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王獻之,柳公權歐陽詢等等其他書法大家也很多,為什麼到現在我們還認為王顏兩人才是天下第一第二的大家呢?
2
回覆列表
  • 1 # 書道拍案

    問題有誤,說這話的並不瞭解書法史,書法史上最高地位主要是就行書來說,王羲之《蘭亭序》和顏真卿《祭侄文稿》分別是第一和第二。而楷書,隸書,章草,狂草最佳者另有其人。

  • 2 # 晉唐筆意

    這個問題說起來話比較長。我們先說一下王羲之。#王羲之#唐太宗是最推崇王羲之的。首先是王羲之寫的特別好,但唐太宗為什麼不隨便推個人而去推崇王羲之呢?其實王羲之他這個人他的名頭,從近代開始一直到最後,都是一直聲望非常高。但是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什麼?在南朝的時候,王獻之的聲譽要比他爹還高,甚至有的人都不認識誰是王羲之,為什麼後來又把它反過來了?給大家簡單的說一下。

    首先南北朝時候,皇帝也特別喜歡書法,但是他就推崇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書,為什麼?因為到了他這個時代國力是強盛的,但整個南朝社會都面臨著一個問題,一個什麼問題?一個正統性問題,他們無法解決自己的政治問題,他們無法證明自己到底是繼承哪個朝代的大同人的他和南北正在爭正統性的問題,你說我是正數,你說我是正統到底哪個是中國的真正的領袖?那麼怎麼辦??只能從兩個途徑出發。第一是尋找這種能讓人們忠君愛國的這樣一種思想,那麼儒家思想就被提倡起來了。第二個是找到了佛教。所以在南北朝時期也是佛教大發展時期。當南朝時期把王羲之王獻之並列,儒家思想一旦進來之後,就註定了王獻之再也不可能超過王羲之的這種聲譽了。因為按儒家的思想,兒子永遠不可能超越老子。

    王羲之《喪亂帖》

    王獻之《新婦地黃湯》

    王獻之《中秋帖》

    到了唐朝也是唐太宗他喜歡書法,但是你要知道唐太宗的唐朝初期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它融合了各名族,本身唐太宗自己只有1/4的漢族血統,他有一半的血統是鮮卑血統。唐朝初期是一個貴族與皇帝共治的一個結果。所以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貴族制約的。唐太宗為了確立自己的地位,安撫這些貴族,做這些事情都是讓這些世家大族承認自己的正統性。在南北朝時期王家是最大的一個貴族。所以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字是為了得到士大夫階層的認同感,同時由於大力推廣儒家忠君愛國的思想體系,自然作為兒子的王獻之是不能和自己的父親是在一個藝術階層上面齊名的。

    所以我們從今天的書法藝術角度來看,王獻之的書法作品的藝術成就和高度其實是不亞於他的父親王羲之的。仔細品評他的作品,不管是楷書《洛神賦》,還是《鴨頭丸貼》《新婦地黃湯》《中秋帖》等等,無一不是經典的法帖,後世的楷模。他一改父親的內掖的結字為外拓的造型,行筆大氣瀟灑更有人文氣息,獨創的一筆書的《中秋帖》更是書法史上的一朵瑰寶。但是由於上述各種的原因,導致了他的名氣遠遠沒有父親王羲之大,但是並不影響他的藝術成就。

    至於到了宋朝進入一個平民社會,進入了平民社會之後,人們需要推出一個另外的並不是世家大族這樣一個身份的人,作為一個在書法界作為一個新的這樣領袖,最早的時候去找顏真卿這樣的人。因為宋朝這個時候他也是推崇這種像顏真卿這樣有人格魅力的偶像,但是王羲之這種身份地位和性格在宋朝已經是就是說不太受當時主流的接受了,為什麼呢?因為在宋朝的時候,他的儒家的普及程度要比唐,要比唐朝要比南北朝都要大的普及面,為什麼?因為在宋朝印刷術印刷速度發生了改進,造紙術提升的改進,運輸的成本變低了,運輸的技術提高了,所以廣大人民群眾都有機會看到書了。

    顏真卿《祭侄文稿》

    要知道宋朝的科舉和唐朝的不一樣,唐朝的科舉,隋唐的科舉只是讓那些世家大族,他們進入到官場當中有一個更合適的理由,因為在那個時候書是很貴的,一般平民上買不起書,偶爾能有寒門出來的一些高官,但大部分大部分還是在貴族當中出現,但是到了宋朝書本一普及,皇帝就有機會平民當中選拔出人才。那麼儒學四書五經這個東西也隨之擴充套件開來。所以人們對於普遍符合儒家思想的這種性格的顏真卿,恰好處在處在這樣一個位置上,被歐陽修被蘇軾推到了頂點,自此以後顏真卿的地位再也沒有被再也沒有掉下來。到清朝也是一直到現在,就是說顏真卿所獲得的這麼大這麼高的地位,與宋朝歐陽修和蘇軾兩個人,以至整個宋朝的文化氛圍是有很大關係的。

    所以說王顏二人單就書法成就來說不單是他們書法寫的好,應該得到這樣的殊榮,但是他們的書法地位是和他們的的身份以及當時的環境分不開的。

  • 3 # 廬州小馬學書

    王羲之和顏真卿是我國書法史中綜合影響力最大,成就最高的兩位書法大家,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在藝術領域我們都知道,從來都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說法。王、顏二人在各自擅長的領域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是我國最著名的書法家當中除了王羲之,顏真卿,還有很多的書法大家,在各自的領域擁有極高的地位。例如楷書歐陽詢、褚遂良、柳公權、趙孟頫;草書張旭、懷素;行書米芾、黃庭堅、文徵明、董其昌、王鐸、何紹基、蘇東坡等等。這些書法大家都在我們書法史上的影響力也是極其大的,甚至不輸於王羲之和顏真卿二人。

    下面我簡短著重介紹一下幾個人的書法成就:

    王羲之

    王羲之是我國影響力最大、書法成就最高的偉大書法家。王羲之尤其擅長隸、草、楷、行各書體,精研體勢,博取眾長,集於一身,擺脫了魏碑書風,自成一家,影響極其深遠。王羲之就像中國書法史上一座極具象徵性的豐碑,深遠影響著中國數千年書法,並且其還留下了大量豐富多樣的書法精品。

    王羲之代表作:《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太宗李世民獨愛之;《快雪時晴帖》,成為同是一代帝王乾隆的最愛極品。

    顏真卿

    顏真卿又稱顏魯公,被譽為是繼王羲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顏真卿書法被稱為“顏體”,他同樣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法藝術境界,在書壇巍然屹立。顏真卿的書法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既有卓越靈性,境界自然瑰麗;又有堅強魂魄,境界自然雄健;還有其豐富的人生,境界闊大恢宏。他的行草卻又傳遞出沉痛、豪邁灑脫的大師氣象,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顏真卿的代表作:楷書《多寶塔碑》、《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碑》;行草書《祭侄稿》、《三表帖》等。《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是顏真卿為追祭從侄顏季明所書寫的草稿,書寫不顧筆墨工拙,多見枯筆,一氣呵成,悲痛至極。《祭侄文稿》是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藝術價值的墨跡原跡之一,至為珍貴。

    歐陽詢

    歐陽詢,是我國書法史上楷書四大家之一,他對書法有獨到的見解,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其書法源出於漢隸,筆力險絕,結構獨特,法度嚴謹、自成一體,被後人稱為“歐體”、“歐楷”,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

    歐陽詢的代表作:楷書《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行書《夢奠帖》、《千字文》、《張翰帖》等為最知名。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碑》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楷書”,有“楷書之極”的讚譽。歐陽詢被奉為楷書的楷模,亦是歷代初學書法臨摹最多的書法大家。

    柳公權

    柳公權,世稱“柳少師”,與顏真卿並稱“顏筋柳骨”。柳公權的書法吸取了顏、歐之所長,又在晉人勁媚和顏體的雍容華貴之間,自成一家,人稱“柳體”。其書法以骨力勁健,結構險絕為特點,相比顏字,其筆畫稍細,筋骨外露,富有彈性。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時期就久負盛名,民間傳言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

    柳公權《玄秘塔碑》

    柳公權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金剛經碑》、《神策軍碑》等。

    張旭

    在盛唐時期,書壇出現了兩位草書大家,被世人尊稱“顛張醉素”。“顛張”是指張旭,“醉素”是指懷素和尚。二人的草書成就可謂是無人能敵。

    張旭以草書聞名,被稱為“草聖”。在書法界能夠稱為“聖”的人只有王羲之和張旭二人,可見其草書成就極其之高。張旭的草書,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世人稱為“三絕”。他開創了草書新局面,他的草書線條飽滿、厚重瀟灑、千變萬化、氣勢磅礴,被稱為“狂草”。“狂草”非常為人們所喜愛,對後世書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張旭《腹痛貼》

    張旭傳世墨跡有《肚痛帖》、《草書心經》、《古詩四帖》等。

  • 4 # 段華為

    顏真卿的書法成就及歷史地位是不能與王羲之持平的。王羲之被尊為“書聖”。被尊為書聖者,自古以來只有王羲之一人。王羲之的行書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這也說明顏真卿的書法成就及歷史地位是不能與王羲之持平的。

    顏真卿的楷書寫得好,代表作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和《勤禮碑》。但是,王羲之的楷書寫的也是很有味道的啊!王羲之的楷書《黃庭經》和《孝女曹娥碑》等,都是晉楷的代表之作啊!還有就是王羲之不同時期的草書作品,那都是傳世的經典啊!顏真卿的草書《祭侄文稿》(注:《祭侄文稿》應為草書作品而不是行書作品),用筆老辣,把自己的個性發揮到了極致,堪稱大氣磅礴之作。但是,《祭侄文稿》中的用筆和結體大多都是師法王羲之的草書。關於這一點,顏真卿與王羲之也是不能持平的。

    傳說王羲之善篆書和隸書,這應該是事實。但由於年深已久,人們從未見過王羲之的篆書和隸書作品流傳下來。關於顏真卿是否善篆,善隸,這個沒聽說過,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顏真卿是學過篆書和隸書的,在他的楷書作品中,就有篆籀筆意的。在篆書和隸書書寫方面,顏真卿和王羲之可以持平,因為人們從未見過他倆的篆書和隸書作品,不好評判的。我認為,顏真卿和王羲之的書法藝術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其歷史地位都是高的,最好不要將他們二位的書法成就和歷史地位刻意的弄出個高低來,因為這種做法沒有實質性意義。

    王羲之和顏真卿,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兩座高峰。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唯一載體的藝術。漢字是中國文化的最小單元,又是中國文化的最高代表。漢字的抑揚頓挫和無窮組合,造成了中國文化的輝煌燦爛和流光溢彩。書法是漢字的藝術。離開漢字就沒有中國書法、就不是中國書法。歷史上漢字在先,書法在後。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包括出土的大量簡帛文字,主要是代替語言作為文化、思想交流傳播和文化積累的工具。雖然我們今天也把它們稱之為書法,但在當時是並不叫作書法的。書聖王羲之的最偉大貢獻,是完成了中國書法的藝術化、規範化,在中國書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間、歷史和未來之間架設了橋樑。這是劃時代的貢獻。但中國書法不是也不可能到王羲之就畫上了句號。歷史沒有句號。文化也沒有句號。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書法。

    我們的先人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又說,“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創新是社會歷史發展的靈魂,也是文化和書法發展的靈魂。一部中國文化史、中國書法史,就是不斷繼承、不斷創新、不斷超越的歷史。如果說王羲之是晉代尚韻書風的最高代表,那麼顏真卿則是唐代尚法書風的集大成者。而有了晉代尚韻、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就順理成章、應運而生了。晉代,唐代,宋代,是中國書法的三個輝煌時代。顏真卿之所以能夠成為繼王羲之之後,中國書法史上的又一位偉大書法家,他的最偉大成就,就是在繼承王羲之的基礎上,超越了王羲之,從而開拓了中國書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氣象,達到了骨力和含蓄的高度統一,完成了雄渾、寬博的新體楷書創作,樹立了唐代楷書的典範。

    顏魯公的雄渾書風,“大用外腓,真體內充。返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匪強,來之無窮。”顏魯公書法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氣象,與他高尚的人格相契合,成為書如其人、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集合的範例。正如王澍所說:“魏晉以來作書者多以秀勁取姿,欹側取勢。獨至魯公,不使巧,不求媚,不趨簡便,不避重複,規繩矩削而獨守其拙,獨為其難。”也正如陳玠所說:“顏魯公碑,書如其人,所謂骨氣剛勁,如端人正士,凜然不可犯也。”歐陽修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蘇軾說:“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又說:“顏魯公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後之作者,殆難復措手。”這些都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中肯之論。

    顏真卿以身殉國後約三百年,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到他當年遇難的地方去憑弔,看到壁間顏魯公留下的題字,仍然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寫下了一段肺腑之言:“餘觀顏尚書死李希烈時壁間所題字,泫然流涕。魯公文昭武烈,與日月爭光可也。正色奉身,出入四十年,蹈九死而不悔。祿山縱火獵九州,文武成禽,魯公以平原當天下之半,朝廷勢重,賴以復立,書生真能用事,忠孝滿四海,不輕用人。國史載之行事如此,足以間執讒慝之口矣。汝蔡之間,所謂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使萬世臣子有所勸勉。”這些從心底流出的話,我們今天讀來,仍然感人至深!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孕育了源遠流長的中國書法,誕生了王羲之、顏真卿這樣偉大的書法家,留下了《蘭亭集序》《祭侄文稿》這樣偉大的書法作品。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不但是距今一千兩百多年仍儲存完好的中國書法的曠世劇跡,而且是中國書法曠古未有之英雄史詩!《祭侄文稿》寫於公元758年,距今已有1250多年,是顏真卿寫給在安史之亂中以身殉國的少年英雄顏季明的悼文。正是在這樣極度悲痛、極度憤怒而又極度無奈的情況下,顏真卿奮筆寫下了這篇氣壯山河、名垂萬古的《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文23行269字,其中脫漏1處,塗改14處,改後定稿234字。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書法作品,更不能理解為一次普通的藝術創作,而是一篇字字血淚,激情洶湧,忠肝義膽,氣貫長虹的英雄史詩!

    時年五十歲的顏真卿,以他濃烈的家國情懷、深厚的思想文化積累和非凡的書法功力,完成了中國文化史、中國書法史上前無古人的三重書寫:它的第一重書寫是歷史書寫,為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留下了千古鏡鑑;它的第二重書寫是精神書寫,為中華民族團結統一、自強不息的偉大奮鬥精神、犧牲精神抒寫了英雄禮讚;他的第三重書寫是文化書寫,為中國書法寫下了至剛至烈、真氣充滿的不朽篇章,創造了中國書法史上跨越千年的輝煌與感動。

    由顏真卿來承擔這樣的歷史使命,不是偶然的。顏真卿出身名門望族,其郡望琅琊臨沂。顏氏家族,自西晉迄唐,以儒雅傳家,重在學識,尤以訓詁、書法見稱於世。至五世祖顏之推,舉族遷徙至陝西長安。顏之推博識有才辮,尤工書,精字學,著有《顏氏家訓》二十篇,開中國古代家訓之先河,為歷代學者所尊信。莫不以為篇之藥石,言之龜鑑。顏氏子孫更是嚴循家訓,步趨唯謹,研習經史,探討小學,相延而為傳統。顏真卿曾伯祖顏師古,官至秘書監。少承家業,博覽群書,與兄弟勤禮、相時,都以文學入選為崇賢、宏文兩館學士。唐太宗命顏師古考證《五經》,顏師古一一加以釐正。其頒行之後,朝廷用以取士,天下奉為圭臬。

    顏氏家族堪稱書法世家,誠如顏真卿《草篆帖》所說,“自南朝以來,上祖多以草隸篆籀為當代所稱”。不獨九世祖顏騰之,因草書有風格,見稱於梁武帝《草書評》;六世祖顏協,以工草、隸,有名荊楚間。八世祖顏炳之、曾祖顏勤禮,也以能書名世。祖父顏昭甫,則有碩儒之稱,擅長篆、隸、草書。當時有人進獻一古鼎,銘篆二十餘字,舉朝臣子皆不能識,獨昭甫能全部讀出,因而得到伯父顏師古賞識,凡師古所注史籍,必使參定。顏真卿的母親殷氏,出身於陳郡名門望族,有深厚的家學淵源。

    顏氏家教素來縝密。顏真卿更是深得顏氏、殷氏兩大家族悉心教誨,從小就打下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根底。他一生酷愛書法,曾兩次拜張旭為師。廣泛學習前輩大家,不懈追求,十年一跡,永不滿足。顏真卿留下的碑帖墨跡,大部分由他親撰親書。從《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可以感受顏氏家族傳統對他影響很深。而《乞米帖》《爭座位帖》《移蔡帖》,則充分體現了他高尚光輝的偉大人格。從《宋璟碑》《元次山碑》《麻姑山仙壇記》,則可以領悟他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操守。

    顏真卿25歲中進士,28歲參加吏部銓選,從此步入仕途,到他75歲以身殉國,歷經四朝,位至禮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其仕途雖曲折坎坷,波瀾起伏,但他寵辱不驚,愈挫愈堅,一生以身報國,一生剛正不阿,一生清正廉潔,其忠烈之節、凜然正氣與端嚴渾厚的顏體書法,相得益彰,令後世高山仰止。

    正如歐陽修所言:“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大唐雄風和它由盛轉衰的艱難困苦,造就了顏真卿這樣偉大的書法家,經過血與火的淬鍊,把中國書法推向了新的高峰。

  • 5 # 淘小俑

    綜合方面這2人確實最強,歷史上不乏專供專長之人,這就是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各顯神通,才有學之不盡的歷史文明!

  • 6 # 谷中山人

    王羲之的草書是書法史上的一個高潮轉折點。在今草體勢中使用了許多章草用筆,字形趨橫勢,轉折多方筆,中鋒、側鋒並用,質樸與妍美並存。王羲之書法中對後人影響最大的是行書。王羲之成熟的行書,代表作有《蘭亭序》、《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等。王羲之的書法,表現了東晉文人的精神面貌,完成了魏晉時期書法史上的一次最重大的變革,將書法藝術推向歷史的高峰,成為後世文人書法取之不盡的源泉。

    顏真卿經歷唐朝的四代,從唐朝盛世到亂世的轉變,在顏真卿的書法作品中也漸漸的變得從容豪邁,他對藝術的領悟也達到了成熟境界,所以顏真卿的書法就是對人生的領悟,這是其他書法作品達不到的高度,顏真卿的書法已經是人格與藝術的融合,真的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

    二位古代書壇領軍,在書法史上創造了無窮的書法魅力與想象空間,其奠基者地位不可撼動,其書作永垂天地。

  • 7 # 翰諾書法

    王羲之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高峰。

    顏真卿是僅次於王羲之的第2座高峰。

    兩人都是那個時代書法的集大成者。

  • 8 # 熊文文熊建平348

    回答提主的問題,你的這個問題有些片面,要說書聖王羲之書法史上第一我沒話說,要不怎稱得上書聖?唐太宗怎麼會如此崇拜,乃至死後也要把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帶進陵墓。說起顏真卿在書壇地位,雖然祭侄文稿稱為天下第二行書,提主認為和書聖並駕齊驅有些言過了,顏真聊,尊稱顏魯公與歐陽詢,柳公權都是唐朝楷書的大家[贊]都是公認的四大楷書大家之一,但要排出一個一二三四名來沒有必要,也沒一個評判標準,論名氣歐陽詢為皇帝避暑九成宮寫下了唐楷第一(九成宮醴泉銘)開創了魏碑向唐楷轉變的里程碑!唐楷三大家歐顏柳是唐朝不同時期的三位名家,字形各有其特點,歐體險絕,結構嚴緊,也叫中宮收緊,四周伸展(保持隸書的一些風格)顏真卿是唐朝中期書壇新秀,字型風格平正,厚實,多寶塔碑可見端尼,到後期風格變有變,字型肥厚,寬博,結構有些鬆散,但有大氣磅礴之勢。柳公權,人稱柳少師,晚唐書家,其字健勁,骨感強,瘦硬中透出一股朝氣,秀氣逼人[贊]在晚唐也被推崇,從晚唐名家裴休的圭峰碑可見有柳公權筆意。所以要評判誰第一,誰第二是沒有官方依據的,民間說說而已。好比一桌菜,你說雞好吃,我說青萊好吃,道理一樣。有人說文徵明行書是集大成者,甚至超超王羲之,那都是書法愛好者說說而已,畢竟個人眼界和審美規是不一的,但有一點我可以告訴你,王羲之是幾幹年以來書壇中一座豐碑,也是一座高峰,當下無人能攀超!只能留給後人去評判,去超越[祈禱][玫瑰]

  • 9 # 李興中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說王羲之和顏真卿書法成就最高,我這個書法愛好者是完全贊同的。

    我們先看看《書譜》中孫過庭對書法美學的深刻而辯證的見解:“草不兼真,殆於專謹(草書不兼具楷法,難免單調拘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楷書不摻入草意,不免失去‘尺牘書’流動的風範)。”這裡將楷書和草書的融合講得很到位。又說:“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回互雖殊,大體相涉。”這段話,無疑是給我們研習書法的人指了一條明路。

    而關於顏真卿書法的評價,宋朱長文《續書斷》中列其書法為神品。”並評說:“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態,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

    由此看來,王、顏二聖的書法成就一直被後世大多數書家所認同,已是既成的事實。

    而本文開頭埋了個"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楔子,是為了佐證"藝術永遠存在爭議"這個道理,這不,米芾一出來愣是把歷代名家幾乎罵了個遍。哈哈!必竟人家癲子有這個實力。而當今書壇也有一些所謂"大家"跟著癲子學罵,我就真搞不懂了,你們哪兒來的勇氣和自信?

  • 10 # 書趣求樂

    王羲之、王獻之父子首舉行書新體,一掃鍾、張舊觀,成為中國書壇屈指可數的革命者,其後數百年無有能出其右者。直至盛唐顏真卿的崛起,以篆籀入行草,一改二王以來書法重簡靜雅宜的主格,而入雄渾豪放,蒼茫濃郁的境界。融古意於新體之中,出奇巧於拙實之內,才形成了繼二王之後的書壇史上的第二次革命。還有就是顏真卿的《爭座位貼》與王羲之的《蘭亭序》合稱:“雙璧”,足見顏書在後人心目中的地位。

  • 11 # 陶然耕心

    最佳答案

    王羲之、王獻之父子首舉行書新體,一掃鍾、張舊觀,成為中國書壇屈指可數的革命者,其後數百年無有能出其右者。直至盛唐顏真卿的崛起,以篆籀入行草,一改二王以來書法重簡靜雅宜的主格,而入雄渾豪放,蒼茫濃郁的境界。融古意於新體之中,出奇巧於拙實之內,才形成了繼二王之後的書壇史上的第二次革命。還有就是顏真卿的《爭座位貼》與王羲之的《蘭亭序》合稱:“雙璧”,足見顏書在後人心目中的地位。

  • 12 # 道士下山

    王羲之顏真卿兩座中國古代書法的高峰,真正達到技道合一,純火純青的藝術巔峰,字裡行間傳達不僅僅書法的高超技法,更是情感的表達!

  • 13 # 天天觀察員

    王羲之是行書書法創始人,那麼後人即使超越了,也只是其分支…在理論上是無法超越的、同理顏真卿亦是如此…

    而且最關鍵是他們當時所處的環境和書寫是的一種心態和精神狀態,這個是後人無法模仿和借鑑的。

    而顏真卿書寫時也是,其侄子去世,同時國家又將被顛覆,是在一種極端悲痛,心情非常複雜的情況下書寫的;

    二人在書寫時都沒有想過其當成作品,是一種完全放鬆的狀態,在書寫時完全將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

  • 14 # 前怕狼後怕虎

    中國歷史沉澱下的書法評價標準,離不開儒家文化的道統,其中凹顯了王義之、顏真卿兩座高峰:一位體現了東方哲學尊崇的“中"和之美,一位體現了剛“正"陽剛的儒家愛國精神,一剛一柔,一陰一陽,相得宜彰。

  • 15 # mafei277217

    我不認為王羲之和顏真卿的字是最好的,我覺得他們代表一個時期的書法水平,但是後人勝過前人,我覺得王鐸的字就超越了前他們。

  • 16 # 保利袁昉您怎麼看

    我覺得是意識形態問題,有封建帝王所統治的集權社會,對人們長期樹立的標杆。使得後來者很難在意識形態上做出改變。

  • 17 # 玖圃堂

    二王書法,在中國文化階層上,是仕族文化統治正統。是正統中的正統,是仕人文化的精神典範。

    為什麼說二王書法根正,根在哪?正在哪?說白了,就是自古以來,中國本土仕人文化的脈溯。

    是中國人骨裡的血脈尊嚴。

    三國時期,重視門閥世族。

    魏晉南北朝世閥森立,文化正統在門閥世家中掌握。

    隨唐為什麼開科取試,破的就門閥統治下的文化。

    書法是文化之範器,公鼎之薪,那有不重視之理。

    三國時期,諸葛亮,司馬懿,孫權,曹操,鍾繇都是書法大家。為什麼只有鍾繇書法傳世,為後世奉為圭旨。為什麼?因為鍾繇是穎川名門望族,五世遺澤,文斐在握。

    為什麼二王書法根紅苗正,琅琊王氏在那時是文壇半壁,南渡之後,書壇即文壇,不學二王不為仕,你說學不學,你說厲害不厲害。

    虞世南,諸遂良,歐陽詢,蕭瑀等等,為什麼學二王,因為他們都是仕族之後,學二王在骨子裡就高人一等。

    顏真卿在唐代,被評為二流書家,為什麼?顏體在宋代又被評為二流,為什麼?

    原因有二。

    一,顏真卿又叫顏大膽,為什麼說他膽大?他學二王,不師二王,離經叛道,把他評為一流,別人學二王,你自成一格,你什麼意思?

    二,顏體出世,二王易風。顏真卿,柳公權等書家,破而後立,打破二王書統,等於在文化精神上,狠踩了仕人文統的面子。

    在宋代,為什麼只有蔡襄是公認的顏體大宗?

    一,不是蔡襄鬍子長。

    二,不是蔡襄幹不過歐陽修。

    三,是仁宗一朝都宗二王,他不學顏體沒出路。

  • 18 # 弄墨人3476384831199

    經得起考驗的,尤其是經得起歷史考驗而被歷朝歷代推崇的,被所謂“毒辣”的法眼所檢驗而定型的、公認的經典碑帖!

    不管是楷、隸、行的任何一體,只要我們隨手拿來一本王羲之的法帖,雖然是摹本。從帖中仔細品讀,不論何種用筆、用墨的技法,競無一懈怠,堪稱完美。縱觀王羲之任

    何一幅作品,只能用兩個字去形容概括——“神品”!絕對的“神品”!!!書法發展至現代,科學手段如此發達的今天,書法能夠真正超越古人、超過書聖王羲之和顏真卿的確實沒有之。

    我們知道王羲之早年從衛夫人學書,後廣泛涉豬前代書法名家。他的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博採眾長,推陳出新。他還精研體勢,使楷書完全獨立於隸書,進一步革新和發展了行書和草書藝術,建立了可供後世效法的楷、行、草的規範模式。他還把書法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完美地結合起來,極大地豐富了書法的藝術表現力,並把書法技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王羲之在書法方面的所有這些劃時代的重要貢獻,使他成為中國書法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被書法界尊稱為楷書“四大家”。蘇軾有句話:“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之,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這句話中的人物,都是在某一方面有崇高的地位,也就是很少有人能夠超越。顏真卿確實是一位承前啟後,變古開今的書法大師。他不但倡導新的審美趣味,還開創了雄強書風。使書法從清瘦走向雄強,為書法中的盛唐氣象開闢了道路。他創立的“顏體”,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顏體楷書雄偉寬博,行書、草書也富有遒勁高古之風及篆籀之氣。

    顏真卿幼承家學並廣學博覽,其書法風格經歷三個時期的變化:第一階段以清勁為主;第二階段趨於圓勁;第三階段則更為雄健,如《多寶塔感應碑》,此碑用筆一絲不苟,清勁腴潤,點畫皆有法度,秀媚多姿,結體謹嚴端莊,字形千變萬化而神氣一貫,點畫千姿百態而中規中矩。全篇一氣呵成,自始至終無一懈筆,實為歷代書者優秀經典範本。

  • 19 # 吳成宗吳宗師

    兩種審美風格的比較: 王右軍主陰,彰顯魏晉風度,風流倜儻,晉人尚韻,有一種陰勁之美;顏魯公主陽,體現大唐典範,端莊忠烈,唐人務法,有一種陽剛之美!吳成宗人稱吳宗師

  • 20 # 貓貓你好麼

    簡單來說,他倆對於書法的演化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各自的歷史時期推動了書法藝術的向前進步,對於後世的書法產生的深遠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去健身房需要注意什麼,要帶什麼東西,健身房有櫃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