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胖子135383949
-
2 # 牛牛汽車雜談
區別非常大,這麼跟你說寶馬做發動機厲害吧?但是現在也把三缸機打包都賣了,你說區別大不大?可能隨著技術的發展三缸機會成熟起來,但是至少現在三缸機還不成熟,聯絡你還是不要選擇三缸機!
-
3 # 獨狼行者
1/在機械機構層面上,汽車的三缸和四缸主要區別就在於氣缸數,由於三缸機比四缸機少了一個氣缸,所以發動機的尺寸會更加小。可能有很多消費者會覺得少了一個氣缸那麼動力也會差很多,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四缸機比較多是自然吸氣,而三缸機是渦輪增壓,一些三缸機的紙面引數不會與四缸機有太大差別。
2/可以以廣汽本田凌派為例,凌派在2019年更新換代的時候放棄了原來的1.8L四缸自然吸氣發動機,改而採用了1.0L三缸增壓發動機,排量減少了將近一半,而動力原來的1.8L發動機最大功率100kW,最大馬力136匹,最大扭矩169N·m;現在的1.0T發動機最大功率90kW,最大馬力122匹,最大扭矩173N·m,可以看到功率雖然低了一點但反而扭矩更大了。
並且仔細看兩款凌派的最大功率轉速和最大扭矩轉速,你會發現1.0T三缸的最大功率轉速更低,這就意味著可以更加省油;而且1.0T三缸的最大扭矩起點轉速更低,終點轉速更高,這就意味著這臺發動機在這個轉速區間內都有較好的動力表現,顯然比老款1.8L的只有達到4300rpm才有最大扭矩更加好,這可以說是渦輪增壓帶來的優勢。其實現在的三缸發動機基本上都會帶渦輪增壓,原因自然是彌補三缸發動機排量小動力弱的缺點。因此三缸四缸的區別除了氣缸數和排量,是否有渦輪增壓器也可以算為區別之一。
3/關於三缸發動機,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聽聞過三缸機抖動嚴重這樣的資訊。是的,發動機的曲柄連桿機構在運轉的時候會對曲軸施加非常複雜的變力,使得發動機產生抖動,這與發動機有多少個氣缸並沒有關係。
但是直列四缸機因為1缸和4缸、2缸和3缸同上同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將這種抖動抑制了,但還是會有,因此賓士的四缸發動機也會加入平衡軸。而三缸機的三個缸沒辦法同上同下,所以抖動就無法抑制,只能直接加入平衡軸,因此是否具有平衡軸也可以算作三缸和四缸的區別。
除了在機械層面上的不同,在政策上三缸機和四缸機的待遇也不同,這在凌派上會更加明顯。大家都知道車船稅是按排量來徵收的,而1.5L是一個收費標準界線。1.8L的老版凌派要按更高的標準交更多的錢,而1.0T的新凌派可以按照低標準交更少的錢,這就是三缸機和四缸機在政策上的待遇差別。
-
4 # 車小南
區別大啊
1油耗
下面是福特福克斯的三缸和四缸油耗比,大家可以做個參考,但我認為,要達到2020年的5.0L/100km,三缸機還是佔優勢
2三缸機渦輪遲滯低的原因
對於渦輪增壓四缸發動機,為了減少遲滯效應,會提前開啟進排氣門並延遲關閉(利用氣流慣性使廢氣排的更徹底,進氣更充分),於是就帶來了排氣衝程氣缸重疊的現象,導致排氣干涉,不僅不能完全排出廢氣,還有可能引起廢氣倒流。
三缸機儘管動力輸出不連續,一缸結束做功後,曲軸要繼續旋轉60°CA,後一缸才能做功,這樣反而為廢氣充分排出提供了契機,延長了每缸排氣時間,避免排氣干涉,使得排氣順暢連續,緩解了渦輪遲滯帶來的低速動力不足的問題。
還有“抖”這個問題咋就不說了啊,這是個歷史悠久的老問題了哈哈哈
三槓發動機
-
5 # 張義大利炮
要說區別大不大,區別肯定不大,多一缸,少一缸的事。就是三條腿和四條腿的差距吧。反正我沒見過三條腿跑過四條腿的。
-
6 # 天和Auto
L3_直列三缸發動機比「四缸機」差僅僅少了一組氣缸,三缸發動機差在哪呢?
這一問題的答案對於三缸動力汽車的使用者也許會是個打擊,然而事實就是事實,其NVH水平之差不是靠「平衡軸」之類的技術可以解決的。作為長時間使用過3/4/5/6缸汽車的使用者,解析三缸發動機的缺點應該是有發言權的,下文不以直觀感受,以科學原理說明這種機器存在的缺點。
點火順序1-2-31-3-2氣缸直列布局的三缸「往復迴圈式-內燃式熱機」,這種機器的執行原理與普通內燃機沒有區別。均依靠油氣混合到燃燒室後,透過高溫或明火(電弧)引燃產生熱能;燃燒的本質是碳氫化合物的氧化還原反應,在反應過程中分子會劇烈且無序的運動。這種運動產生的“撞擊力”就是活塞的推動力,然而運動摩擦必然會產生振動,這是“W12缸”發動機也不例外的。(運動狀態參考下圖)
問題:為什麼三缸發動機有明顯的「怠速共振」呢?答案正在於點火順序以及不同步的動作!偶數缸的發動機在一組氣缸膨脹做功時,一定會有另外一組氣缸內的活塞連桿做出相同的動作。活塞下行時會產生“慣性作用力”,概念為連帶機體垂直向下的“力”;通俗的解釋就是發動機會按垂直下沉一次,想要讓機體穩定則需要對稱氣缸做出相同的動作以抵消這一作用力,這是偶數缸發動機執行平穩的原因,在加上平衡軸技術則會達到理想標準。
知識點:三缸發動機是「交替執行」,每組氣缸的“進壓爆排”四衝程都不同步。那麼在膨脹衝程中產生的慣性作用力則為“交替出現”,而且出現作用力的間隔時間較長,在低轉速區間機體則等於被“左中右”的交替往下“壓”(左搖右擺)。而發動機會透過機腳膠與車架固定,機體的“下壓力”則成為車架的“衝擊力”,車架振動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了——車架振動會引起空氣振動產生聲波,也就是所謂的噪音。
點火間隔角直列三缸發動機點火間隔角為:240度。四缸發動機為180度,五缸發動機為144度,六缸發動機為120度。這組資料也許不太好理解,但如果將「度」換算成“秒”也許就能明白了。曲軸的旋轉是需要時間的,連桿活塞與曲軸連線而運轉也需要時間。三缸發動機由於氣缸數少,每組氣缸需要間隔“240秒”才能做功一次,也就是說三缸機每次出現“搖擺作用力”的間隔時間會比較長。而有更多缸數的內燃機間隔時間短,只要時間足夠短就能在“搖擺”到程度很小的時候,透過另一組氣缸給“拉回來”而達到穩定的目的,參考五缸發動機的執行狀態。
同樣為「奇數缸」內燃機,五缸機的點火間隔角僅僅為三缸機的60%,這就等於“搖擺程度”可以降低40%。所以裝備五缸機車輛並沒有明顯的怠速振動,而且升功率的效率也更高。所以奇數缸發動機不見得都不平穩,偶數缸發動機也不見得都平順,比如三缸動力汽車以及抖動的雙缸動力摩托車。對於內燃機熱機而言,≥L4的標準應該是最低標準了,L3無非是車企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的一次“團體炒作”而已。
-
7 # 美國夢2018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發動機的工作原理。
四衝程發動機做工的過程,必須完成進氣—壓縮—做工—排氣這四道工序。
以四缸機為例,它是四條活塞連桿協調運動,也就是說,1-4連桿和2-3連桿分別上下完成運動,這樣一來,先天就抵消了左右受力不均帶來的抖動。
砍掉一個缸,剩下三個缸,如小貓咪三隻腳走路,怎麼看都怪異。
顯然,要讓三缸發動機順利工作,其調校難度,可以逼死一幫有強迫症的工程師。
既然難,部分廠商為何還極力推廣呢?
三缸能省油?
千萬別信官方給出的工信部油耗指數,實際的使用場景,真沒法做到。
恰巧近期有朋友買了某一線中國品牌的三缸車型,加上哥們的上下班地點都在城郊,理論上油耗資料會比較好看,可一問,哥們怒氣衝衝地答到:百公里12個。好傢伙,轎車開出了SUV的油耗。2019年,全國絕大部分城市開始執行國六排放標準,可難倒了汽車廠商。
國六以前的排放標準,是參考歐洲大陸的標準進行完善與修訂。國六到來,其標準遠遠高於歐洲各地。
除了要限制尾氣排放出來的顆粒物數量之外,還加入48小時蒸發排放試驗以及加油過程VOCs排放試驗。也就是說,即使車輛靜止不開,其自身也還是會有蒸發排放,這也得納入到排放標準中。
稱為全球最嚴苛的排放法規也不為過。如今,廠商除了要面對不斷嚴苛的排放與油耗法規,還得“應試”碰撞測試(發動機小,利於做吸能潰縮結構)。
加上內燃機燃效率提升困難,要想兼顧動力、油耗和經濟性等綜合維度,造發動機的成本只會直線上漲,那還不如直接砍掉一個缸,減少排放顆粒物數量,直接透過考核,省事兒!
所以,所謂的“三缸省油”、“結構簡單,利於維修”,只是廣告文案,騙騙你而已。畢竟砍掉一個缸,總得有交代嘛。三缸的出路在哪裡?
不管三缸再怎麼造,它的表現也僅是“無限接近”四缸機,註定難成大器。
但在新能源時代,由於小體積,重量輕等特點,反倒有可能迎來鹹魚翻身的機會。三缸發動機有緊湊的體積優勢,能夠給機艙佈局提供更豐富的想象。用三缸發動機做混動系統,低轉速高負載的活交給電動機,電機不擅長的高轉乏力區間交給三缸發動機,實現互補。
可能新能源能救三缸機,但新能源汽車自己也還在襁褓,嗷嗷待哺。
迴歸實際購車市場,初購車的年輕使用者,可能並不會對發動機裝載形式過於感冒,顏值和智慧化,才是他們關心的。
但是,把目光投向家用轎車領域的消費者,都懂些道道,沒幾個會是新手司機。三缸發動機的體驗做得再好,他們也難免會有牴觸心理。這麼來看,大眾和豐田堅決不做三缸,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真是神仙也救不了三缸機。
回覆列表
三缸比四缸少一個缸,理論講沒啥大區別,至於三缸抖動,噪音,都是可以接受的,以前1.0三缸夏利不也挺好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