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話說萬曆爺還是做了一些幕後工作的。
13
回覆列表
  • 1 # 老徐故事會666

    明朝國體是:內閣制,最大好處就是皇上很悠閒,內閣有內閣首輔帶領大臣處理政務,然後送到司禮監 批紅、相互制衡,形成兩大制衡群體!太監和官員!

  • 2 # 歷史就是照妖鏡

    萬曆不上朝主要靠三點,一是他接手的江山比較穩,不是爛攤子。

    二是,明朝施行內閣制度,類似xx院,宰相也就是總經理,瑣碎事務都由內閣的大臣們處理了。重要的事情再去找萬曆皇帝。

    三是,萬曆不上朝不代表他啥也不管,就像清朝的慈禧太后住在頤和園,大臣們不也得去頤和園跟老佛爺請示彙報嘛。

  • 3 # 奇卡奇卡

    縱觀中國歷史,皇帝本應該正襟危坐地處理朝政,上朝是每天必要的功課,而明朝的萬曆皇帝卻是一個例外,從萬曆十四年開始,便常居深宮,不理朝政三十年,那麼圍繞今天的主題,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是如何保的江山穩固的?期間他又做了哪些功課呢?

    萬曆皇帝優秀的御臣之術

    世襲制保證皇帝能接班,但能不能一直當皇帝,那就得靠皇帝自己了。萬曆在10歲的時候就因為父親明穆宗駕崩而登上了皇位。從萬曆皇帝登基開始的十年,一直都是內閣首輔張居正教導萬曆皇帝,並且處理朝政都是經過張居正的授意,因此張居正當時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

    從明英宗開始,明朝內廷的格局其實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文臣團體佔主導,甚至在有些朝代,皇帝還是被文臣團體操縱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明孝宗朱祐樘。

    萬曆皇帝十幾歲的時候當然並不明白文臣團體的強大,一直到登基的十年後,萬曆皇帝發現了張居正手中握有的權力過於大,幾乎都要大過自己。1582年,一生勤勤懇懇工作的張居正因為過於疲勞而去世。雖然萬曆皇帝在他去世的當天贈上柱國。但是僅僅幾天以後,曾經張居正力薦的潘晟被彈劾下位。而這次的潘晟下臺,正標誌著張居正一派的失寵,也是萬曆皇帝開始針對權力過大的文臣團體的反擊。

    懲治了張居正一派之後,萬曆皇帝從1586年起,很少上朝,甚至持續了近三十年。而這三十年裡,萬曆皇帝雖然不上朝,但是手中的權力也並沒有被佞臣架空。

    不上朝是萬曆的自由,而在一定程度上說,萬曆不管事是不可能的,大多軍國大事,全是出自萬曆的命令。

    內閣與宦官之間的制約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利用胡惟庸事件,不僅廢除了宰相制,讓皇帝權利集中,而且還除掉了很多隱患。朱棣繼位,又進行了削藩,所以,後面的皇帝,大多數只需要平衡與文官集團的矛盾即可。“東廠”讓明代文武百官十分畏懼,直觀來說是因為其手段殘酷,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皇帝給了東廠糾察百官的權利。明代的宦官參政非是皇帝昏庸,而是皇帝的一種策略。明朝有內閣,閣臣是大學士。皇帝為了提防這些閣臣們權利過重,便只給閣臣們建議權,而不給決斷權。

    但是,閣臣有五個,皇帝只有一人,為了不顯得自己勢單力薄,皇帝封宦官為掌印太監,職務便是幫皇上讀奏摺和蓋印,權力非常之大。所以,明朝後期,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天下卻相安無事。這除了說明萬曆皇帝手段高明之外,還與他對掌印太監的信任關係密切。

    大多數手握權利的宦官,在深宮裡都是從小就陪伴在皇帝身邊的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現實中人,肯定也是對陪自己一起長大的兄弟信任,對後來者多有戒心。所以,皇帝對宦官的信任是很高的。

    畢竟,整日與皇帝朝夕相處的宦官對於皇帝來說是近臣。而閣臣和皇帝的關係就差了一層,比較生分。所以,有東廠和掌印太監幫助,皇帝才能高枕無憂。而且,太監權利再大,皇帝一句話說換就能換。萬曆皇帝正是做好了不讓一家獨大,不讓自己被“架空”,所以才能30年不上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行紀之中,龍眾不比天眾差,為何甘願當暗影天眾的傀儡?