照2958.04——從表5中可以看出,實施例3所得的固體微生物菌劑對馬鈴薯具有很好的增產效果;固體微生物菌劑在濃度為15億-100億之間時,增產率介於14.75%-28.04%;其中當使用濃度為100億的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菌劑的增產效果最高,增產率為28.04%。三、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菌劑的田間試驗1、試驗地基本情況試驗於2019年在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牌樓鄉紅石砬子村進行。試驗田土壤均為沙壤土,地勢平整,水肥條件較好。2、供試作物及防治物件供試作物為馬鈴薯,種薯用量為150kg/667m2,品種為荷蘭15;防治物件為馬鈴薯黃萎病。3、供試藥劑本發明實施例3製備的固體微生物菌劑;對照藥劑為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thiophanatemethyl,青島凱源祥化工有限公司)、3%中生菌素可溼性粉劑(zhongshengmycin,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4、田間小區試驗設計將固體微生物菌劑製備成濃度為15億、50億、100億、200億芽孢/克進行試驗。試驗設定六個處理,具體如下,t1:15億芽孢/克的微生物菌劑拌種;操作步驟如下:將馬鈴薯種薯切塊,保證每個薯塊1-2個芽眼,按照種薯量與拌種劑(150:4)比例,將其均勻撒至種薯上,翻動攪拌混勻,使拌種劑均勻粘附在種薯上,置於通風陰涼處;t2:50億芽孢/克的微生物菌劑拌種;t3:100億芽孢/克的微生物菌劑拌種;t4:200億芽孢/克的微生物菌劑拌種;t5:150g甲基託布津+100g中生菌素+4kg滑石粉處理種薯;t6:種薯未經任何處理為空白對照。試驗結果如表6所示。表6-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製劑對馬鈴薯的增產效果評價(承德圍場)從表6中可以看出,實施例3所得的固體微生物菌劑對馬鈴薯具有很好的防病增產效果;固體微生物菌劑在濃度為15億-100億之間時,增產率介於10.55%-26.80%;其中當使用濃度為50億的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菌劑的防效最高,防治效果為52.31%;當使用濃度為100億的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菌劑的增產效果最高,增產率為26.80%。綜合兩年多地試驗結果說明實施例3所得固體微生物菌劑對馬鈴薯具有很好的防病增產效果,且增產效果優於對照藥劑。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侷限於此,任何熟悉本
技術領域:
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1.一種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其特徵在於,原料組分包括:
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10-80重量份、助劑2-16重量份、填料10-80重量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其特徵在於,所述助劑包括分散劑和潤溼劑;所述填料為碳酸鈣、可溶性澱粉或滑石粉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其特徵在於,所述分散劑和潤溼劑的質量比為(1-8):(1-8)。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其特徵在於,所述分散劑為木質素磺酸鈉鹽、羧甲基纖維素鈉鹽、脫糖木質素磺酸鈉、乙二醇單丁基醚、聚氧乙基烷基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
所述的潤溼劑為二丁基萘磺酸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鈉鹽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其特徵在於,所述固體微生物菌劑的劑型為可溼性粉劑。
6.一種製備權利要求1所述的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將凍存的解澱粉芽胞桿菌phodg36菌株轉至lb固體培養基上活化培養,得到活化菌株;
(2)將所述活化菌株接種至lb液體培養基中,進行搖床培養,得到一級種子液;
(3)將所述一級種子液轉接到種子培養基中,在攪拌條件下進行擴大培養,得到二級種子液;
(4)將所述二級種子液轉接至發酵培養基中,在攪拌條件下進行發酵培養,得到所述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發酵液;
(5)將填料加入所述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發酵液中,噴霧乾燥,得到乾燥菌粉;
(6)將所述乾燥菌粉與所述助劑進行混合、攪拌、氣流粉碎後並過篩,得到所述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1)中,所述培養溫度為36-38℃,所述培養時間為20-28h。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2)中,所述培養溫度為35-38℃,所述培養時間為20-24h,所述搖床轉速為150-200rpm;
步驟(3)中,所述一級種子液與種子培養基的體積比為(1-5):100,所述培養溫度為36-38℃,所述培養時間為18-22h,所述溶氧量為10%-20%,所述攪拌速度為170-190rpm,得到的所述二級種子液中的菌體為對數生長期。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4)中,所述二級種子液與發酵培養基的體積比為(4-6):100,所述培養溫度為36-38℃,所述培養時間為24-32h,所述溶氧量為15%-18%,所述攪拌速度為170-190rpm;
所述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發酵液中菌體數量≥60億/ml,芽孢形成率≥95%。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5)中,所述噴霧乾燥的進口溫度為150-200℃,所述噴霧乾燥的出口溫度為50-90℃;
步驟(6)中,所述過篩後的固體微生物菌劑的粒徑為300-350目。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及製備方法,所述對馬鈴薯防病增產的固體微生物菌劑的活性成分為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此外還含有分散劑、潤溼劑和填料。本發明還公開了製備該微生物菌劑的方法:發酵製備所述解澱粉芽孢桿菌PHODG36發酵液,將製備所得的發酵液與其他原料以機械混合的方式充分混合均勻,即得所述固體微生物菌劑。本發明還公開了該固體微生物菌劑對防治馬鈴薯黃萎病和產量方面的具體作用。使用本發明所述固體微生物菌劑能夠大幅度降低馬鈴薯黃萎病的發生,並能夠顯著提高馬鈴薯的產量。
-
9 # 象山縣現偉海鮮
馬鈴薯想必大家都會種,但也很長遇到病蟲害的情況,接下來為大家講解一下如果防治病蟲害:
馬鈴薯是我們常見的,但遇到病蟲害也是難免的,接下來以往的經驗告訴您,怎樣防治病蟲害的侵擾:
馬鈴薯既是大宗的糧食作物,又是重要的蔬菜和工業原料,市場需求量大,發展前景廣闊。但是,馬鈴薯是病蟲害較密集的作物,病蟲害種類多,發生的態勢複雜,嚴重影響馬鈴薯生產的穩定發展,完全依靠藥劑防治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可有效地防治和解決病蟲害問題。
馬鈴薯是我縣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種面積20萬畝,是我縣山區、高寒山區農民的主要糧食來源和經濟支柱。馬鈴薯病蟲害的發生危害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生產安全,對馬鈴薯產量影響很大。我縣常年發生馬鈴薯病蟲害10萬畝左右,損失馬鈴薯300噸左右。因此,做好馬鈴薯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工作,能夠穩定增長,促進農民增收,現針對馬鈴薯的主要病蟲害制定綜合防治技術。
一、馬鈴薯主要病蟲害
1、病害: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環腐病、病毒病、瘡痂病、癌腫病、黑脛病、線蟲、黑痣病
2、 蟲害:二十八星瓢蟲、馬鈴薯甲蟲、小地老虎、蚜蟲、蠐螬、螻蛄、塊莖蛾
二、病害主要症狀及發生條件、防治技術
(一)馬鈴薯晚疫病
1、症狀:此病可侵染葉片、莖蔓和薯塊。葉片染病,多從中下部葉開始,先在葉尖或順緣出現水漬狀綠褐色小斑點,周圍具有較寬的灰綠色暈環,溼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充套件成黃褐至暗褐色大斑,邊緣灰綠色,界限不明顯,常在病健交界處產生一圈稀疏白黴,雨後或清晨尤為明顯。空氣乾燥,病斑變褐、乾枯,破裂或捲縮。莖杆和葉柄染病,多形成不規則褐色條斑,嚴重時致葉片萎焉捲曲,終致全株黑腐。薯塊染病,初生淺褐色斑,以後變成不規則褐色至紫褐色病斑,稍凹陷,邊緣不明顯,病部皮下薯肉呈淺褐色至暗褐色,終致薯塊腐爛。
2、發病條件和傳播途徑:晝夜溫差大,空氣潮溼,多雨,多霧,平均氣溫10--22℃,有利於病害發生。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薯塊中越冬。播種帶菌薯塊,發芽出土後成為中心病株,病部產生孢子囊。孢子囊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形成發病中心。病菌孢子囊還可隨雨水或澆水滲入土中侵染薯塊,產生病薯,作為下一季的主要侵染源。
3、防治技術:
(1)選用脫毒抗病種薯。品種主要有合作88,威芋3號,滇薯6號。
(2)種薯處理。嚴格挑選無病種薯作種薯,採用25%甲霜靈錳鋅2克兌水1千克將200-2500千克種薯均勻噴灑後,晾乾或陰乾進行播種。
(3)栽培管理。選擇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避免偏施氮肥和雨後田間積水;發現中心病株,及時清除。
(4)藥劑防治。採用25%甲霜靈錳鋅2克兌水1千克將200-2500千克種薯均勻噴灑後,晾乾或陰乾進行播種。
(二)早疫病
1、症狀:葉片病斑黑褐色,圓形或近圓形,具有同心輪紋,溼度大時病斑上產生黑色黴層,發病嚴重時,葉片乾枯脫落;莖上很少有病斑或無病斑;塊莖上產生褐色圓形或近圓形稍凹陷病斑,邊緣分明,皮下呈褐色海綿狀幹腐。
2、發病條件和傳播途徑:為害葉、塊莖。病菌易侵染老葉片,分生孢子萌發適宜溫度26-28℃,瘠薄地塊和肥力不足道田塊發病較嚴重。
3、防治技術:早疫病於發病初期用 1 : l : 200 波爾多液或77%的可殺得可溼性微粒粉劑 500 倍液莖葉噴霧,7~10 天 1 次,連噴 2~3 次。
(三)青枯病
1、症狀:青枯病是由一種細菌性病菌引起的病害,植株稍矮縮,葉片淺綠,下部葉片先萎焉後全株下垂,早晚恢復正常,4-5天后全株萎焉死亡。
2、發病條件和傳播途徑:高溫、高溼、多雨的地區發病重,最適宜溫度30℃-37℃,一般酸性土壤發病重。
3、防治技術:目前還未發現防治青枯病的有效藥劑,主要還是以農業防治為主。可用可殺得800倍液進行灌根或用農用鏈黴素灌根。
(四)馬鈴薯環腐病
1、症狀:此病是維管束病害,全株侵染。一般病薯外觀症狀不明顯,縱切薯塊可見自基部開始維管束變色,重時變色部分可達1圈,可破壞維管束周圍的薄壁細胞組織,使皮層與髓部部分或全部分離,形成離核。生長期地上部常表現枯斑或萎蔫二型。隨病情發展,病株根、莖、蔓維管束逐漸變褐,新鮮病蔓有時會溢位菌液。
2、發病條件和傳播途徑:病菌生長溫度2--36℃,適宜溫度為20--23℃,地溫19--28℃有利於病害發展。病菌隨種薯越冬,也可隨病殘體在土面越冬。未曾消毒的切刀是病害的重要傳播媒介。病菌在田間透過傷口侵入,藉助雨水或澆水傳播蔓延。遠距離傳播主要透過種薯調運。
3、防治技術:
(1)實行無病田留種,採用整薯播種。
(2)嚴格選種。播種前進行室內晾種和削層檢查、徹底淘汰病薯。切塊種植,切刀可用53.7%可殺得2000幹懸浮劑400倍液浸洗滅菌。切後的薯塊用新植黴素5000倍液或47%加瑞農粉劑500倍液浸泡30分鐘。
(3)生長期管理。結合中耕培土,及時拔出病株帶出田外集中處理。
-
10 # 農村王冰
馬鈴薯的主要病害有晚疫病、病毒病、環腐病等,在馬鈴薯發生病害後要根據具體的症狀確定病害的型別,採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治療,不能隨意用藥。
馬鈴薯晚疫病俗稱“火風”,是馬鈴薯生產上的一種重要病害,在我國馬鈴薯產區普遍發生,流行的年份常造成2~4成減產。主要症狀是葉尖或葉緣產生圓形或半圓形暗綠或暗褐色大斑,邊緣不明顯。在空氣溼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大,可擴及葉的大半以至全葉。主要防治方法為用錳鋅·氟嗎林粉劑500~800倍液、50%退菌特600倍液、64%防毒礬400~500倍液噴霧進行噴灑。
馬鈴薯病毒病又名馬鈴薯退化病。在全國各地普遍發生,危害嚴重。會導致植株矮小,畸形,產量降低。主要表現花葉發育不正常,葉片變小或出現黑褐色壞死條斑,植株矮化等。馬鈴薯病毒病暫無有效的藥劑治療手段,一般是採用無毒種薯進行播種,改進改進栽培措施進行預防。
-
11 # 黔農小莫
你好感謝提問,如何防治馬鈴薯病蟲害?
1,馬鈴薯細菌性病害,被稱為馬鈴薯“黑腳瘟”的病害就是馬鈴薯細菌性病害中最常見的一種。馬鈴薯黑腳瘟病又叫馬鈴薯黑脛病。常有馬鈴薯種子傳播,帶毒的馬鈴薯塊,在田間定植之後,馬鈴薯植株矮小發黃,葉片上翹,病菌在馬鈴薯的的徑基部發病,逐漸侵染整個馬鈴薯塊,病菌可隨水,風雨,昆蟲等進行傳播。在防治上除了要進行對切刀消毒,選擇抗病的品種,在馬鈴薯種植生長期,發現馬鈴薯黑脛病病棵之後,應及時的將馬鈴薯整株清除,定在原地撒一些石灰進行消毒,挺及時的,對沒有發病的植株進行整株噴灑藥物進行預防。
2,馬鈴薯真菌性病害,馬鈴薯早疫病與晚疫病都屬於真菌性病害,這幾年對馬鈴薯造成危害很大。馬鈴薯早晚疫病,容易發生在馬鈴薯開花期前後。馬鈴薯出苗至開花前主要發生馬鈴薯早疫病,馬鈴薯早疫病對馬鈴薯的葉片,葉柄造成嚴重的危害,受病嚴重的葉片,出現乾枯脫落,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產量。
馬鈴薯晚疫病發病較晚,開花之後容易感染,可感染馬鈴薯的整棵植株,包括莖塊。馬鈴薯晚疫病也叫馬鈴薯瘟。最初由馬鈴薯葉尖侵入,葉片上出現綠褐色水漬狀斑點,空氣潮溼,在斑點上有白色黴狀物。病情發生嚴重,馬鈴薯發黑,有腐爛的惡臭味。
3,馬鈴薯病毒病。馬鈴薯病毒病,有花葉型,壞死斑型和卷葉型,這三種馬鈴薯病毒病,可單發生,也會複合發生。病毒病可出現葉片捲曲,整株矮化,葉片皺縮,枯死,萎蔫等,受病的馬鈴薯薯塊,膨大期嚴重受損,馬鈴薯塊小,品質差。
4,馬鈴薯病蟲害的防治方法,馬鈴薯的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主要以預防為主。在馬鈴薯苗期應用70%甲基託布津600倍液+蕓薹素內酯+0.3%磷酸二氫鉀,進行整株噴灑,用於防病和促進馬鈴薯增強抗病能力。馬鈴薯開花之後,為預防馬鈴薯晚疫病,可用80%絡合態代森錳鋅600倍液+百菌清800倍液。馬鈴薯病毒病有蚜蟲傳播,要提前防治,可用5%啶蟲脒800倍液+植病靈+有機矽農藥增效劑,在蚜蟲發生初期進行噴灑。在馬鈴薯選擇種子方面,最好選用脫毒馬鈴薯,可明顯減輕馬鈴薯病毒病的發生。
-
12 # 小輝生活記事
馬鈴薯病害種類很多,瘡痂病是發病率較高的病害,病害都是防重於治,所以提早預防病害是關鍵。這個方案是我搜到的,又一點點記下來的,應該對你有用處。
預防用藥:使用細截30ml,兌水15公斤,每7—10天1次噴霧
總是有得病的植株,在發病初期使用細截50ml加上青枯立克30ml,兌水15公斤,每5—7天用藥1次;
發病中後期也是用相同的藥兌水15公斤,3—5天用藥1次。
防治該病首先應選用表面完整、無病的薯塊做種。長期發病的地塊,即使發病較輕,也應停種幾年。馬鈴薯粉痂病與瘡痂病相似,粉痂病症狀是在塊莖上產生褐色隆起,以後表皮破裂,但隆起部不長孢子,這是兩者的不同之處。
-
13 # 阿陽視角
晚疫病
(1)控制徒長。在現蕾期有徒長跡象時,採用烯效唑或馬鈴薯專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均勻噴霧控制徒長。
(2)依據馬鈴薯晚疫病監測預警系統監測結果,確定防治最佳時期。
(3)中心病株處理。當發現中心病株時,要連根將薯塊全部挖出,隔離條件下,帶出田外深埋或銷燬,對病株周圍50米範圍內噴施烯醯嗎啉或氟吡菌胺·霜黴威等藥劑進行均勻噴霧封鎖控制。
(4)流行期藥劑控病。依據預警系統監測結果,適合發病條件開始,每間隔7天噴施1次保護性殺菌劑,如代森錳鋅(螯合態)、丙森鋅、雙炔醯菌胺等進行預防;發病初期,應立即組織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選用治療性殺菌劑,如烯醯嗎啉、氟吡菌胺·霜黴威、惡唑菌酮·霜脲氰、錳鋅·氟嗎啉等藥劑均勻噴霧防治2-4次,施藥間隔期5-7天,噴藥後4小時遇雨應及時補噴。注重輪換用藥,適當利用有機矽助劑提高藥效。
(5)收穫前預防塊莖感病。馬鈴薯收穫前2周進行殺秧,把莖葉清理出田外集中處理。殺秧後地表噴施一次霜脲·錳鋅預防塊莖感病,選擇晴天收穫。
早疫病
(1)農業防治。選用抗(耐)病品種,增施有機肥;生長期加強肥水管理,適量增施鉀肥,適時噴施葉面肥;雨後及時清溝排漬降溼,促進植株健康。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施保護性殺菌劑,如丙森鋅或代森錳鋅(螯合態)等藥劑1-2次,發病較重時,用百菌清、啶醯菌胺、烯醯·吡唑酯、惡唑菌酮·霜脲氰等藥劑防治,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病毒病
採用優質脫毒種薯播種。生長期根據蚜蟲發生情況,採用吡蟲啉、啶蟲脒等藥劑加礦物油進行噴霧防治,同時加強水肥管理。
黑痣病
(1)農業措施。選用乾淨無病種薯播種;實行三年以上輪作,最好與小麥、玉米、大豆等作物倒茬;整地精細,當地溫在10℃以上進行播種,播種深度10-14cm。
(2)化學防治。A.藥劑拌種。播種時薯塊用咯菌腈懸浮種衣劑(或甲基硫菌靈)加滑石粉拌種,拌勻後直接播種。B.壟溝施藥。播種時用嘧菌酯懸浮劑進行溝內施藥,使藥物均勻附著在土壤和芽塊上,然後覆土。
(3)生物防治。用木黴菌或雙核絲核菌生物藥劑播種時拌種或溝施,可減輕發病。
黑脛病
(1)選用抗病品種。
(2)選用無病種薯,採用小整薯播種。
(3)切刀消毒。
(4)輪作1年以上。
(5)選用噻菌銅或噻黴酮藥劑浸泡種薯或拌種。
(6)及時拔除病株。發現病株應及時全株拔除,集中銷燬,在病穴及周邊撒少許熟石灰。
(7)藥劑防治。用噻菌銅或噻黴酮藥劑灌根處理。
黃萎病
症狀表現:此病引起植株早期感染。葉片
褪綠、黃化、枯萎。莖的維管束變成淡褐色,有時在莖的基部呈現壞死條紋。塊莖維管束環呈淡褐色,表面有不規則斑塊、芽眼周圍呈粉紅色或棕褐色,嚴重時可引起塊莖內形成空洞。
傳播途徑:粘附在塊莖上的帶菌*壤、感病的塊莖以及感病的雜草均可進行傳播。分生孢子也可透過氣流傳播。病菌主要透過根毛、傷口、枝條和葉面侵入。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2.與禾本科或豆科作物輪作,避免與茄科作物輪作。3.防除感病雜草如蒲公英、薺菜等。
以上是常見的細菌及真菌病害、它們不僅在生產中出現,如沒有好的貯藏條件也很容易感染病菌,故在貯藏時一定要注意溫度和溼度,一般溫度控制在0℃~4℃,相對溼度在65%~85%為宜,貯藏窖要進行通風換氣,減少二氧化碳的濃度,避免貯藏窖溫度、溼度增高,影響薯塊的生理活動,引起病菌萌發、侵染,導致薯塊發病腐爛。
軟腐病
症狀表現:生育後期和貯藏期薯塊腐爛。
馬鈴薯的莖葉及塊莖都能透過皮孔、傷口侵染。植株上有暗褐色條斑,嚴重時莖髓部腐爛,形成
中空而倒伏,感病塊莖表皮呈淡褐色,隨之軟腐,有惡臭。
傳播途徑:軟腐病侵染與黑脛病相似,病原細菌在高
溫潮溼條件最宜發病。細菌在*壤中存活期可達3年之久。細菌常透過水洗塊莖傷口侵染而傳播。塊莖未成熟、受傷、太陽照射及其它真菌侵害,溫暖、高溼和缺氧、施用氮肥過多均有利於軟腐病的侵染。
防治措施:
1.收穫前加強中耕培*,注意田間排水,以降低皮孔的侵染。
2.成熟塊莖在收穫和裝運過程中,避免手工和機械損傷,防止陽光直射,貯藏在低溫、乾燥、通風良好的場所,貯藏前不宜用水沖洗塊莖。
馬鈴薯環腐病
馬鈴薯環腐病症狀:一般在開花期前後開始出現症狀,病株枝、莖縮短,葉色褪黃凋萎,葉脈間變黃,產生黑褐色斑塊,葉緣略向上捲曲。輕病薯塊外部無明顯症狀,重病薯塊病部變黑褐色,生環狀空洞,有時併發軟腐病,導致全部腐爛,病菌主要透過病薯傳播。
馬鈴薯環腐病的防治方法:選用無病種薯,留種或切薯前徹底淘汰病薯,切塊時注意刀具消毒。發現病株及時清除,並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實行輪作。
瓢蟲:成蟲或幼蟲將葉片吃成穿孔狀或僅留葉脈,嚴重受害時葉片乾枯,全株死亡。噴藥防治時應掌握在成蟲遷徙或幼蟲孵化初期進行。可用50%敵百蟲800倍液、2.5%亞胺硫酸乳劑300~400倍液進行殺蟲防治。
地老虎:危害馬鈴薯的主要有小地老虎、黃地老虎、白邊地老虎等;當幼苗長到10釐米左右時,靠近地面的莖經常被幼蟲咬斷,造成缺苗斷壟現象,結薯期又咬食塊莖,不僅造成減產,而且降低食用價值。
地老虎防治方法
糖蜜誘殺:利用糖蜜誘殺器或燈光誘殺成蟲。
藥劑防治:用50%嘧啶氧磷乳油製成5%的毒土,撒在幼苗基部或四周的土面上,或用4%敵百蟲粉劑1~1.25公斤拌細土15公斤撒在植株行間進行殺蟲。
堆草誘殺:傍晚用鮮草嫩莖葉50公斤切碎後拌入敵百蟲粉劑0.5~1公斤撒在壟間,以達到防治殺蟲效果。
蚜蟲:可選用20%吡蚜酮或10%吡蟲啉按照20克/畝兌水50公斤進行均勻噴霧防治。
斑潛蠅:選用40%斑潛靈40毫升/畝次或20%啊維殺100~150毫升/畝次,兌水50公斤進行均勻噴霧防治。
馬鈴薯的主要病害和蟲害
馬鈴薯種植過程中最常見病害有真菌類病害與病毒類病害, 其中真菌類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瘡痂病, 細菌性病害有環腐病、青枯病等, 病毒性病害有花葉病、卷葉病、類病毒病等。常見的蟲害又有塊莖蛾、線蟲、地老虎、蠐螬、馬鈴薯甲蟲、蚜蟲, 尤其是蚜蟲, 其繁殖能力很強, 主要對馬鈴薯的葉片以及嫩芽產生危害, 而且也是傳播病毒的主要載體, 因此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危害較大, 也是需要主要防治的一種蟲害。
馬鈴薯栽培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技術
在進行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時, 常用的防治方法有化學農藥防治、生物防治、農業防治等, 傳統種植過程中採用的防治方法是化學農藥防治, 尤其是一些農戶對病蟲害防治的認知不足, 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沒有及時對病蟲害進行控制, 當病蟲害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才採取相應的方法進行控制, 治理難度會增大, 對馬鈴薯生產產生的影響十分嚴重。農業防治是一種常用的防治技術, 透過對馬鈴薯種植過程的控制與管理, 以提高馬鈴薯種植水平, 從而提高馬鈴薯對病蟲害的預防水平。例如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選擇一些抗病性較高的品種, 例如脫毒薯種是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的常見品種, 可以對晚疫病以及病毒性病害進行有效預防, 在種植過程中要對品種進行檢疫, 選擇優質品種進行栽種。另外, 在栽種過程中也要加強管理, 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例如對馬鈴薯種植土壤進行選擇的時候要選擇偏酸性土壤, 尤其是要選擇一些地質疏鬆、透氣性好、育肥、保肥的沙土地, 可以對瘡痂病進行有效地預防。再比如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要合理輪作換茬, 馬鈴薯是一種不適宜進行連作的作物, 適合與玉米、麥類等禾穀類及大豆等輪作, 不適宜與茄果類蔬菜進行輪作, 透過合理的輪作控制可以減少病菌以及有害昆蟲的數量。
對藥物防治技術進行控制
藥物治療是一種最常用的方式, 也是農戶採用的傳統防治方法, 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要對藥物防治方法進行控制, 對藥物的用量、濃度、使用方法等進行控制, 從而實現對不同病蟲害的有效控制。例如對馬鈴薯蚜蟲進行防治, 可以採用預防藥物進行及時噴灑, 通常每667m土地選擇濃度為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3g兌水60kg進行噴灑或者每667m土地採用濃度為40%的樂果乳油50~100m L, 可以對蚜蟲進行有效地防治。再比如在早疫病的防治過程中, 可以在發病初期採用滅菌寶500~800倍、科能600~800倍、鋅而浦500~800倍等進行噴灑, 每次噴灑的時間間隔為5~7d, 每次連續噴灑2~3次即可。對晚疫病進行防治時, 發現中心病株之後要立即將其拔除, 並且要在地面上撒施石灰, 發病初期可以選用濃度為64%的防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進行噴灑, 對晚疫病進行有效防治。在藥物防治過程中應該要對藥物的濃度、用量等進行控制, 防止用藥不當對馬鈴薯生長帶來影響。
加強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
在馬鈴薯蟲害防治過程中, 還應該要結合生物防治方法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控, 生物防治對馬鈴薯的危害較小, 基本不會產生藥物殘留, 符合綠色種植理念。可以培養馬鈴薯病蟲害的天敵, 利用天敵對各種蟲害進行捕殺;可以利用害蟲的特性採取生物手段進行防治, 例如地老虎、蠐螬是馬鈴薯種植過程中最常見的蟲害, 透過採用玉米、穀子等禾本科作物作為茬口, 可以對地老虎和蠐螬的生存環境進行破壞, 有效防止這類害蟲。
常見生理性病害及發作的原因有:
1.馬鈴薯只長秧不結薯
(1)播種時期挑選不妥。如果耕種時刻挑選不妥,薯塊膨大期正值氣溫高於25℃時,塊莖中止成長,而莖葉成長旺盛,這時莖葉製造的營養悉數用於地上部植株成長,呈現只長秧不結薯的現象;
(2)水肥管理不妥。呈現這種狀況的地塊,一般都是肯投入、辦理精心的農戶。
2.塊莖變形
塊莖變形主要有腫瘤型變形,即在塊莖的芽眼部位傑出一個或幾個腫瘤狀小薯;鏈狀二次成長型變形,即糖葫蘆型薯塊,是塊莖上長出的匍匐莖,頂端再次膨大構成小塊莖;次生塊莖,即在塊莖上再構成塊莖。
3.塊莖裂口
在收成時,有的塊莖外表有一條或數條縱向裂縫,外表有馬鈴薯皮掩蓋。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土壤忽幹忽溼形成的,在土壤乾旱時,塊莖中止成長,表皮木栓化,當下雨或灑水時,塊莖持續膨大導致表皮破裂。
4.塊莖空心
較大的塊莖發作空心現象,空心多呈白色或棕褐色,而且外部看不出任何症狀。這是因為塊莖膨大期時肥水供應足夠,使塊莖膨大速度過快形成的。
5.塊莖黑心
在塊莖內部,呈現黑色或灰色的病斑,病斑鴻溝與健康組織鴻溝不明顯,病斑處塊莖不易煮熟,且口感發脆,是因為鉀肥施用缺少形成的,鈣肥缺少時也會導致這種狀況的發作。
防止措施:
1.只長秧不結薯
適時播種,使馬鈴薯塊莖膨大期處於較適合的氣溫條件下,避開高溫期。科學水肥辦理,增施有機肥,苗期當令控水蹲苗,如有徒長現象,及時噴矮壯素操控長勢。
2.塊莖變形和裂口的防止
增施有機肥,新增土壤保水保肥才能,尤其在塊莖膨大期,應及時灑水,防止土壤乾旱。
3.塊莖空心、黑心病
在薯塊膨大期,堅持適合的土壤溼度,進行合理密植,依據測土配方平衡施肥,增施鉀肥,彌補鈣肥。
4.儲藏期間黑心病的防止
在馬鈴薯入窖儲藏之前,先挑選寬闊、枯燥、通風、避光的場所,攤開預貯15天左右,待薯塊表皮徹底枯燥、木栓化,呼吸作用削弱後,再裝袋入窖。窖內薯垛不宜超越2米,垛與垛之間要留0.5米的通道,便於通風、檢視、倒垛。確保有足夠的氧氣進行呼吸,一起掃除薯塊呼吸開釋的熱量、水分和二氧化碳。
馬鈴薯炭疽病症狀及危害
馬鈴薯染病後早期葉色變淡,頂端葉片稍反捲,後全株萎蔫變褐枯死。地下根部染病從地面至薯塊的皮層組織腐朽,易剝落,側根區域性變褐,須很壞死,病株易拔出。莖部染病生許多灰色小粒點,莖基部空腔內長很多黑色粒狀菌核。
馬鈴薯炭疽病傳播途徑
馬鈴薯炭疽病的病菌主要在種子裡或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飛濺傳播蔓延。孢子萌發產出芽管,經傷口或直接侵入。生長後期,病斑上產生的粉紅色黏稠物內含大量分生孢子,透過雨水濺射傳到健薯上,進行再侵染。
種薯可以帶菌,無病地塊或從未種過馬鈴薯的田塊,播種帶病的種薯後就可能發病。
馬鈴薯炭疽病發病原因
高溫、高溼條件下發病重。馬鈴薯生長中後期雨水較多,雨後易積水,田間管理粗放,缺肥缺水植株長勢較差發病重。
馬鈴薯炭疽病預防措施
1、嚴格挑選種薯,實行無病薯種植,播種前可選用25%炭特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浸種5~10分鐘殺滅病菌。
2、重視栽培防病,選擇土質肥沃的土壤種植,增施有機底肥,避免田間積水。
馬鈴薯炭疽病防治藥劑
在馬鈴薯炭疽病發病初期,可採用下列殺菌劑或配方進行防治:20%唑菌胺酯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70%丙森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30%苯唆硫氰乳油1000~1500倍液+70%代森聯幹懸浮劑800倍液;或25%溴菌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5%亞胺唑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25%咪鮮胺乳油1000~1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25%腈菌唑懸浮劑1000~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22.7%二氰蒽醒懸浮劑1000~1500倍液;或47%春雷黴素·氧氯化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對水噴霧,視病情隔7~10天噴1次。
-
14 # 恩施—露露
馬鈴薯常見的病害有晚疫病、病毒病、環腐病等。防治方法(以晚疫病為例):播種前精選種薯,淘汰帶菌的塊莖,選擇地勢較高和排水良好的地方種植,進行合理灌溉,在其生長後期進行培土;發現病株後選用錳鋅氟嗎林粉劑(500-800倍液)、50%退菌特(600倍液)、64%防毒礬(400-500倍液)進行噴霧。
-
15 # 尚古書法
馬鈴薯非常普遍,我非常喜歡吃的東西!此外,孩子們最喜歡的薯片也是由馬鈴薯製成的,但是你知道當它們被種植的時候疾病經常發生嗎?我們應該如何防止這個問題?請一起讀我的分享!
一.馬鈴薯主要病害
1.晚疫病是一種毀滅性的疾病。它可能發生在幼苗期和成熟期。在損害的初始階段,深綠色的斑點會出現在葉子的邊緣。如果環境相對潮溼,它的疾病會迅速發展,甚至導致葉子死亡。如果疾病是在塊莖上引起的,病斑只會在開始出現,但隨著氣候變化,它會慢慢變得乾燥和堅硬。如果天氣潮溼,病斑就會腐爛,這將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生產。
2.早疫病也是一種發生在整個生長期的疾病。當它受到損害時,它的葉子會變黑並顯示出明顯的病斑。當它嚴重時,也會導致葉子變成褐色,然後死亡。如果葉柄和莖被破壞,病斑將呈長方形和深棕色。如果馬鈴薯受到這種疾病的影響,並且環境潮溼,它就會發黴。
3.環腐病是馬鈴薯芽出現時最容易發生的疾病。疾病開始時,馬鈴薯會枯萎,葉子會捲起,就像缺水一樣。然後整個植物會慢慢死去。
二.預防和控制方法
1.種植時,應選擇抗病性好的品種。不要從受疾病影響的地區選擇品種。種植前,必須嚴格選擇品種。生病的土豆應該拿出來扔掉。然後對剩餘的優良品種進行消毒,從根本上防止後期馬鈴薯病害的發生。
2.在種植期間,必須選擇好土壤並施用足夠的基肥,以便為其生長提供足夠的營養並提高其抗病性。
3.在日常的維護和管理過程中,你也可以選擇一些低毒性和低濃度的化學品進行噴灑,以防止疾病的發生。
4.如果疾病已經發生,必須及時焚燒受害者,挖出受影響的馬鈴薯並扔掉,以防止疾病相互傳染。
5.當病情嚴重時,要根據不同的疾病及時選擇藥物來控制和預防傳播。
-
16 # 大智麻辣
馬鈴薯病毒分花葉型(葉面呈淡綠相間或黃綠相間)、壞死型(葉、葉柄、莖出現褐色壞死斑)、卷葉型(葉緣向內翻卷)三種類型,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透過蚜蟲和汁液摩擦傳毒。
防治措施
(1)採用無毒薯種,建立無病毒種薯地繁育薯種,採用實生苗塊莖留種或莖尖脫毒組織培養繁育薯種。
(2)選種脫毒抗耐病品種,如荷蘭7號、15號、魯引1號、花25、白頭翁、豐收白、克新1號、早大白、廣紅2號等。
(3)種子處理,用天達2116浸拌種專用型600倍液對整體塊莖均勻噴霧,催芽。
(4)改進栽培措施,採用高壟栽培,增施有機肥、生物菌肥、鉀肥和微肥,科學澆水。出齊苗時、發棵期、結薯期各噴施600倍天達2116地下根莖專用型+1000倍天達裕豐液,促植株健壯,增強植株抗病性。
(5)及時防治蚜蟲,可選用2000倍2.5%高效氯氟氰菊酯液或2000倍3%啶蟲脒液或2000倍吡蟲啉等藥液,分別摻加3000倍有機矽液,在蚜蟲遷飛之前細緻噴施,每7~10天一次,連續2~3次,消滅蚜蟲,控制傳毒,減少病害。
-
17 # 鄉居小菜
馬鈴薯生長的整個過程中有可能遭病害,影響地上植株的葉子及地下塊莖等部位,馬鈴薯產量、質量降低;而病害不止一種,空氣、土壤、降雨影響及平時施肥等管理都有可能導致病害傳播影響馬鈴薯,因此在防治上,沒有發生病害前的預防比發現病害後的治理更為重要,可以更好的減少影響、損失小;下面就來說說怎麼防治:
一、馬鈴薯怎麼預防減少病害
1、馬鈴薯不連作,不在前茬病蟲害多的地塊種植馬鈴薯
馬鈴薯跟茄子辣椒等都是茄科植物,而那些植物生長喜溫暖氣候,全地採收後地裡空著了天氣也變冷涼,但不建議拿來種植馬鈴薯即連作,因為它們都是同科的植物,容易遭同樣的病蟲害影響,透過土壤等傳播,對後面種植的馬鈴薯生長不利,增加不必要的管理,而產量質量有可能反而偏低。
此外,前茬病蟲害多的地塊也不建議拿來種植馬鈴薯,因為地裡有病害了,會透過土壤及種植操作等傳播給下茬作物,條件適宜就會發生,而害蟲本身也會傳播病害,比如蚜蟲傳播病毒病;而適合拿來種植馬鈴薯的地塊種植馬鈴薯之前要清理掉秸稈雜草等雜物,深耕曬地處理,創造更適宜的環境。
2、跟其他糧食作物輪作,尤其是水旱輪作
馬鈴薯生長喜冷涼氣候、不耐高溫,秋冬季也是適合種植馬鈴薯的時期,像我國南方一些省區冬季天氣不是很冷就可以種植,而那時候地裡已經收水稻玉米黃豆花生等跟馬鈴薯不是同科的五穀雜糧了,土地閒置著,可以考慮拿來種植馬鈴薯。
3、買脫毒馬鈴薯種薯種植
現在人們種植馬鈴薯一般都是買馬鈴薯種薯來種,不是自留種了,可選擇大,購買上可以選擇脫毒馬鈴薯種薯,這樣的種薯是經過一系列技術措施清除掉薯塊體內的病毒,無病毒或極少有病毒侵染,拿來種植了高產、品質好;種植季節,脫毒馬鈴薯種薯在馬鈴薯主產區一般都容易買得到的,偏遠地方可能本地沒有賣,可以考慮網購。
4、馬鈴薯切塊粘草木灰處理
馬鈴薯種植是把種薯切成塊了種植,切口是傷口,也容易成為病害侵襲部位,一般是切塊後跟草木灰混合處理,讓馬鈴薯切塊粘上草木灰,草木灰吸溼又有殺菌消毒的作用促進切口癒合,農村裡一般容易獲取草木灰,這樣處理方便、成本低。
5、農家肥要腐熟才能用
家禽牲畜糞肥、土雜肥等農家肥養分豐富、肥效長拿來種植馬鈴薯,苗長壯、利於結塊莖,是種植馬鈴薯常見的主要底肥之一,但這樣的農家肥要發酵腐熟了才能拿來施用,不然的話帶菌帶蟲入地,後續也有可能導致病害滋生。
6、起壟,適時在壟上種植
馬鈴薯生長比較耐旱,病害的發生需要一定的條件,包括溫度、溼度等,而馬鈴薯一般是露天種植的,受降雨等自然天氣影響大,種植上建議起壟在壟上種植,這樣馬鈴薯地通風透氣採光、土壤排水等更好,不至於高溼容易誘發病害滋生。
二、馬鈴薯病害怎麼治理?
馬鈴薯病害有晚疫病、病毒病、青枯病、軟腐病等多種,預防上做得好,一般來說病害的發生也少、程度輕,早發現早用藥處理;病害一般都有些症狀表現的,如葉子上有黑色、褐色等不規則形狀異樣斑、葉子變色成花葉、卷葉、萎蔫、地下部分有水浸樣變化甚至腐爛等等。
不同病害用藥也有差別,根據那些症狀來判斷是哪種病害然後去用藥治理,若是不知道是哪種病害的,拍照拍小影片去農資店讓工作人員瞭解情況了建議用藥處理,更妥當。
總結:馬鈴薯病害不止一種,防治上,重在預防,做好輪作、適時種植等管理,平時注意觀察馬鈴薯地是否有異樣變化,早發現早判斷病害了用藥處理。
回覆列表
馬鈴薯對於大家來說是最常見的食物,市場需求量也是非常大,對於種植戶來說經濟效益也是非常不錯的,管理起來也是挺輕鬆的,只要把病蟲害提前預防,一般比較嚴重的病害就是“晚疫病”、“病毒病”、“環腐病”。這三大病害對於馬鈴薯來說是滅頂之災,會導致馬鈴薯的急劇減產,那麼怎樣有效的防治這幾種病害呢?
晚疫病是一種真菌病害,葉面上會出現黃褐色或黑色病斑,如果是遇到下雨後或露水剛乾時葉背還會有白黴出現。當遇到此種情況時應立即將病株進行摘除帶出銷燬,及時選用“颶風+速渡+天寶”噴霧。注意輪換用藥,不可反覆使用一種藥劑進行防治,輪換藥劑可以選用:氰霜唑、收悅、綠亨3號、霜脲錳鋅、速渡等
病毒病又稱卷葉病,顧名思義就是會出現葉片捲縮等問題,遇到此種情況後農戶應加大種植間的行距,縮小株距,高壟深溝,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合理灌水,及時拔除病株,減輕發病,預防蟲害防止傳播,用“鹽酸嗎啉胍+速渡+天寶+吡蚜呋蟲胺”噴霧防治。
馬鈴薯環腐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透過切刀、包裝袋傳染、刺吸式害蟲等途徑傳播。馬鈴薯感染了環腐病以後,頂部的葉片開始有發病表現,出現萎蔫,白天溫度高的時候葉片下垂,早晚恢復正常。後期嚴重的時候完全枯死。重病的馬鈴薯植株葉片短小,不能生長髮育。個別品種在發病期葉片有斑枯,然後向上蔓延,最後枯死。拔起發病的植株,發病輕的薯塊外表正常,嚴重的薯塊自臍部開始凹陷,有膿狀物流出。切開薯塊,可以看到在薯塊外圍表皮下有一圈一圈的發黃壞死組織,嚴重的有黃色膿狀粘稠菌液。橫切或縱切莖稈,可以看到壞死的維管束。
防治方法:
加強管理,發現感病植株後及時拔除銷燬。種塊消毒,用“速渡”+“天寶”1000倍液,浸泡種快30分鐘後晾乾播種。三是推廣小整薯播種。四是切刀消毒,在切種時用“速渡”750倍液消毒。五是出苗後用“速渡”噴霧預防,衝施或者噴霧“深渡”2-3次,增加馬鈴薯抗病力。
“速渡”屬於新型,防效高、殺菌廣、低毒、低殘留、綠色環保、完全溶於水,噴施在作物表面能逐漸釋放次溴酸和次氯酸,有極強的擴散、內吸、傳導、穿透病原微生物細胞膜的能力,可在10--30秒內殺死病原微生物,對真菌、細菌、病毒、疑難雜症,具有保護、治療、剷除三重功效,對人畜低毒,對作物種子、幼苗安全、無殘留、無二次汙染、不產生抗性,是生產綠色食品,有機蔬菜的首選殺菌消毒劑。
如需購買請到淘寶店鋪“康莊之戀植保”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