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ilence蘇蘇
-
2 # 娜麼健康
治療痛經的方法有很多,什麼激素療法、止痛藥、止痛針、針灸、中藥、手術等等,這些都需要辯證才知道用哪個,那麼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就是艾灸了,艾性溫,其味芳香,善通十二經脈,具有理氣血、逐溼寒、溫經、止血的作用。
-
3 # 小學員
中醫認為不論什麼症狀,一定要找到其病機,也就是引發這個症狀的原因,才能對症用方,解決問題。
同樣,一個病症往往會伴隨著身體的一些其他表現,可能這些表現是我們所不注意的,但要想治好病,就要全盤考量,這也就是中醫需要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原因。
對於痛經要找到真正的原因,也要多觀察自己身體的其他異常表現,綜合判斷。引起痛經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氣滯血瘀
可見現象:月經來之前一、二天或經期小腹脹痛、不敢按,經血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血塊排出後疼痛有所減輕,乳房發脹,舌頭顏色紫暗,舌邊或有瘀點。
2.寒凝胞中
(1)陽虛內寒
可見現象:經期或月經後小腹疼痛發涼、用手按壓會感到舒服些,用熱的東西溫暖小腹疼痛會減輕,經量少,顏色暗淡,腰腿痠軟,小便顏色較淺量多。
(2)寒溼凝滯
可見現象:月經前或經期小腹冰冷疼痛,用熱的東西溫暖小腹疼痛會減輕,用手按壓疼痛會加劇,經量少,色暗黑有塊,有時伴隨噁心嘔吐,全身怕冷,大便稀。
3.溼熱下注
可見現象:月經前、經期小腹發脹疼痛,經量多,顏色較紅,比較粘稠或有塊,平日帶下顏色發黃或有臭味。
4.氣血虛弱
可見現象:月經期或月經過後,小腹隱隱作痛、喜歡用手揉按小腹,月經顏色淡並且量少,比較清稀,常伴隨精神疲倦,渾身無力,面色蒼白。
5.肝腎虧虛
可見現象:經期過後,小腹隱隱作痛、腰痠,經血量比較少而薄,顏色暗淡,可能伴有頭暈耳鳴,小腹空墜不溫。
以上就是關於中醫引起痛經的原因和可見現象的介紹,可以對照自己的症狀和身體表現判斷出大致的原因。
最後還是建議找有經驗的中醫大夫進行綜合診斷調理。
-
4 # 被寫作耽誤的營養師
痛經是很多困擾很多女性朋友的一個難題,除了經期時出現難忍的疼痛感、下腹墜脹,部分女生還會伴有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那麼痛經有什麼辦法緩解或治療嗎?提到痛經,可能很多朋友最先想到的就是貼暖寶寶、喝熱水、紅糖水什麼的,這些方法不能說一點效果都沒有,但作為同樣痛經多年的我說實話,這些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該疼還是疼的死去活來,而且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痛經的問題。
對於有痛經問題的女性朋友,建議首先排除疾病或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痛經,如子宮腺肌病、盆腔感染、子宮內膜異位等,這些可以透過規範的治療來達到去除病因的效果,痛經自然會有所緩解。
還有一部分女性朋友,痛經的發生多於遺傳、不良生活習慣(貪涼、受涼)導致的經血迴圈不暢等,此外飲食不規律、失眠熬夜、精神壓力過大、身體瘦弱等也會加重痛經的症狀,而對於這部分朋友,糾正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平衡身體的激素水平,是緩解痛經的主要措施。
此外,研究發現一些營養素的缺乏也容易加重痛經及經期綜合徵的不適症狀,如鈣元素、鎂元素、鉻元素、維生素B族以及維生素E等,所以在經期前及期間注意以上膳食營養素的供給,來避免不適症狀加重,來達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分享下個人緩解痛經的方法:經期前兩週開始忌口,不吃冷飲、雪糕等涼的東西。會特別注意身體的保暖。冬天洗完頭一定會出幹了才出門。經期前一週會開始用熱水泡泡腳(每天堅持我做不到,只能臨陣磨槍)痛經時會減少活動,注意休息和睡眠,喝熱水或熱牛奶,如果肚子感覺涼,也會貼暖寶寶。飲食注意營養搭配和清淡,刺激性的食物或調味料在經期會特別避免。痛經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一勞永逸或者一下子見效的偏方暫時沒有找到,所以只能從飲食及生活習慣下手來緩解,如果大家有其他什麼好的建議可以分享交流一下,同“病”相連的苦只有女生才能體會。
-
5 # 三妖肥
不來事兒的時候多幹一些大家都愛乾的事兒 舒筋活血 通暢道路 快來之前去吃涮羊肉 記住 吃真的羊肉 用羊肉的肉提前化開你這個月沒有被哥幾個化開的凝塊
-
6 # 十一養生說
痛經一般是體內宮寒,平時生活上多注意忌生冷。喝姜棗茶,艾灸都是可以讓身體溫暖,去寒氣的不錯選擇!我本人之前就有痛經的毛病,就是這樣調理好的!而且這些方法簡單易行,只要自己堅持就好了!
回覆列表
大部分痛經還是宮寒引起的,所以平時要注意生活習慣,不要穿漏肚臍,露腳腕這類衣服,容易引起痛經,還有就是忌冷食,經期喝紅糖薑茶!現在也有賣痛經貼,可以經期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