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師
-
2 # Lance課堂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學校行政領導的周課時原則上比普通教師少一些,校級領導的課時量佔普通教師的1/4,副校級領導的課時量佔普通教師的1/3,中層領導的課時量佔普通教師的1/2。中層以上的領導除了搞好教育教學外,還要做行政管理方面的很多事務,看起來行政領導的課時很少,實際上他們的工作量不會比普通教師少,但有些領導除外。
如果某學校的平均周課時是12節,那麼中層領導要上6節課,副校級要上4節課,校長只需要上3節就達到標準了。而事實上,學校行政中最累的就是中層領導,他們不但要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學,還要做好行政管理的各項工作,副校長動口不動手,具體事務都由中層領導來做,幹事越多,出錯的機率就越大。校長往往看到的是事情的結果,如果中層領導做的事情讓校長不滿意,捱罵、受氣的是中層領導。
某些學校的校長多年不在教育教學第一線,象徵性地安排兩節安全教育課,而這兩節安全教育課往往由班主任代上,實際上校長就相當於沒有上課。
校長也是老師,每天也有許多要說的話,可由於沒有上課,便失去了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機會。目前,很多校長最擅長的就是開會,明明是一個短會,有的校長東拉西扯開了兩三個小時,老師仍然是一頭霧水。不是校長能說會道,而是校長把老師當作學生在宣洩情緒。否則,太多亂七八糟的話憋在心裡會讓校長髮瘋。真心建議,校長要深入到教育教學第一線,這樣才能真正瞭解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
-
3 # 三水三心
在實行績效工資之前,可是都有課時津貼,課時越多,收入越高,基本上可以實現幹得多拿得多。加上後面的質量考核,也基本上可以實現幹得好、拿得多。在那個時候,所有的行政工作,都折算成課時,比如,校長是1.2,副校長1.0,中層幹部0.8。
客觀地說,那個時候的行政工作,基本上圍繞著教學和德育兩項工作展開,沒有太多的行政事務,更沒有太多的表格需要填,計劃總結需要寫,也沒有那麼多的接待任務、檢查任務。
績效工資制度施行後,基礎性績效沒有大問題都要拿,還要拿全,自然就需要對全校的工作按照課時總量進行核定,然後重新統計分配,平均課時就屬於課時總量(由工作總量轉換而成,包含實際上課課時和其他行政後勤工作折算的課時)除以工作人員總數得來。這樣一來,各個學校就會出現差距。
在筆者所在區域,有的學校人少班多,平均課時就高,有的人多班少,平均課時就低,以至於筆者當時所在學校,平均課時14節,而區域內有學校只有10節。由於績效工資體系只與職稱相關,校長就是一個滿工作量(平均課時),副校長是0.8個滿工作量,中層是0.7個滿工作量。自然,要想拿到全額的基礎績效,就需要補充課時。績效之初,筆者當時作為中層,上一個班的語文課,總工作量就是1.2個滿工作量。當時同為中層的一名歷史老師,他上了2個班的歷史,就是1.0個滿工作量。
也就是說,從全國來說,行政的周課時,如果單純看正式上課的話,比一般教師要低一些;而如果看折算的工作,則一般還要比普通教師多一些。
但實話說,績效之後,越來越多的老師不願意擔任行政工作,原因在於,現在的行政工作,事務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填不完的表,寫不完的文,應付數不盡數的檢查,還要處理數不完的雜事,而上被校長罵,下被老師抱怨,工資收入反倒處於中等偏下。
再說了,如果依照正式上課的課時來計算,如果行政人員特別是校長副校長中層幹部來上,很多時候,就是誤人子弟——筆者在某地做校長曾經擔任過一個班的語文,連續開會,最長有接近1個月沒有見到學生!即使在學校,一會接檔案,一會兒處理雜務,課都備不好,哪裡有時間輔導學生呢?
至於有某領導宣稱既做局長、校長,還當班主任上兩個班的語文,聽聽即可,不要當真。
總之,整體上來說,行政人員特別是幹部,常規課時確實要比普通教師少一些,但整個工作,大多數時候畢老師還辛苦。所以,老師要理解行政幹部,而行政幹部本身也是老師,還是需要多多關心理解普通老師,這樣,學校才能和諧,而只有和諧的團隊,才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
4 # 五穀堂108837131
學校裡校處領導本質上都是教師,他們工作的特點是管理和教學雙肩挑。一般而言,教育主管部門會對擔任行政工作的教師做出任課規定,小學、初中、高中學校由於規模大小往往不同,行政事務多寡有別,所規定的課時也就有出入。
-
5 # 打工匠
我是學校中層,主科一個班,正課七節,早讀兩天,晚自習三節!!和一線老師一樣!只多不少!難道我是假行政!!!
-
6 # 高見智慧
按照規定,校長的課時數是普通老師的四分之一,副校長是普通老師的三分之一,中層是普通老師的二分之一,這僅是理論上的規定,其實校長享受到的待遇遠遠不止這些。
1、如果校長是教地理的,按照正常地理老師的周課時14—16節來算,校長的周課時應該是4節左右,但校長往往只教一個班,也就是周課時數只有兩節。如果校長是教語文的,按照正常語文老師的周課時10節來算,校長周課時應該是2.5節,但教一個班級的話也要5節,所以,一般校長都是在評上高階前可能辛苦點,一旦評上高階後,就轉教副課的比較多。
2、如果學校有富餘老師,校長一般就不上課了,儘管教育局規定校長一定要上課,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學期上幾堂安全法制課就對付過去了。
3、校長竟然有行政級別,像我單位的校長是科級領導,科級幹部在縣區單位,級別也不算低的了,要是平級調動的話,也要弄個局長噹噹的。
4、校長一般課時少,但拿的績效卻是普通老師的2倍甚至更多,不要小看這2倍,如果績效平均是一萬的話,校長就是兩萬,要是平均3萬的話,校長就是6萬,這差距只會越拉越大,畢竟績效是大家的績效,總量就那麼多,校長拿多了,老師就拿少了。
-
7 # 辛沙
各地區的規定真的不一樣,我這裡是只籠統規定正副校長必須上一個班的課。這就導致學科不同的領導上課量的差別,上語數英的,天天有課,上政史地的,一週兩節課,中層的也差不多。這就導致一些上語數英物化的領導,紛紛轉上其它學科,如心理,生涯規劃等。因為工作較忙,加上非本專業,上課質量自然不高,只是應付式,有的乾脆只搞點講座,就算交了差。
-
8 # 優質教育體育領域
擔任學校行政職務學校領導,他必定佔有相當的時間去處理學校行政事務,因此,正常情況下比普通教師可課務量要少一些,不同地區可能標準不一樣。
一般來說,一把手校長,可以不帶課算滿工作量,副校長,行政事務占課時工作量的1/2,科室正主任占課時工作量的1/3,科室副主任占課時工作量的1/4,以上分配也不是絕對的,每個學校根據自己教師數量,班級數量若有調整。
-
9 # 鐵素
要我說行政周課應該安排的多一些,相對多一些,校長級別的應該深入學生了解學生動態,知曉學生家長民情,比坐在辦公室發號施令強得多,當然校長有諸多會議這可以委託副校長或者年級主任,回來後大局安排好再進行學生工作,現在的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全都高高在上,教師是悟空,戰勝妖魔是他們的成績有了失誤又罰又罵又扣錢,教師是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特別是學生和代課老師發生矛盾,學生家長參乎進來罵老師,校長站在學生一方訓斥老師那多氣人,校長也體驗一下被家長罵了的滋味,也瞭解一下現在學生敢於造反,寧可被開除也不願受氣認錯的風氣,世界上不能說矛盾的雙方七長八短,有時是氣候造成的,比如獨生子不敢管,要敢管就要有面對上級領導和家長學生的碾壓的勇氣我可能說的是我們學校的現象,不絕對不全面,同志們有歧義,請海涵
-
10 # 紫藤
學校行政承擔著學校許多管理工作,服務工作,確實應該比普通教師任教課時少一些。
一所學校的運轉,離不開一隻優秀的管理團隊。一個優秀的校長,根據學校規模大小,配備幾名執行力較好的副校長,以及部分中層領導幹部,是一所學校的核心管理團隊。
學校管理團隊,不僅要擔任學科教學任務,還要承擔起學校辦學理念制定,學校管理制度制定與執行,班級建設,德育工作,安全工作,黨建工作,食品衛生,用電用水,後勤服務等等工作,還要應對上級檢查,各類考核,參加會議,組織各種活動,學校招生,困難補助,學生心理安全建設,交通安全培訓等等,還有教師培訓考核,學生評價,學校宣傳,家校溝通等諸多工作,十分繁雜!同時還要每月的教師工資已各類稅費醫療報送,固定資產,預算決算,退休教師管理,職稱評定等等,確實十分繁雜!
所以,學校行政,是學校正常運轉的根本保證,也是打造名校建設的核心力量。他們適當減少課時,是必須的。
-
11 # 堂堂一個小人物
以我們學校為例,支部書記和校長的周課時量為4節/周,副校長為6節/周,中層幹部和班主任為8節/周,其他語文、數學、英語教師為16節/周,其他科目的老師為17節/周。另外,這個課時量不包括少年宮輔導、晚自習和課後服務。
-
12 # 風度翩翩的豁達的寧靜
寧德市東僑區某小學副校長4節,主任6節(每月還補貼600),副主任8節(每月補貼500)。教師績效獎拿得比普通老師上12、13節的普通老師高得多。
回覆列表
由於上級部門安排的事情越來越多,學校行政工作量加大使得人員也多起來,不管怎麼說學校的工作還是應該以教學為主,其它為輔。
往往學校都會根據辦公室設定崗位,核定課時數,像我們辦公室人員一星期核定為5課時,在班級上課的課時數加上核定的5課時為你的工作量,一般主任級別的領導崗位課時量為7課時,校長、總務主任、會計、出納、宿管為全課時就是不上課。一般可能量上核定是會有一些差別,但是都考慮到周課時比一般教師有所減少,肯定會有不合理的地方,僅僅做個參考,有更合理的大家進行交流。
目前上級部門也發現在學校工作人員多上課教師工作量大的問題,出臺了一些檔案要求,學校裡不上課的不能聘任在5級和8級崗位(中小學高階教師有5、6、7三個崗位級別,中小學一級教師有8、9、10三個崗位級別),兼課時不得少於平均課時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說平均課時如果是12節的話,要上8節課才達到三分之二,不然這些科室人員佔據了大量課時,影響了一線教師的積極性,如果能夠嚴格執行的話是對廣大一線教師的一種鼓勵,也是對學校教育的一種負責,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教育教學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